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邀请函的读后感10篇

三月的邀请函的读后感10篇

  《三月的邀请函》是一本由(日) 角田光代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一):够细腻,可是

  我不知道现实中的人会想这么多吗,会有这么细腻的心思吗,会不会“没有考虑过那样的事情,也没有考虑过幸福或者不幸福,光是些琐碎事情的重重累积。要洗的衣服攒下了没有?接二连三去外面吃饭,今天做饭吧。饮料和米不该同时买……”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二):三月,庆祝彼此的新生

  看这本书缘于一次偶然的推荐,推荐者说这本书通过一封离婚典礼邀请函开始,描绘了一群三十出头的男女对于人生的重新思考...

  不得不说,这样的一个引子吸引了我,年近三十,缺乏定位,身边的人开始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一直闹不明白这一切为何来得如此突然,好像这一切就是规定着的一样,不得不承认,不得不妥协,到了这个年龄做这些事情才算得上入流。

  看完这本书,我对麻美印象特别深,凡事中规中矩不出格的麻美却在婚后出轨出走,很疯狂很冲动的干着年轻时渴求的事情。可是,这样的疯狂换不回任何的羡慕与喝彩,这样的年纪追寻着的已然变成了那散落在灶台的绿豆了。

  离婚典礼上,我们庆祝彼此生命的重新开始,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吧,生命也是可以在那个时候重新开始的。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三):人生能够修正吗?

  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这本书,不是因为没时间,也不是因为书太厚,是因为真的很无趣。每个桥段都觉得似乎不该止于这样,但是,必须承认这才更贴近现实。角田光代的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腻,我们似乎都曾有过这样的迷茫,似乎也经历过书中主人公们的思考、改变与回归······

  几个从少年一起到中年的昔日好友,风采或者颓靡的每个人都企图在做着一件事-------修正自己的人生。从三月份大家收到裕美子和正道的离婚邀请函开始,麻美出轨继而回归婚姻,留春结婚,宇田男始终游离于边缘。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思考与改变。

  彷徨是多数人都有过的感受,这帮人的青春远了,到中年依然没有明确自己的生活。却不能诟病他们怎样,因为不知不觉我们也曾经重复过那些故事。

  偶尔读到这么细腻的故事,可以帮自己从生活中冷静下来,看清一些人事物。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四):不幸福的故事

  于充留而言,佐山宇田男恐怕是纠结一生的念想。

  为了他、盛装参加正道和裕美子的离婚派对

  因为他、在心里悄悄的妒忌着贬低着好友麻美

  想见他、寻找麻美的下落只是能够接近他的理由

  甚至成为专栏作家、精心准备自己的婚礼、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让宇田男看见一个美好的自己。只是为了让宇田男能够注意到自己。

  三十四岁的充留最终与相处多年的男友结婚,看似开始安于现实,可总觉得不是幸福的故事。只是因为十几年来宇田男的毫无回应吧,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终究不能被看见,于是只好打着现实的幌子决定放弃。可是在今后未知的岁月里,只要宇田男愿意,充留是否会像麻美一样成为失踪的主妇呢。

  不仅是爱情,就连他们的友情也不是幸福的。充留、麻美、裕美子,三个人是有着十多年交情的朋友,可是依然互相猜忌着、抱怨着、甚至偶尔会用恶言恶语诋毁着。看似最甜蜜的离婚了、看似最拘谨的逃离了、看似最独立的开始步入意想不到婚姻,这是三十岁过后的她们的故事。

  虽然不够幸福,但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生活。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五):闲得要命啊!

  学生时代的朋友,十几年的往来,虽然看似熟知,但转过身也无非都是过路客,也会因为妒忌而贬低嘲讽对方。每个人都在用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种种作比较,得不到的也总是令人向往的。所以这就是青春,暗恋过的人,得不到的恋情,烦恼争吵彼此伤害,在年轻的时候,从不觉得可笑。然而,再回首时,总有些想抓却怎么也抓不到的,就像充留对宇田男那种得不到的妄想,就像麻美年近中年才突然想到自己从未有过的,就像裕美子仍然兜兜转转却止步不前。

  日本作家总是擅长描写细腻的内心世界,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或与之相仿的年龄,总觉得他们真的很无病,无论是婚姻爱情还是友情都没有快乐可言。这本书里的几位男女,想要开始新的生活而离婚也好,想要找回年轻时没有过的离家出走搞也好,还是为了忘记那个从不拿正眼看你的暗恋对象而结婚也好,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不觉得在往更好的方面改变。

  不过或许这就是现实,拼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到头来却发现,人生也不过就是如此。套用麻美的话说:就是闲着的,闲得要命呀。

  其实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千万不要读懂它,读懂了就说明你老了,哈哈。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六):译者水平太差

