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铁道之夜》是一本由(日)宫泽贤治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一):翻译的感觉很艰涩啊……
也许是我的文学素养不行吧,百花洲出版社的这本实在看起来有点难懂哎,比如说《白头翁》(一种花,跟蒲公英一样,成熟后种子会飘散)里面,白头翁快要散落的时候,跟云雀的那段对话:
“……我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我们一直在想,哪阵风会把我们带走呢。”
“怎么?不想飞了吗?”
“不是。我们的工作已经结束。”
实在感觉读不通……经典的《银河铁道之夜》还没有看,希望不会失望。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二):爱与忧伤的故事
柯贝内拉只能永远地留在那条银河的尽头了。看到这句的时候,眼泪忍不住要掉下来,也许我并没有了解作者的本意,我感受到孤独、悲伤。如梦似幻的银河铁道之夜,他为遇到的每个人悲伤,比人还有小男孩更了解他们的悲伤,他的悲悯之心让他无时不刻想要流泪。暗冷的色调,也许就是作者的一个梦境,这种心境出现在每个人的梦里。
还有狐狸和山神的故事,伪装的背后,我们是同样的悲哀。狐狸最后的微笑,应该是因为终于不用伪装的释然吧。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三):爱死这个封面装帧了
先不说内容,光是这个封面就足够做我购买的理由了:本来就对这种厚厚硬纸的手感爱不释手,再加上这幅完全符合我想象场景的插画,绝了。
另外关于银河铁道之夜这个故事,虽然很不幸先被序言剧透了柯贝内拉的死(以后读完全书前决不看序),但读到最后却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焦班尼的父亲快要回来了。一悲一喜的转折,没有过渡不加修饰。于是夏夜群星闪烁的天空下,一个孩子体味了他的复杂人生。
对了读完这本书的几天后,我梦见自己坐上了一列开往天空的火车,在云海上空行驶着看着更高处悬垂下来的厚厚的云絮,美极了。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四):帮儿子选的书
最近,打算帮儿子建一个书柜,的他天天围着我的书柜打转。相较于电子书,我还是更喜欢纸质书。因为,那不只是文字或图片,而是一个作品,好的书,甚至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当他陈列在案,你若喜欢,便会感受到如一见钟情般的欢愉,这样的情感,如今仍然是电子书难以提供的。我喜欢有一天,儿子站在自己的书柜前,手指拂过每一本书,从中抽出一本,便如打开一个世界。
日本作家的文字总是让人觉得安静而舒服,那些字符组合在一起,仿佛自己就有了生命,能够与读者交流,而无需作者在一旁声嘶力竭的叫嚷促销。而童话的魅力,又在这里增了几分朴拙与单纯。那是儿童最宜有却又最容易失去的品质。如今,我已不敢说自己还剩下多少了。无论如何,对童话仍存念想的人,总是可爱可叹的吧。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五):其实结果可以有很多种
银河铁道之夜,初读的时候就猜得到分结果。
在银河中穿行的列车,有人上去,有人下来,最后的终点一定是我们生命的尽头。
只是主人公游离在银河铁道生死之外。
也许我们可以不给主人公那一张特殊的邮票,也许他也可以停留在银河铁道中不再回来,在银河铁道中看到那些曾经的画面和过往的时间。
当他的朋友坐在他的身边时,我就已经猜到他的落水和离去。
或许这并不是一个实验,而是我们生命实实在在经历的旅程。
有机会想写一个和原版不一样的结,不过小说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六):死亡与自然
里面7个故事,几乎都跟死亡有关,而作者笔下的死亡并不伤感,反而更多地流露出一种自我牺牲的幸福感。除了死亡之外,故事里还散发着某种淳朴的气息:关于大自然,关于农业,关于工业……这些构成人类社会最原始物质基础的元素,在里面显得格外遥远而怀旧。最后,幻想让所有人过上幸福生活的那个孩子死了,为学校里的孩子种出一片杉树林的小伙子死了,用人工降雨帮农民抵御旱灾、阻止火山爆发的那个工程师,也死了。小人物依靠双手打拼为同胞创造出更广阔的明天,自己却悄然离开世界,由此,死亡的主题与大自然的规律再次结合在一起。
虽然作者对死亡的结轻描淡写得像一日三餐一样,但故事里的小女孩却提到:“干吗非要去天堂?老师说过,我们要在这里创造出一个比天堂更好的世界。”显然,让自己好好活下来始终是首选项。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七):银河里的幸福 让人满面忧愁
幸福是什么 焦班尼在踏上去银河的列车前就开始思索
你觉得是什么 是家人安康家庭和睦 有一份喜欢的工作有对理想的规划 不缺朋友有特别要好的知己 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在身边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足够的零花钱 可以经常旅游吃吃喝喝看看电影
以上 是和我想的一样吗
可是宫泽贤治笔下的幸福 又是什么 意思是通往天堂的路吗 柯贝内拉幸福了吗 掉到水里40分钟后就立马被人遗忘了 这就是幸福吗 在艰苦的逆境中去见上帝就幸福了吗 去天堂找到妈妈这就是幸福吗 这样的幸福太惨烈了 这种难以言状的孤独与悲伤来的太理所当然了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八):《One night》
比起原著,插入曲《One night》是我对银河铁道之夜的最初印象。这首歌可以说听了很多年,直到现在我才去读了这篇童话。
仰头所见的星空是哪里?再也见不到的人到底去了哪里?
