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背后》读后感10篇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10篇

  《繁荣的背后》是一本由【美】威廉·伯恩斯坦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一):作者对资本主义经济很推崇

  文中把共产主义批判的一塌糊涂。唯一经济增长很有特色的略过不讲,只是很偶尔地提到说市场经济和资本自由流动造就的增长。经济史分的数据图表不错,可是归结为支柱感觉略有牵强,逻辑性并不很足。但总体上可以自圆其说,值得一看。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二):繁荣的本质

  从古希腊/罗马到现代的美国,作者用一个独特视角分析了强国的兴起和衰落,逻辑清楚,观点深刻,同时也很有趣味。

  推荐!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三):繁荣是果不是因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现代化的话,毫无疑问,是:富裕。

  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过,仅仅300年前,抽水马桶还是真正的奢侈品,绝大多数人的衣柜里没有三套以上的服装,他们必须做好饥饿的准备,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总能赶上1-2次,他们不得不忍受更短的寿命、更多的疾病、更坏的环境、更少的权利,此外,他们基本不可能去投资,因为手中只有很少的钱。

  工业时代的伦敦,今天看来激动人心,但实际上它满街飘满臭味,每到晚上,人们直接从窗口倒尿壶,如果没有准备一把雨伞,结果将很尴尬。而巴黎人更不容易,他们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简易的厕所中,里面堆满了几十年没清理的污秽,连国王也不能避免。

  是的,今天的人类更富裕,因而更文明。然而,仅用“富裕”两字来概括现代化,却很容易产生误导。

  每个文明都有繁荣的阶段,古希腊曾是世界的典范,阿拉伯曾横跨欧亚三个大洲,古代了浩大的工程,然而,这些文明为什么没把繁荣持续下去呢?为什么没能率先走入现代化?

  我们可以说,因为它们在关键技术方面没能取得突破。然而,任何技术突破的前提是人,一个社会先有职业科学家,后有稳定的科学成果。

  然而,职业科学家需要有人赡养,他们需要共同的信仰与志业,他们要组成共同体,在切磋中不断磨练智慧。而这套机制,传统文明没有建立起来。

  古代也很敬重科技,但张衡的发明更多是出于兴趣,唐代李淳风主持过数学高考,但考试的目的是当官。一个科学家以当官为目的时,技术就会成为敲门砖,一旦成功,就很快会被放弃。其实,李淳风分不清数学与术数的关系,然而,没有人指出他的错误,反而将他神化,没有理性平等的氛围,科学精神自然会枯萎。

  于是,在古代,无数人才整天忙碌于毫无意义的科举文章,为此消耗了生命中最好的年华,明代士人阶层多达两千万,可真正从事科研、人文的有几人?绝大多数只是考试虫。

  繁荣是果不是因。当一个文明无法解决自身机制问题,反复沉入深度腐败的格中时,当其中每个个体的自由空间被封闭,个体权利无保障时,当它的权力秩序中的一方得不到有效制约,无法建立普遍公正时,那么,不论它曾怎样辉煌,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本书究竟算经济学书还算是历史书,颇费周折,当然,这就意味着它在两方面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四):重要的是制度—论经济增长的动因

  重要的是制度—论经济增长的动因

  评《繁荣的背后》

  经济学确实很迷人,他不仅用特有的语言和机理,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我们个人的禀赋、努力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都联系了起来,用量化的数学工具和简洁明了的术语指标将我们生活中的经济直观展现出来,同时用他特有的逻辑和推理,告诉我们曾经的过去和不久的将来,让我们在领略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成就感同时,还能为自己对未来有一定的判断沾沾自喜。于是更多的我们走进了经济学大厦,观赏其中的美景,还有些人甚至都进某一个小屋,贡献着自己的经济学才能,为经济学大厦添砖加瓦。

