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度0》的读后感10篇

  《震度0》是一本由[日] 横山秀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震度0》读后感(一):细细品味,耐人寻味

  怎么才算一本好书,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见解。看完震度0,越往后越令我感到震撼。

  书中案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事件,可是背后的故事却是引人深思,可以说越往后看越有一种淡淡的哀伤。这本书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人类的另一面——自私、欲望、人性的丑陋。

  作者慢慢地揭开每个人的伪装,将丑陋的一面一层一层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我能做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案件的结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之所以有意思在于它的真实和揭露。

  这本书我是分两次读完的,第一次只读了几十页觉得很乏味便放弃了,第二次续读是书中的内容吸引了我的眼球,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读到最后。细细品味,耐人回味。震撼心灵。

  《震度0》读后感(二):难民的名义

  《震度0》-横山秀夫 20141201

  六百公里外的7.2级地震会对警视带来多大的影响?比起远处的地震,不破课长消失事件却引起更大的强震。

  故事的开端描写的地震和梦让人以为是灾难题材或是推理悬疑题材,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逐渐发现这其实是一描写内权利斗争的警察故事。

  作者采用多线路的方法,每个人的描写又能将观众代入到角色中去,从角色的角度去考虑,思考勾心斗角之中存在的正确性。

  与其是说这是为了描写内斗争的作品,不如说是讽刺警察体制或是表达内斗争的必然性。

  缺点:多线路描写的时候,有时同一情报在不同线路同时出现,降低信息浓度,拖慢节奏。

  《震度0》读后感(三):侥幸的激流勇退

  与预期差距颇大。本书的确是横山的集大成之作,可惜出场人物太多太杂,6位长官、长太太们、以及长们各自的下之间相互猜疑与争斗。这样的写法已然不是小说而是博弈论。在不同的时间断片中,描写在不同的地点发生的各个事件很是琐碎,没有起到加强紧迫感的作用。人说横山长于人物描写,但与精于此道的逢坂刚和大泽在昌比,窃以为横山更拿手的是人物心理——谁能说清两个不同短篇中同样迷茫苦恼的中年警察有什么差异呢?没错,在看完横山的短篇后一段时间你可能记不起角色的名字,但你一定不会怀疑人物心理状态的真实性。但除了角色的心理活动——顶多再加上引起这种心理活动的起因——以外,你似乎就很难再想起什么了。当然以上这些兴许都是废话,一句“横山的短篇强于长篇”就顶我一万句。但这也许足以说明横山秀夫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

  《震度0》读后感(四):带毒的人性

  最近看BOSS才发现横山秀夫悬疑剧里面的玉山铁二哥有着单纯天然呆的一面,他说横山秀夫的小说里“人性中总带着毒性”,没想到闷的片桐哥哥居然有这么哲学的思考。这句话也是我看完《震度0》之后的感觉,每个人物都有那么不可爱的一面,摆脱不了毒性的腐蚀。所以,这也是我起初并不十分喜欢这小说的原因,看着中年的大叔们你来我往争权夺利猥琐至极的各种脸孔实在太打杀青春活力的青年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幻想了。

  不过看到小说里大叔回想当初还是菜鸟警官时的热血和单纯,发现原来每一个油腻腻的猥琐大叔的前世可能都是一个青春热血的愣头青,之前可能还有个可爱的萌人小正太。所以看吧,今天萌死你的甜美正太和萝莉有一天要变成钩心斗角的大叔和满嘴恶毒八卦的大婶,难道你不会为这个世界的疯狂而咆哮吗?!!

  所以横山大叔的书读起来是有点残酷的,让你看到的都是人在社会结构中被同化被控制之后的悲剧,而这个人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读完之后虽然心里闷堵,也不得不佩服他把人说得那么精准,那么荒凉。

  有时候会想这种无聊的问题,究竟是人本质就有毒,还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被社会腐蚀而变成了毒人呢?反正是无聊的问题,不过真的,也许哪一天你我都变成了被现在的我们所鄙视所唾弃所白眼所恨不得用烟头烫死用开水活煮的钩心斗角的油腻腻的中年大叔和闲言碎语不断以隐私为乐以耻笑年轻少女为荣的八卦中年大婶,他么滴人性有毒啊,慢性中毒啊,谁特么的都免不了的哇!!

