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451》影评精选

《华氏451》影评精选

  《华氏451》是一由拉敏·巴哈尼执导,迈克尔·B·乔丹 / 迈克尔·珊农 / 梅寇·阮主演的一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氏451》影评(一):撕裂的末日

  只能说这电影给我的震撼没有与之类似的撕裂的末日强大。难道没有人发现这电影及像2002年上映的撕裂的末日极相似吗?但拍的没她好,看了这后,我又重温了一遍撕裂的末日,当男主听到莫扎特生命交响曲的那一刻,真的是震撼人心,建议小伙伴们看一看!怎么就我要求140个字,我看其他评论就几行字,不公平,打字打的手都软了。

  《华氏451》影评(二):未来是“焚书坑儒”的时代

  对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人类机器化、机器人类化的提醒、警示、担忧和反。

  当老妇人与书自焚“化一为整”的时候,不读书的人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时代在变,书和文化应该延续。善用科技,慎用科技,珍惜人类文明,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让自己慢下来,留意我们的周遭,然后按,接着就班,欣赏生命中的每一道风景……

  我们自己干嘛非要让机器取代我们呢?生命干嘛非要毁灭自我呢?

  这些实际上都与自由和快乐无关,而是与更加彻底、本质的生命本体有关。

  《华氏451》影评(三):我给五分,来烧我啊

  简单看了几个影评,分数不高,我给五分。看完还是很震撼的,对现代科技繁盛的现在,这是一个反思。好的东西总有其反面的地方,我们接受新科技的时候,会不会有的东西?我们沉沦在繁盛的新科技浪潮下,不少人迷失了,迷失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虚假快乐中。其实,不过到了什么时代,人总归还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当我们寻求快乐的时候,也同样伴随痛苦和烦恼。片中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妄图阉割人类的欲望,让人都成为一个个行尸走肉。所谓的消防也变成了纵火队,纵火队队长是个高知,却在消灭知识,人格分裂且痛恨知识。收养的主人公虽然知识不多,但一接触纸书就上了瘾,基因里带着一种抗争精神、求知欲和英雄气概。如果不满意我讲的,大可以来烧我,或者弄个血馒头给我吃。

  《华氏451》影评(四):导演野心很大,但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这种敷衍并不能让观众买单

  影片根据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雷的经典小说《华氏451》改编,故事设定在一个不允许人有自由思想的世界,统治者焚烧一切图书,消防员的工作也并非灭火,而是焚书。(想到了秦王的焚书坑儒)

  华氏451度就是纸的燃点(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典故)。乔丹饰男主Montag,一个年轻的消防员,和很多反乌托邦小说的主人公一样,本来麻木愚昧的他经历了“觉醒”,并因此与曾经的导师——消防队队长比蒂反目。

  原著还是十分精彩的,但也确实不适合拍成电影,有种中二的气息,后半段完全崩了。

  有种劣质美剧的感觉,想模仿出一种很高大上的拍法,但是没拍好。

  场景也不走心,完全看不出来是科幻片。

  导演野心很大,但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这种敷衍并不能让观众买单。

  倒是有政治隐喻的意味,就是表现的有点明显了。

  《华氏451》影评(五):There isn't a person I've loved that I didn't eventually betray

  导演卖Beatty/Montag这对卖得也太用力了吧 疯狂给Beatty队长加戏搞得男主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剧情也改得莫名其妙 演员表里明明出现了的Montag的老婆连个影都没见着害得我以为男主搞(。然鹅面包机里面是真的好看 满满的无知小青年热血劲 有几个场景真的让我觉得这对很好磕 队长跟Montag打着玩 队长一拳打掉了Montag一颗牙 面包机捂着嘴说你为啥打掉了我的牙 队长:反正你那么好看(x 队长在抓Montag前写了一条 有点虐:There isn't a person I've loved that I didn't eventually betray. 队长要burn他的时候Montag眼泪汪汪地瞅着队长 那个眼神prprprprprpr 哎明知道在故意麦麸来掩盖剧情的不足可我还是吃了怎么办_(:3搬自微博

  《华氏451》影评(六):消防员

  有一天,消防员的职责不再是灭火,而是放火。

  这片子太抽象了,可能故事本身并不是故事,角色本身也不仅限于角色,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算是比较另类的一片子吧~

  Montag作为一名被从小培养()的消防员,最后跟队长反目被烧死,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笼中鸟被放飞,是否会让世界再次陷入混乱?队长虽然是个反面角色,但很明显不是个简单人物,他培养 Montag,但又引诱 Montag看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 Montag打乱了他的什么计划最后才被烧死?

  看完觉得剧情是怎么理怎么不顺。

  消防员的职责,是发现书籍就放火进行焚烧,而Montag的困惑在于:为什么要烧书?他得不到答案,却只能在书里找答案,很是讽刺。

  换个角度看,消防员的放火其实也是一种灭火,灭的是思想上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书有烧完的时候,而人对自由的向往却从未停止,当反抗者一人背一本书时,思想者是考虑是烧书还是?“焚书坑儒”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

  《华氏451》影评(七):非常有趣 故事设定的背景就已经很吸引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社交媒体横行,想想看,有多少人宁愿看一本书而不愿意看一个声称掌握了整本书精髓的几分钟的小视频?有多少人每天对着手机而很少和家人说话? 诚然,小说是一个艺术,它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有所夸张,可是布莱伯利超前的认知应该让人叹服。 另一方面,布莱伯利也反映了他的那个时代。