  在经济学大厦中,最精彩的小屋莫过于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了。经济增长不仅关于一国的政治、文化、军事等综合国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和我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经济增长的大旗下,则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增强等等。关于经济增长成因方面的研究,一直伴随着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从最开始的土地、劳动、资金等因素,到过程中的资源、人口,再到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技术、管理因素,经济增长因素从不同角度被提出来。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经济总产出与综合技术水平、劳动力和资本三个因素紧密相关;《繁荣的背后》在探索19世纪以来经济大增长中的文化和历史因素过程中,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交通和通信技术改善这因素,在详细解读这四个因素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这四个因素在经济成功和经济不成功的应用情况,并在结论中做出推断:在这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才能得到长足的保障。应该说,这不是一解释经济成因机理的经济学工具书,而是一本解释经济增长的经济史书。

  经济的繁荣来源于一个合理、稳定的框架。在这四个经济增长因素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有效整合这四个因素的合理框架,也就是制度。这四个因素都无法独立开来,创造一个的繁荣昌盛,它们需要在一个合理的制度框架下,才能发挥自由的优势和灵活性(作者在评判每个因素、每个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最经常提及的也是制度)。从各国经济发展来看,那些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都是有效整合并利用了这四个因素,并建立了对应的民主的法律和自由的市场,他们由此抓住了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要素(法律法规、私人财产权的保护、分权、有活力的个体商业和贸易、财政税收从垄断租金向广泛的税收体系转移、公共安全、教育和交通等)。对全球经济来说,是制度而不是自然的馈赠或帝国主义统治使胜利者和失败者分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对游戏规则的尊重和敬畏,即法律统治、法律的平等性以及对公民自由的尊重,决定了一个或地区的繁荣。

  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交通和通信技术改善这因素将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繁荣,经济繁荣也能进一步提高权利,从而推进民主;反之亦然。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以上过程的因果关系,但很明确的是它们确实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不管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经验上都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GDP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指标,用以衡量经济增长的数量备受关注;但是老百姓似乎更关注的是生活幸福,或者说是他们生活背后的制度安排。是的,重要的是制度,制度将决定长期繁荣和未来的因素。

  2011-10-20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五):为着繁荣而努力

  近来一直忙于工作,书就读得不大畅快,光是手中这本由美国人威廉·伯恩斯坦写的《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长》就断断续续地读了近二十来天。读完了想要写评,却又着实不知该如何下笔。

  这是一本探索现代世界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奥秘的书,换言之,就是想要弄清楚引发现代经济爆炸式增长的文化和历史根源。全书分为三个分,第一分“增长的来源”通过对人类发展历史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即只有可靠的财产权、科学的方法、现代资本市场、快速高效的通信和交通这四个条件全都具备的时候,一个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第二分“”通过对英国光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衰变化的考察,对自己提出的理论框架,即繁荣的四要素进行了验证,说明是制度即法律统治、法律的平等性以及对公民自由的尊重,决定了一个或地区的繁荣。第三分“结果”通过对宗教、财富、意识形态和民主发展的关系的考察,带领我们去思考人类欲望的膨胀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造就当前繁荣的这种增长模式是否能够持续。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从科技发明到社会科学,从经济发展到地缘政治,从人类历史到哲学思考,无所不包,可以当作是一本故事版的世界经济史来读。正象一位书友老爱书所说,要对这样一本书写评论,很容易,因为可以找到太多的切入点,单就他的四要素理论就可以谈排序、谈替代、谈增减,还有他的那个“蛋糕”的比喻,或赞或批或驳,都可以写上数千言。而对这样一本书写评论,又很难,因为书的内容太过驳杂,不管是赞还是驳,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很难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评来。不怕人笑话,我开始的时候就是想就他的四要素理论进行批驳,谈谈自己的看法,无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有限,写作水平也有限,写这样的东西确实是力有不逮,也就只能作罢。