无意间搭乘上了银河铁道的乔班尼解开了谜题,银河原来也是一片天地,人们在这趟列车上车、下车,但是这趟列车只有一个方向。
何为幸福?万物固有一死,那么如果在死之前对别人有帮助的话,或许就会得到原谅了吧。其实谁都不愿意离开的。无论是蝎子,还是家庭教师和两个孩子,或者说还有柯贝内拉。没有关系的,大家只是来到了天上,思念的时候,还是可以看看天空的吧?
原本心中充满厌恶的乔班尼仿佛找到了方向,他觉得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么让他想沉沉睡去,他想和柯贝内拉一起努力下去,但是,原本坐着柯贝内拉的位置,却空无一人……
这是一篇未完成的故事,到得知了意外以及同时得到父亲就要回来的消息就再也没有下文。我不知道作者接下来还要如何继续,也许乔班尼会去再次寻找这趟列车,也许会带着这份哀思勇敢地走下去?哦当然说不定还有父亲回来和母亲康复?这一切我们都不知道,但我觉得作者的一生已经诠释了真正的结:在自我追求的路上不要停下来。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活着的人终究要离开,但活着的时候抛不却对归人的思念。
终要成为归人,那么在过客的时候用尽自己的力量让自己、让大家都得到幸福吧。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九):为何童话总会令我如此的忧伤?
静谧的夜空下,一个孩子孤独的望着远方天空。骤然间,一辆华丽的列车破空而来,银河系的点点繁星和列车的和煦灯光在孩子的瞳孔中渐渐的扩散。孩子睁大懵懂未知的双眼,伸出单薄的小手,就此踏上了这辆不知目的地的列车。
旅行是这样的美啊,路过银色无边的芒草地,随风摇曳的紫色龙胆花,尽收眼底,层层波浪摇曳,晶莹的细沙如同水晶。鼠曲草的深处,白鹭和天鹅竞相展翅,淡红色的瞿麦花遍地。
孩子挽着昔日挚友的手,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并不孤独。列车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他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他只知道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为了他们的幸福,为了幸福,我心甘情愿付出一切,只为找到幸福。
挚友的手渐行渐远,终于不见。孩子呼喊着醒来,却发现一切只是一场梦。只是,在梦乡之外,另一个孩子永远不见了。别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有孩子一个人知道,在那场华丽而令人忧伤的旅程中,他走到了幸福的终点站。
一个如此美丽的童话故事,一则被修改了无数遍的童话故事,一个一直处于完结却永远没有完结的童话故事,一如主人公要寻找的“大家的幸福”是永远没有终点。那童年时代的孤独和渴望,梦想和憧憬,想要寻找幸福的决心和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是一个孩子稚子之心能够感受却不能被自己所理解的。有一天,我们长大了,当一切变得容易理解的时候,反而这一切永远的失去了。焦班尼失去了柯贝内拉,我们也失去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时代,我们阅读了很多很多“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幼小的心灵以为幸福是如此的唾手可得。但是,却总有着那样忧伤的童话,一下子击中业已成年的心灵。令我们如此哀伤的,是人性天生刻骨的哀伤。那个时候,我们真的不懂悲伤,那个时候,我们不明白幸福,其实是令人孤独和忧伤的一次华美旅行。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十):Cruel f网友ry tales
F网友ries and f网友ry tales are scary and full of death and violent. 所有的童话里都有死亡,巫婆吃小孩,山神玩乐似的摔死狐狸,小孩子肿么能看这种故事呢(可我小时候还不是看得津津有味)
宫泽贤治的“童话”一点也不fancy好么?整本书里能看出的是“人”和“人的生命 ” 没什么好尊重的,死亡才是永恒的。
-------------分割线---------------------
书里有大量的植物名称,比如龙胆花(这应该是最好懂的一种,还有扁柏),还有大量的天文常识,比如南星十字,比如天蝎座,好可惜,读到这些或瑰丽或浅淡的场景时我脑海中一片空白,因为不知道龙胆花长什么样,不明白扁柏应该长什么模样,我脑海中完全构建不起这个奇异世界的样貌。好可惜。
为什么焦斑尼和柯内贝拉在车里不断的看到远远近近的三角标?为什么南星十字出现那么多次?为什么只有蓝白色的、雾一样的光芒才能抚慰焦斑尼心中的悲伤?为什么焦斑尼会那么悲伤呢?就好像让我看见一个少年一直孤独的在一条白茫茫的路上飞奔,偶尔回过头来,风吹起他的发梢,可不待我看清楚他的样貌,他就回过头去继续奔跑,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书是读完了,可脑海里是空空如也,宫泽贤治描绘的那个场景我好像在脑海里勾勒出来,哪怕一次也好,让我看到它的全貌,不要像这样朦胧的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看不真切。
焦斑尼,你的悲伤从何而来?如此悲伤的你,失去了唯一的好友,却为何又早知他将离去一般,仿佛并没有悲痛的拎着牛奶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