  总而言之,这电影主要的思考并不是集中在反乌托邦上的。它的意义并不单一,但是最主要的在于对所谓娱乐至死的警惕。作者的语言很有,但是对于一些以娱乐为目的来阅读这本书或者不喜欢繁乱的叙述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比较费劲。有的时候我感觉作者并没有在好好说话...而且,这些非常出彩的氛围和画面感似乎对于作者对主题的宣扬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他描写的重点放在了Montag的独特以及世界的一种诡异的华丽之上。

  作者:荒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18507/answer/3761911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氏451》影评(八):毛坦厂中学学生:三年做过的试卷绕地球一周

  毛坦厂中学学生:三年做过的试卷绕地球一周,李宇春时隔三年接综艺 放话将与节目组斗智斗勇,赜脊庞剿独,7月起广州可坐动车直达湛厦成渝 直达湛江3小时,谐醋苟肮泼

  https://www.douban.com/review/9458157/

  https://www.douban.com/review/9458157/?oextn

  https://www.douban.com/review/9458133/?lkulg

  https://www.douban.com/review/9458157/?ydhnc

  https://www.douban.com/review/9458165/

  《华氏451》影评(九):纸之燃点

  不及格作品。 华氏451度即纸的燃点。

  HBO的电视电影 这作品的原著的名头可谓大的不得了,这是反专制愚民政策的幻想作品的经典,没看过的自己先去找个角落反。这是幻想作品,不过对于三千年(说少两千年吧,五千年确实是吹牛)的文明来说,经历了太多太多次这样的幻想事件,最近的也就半世纪之前。 说远了,就HBO的这改编作品来说,是很失败的。

  首先,把背景搬到了科技发达的未来,这本身就与作品本身的设定有矛盾。如果禁止知识传播,又何来科技的发达,创造科技的知识从何而来?

  其二,在未来高科技社会,所有作品由机器编写,禁止人类传播以往所有人类创作的文学,只是,艺术等实体书或电子版。说近一点,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实体书已经开始被电子读物给慢慢侵蚀,其实可以说是进步,人类可以用更简便快捷的方式存储大量的以往创作的作品,人的阅读方式由实体书变成了电子读物。 电影中比较强调的仍然是焚烧实体书,以及存储电子书的服务器,这显然是比较牵强的。

  其三,反抗者的解决方案,将人类所有的知识存储到DNA中,以DNA感染的方式传播人类创作的作品,让全世界所有人类都被动的接受他们被限制从未接受的这些作品。这个解决方案真的有点高明,非常科幻,可能做出这样的方案,也该有基础吧?不是那些连书都没见过的一帮人能够创造出来吧?

  其四,我又要说演员了,反派纵火队队长,这个演员我一看到就心生恶感,满脸横肉,一看到就是被人打了标签那种,卑鄙下流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等等等等,总之,我很讨厌这个演员演的所有角色。从《大西洋帝国》,到《夜行动物》,到《水形物语》,到这《华氏451度》,他的每一个反派角色都令人嗤之以鼻,隔夜饭都要往外喷,或许你们会说,这说明他演反派演的好,可我真不认同。

  该片的亮点,想想还是有的,模仿《银翼杀手》使用摩天大楼作为大屏幕宣传,光效一级棒;女猪长的很可爱。

  《华氏451》影评(十):【华氏451度】影评

  之所以看这电影,是因为村上说,他创作《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世界尽头篇,就是受特吕弗导演的《华氏451度》启发的。很遗憾找不到原作,于是就拿2019这版看了下去。 可以说,自从电影行业的全球化市场形成以来,为抹平不同观众的欣赏惯,大量依靠各种视觉特效奇观的电影被制造出来。 故事,这个最重要的电影元素却不断萎缩,而这,恰恰是一电影之所以动人的关键。 而这,烂就烂在它没有把故事讲好。 我没有读过原著,其实可以想象,这么一反乌托邦式的经典原著小说,要成功改编,难度应该是很大的。所以这片子烂,剧本改编难度系数高,算是一个原谅它的理由吧。 况且,你不能说创作者是在潦草对付,相反,电影中诸多的特效镜头颇为华丽,男女主的演出也不可谓不卖力。 可以感受到,主角是有努力在hold住,不让剧情烂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不过很可惜,他们的努力失败了。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电影大分都在展示人物的外冲突,男女主刻意的耍帅,以及其他人物的行为刻画,但焚书坑儒这件事究竟对他们产生了什么影响,没有去分析。也就是说,整个电影拍摄的角度产生了偏差。 这就让整个故事显得冗长乏味,满满,观众无法感同身受,最多只是有点可惜,为何要烧掉几千年历史文明沉淀下来的经典书籍呢。 可以说,好的摄影,好的演员,好的服装布景,以及卖力的演出,都不能掩盖这电影在故事叙述上的疲软。 这一个短板,就足以让所有的外努力都沦为无用功。 而归根结底,在我看来,只要把“焚书坑儒“这个主题牢牢地把握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可惜,导演功力还是不够。 我没有看特吕弗那一版的,不过从评分来讲,特吕弗讲故事的本领应该是高超一点的。 回想自己看过的风格相似的电影,总结一下,想要拍的好,电影就一定要有一个最核心的。导演作为讲故事的人,只有抓住了它,理解透彻,并把它成功地讲了出来,相信观众一定会感受的到的。 这电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依然不能讲好一个故事,真是令人失望。

标签:华氏 影评 精选 华氏影评 华氏精选 影评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