  然而,能够了作安慰的是,我可以和大家分享读这本书的感受——透过历史的分析,找寻我们的繁荣之路。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每一刻的现在都是由过去蜕变和发展而来,都是对过去的继承和总结。关注历史的最大意义大概在于能够让我们认清过去,烛照未来,从中找回自己,找到方向。人们不遗余力的记录历史、阐述历史、解释历史无不是为了这样的一个目的。当我们代表现在、代表未来与历史对话的时候,都想要从过往的历史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找到对未来的启发。读这本书也是如此,并不在于他的理论的对与错,而在于他让我时刻想起我们的,以及我们当前正在面临的所谓的崛起。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实力都在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更是在全球独领风,陷入危机的欧洲、美国甚至都要看我们脸色,靠我们来救援。但我们真的强大了吗?真的崛起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还没有!我们还在路上!对内,我们的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遭遇到了瓶颈;对外,周边并不平静,利益时遭侵害,时刻都在考验我们的。可以说,距离全面繁荣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样的路并不平坦,可以说就是在跋涉,现在甚至是步履维艰。

  可以从这本书中作者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我们的,看看我们的还欠缺什么,进一步认清我们的国情,找准症结所在,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从而激发我们为着的繁荣富强,为着的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我阅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六):繁荣的公式

  《繁荣的背后》是一本很厚实的书,由于惯于做书评了吧,也养成了一种惯总把一些难啃得、大头书放在后面读,事实证明我错了。最起码《繁荣的背后》不是那本所谓难啃的书,虽然它作为经济学术类的书介绍给我的,但事实上这本书并非专业到只有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才能碰的书。这本书绝对称得上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只要是对历史、政治、经济甚至是哲学感兴趣的人都能看懂这本书。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国外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经常都是通晓很多领域的知识,而且有的还不仅仅是通晓知识更加入了自己的深入思考。伯恩斯坦就是这样的人,他本不是一个研究社会科学的人,而是一个研究神经病学的医学人才,但这样的人依然写出了类似于《大国的兴衰》那样的著名史学著作的作品,《繁荣的背后》准确的说应该是一本经济史学作品,它的基本写作手法和模式与《大国的兴衰》是相类似的,采用的都是对很多的兴衰过程进行梳理,并最终总结出其中的逻辑和理论根源。伯恩斯坦在探求世界各个和繁荣的根源时注意到了一个关键,就是问题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个根源,而这个根源就要追本溯源到中世纪甚至更早的奴隶制社会。

  在我看来伯恩斯坦的这种研究方法并不能让我耳目一新,但是他通过了经验总结和缜密的逻辑推理确实做出了让人不得不深思的宝贵智慧财富。实际上,他在本书中想要表达的就是一个繁荣的公式——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快速高效的通信和交通=繁荣。这个公式难免有一些片面,但也难以驳倒,这就像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导师们经常对共产主义下的公式也有自己的严密性,财产权这一因素在伯恩斯坦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点是私有制的基础,如果财产权准确的讲应该是个人财产权没有应有的保障,那么就不会有人为了扩大财富而不懈的奋斗,和也自然就没有的发展的动力。诚然当今世界基本上都是私有制的天下,即使是的也难保这个逻辑不能,也就是说财产权确实对一个的发展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入宪法的原因吧。不过在财产权上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各个、的具体情况确实不同,财产权并不能束缚人类的智慧,相反它只是人类实现自身理想的工具罢了,对于和共产主义信念而言财产权是多元的,就是说不仅包括了私人财产权还要包括财产权,这一点很重要是一种制度的逻辑需要。至于科学理性主义,伯恩斯坦实际上把制度理性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都囊括在这个范畴中了,他通过大篇幅的描写和论述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敢于坚持或勇于呐喊出自己的科学成果的科学家,说明了之后的西方繁荣和这些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也通过论述资本对繁荣的价值进一步说明了技术生产力的巨大魔力,资本的魅力在于刺激生产力向前推进,相应的繁荣也就产生了,但是资本本身的产生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与科学技术本身又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投资也许就没有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当然两者是互相依靠的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至于快速高效的通信和交通根本就不用多说,人很清楚它和繁荣之间的关系,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在经济体系内本就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很多资本的投入同时拉动了很多实体产业的发展,这也许正是现今繁荣的一个原因吧。

