读完这本书,就读懂了一个时代

  谷主麦家曾说:“人生路很长,岔路口很多,我们不能找理由去走错路,但走错了路必须找理由改正。”

  

  麦家陪你读的第154本书——《战争与和平》,这是俄国作家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是其创作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154本书,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下年轻人的故事吧。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一凡的领读

  音乐 Jones - Don't Know Why

  今天,是我们陪大家读书的第1072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本周,我们将陪大家一起阅读是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三曲,我们可以真正读懂生活。

  的确,深入他的诸多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许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总是可以直击人心。

  今天的《战争与和平》,几乎写尽了十九世纪初,欧洲和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战争与和平》,文学出版社,2015年

  它以俄国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同时涉及了俄国等多个,拿破仑等著名人物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

  托尔斯泰在真实和虚构之间随意切换,让我们看到了关于生命和生活的答案。

  很多著名作家都对《战争与和平》有很高的评价。英国作家毛姆盛赞它是一幅人们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幸福与悲哀、与耻辱的完整画像。

  托尔斯泰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和很多因素有关。

  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很早就失去双亲,不得不在两位姑监护下长大。

  他大学没毕业,就毫无顾忌地一头扎进新的圈子;他做过文官,也在军队中任过炮兵连长。

  他充满正义感,曾为一个殴打了军官的小人物,在军事法庭上据理力争。

  但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当事人被执行决。

  托尔斯泰也因为这件事,形成了反对封建农奴制、反对俄国法治、反对死刑的观点。

  诸如此类的经历,让托尔斯泰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产生了兴趣,他开始对自己的贵族身份耿耿于怀。

  他对贵族制度的不满,使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纳,甚至连身边的亲近之人都不理解他。

  妻子的不理解,让托尔斯泰再也感觉不到婚姻生活的美满。

  再加上后期两人的矛盾升级,托尔斯泰开始对周遭的一切感到厌倦。

  为了逃避这一切,托尔斯泰选择了离家出走。

  托尔斯泰不被待见的思考,不同于常人的经历,最终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

  凭借着作品,他获得了享誉全球的声誉。

  很多人把他与荷马、但丁以及莎士比亚并列。

  为人们所熟知的海明威,曾承认自己比不上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公开表示,托尔斯泰的才华在自己之上。

  换句话说,托尔斯泰一个人,就可以定义一个时代。

  在今天这本《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向我们展示了人在历史当中的所思所想和爱恨悲欢。

  说这作品是“俄国的一面镜子”,一点也不为过。

  托尔斯泰三十多岁开始创作这作品,前后耗费十余年,《战争与和平》可谓是他在创作力巅峰时期的代表作。

  阅读托尔斯泰,总是让人想到曹雪芹。

  他们都留下了千古名著,他们也同样是通过家族的兴衰,来写一个时代的变迁。

  他们写家族之下,青年男女的爱恨情仇;写他们在通过一翻历练后,心境的改变。

  而在阅读中,我们也就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着他们的经历,感悟着他们的感悟。

  然后我们开始明白,原来我们所以为的痛苦,是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限,进而更加懂得自己。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自由自在享受的那些阳光、河流以及寻常的一日三餐,却是在战争之下,人们所艳羡的一切。

  托尔斯泰希望我们知道,那些我们一直以来马不停蹄,想要去追求的美好生活,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只不过因为忙碌,遮蔽了人的双眼,我们看不清眼前的一切罢了。

  俄国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评价托尔斯泰作品里的人物塑造,说托尔斯泰在行文的过程中,遵循的是“心灵的辩证法”原则。

  他不同于很多作家笔下的人物,人的出场和离场,都是一个样子,我们看不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丝毫改变。

  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刚出场的时候,近乎孩童;作品结束,孩童便长大成人。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否定自己,直到自己的疑惑有了答案。

  如果我们深入去阅读书中的几位主人公,我们可以看到:

  不管是安德烈、皮埃尔还是娜塔莎,他们的,都在随着各自的经历、走上的道路,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在这本书中,出现最频繁的两个字,是“幸福”。

  我们可以把阅读这本书,看成是一个寻找幸福的过程。

  幸福是什么,有人理解是一种得到,例如大病初愈、久别重逢、虚惊一场、失而复得、怦然心动;

  而有人则理解是一种幸运,是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如约而至、未来可期。

  其实,托尔斯泰在他的每一作品里,都写到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细细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他总是会让笔下的主人公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像我们所读的童话故事结那般。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写到列文,在一场大雨之后,看到自己孩子安然无恙,他觉得内心十分平静。

  从而明白了原来幸福很简单,就是和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

  而在《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和娜塔莎终成眷属,并生了几个孩子,两人一起经营庄园。

  托尔斯泰就从生活中出发,让我们见识一场困境,一个生命的消逝。进而让我们看他们如何走出困境,又如何获得精神上的抚慰。

  就这样,托尔斯泰通过这些人物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什么样的背景之下,不管经历了什么,家永远会是那个可以让人避风的港湾。

  而家人的爱,则赋予了家中每个人无限前行的勇气。

  这份爱,可以让陷入悲苦的人,重新找回丢失的生命力;

  同样可以让人在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时,依旧可以拥抱最初的热爱。

  在明天的共读中,让我们一同走进书本,去看看首都彼得堡的一场大型舞会。

  一一去认识书中的几位主人公,看看在和平时期,大家的生活是怎样的?

  第153本书回顾: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精读第1天:灵与肉、性与爱,这本书说得最清楚

  领读人:沈寒冰,未来很长,不想投降。

  主播:一凡,电台主持人。探索声音的温度,只愿温柔每个阑珊。

  责编:缅桂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音乐:Norah Jones - Don't Know Why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点击阅读原文,继续读书第1072天~

标签:读完 本书 读懂 一个 时代 读完本书 读完读懂 读完一个 读完时代 本书读懂 本书一个 本书时代 读懂一个 读懂时代 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