  《震度0》读后感(五):热闹的舞台剧,三星半

  不可否认这本书挺精彩的,能让人一口气看下去,

  不过因为出场人物较多,又是多角度平行描写,大段对话,

  最重要的一点是,巧合也太多,基本就没超过主要几人关系圈,

  使得这小说更像是一处精心设计的舞台剧,就算加入了阪神大地震的背景,真实感也变得十分差,

  虽然精彩,但没有真实代入感,

  浪费了那么精彩的人物描写和心理刻画,

  明明是有着沉重话题的小说(应该是吧?=.=),看得却很欢乐...(喂)

  几个人耍心机却处处笨拙,几次说漏嘴的那位你太不入戏了(="=)傻笨本长你怎么爬上来的连你自己都怀疑了诶....还有那边的胖胖你憋宝憋过劲了,掌控一切成竹在胸肥缺尽在掌握的二缺表现真是傻萌。不过可能因为家人的缘故,对刑警讨厌不起来...当然其他人看到最后也变得可爱了(?)

  里面唯一一个正常人,却最没什么特点,更像是场外观众传至舞台上谜の心声....“喂你们够了其实是这样这样的”(=.=)是舞台与现实的桥梁.

  最后茶话会般(?)解决了事件,凶手就是茶话会の特邀嘉宾----作为作者的使者,一番谜の告白,于是演员们精湛的(犯二)表演才被强制(?)结束了。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啊啊就算重复还是要说,人物刻画真是太棒了,我想以后也不会忘记这几个人物。

  完。

  《震度0》读后感(六):人心与权力位置的闭锁性──读横山秀夫的《震度0》

  摘自《百度》 作者:W网友TING

  同样都擅长书写发生在警察身上的事件,横山秀夫与詹姆士•艾洛伊两人一东一西,笔下的警界却截然不同,神奇地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

  詹姆士•艾洛伊笔下的美国警界总是充满了黑暗特质,那些本应维护法律的警察,老为着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烧杀掳掠无所不干;到了横山秀夫笔下的日本警界,事情似乎没那么恶劣,但警察与警察间,彼此勾心斗角的权势斗争,却也同样不容小觑。于是,在同样题材的书写下,纵使两人的风格看似不同,但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这两名作家能在各自的国度受到读者及评论界的欢迎,重点仍是在于他们细腻地描写出了人类某些分的真实样貌。

  在《震度0》一书中,横山秀夫在作为推理要素而存在的主要失踪案件外,几乎全以N县警本的内斗争作为主轴,并巧妙藉由案件与他们的关系,激荡出众人的明争暗斗,甚至除了警察的角色外,就连这些人的妻子也同样在进行着某种比较与争斗。因此,虽说全书的故事场景几乎全在警与宿舍这两个地方发展,却也成功地营造了强烈的冲突戏剧感,让每个角色都拥有着各自的立场与目的,在激烈的唇舌战与私下运作中,使读者随着故事进展而感到情节的目不暇给。

  更为有趣的是,这些斗争大多只集中在故事里这群N县警本的高层及其家人身上,至于其它位阶较低的警察,甚至是外界人士,则大多对此一无所知,就这个分来说,也为这个地理环境原本是式的故事,提供了某种封闭的氛围,展现出权力与位阶那在所难免的闭锁性,而真实的社会感,也因此巧妙地在小说中立体起来。

  身为读者的我们,无需阅读到小说结束,便能感受到横山秀夫之所以将本作命名为《震度0》的缘故。毕竟,除了故事里的另一条支线“神户大地震”外,横山秀夫真正想描述的,其实正是书中那些N县警本高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心态动荡。而这样由外人看来,或许觉得一切风平浪静的“震度0”状况,其实才是人心与外在的强烈对比重心,那样无形的波动,震撼幅度对于当事人来说,未必会小于神户大地震那般的骇人灾难。

  于是,要我来说的话,《震度0》仍旧是一本横山秀夫维持创作水平的精彩之作;像是这样能够稳稳把持住自身作品水平的作家,总是能够让人乐意追随下去的。

  《震度0》读后感(七):地震与人心

  摘自《南湖晚报》 作者:N畸小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震对我来说,都只是书本上的名词。在家乡,我常常能感觉到地在震动,不是青年的敏感症,而是站在长长的走廊上,能看见远处的那座山。他们常常炸它,然后取下一块块巨石,做成水泥。