  《繁荣的背后》本就不是一本专业性的书,但它也不是一本简单的书,实际上对于写书评的我来说本就有很多的切入点,只是我只能选择一个罢了。对于伯恩斯坦的繁荣的公式而言,我认为其中重点的或是说核心的因素并非是财产权,而是科学理性主义因为这里面包括了制度理性,这一因素可以直接决定财产权的归属问题,这是本与末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整体上,这本书是成功的,要我推荐一本关于经济的书,我想我会推荐这本的。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七):繁荣不是人傻钱多

  教科书中,一个的实力被称为综合国力,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在内形成的综合国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尽量避免争论,淡化思想和文化上的分歧,伟人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一个兴旺和强盛的关键,而另一伟人也说过,搁置争议谋求发展——所以,体育和娱乐一度取代思想而成为文化的中心,理所当然的,在制造崛起之后,人傻钱多就成为了很多企业及其商人的代名词。

  这么说,或许有点刻薄,但在伯恩斯坦的《繁荣的背后》一书中,却对经济增长的路线图进行了梳理,虽然,经济关系国计民生,但它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取决于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通信与运输技术创新这要素。这其中,财产权是核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权制度,即保护公民合法获取的财富不被他人或公权力所占有。记得去年科技企业纷纷在美国上市后,媒体曾报道又有多少百万、千万富翁诞生,而到今年,却没见房价上涨多少,待问及这些期权富翁时,被告知那只是纸面财富,股价下跌后,还要征收45%的税,将这份财富与买彩票中奖获取的暴利等同视之,大家一盘算,还是只有继续租房度日。众所周知,股票期权被很多公司视之为工资的一分,却被当做不义之财来征税,难怪大家感叹,再怎么奋斗也不如有个好爹,毕竟,遗产不用征税,这也就难怪,《非诚勿扰》中,富二代比创业的小老板还是要吃香很多。

  美国近日兴起“占领华尔街”运动,但对于的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最感谢的还只能是华尔街,虽然,国外投行对企业的打压和盘剥令很多企业家敢怒不敢言,但他毕竟给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作为其偶像的乔布斯,也以其从一个弃儿、三次失败后站上世界之巅的事例,给了创新企业家们莫大的鼓舞,苹果应用商店的出现,更是改变了很多年轻程序员的命运。开复博士断言,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不会出现在,我想,很大程度上,不是人的智慧和勇气欠缺,而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社会环境、资本市场来培育和保护它的成长。

  在这本《繁荣的背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惠更斯和帕潘不能获得学术探索的自由,瓦特和莫尔斯不能获得专利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库克和慧斯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那么,铁路、电报和电网便不可能惠及千家万户。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法律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每个年轻人才有在议会上说服权利当、在媒体上推广自己“I have a dream”的可能,并且,不断的将其实现。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工业以来,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精神的延续,与青年对权力的崇拜——“大丈夫当如是”、“彼可取而代之”一样,深植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之中。

  作为神经病学专家写作的经济史著作,伯恩斯坦并没有提出什么新颖的观点,对于西方读者来说,这都是常识,是对孩子进行财富和历史观教育的基本材料。生产力的两大因素中,劳动者是位居首位的,而要让一个人成为一个创造财富的劳动者,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通信与运输技术创新这要素所形成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是解放人的创造力、将其天赋和抱负实现的基本前提。而只有当每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财富的劳动者而不是继承者,持续繁荣才可能成为现实而不是口号。否则,一乱一治之后,兴衰交替的历史宿命,还会再次上演。