  书写得真的很好,特别是情节和段落的编排,姑且称做“剪接”吧,真的“剪”得不错,十分真实深刻。可是不得不说那个翻译者,妈呀,我想说语几级了,直译一样的水平,太多太多地方的译文是十分蹩脚无味的。我想,普通找个字幕组的前辈都能比你翻译好,我可真没搞懂,他到底有没有用心去感受过日本的语言文化呢,有些地方甚至还搬上他们内地的一些方言,好像国内配音韩剧一样土气和过于内地化。什么“有点小贵、能不这么想吗….”这些都是当下我们自己(其实就是内地)比较流行的城市方言,把这些东西放进日本的故事里,我越看越冒汗,还有“嗳”,嗳是什么?请告诉我,我只听过日本人在惊奇和反应不过来的时候会说“诶?”嗳到底是什么?谁,告诉我,谁-会-说-嗳?即使我们自己,我们人有用过嗳这个词吗?顶多也就唉,哎呀,或者嗨。嗳,什么人说过令到这位仁兄那么若无其事理所当然地用起这个语气助词呢?如果根本没有贴切地去感受日语文化,用他们的语言惯去选择我们里贴切意思的那种文字去配搭来翻译,如何能翻译出合格的作品呢?其实话还有很多,但是不好的东西,我觉得不需要浪费时间去阐明,毕竟也没多少人会看到,自己讲了出来就OK了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七):女人心事

  樱庭一树是个擅长写少女的作家,而角田光代擅长写女人,一本长篇小说,往往是多个并列的女主,一段一段时间的推进她们的心理变化。而且累积起来的描述总让人觉得那些女子活得太痛苦,又质问起是否真的有那么痛苦。

  本书一共三个女子。

  充留事业小有成就,也有了个比自己小的男友,但是遇上那个年少时喜欢的却得不到的人,仿佛年龄就永远停留在二十岁的幼稚。为了证明自己比对方好,拼命地活着,又或者,结婚的契机也只是想证明自己那一刻的自己最美。得不到的偏最在意,又或者得不到的也只盼别人也得不到。

  从十五年爱情长跑中离开的裕美子,仿佛发现了一个新一样,才知道女孩子原来是在约会中被宠爱的,在过去的爱情中太惯付出以至于忘了得到的感受。年轻的时候就被爱情捆住的人,真的以为那时认定的人就能相伴到老吗。但其实,如果没有遇见那个人,自己也不是现在的自己了吧。

  家庭主妇麻美,同学离婚聚会上遇到了风云人物,自以为得到了真正的爱情,却只是用来填补自己当家庭主妇的空虚和所谓没有真正爱情的过去。最后离家出走寻找自我归来,回归了主妇本位。

  每个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青春时代,仿佛一片白纸,依稀忆起友人的笑脸,而对于爱情,充满了玫瑰色幻想的她们到了三十多岁才发现那时候的青春太过苍白。但即使二十岁的时候意识到了那份苍白,也改变不了什么,女人之所以为变成后来的模样,就是在互相的攀比啊小心思中才会长大的。如果内心不会暗潮汹涌,大概永远只是少女吧。笑。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八):女人们的三十岁生活

  张大师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拿角田光代和青山七惠相提并论,因读过青山的《一个人的好天气》颇有好感所以便买了这本看上去很单薄的书。

  一个下午暖暖的时间与这本书里的故事相伴,即使看完了我怎样努力想也想不出什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如青山的风格,很平淡的生活,丈夫的婚外恋,波澜不惊的夫妻,始终无法忘怀的大学暗恋,可是却可以那么生动。或许想要积极向上的人是不应该读这本书的,里面所有人都在生活,可是会千篇一律,会厌倦,会一成不变,然后有人按耐不住去寻找新的生活刺激。

  充留可以看做是个成功人士吧,小有名的作家,有个比自己小很多的男朋友却怎样也无法忘怀大学里的宇田男。我看不懂充留在想些什么,她好像要拼命抓住自己二十岁不肯让其溜走,或许是留恋喜欢宇田男的自己吧。她最坚强最有自己的主见,可是却一直在追逐自己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我也不懂重春和充留之间是爱情吗?

  裕美子一直在追逐着正道的脚步,正道也一直停不住的花心。裕美子最后选择离婚,三十四岁的离婚典礼好像是荒诞生活的开始。有了约会,却一直在想如果是正道会怎样。有了新的家具却又觉得少了家的味道。我相信裕美子是真的很难再爱正道了,可是却无法惯没有正道的生活。

  正道与裕美子分分合合恐怕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有了裕美子还会到处沾花惹草。我相信正道一直爱着裕美子,可是正道却永远不是一个喜欢一成不变的人,或许他很难适应两个人每天面对面的生活吧。裕美子是最懂自己的人,却把她推到了朋友的位置上。

  大学时期就木木的麻美,毕业没多久进入家庭主妇生活。丈夫是个好人,可以这样说,却有些无趣。裕美子的离婚典礼上与大学时期的风云人物接吻让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爱情。于是一向安定的麻美离家出走,要去追寻宇田男。有些过于兴奋地向朋友们炫耀自己与宇田男的关系。可是宇田男玩世不恭,麻美最终回到了家里,可是老公依然不惊不乱,麻美心里更多厌倦。

  纠结着女士们的宇田男是女主角们心中的二十岁吧,匆匆走过了却想一直拥有。

  我还没有到三十岁的年龄,或许还很难理解她们的生活,也不算理解对于平淡生活的厌倦。有可能,我是不想像她们那样厌倦生活质疑生活的。可是又有谁能避免这样平淡的生活呢?