  有天我躺在床上,床又在动了,我想又是他们在炸山了。可是炸得没完没了,好像慢动作重播。于是我想,有可能是地震了。在一阵麻木与紧接的恐慌后,跳起身,钻入桌底,等待什么发生,或是结束。

  震度0指的是,即便我躺在一张快散架的床上、住在一间满是裂缝的房里,也不会感觉到的地震。只有特定的机器才会对它有反应,而那些机器通常我们都见不到,它们属于,自然也是官僚体制的一分。当横山秀夫为他的这小说定名时,或许也想到了这层讽刺。官僚体制里爆发的地震,只有看似陈腐机器一般运转的官僚体制才能接收反应,对于一般人来说,它根本就不存在。你只能依靠事后泄漏的瓦斯,一片粉碎的建筑,没见过的尸体和没有名字的数字,才能依稀想象那种荒谬的程度。

  日本是扣在地震带上的,大大小小的地震、预警和演不断,人是司空见惯的,却不能麻木。黑泽明在他的回忆录《蛤蟆的油》里,记述了一段地震亲历,真实世界顷刻间俨然成为一幅失去现实感的地狱图景。没经历过地震的人,难以体会它的恐怖。而对着电视机,只会叫人麻木,除非数字超越正常。可这恰恰是荒谬的一分,究竟死去多少人才叫正常?汶川大地震后,我在成都与朋友匆匆见了一面,不过是一个关门声,身边的女孩便惊得尖叫逃离。

  于是当一宗县警内的疑似丑闻,与一场近在咫尺的夺去几千人性命的大地震同时发生,孰轻孰重似乎是个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在故事里,县警首席课长的神秘失踪,并由此牵扯出来的权力角逐,甚至将战场延伸到了家属、的层面上,使得一个看似体系严密的特殊机构瞬间变得四分五裂,不管是内责任还是外使命,全都丢得一干二净,那种全情投入的错觉与紧张令人疑惑。深处官僚体制下的麻木与扭曲,使得人命如同不起眼的野草,莫名其妙、迷失方向的私心,将人卷入权力控制的漩涡,就像杀红眼的战士,早就忘记他们为何而战。

  横山秀夫用他那12年记者生涯练就的敏锐笔杆,将读者带进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他们被一一放置在聚光灯下接受凝视。我们惯性地将他们视为主角,在他们的身上找寻认同感,可又一次次地失望,找到的无不是私心与无能,以及对常识的麻木与人心的扭曲,被作者借两场地震,曝光得淋漓尽致。到最后只有一人坚守正常,而他的坚守却是一种对家庭的逃避。他们成为一个官僚体制的缩影,并在考量我们自身的所谓人性,质问究竟官僚体制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的?

  《震度0》读后感(八):地震与人心

  摘自《南湖晚报》 作者:N畸小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震对我来说,都只是书本上的名词。在家乡,我常常能感觉到地在震动,不是青年的敏感症,而是站在长长的走廊上,能看见远处的那座山。他们常常炸它,然后取下一块块巨石,做成水泥。

  有天我躺在床上,床又在动了,我想又是他们在炸山了。可是炸得没完没了,好像慢动作重播。于是我想,有可能是地震了。在一阵麻木与紧接的恐慌后,跳起身,钻入桌底,等待什么发生,或是结束。

  震度0指的是,即便我躺在一张快散架的床上、住在一间满是裂缝的房里,也不会感觉到的地震。只有特定的机器才会对它有反应,而那些机器通常我们都见不到,它们属于,自然也是官僚体制的一分。当横山秀夫为他的这小说定名时,或许也想到了这层讽刺。官僚体制里爆发的地震,只有看似陈腐机器一般运转的官僚体制才能接收反应,对于一般人来说,它根本就不存在。你只能依靠事后泄漏的瓦斯,一片粉碎的建筑,没见过的尸体和没有名字的数字,才能依稀想象那种荒谬的程度。

  日本是扣在地震带上的,大大小小的地震、预警和演不断,人是司空见惯的,却不能麻木。黑泽明在他的回忆录《蛤蟆的油》里,记述了一段地震亲历,真实世界顷刻间俨然成为一幅失去现实感的地狱图景。没经历过地震的人,难以体会它的恐怖。而对着电视机,只会叫人麻木,除非数字超越正常。可这恰恰是荒谬的一分,究竟死去多少人才叫正常?汶川大地震后,我在成都与朋友匆匆见了一面,不过是一个关门声,身边的女孩便惊得尖叫逃离。