  所以,经济的繁荣不是作为货币的钱的增加——《货币战争》告诉我们,那只是银行控制的一个数字。在我看来,全民都信奉的科学理性主义精神,并以此来形成的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才是科技不断进步、思想不断突破、文化不断发展、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关键。只有崇尚科学理性,先富起来的人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人类危机的使命感,不会被人称作人傻钱多的暴发户,从而减少社会矛盾,更好的保护环境和珍惜生产资料,让我们的生产生活得以持续,家园不会变成荒原。同时,在大学生找工作日益艰难的今天,也只有崇尚科学理性,思想和教育不会才因为功利主义的抬头而被视为无用,诈骗、传销和迷信才会毫无立锥之地,愤怒和盲目才会逐渐被思考和创新所取代,并且,不会一味追捧娱乐和八卦,陷入娱乐至死的境地。

  《繁荣的背后》读后感(八):建议和庆余年一起看~~~我这么推荐肯定有我的道理~~

  本周看的两本书很奇妙的联系了起来,一本是国人写的穿越小说 一本是外国人写的经济文章:繁荣的背后 貌似根本不可能有关联的两本书 却奇怪的联系了起来 ,这也算是一种巧合吧。所以这两本书的书评就放在一起写吧。

  先说说这两本书的共同点吧,都是业余高智商的玩票作品,繁荣的背后是一个哲学与医学的双料博士、神经病学专家写的经济学著作,可是写的能让经济学家能够去在金融博士的地方寻找此人的资料,认为此人至少是个经济学博士,最后居然惊讶的发现此人是个精神病专家~~,最后只好无奈的在序言中感慨:什么时候经济学已经成为了精神病专家能够涉猎的领域了 ~,从另一方面也看出来此书有独到之处。庆余年是猫腻的第二本大热的作品,把它从众多穿越种马小说中分离出来的是此书对在一个皇权时代开展自由经济的过程的描述,虽然它轰轰烈烈的失败了,但是作者以一种很阿q的精神顽强的让男主人翁逍遥着,这似乎也算一种抵抗?

  真正让我想把这两种书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情绪,一种从庆余年中带来的郁闷、不解、不可思议乃至对作者无语的感觉在看完繁荣的背后得到了如梦初醒的阅读经历,如果说庆余年讲的是一个自由市场、人性解放在封建社会的轰轰烈烈的失败的故事,繁荣的背后则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的失败,现实世界是如何从封建主义一点点的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此两书一正一反,一个理论一个叙事,一个含蓄一个直接正好阐述了要想萌发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需要的土壤。

  纵观庆余年全文,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一个的家留下了一个孤独的儿子,最后为她雪恨,很是奇怪在一个穿越的架子下面留下了一个基督山复仇记的内核,而在儿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触及那么伟光正的老娘为什么居然会失败的思考,可以说纵观全书,这是作者最想写也最不敢写也最想让读者思考的问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在独c网友的皇权统治之下,就算你容有至高无上的武力(狙击单挑没有对手,冠绝全球的科技(穿越,要啥有啥),无比自信的情商(手下全都是死士,就算自己死去,也会用一生为自己)就算这样,也无法在皇权的厚重帷幕之下打开一个自由与商业的小缺口,如此行文,看的让人很是郁闷,尤其是最后以自己无奈逍遥,皇权依旧的结尾,让人不由掩卷长叹,不知作者是不敢写还是自己也没有想明白,究竟是怎么样开启文艺复兴之门,开启资本流动之门,开启ming主自由之路,相反却匆匆结尾:世界依旧,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改变。

  郁闷了好几天,接下来看的书却神使鬼差的帮我解答了我的思考,这本繁荣的背后整本书其实就讲了一个公式: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快速高效的通信和交通=繁荣。这个公式难免有一些片面,但也难以驳倒,这个思路完全让我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庆余年的问题,叶轻眉同学真的是个学理工科的,完全用生硬的方法企图在皇权的大墙上打一个大缝,结果自己被打倒了。让我结合两本书,来分析下小叶童鞋几个大手笔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1 兴办内库走的是科技兴国的路子,可是只是她自己穿越的科技来支撑,她一死,就变成昨日黄花,手下完全就没有继承她继续创新的路子,按照繁荣的背后一书的解释,这是因为没有专利法与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作保障,因此内库的人没有创新的动力.怎么干都是给皇帝干,东西做的好,成本低不低都是皇帝的事情,自己不需要操心,而明确了财产权,颁布了专利法,就生生敲掉了皇权的块,因为就此产生的中产阶级必然对皇帝没有太大的敬畏。所以皇帝必然要干掉小叶。至于科学理性主义,伯恩斯坦在繁荣的背后此书中实际上把制度理性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都囊括在这个范畴中了,他通过大篇幅的描写和论述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敢于坚持或勇于呐喊出自己的科学成果的科学家,说明了之后的西方繁荣和这些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他也通过论述资本对繁荣的价值进一步说明了技术生产力的巨大魔力,资本的魅力在于刺激生产力向前推进,相应的繁荣也就产生了,但是资本本身的产生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与科学技术本身又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投资也许就没有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当然两者是互相依靠的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内库是不是影射工厂的现状啊老猫大人~~

  2 监察院的作用就是监督皇权,而为了有能力监督皇权,监察院的经费来自内库,这走的是香港廉政公署的路子。而最后这个机构变成了一个盲目个人崇拜的特务机构,我不的不说猫腻大人您太反dong了~~这么辛辣深刻的讽刺藏在这么荒唐的穿越之中,让审cha大人累死了啊~猫腻大人您是否想说,一个没有财产权·没有科学理性主义,没有min主的社会就算有了层层监督的机制最后都会变成皇帝的新衣,就算机构boss神圣深刻厚黑如萍萍之流,整个机构最后都悲剧的不行~您这也太阴暗面鸟~~~~~

  3 招商银行 各种商户如明家 盐商等生的资本家完全沦为皇帝的肥羊,什么时候养肥了就杀了来吃,联想到各种红顶商人最后的结,这也是一个无法变革社会的势力,明家被皇帝生吃,银行变成个人的工具,一点没有发挥开启民智、促进资本流通的作用。很像某国当下的情况,d说、要有四万亿、马上就有了,这是优·还是劣,我们房东的猫腻大人已经写成了书鸟~~~by the way~此书真的很厚黑

  总而言之,叶轻眉同学做的种种努力已经达到个人能做的巅峰,却仍然无法改变这个皇权的社会,藏在男1成功复仇故事主线的后背,是以叶为什么失败带来的思考的暗线,这条线和某国当下做的很多事情如此吻合,以致让人不能认为这是个巧合,猫腻告诉我们不要期待青天救国,哪怕如叶轻眉这般牛逼的人物,萍萍个这般的厚黑,范家如此的隐忍,都无法改变这个皇权喧嚣的世界

  猫腻还告诉我们,也不能期待时间来改变一切~男1号如此狠心,有如此多的助力,最后也只是改了个朝廷上主人的名字而已,对全社会来说,什么都没有改变。

  猫腻没有给出这么写的理由,这是他最无耻也最牛逼的地方,他逼着你自己去思考为什么,而繁荣的背后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

  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通信与运输技术创新这要素,是皇权转变到民zhu的不可缺少的是个分,是经济增长的不可缺的分,而经济增长带来的不求人不害怕有自主能力的中产就会开始追求ming主,而只有科学理性主义与资本市场、通信与运输技术创新这三条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在过去有洋务运动,在当今有苏lian和东欧等的失败做为例证,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后面引申含义实在是太多,并不是把这句话写入宪法就能够实现的,这背后的曲折与斗争在繁荣的背后这本书里面写的很多。我们当下的处境到底这四条做的是怎么样 是进步还是退步 值得我们深思~

  总之,这样两本奇怪的书一起看完效果之好,我觉得值得大家都这样去看看。

标签:繁荣 背后 读后感 10篇 繁荣背后 繁荣读后感 繁荣10篇 背后读后感 背后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