  于是当一宗县警内的疑似丑闻,与一场近在咫尺的夺去几千人性命的大地震同时发生,孰轻孰重似乎是个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在故事里,县警首席课长的神秘失踪,并由此牵扯出来的权力角逐,甚至将战场延伸到了家属、的层面上,使得一个看似体系严密的特殊机构瞬间变得四分五裂,不管是内责任还是外使命,全都丢得一干二净,那种全情投入的错觉与紧张令人疑惑。深处官僚体制下的麻木与扭曲,使得人命如同不起眼的野草,莫名其妙、迷失方向的私心,将人卷入权力控制的漩涡,就像杀红眼的战士,早就忘记他们为何而战。

  横山秀夫用他那12年记者生涯练就的敏锐笔杆,将读者带进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他们被一一放置在聚光灯下接受凝视。我们惯性地将他们视为主角,在他们的身上找寻认同感,可又一次次地失望,找到的无不是私心与无能,以及对常识的麻木与人心的扭曲,被作者借两场地震,曝光得淋漓尽致。到最后只有一人坚守正常,而他的坚守却是一种对家庭的逃避。他们成为一个官僚体制的缩影,并在考量我们自身的所谓人性,质问究竟官僚体制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的?

  《震度0》读后感(九):《一场男人间的‘宫心计’》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是堆有权有势、有钱有闲、有故事有背景的女人在一起,那么这台戏势必就会更加精彩纷呈。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段时间屏幕上各种讲述后宫恩怨,争权夺宠的连续剧风靡一时。

  可能有人觉得宫廷争斗离我们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实在是太遥远了。其实不然,女人间的恩怨情仇不仅仅发生古代宫廷,就以我们身边为例,无论是那些名流女星之间为名为利的明争暗斗,还是身边事们为了男人或则职位的勾心斗角,都可以算是一个现实版本的‘宫心计’。

  那么,男人之间呢?很多人认为男人之间只存在真刀的热血对抗,没有背后尔虞我诈的较量,其实这就是大错特错了。无论是古代权谋,还是现代职场,男人之间的斗智斗勇,明争暗斗,丝毫都不逊色于前面提到的那些女人。

  平时看起来粗狂豪迈,不拘小节的大男人,在众人背后的真实面目又是如何?而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勾心斗角又是什么样子?这一切都在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小说中。

  《震度0》是日本推理大师横山秀夫的代表作。横山秀夫出生于195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报社工作。1991年后,正式进入文坛的他辞掉了报社的工作,开始专职从事写作。但是正因为有之前长达12年的记者经历,使其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人生都有了相比别人更加深刻和详尽的认知。他笔下的人物没有本格推理小说中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级侦探,都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他们的故事更加让我们牵挂和关注。

  《震度0》的故事背景是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这个真实事件,讲述了位于N县(日本的县大致等于我国的)警察本因为面临着阪神大地震与课长失踪的双重震荡,而从高层内之间引发的一连串涟漪。

  伴随地震引发另一起冲击的失踪事件的主角——不破课长——是N县警察本最重要的润滑剂,他工作勤勤恳恳,能够巧妙的平衡各个门之间的矛盾。如此长袖善舞的人物,为人却又非常的正派,他工作兢兢业业,整个警察本,每一个人都对他保持着友好和尊敬。而这样一个人物的失踪,也势必会在警察本中引起轩然。他正如投入湖面中引起涟漪的那块石头。

  围绕在这个涟漪四周的有:能力有限,完全凭借年纪爬上来到本长;年富力强,精英出身的长。从最基层一步步摸爬滚打上来,实力派的刑事长。平日里冷峻寡言,背地里实则八卦花心的生活安全长。心宽体胖,表面懦弱,实则城府极深的交通长……

  在这一刻,这群已经三五十岁的大叔;这群在平民眼中看起来威严严肃的警察高官。就宛如古代皇帝的后宫一般,上演了一幕幕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宫心计’。

  随着剧情的发展,不破课长失踪的真相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真相浮出水面,每个人台前与幕后的嘴脸终于大白于天下,而因为这场人际关系的激震,每个人也都得以回头审视自己走来的人生。这场男人间的‘宫心计’,就在这种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的结中落幕了,或许,经历了这一切,每个人都成了失败者。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也都从而找回了自己已然失去多年的东西……

  看过本书,相信各位读者都会忍不住感慨,原来男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如此的尔虞我诈。同时,每个读者应该也都会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好像书中人物那般,会忍不住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让灵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净化。

  最后,用一句日本评论家形容横山秀夫的话来结束本文。

  “一笔入魂!”

  《震度0》读后感(十):警场现形记

  日本已故推理大师松本清张最为人熟知的名言“文学即暴露”数十年来几成社会派推理的整体座右铭。虽然时至今日,对于所谓“社会派推理”的纯正性依旧存在质疑,但并不妨碍其将推理小说纳入现实审视的努力。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及至新世纪,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派推理演化成了东野圭吾、横山秀夫等兼具本格力度与其他类型小说风格的杂糅,如东野之《恶意》或海堂尊的《巴提斯塔的荣光》,是以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医学的角度剖析当代日本人性格与心理,并形成场景设置固定化的类型推理如医院与警内。

  《震度0》的格似乎更似作者横山最拿手的短篇小说,全书的场景不出N县干公舍(宿舍)及其警舍(办公)两处,却令人眼花缭乱地让各门的干们轮番登场,围绕课长不破的失踪展开调查,所有的情报交换、案件发展都在这两重空间内交替进行,显示出横山秀夫对非犯罪现场的限定空间的间接叙事能力非凡的把握,N县警门的掌门及属下课长轮番登场,其走马观花程度不下好莱坞电影的群戏,视角切换之频繁,怕亦是同代日系推理之少见。

  然而这种小格大野心并非重点,横山秀夫推出了恁多人物,并未令其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线性论述上,每一位大佬,都与本门甚或其他门的课长频繁接触,借以获得“敌无我有,敌有我亦有”的情报,而终极目的,是为自己在此位置上的前途作铺排。《震度0》的高明之处并不在推理精妙,而在在凸显,旧日心心念念为了社会而加入警察队伍的各位长官,如何在这一起突发的失踪中被卷入可能危及到自身前程时,作出步步惊心的抉择。而横山秀夫将这起突发事件放置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的当日,已经是将N县警诸君放置在震度剧烈的时空上炙烤。以“维护N县警稳定”的名义,似乎除了警备长堀川,个个皆心怀私心,不欲将调查扩大,更想以自身职权左右调查过程,正如不破的妻子静江所言:“大家都拼命地想要从我口中问出我先生的下落……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是真的在担心我先生的。”

  假如以此为横山秀夫的“警场现形记”标志,恐怕就小看了其玩转叙事的能力。在大地震的背景下叙述警内如何竭力维持“震度0”的状态,首先已经是扣人心弦兼大智若愚,须知短短一句“震度0”,此中的人事纠葛已然繁复无常,而长们的公舍亦住得集中,便牵扯到了长们的家眷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长的妻子们一同投入这架事业单位绞肉机,令得案情分分钟变化成意想不到的面相,突破单纯讲述男人之间勾心斗角的套路,是拓展。

  《震度0》中贯穿始末亦最能体现横山秀夫所谓“松本清张接班人”特征的,莫过于对长官性格遭际变化的展现,在案发到案破的三日内,威严的本长椎野被拖下泥潭,危步于丑闻一触即发的悬崖上不能自拔,逐渐沦为警中的傀儡;刑事长藤卷由初时自信满满而争夺调查权而最终无能为力,其余间宫与三十年的纠葛隐秘更直接关系案件真相。案件发展完全由人物之间的关系推动,推理倒成为勾心斗角间的余兴节目,抽丝剥茧之后,换来警各路人马多败俱伤,真相浮出水面,竟已并没那么重要。在横山秀夫笔下,哪怕是闹得无人生还全军覆没,都只是在小小的县警中,以有限空间把握人事关系互动,亦将这种互动自行消解在有限空间内,当年松本清张那种动辄牵连首相大臣的黑色大幕,在今日,被横山秀夫以减法做得精炼妥当,也是今日的读者口味变化的标志。

  2011年3月,日本WOWOW电视推出《横山秀夫悬疑四作2》,改编自其短篇小说集《穷追不舍》,商业价值对横山秀夫而言,似乎更理性地偏向他的短篇小说。《震度0》作为横山迄今为止最后一长篇,写在阪神地震十(2005),自然有时间上的契合,更重要的,也是对日本机制的回应,他在作品中一再重点表现警察生活,令其本身肌理展现于读者面前,不啻是对“文学即暴露”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译林书评》2012年第4期

标签:震度 读后感 10篇 震度读后感 震度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