  二十岁,哭吧笑吧,三十岁,擦干眼泪,带着些理吧。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九):我发誓再也不看角田光代了

  被一张演技过于精湛的面孔吸引才看了《第八日的蝉》,因为这电影开始看角田光代。

  第一本是《空中庭院》,我用了一个下午看完,看到脖子落枕。不是因为好看,相反看完我大呼失望,内容真是过于无趣,写了一家四口各自有着不能告诉家人的秘密,但为了家庭的和谐维持着和平的面孔。我认为每个人都理所当然的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哪怕是在家人面前也不可能毫无保留的袒露内心。可是为什么这么无聊的书会让我停不下来一定要一口气看完?我自己也很纳闷,我发誓从此再也不看角田光代了。

  第二本是《沉睡在森林里的鱼》。我只是手贱的翻开看了第一页,是卷首的一个真实家庭主妇杀小孩的案件,这本书就是以此案件为背景写的。那么这本一定会很精彩吧!上一本只是我运气不好吧!然后我看完了!然后我又被骗了!!!不但有五个主角,五个主角各自有丈夫和孩子啊!人物多的我名字都要记不住了啊!耐着性子看完了就是写家庭主妇面对孩子升学问题的心理压力啊!!我发誓我再也不看角田光代了。

  第三本是《对岸的她》。我想啊,我之前看的那些都没有得过芥川奖啊,这一本得过了是不是才是最好看的啊!然后啊,然后我就看完了啊,放假回家前看了一半,回来再看都忘了前一半讲的什么,这说明什么!三本里最无聊的啊!!!写了两个一起工作的中年妇女一边为生活奋斗一边回忆青春啊!!无不无聊啊!!!尼玛又骗我啊TAT 我发誓我再也不看角田光代了。

  第四本是《三月的邀请函》。这次为什么要借我也不知道,我看见角田光代的名字就忍不住伸手了,我想我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这次我用了三节课的时间看完了,然后啊,然后我心里突然出现了蓝天和大海啊,好辽阔好辽阔啊,风吹的发梢飘了起来呢!是不是因为这一本终于戳中了我的小心脏呢?不是啊,这本依然好无聊啊 讲了大学几个朋友毕业后各自的婚姻生活啊!但是我释然了,我发誓我再也不看角田光代了。——因为我看完了书架上所有的角田光代……

  =================================================

  想起之前看一个人写的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的书评,说从第一本开始一本一本的看下来已经成为了惯,惯了一个作家的语言,惯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至于书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反而不那么重要。

  角田光代之于我一定就是这样的存在,如果问我怎么评价她,我会说她写的书我一本也不喜欢,但我会一本一本的看下去,因为发誓再也不看角田光代已经成为了惯。

  《三月的邀请函》读后感(十):拼命抓住时之碎片的人们

  看过角光田代的好几本,觉得这本稍逊色……所以没有很认真地在看,而且中间有隔断,看了上分忘了下分……

  充留,重春,裕美子,正道,麻美,宇田男。小说围绕着这几个人展开,彼此羡慕,嫉妒,无动于衷,吵吵闹闹,结果大家其实都是在拼命抓住不可能再复合的时之碎片而已。最后,归于平静,青春永留史册。

  感觉小说对麻美的描写比较多,看完后对麻美的印象特别深刻。麻美和众多家庭主妇一样,每天能做的就是买菜,做饭,洗衣服,没有孩子,每天待在家,与世界脱离联系,这样每天重复一样生活的她,了然无趣的她在裕美子和正道的离婚派对上却遇到老同学宇田男,并迅速和他发生了关系——尽管对方只是因为正好无聊又没钱才和她在一起的而已。但是麻美却认真地对待,并对大家称终于有了第一次谈恋爱的感觉,以致离家出走失踪三个月,甚至对自己的丈夫提出离婚。然而到最后,她却只是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闲暇”,回归原本的状态。

  从麻美的故事来看,用今天的话来说,麻美真是个不作不死的女人。但是也能理解,那样一个麻美,因为每天生活无趣,且与世界脱离联系,于是总希望会有点什么“艳遇”发生在自己身上。加之学生时代的麻美永远处于世界的边缘,无法成为众人话题的中心,所以学生时代的麻美身上总是带着一种被疏离感,学生时代的麻美,青春一纸空白,成年结婚后的生活也毫无改善。所以,与第三者发生关系、离家出走、独自旅行这样和麻美一点不搭的事情却被麻美办到了,在某一瞬间麻美是开心的,然而开心过后也值得沉思——这些事情,到底她是为了自己而做,还是仅仅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另外是充留。充留在不作不死这一点上,和麻美略相似。成年后的充留,非常努力地活着,可以说,她在这几个女人里面是女强人的一类——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靠自己养活自己,有各种梦想,这样的充留让麻美很是羡慕。然而光鲜亮丽下的充留,也有着难以启齿的不堪,自己有个好吃懒做的男朋友,以及宇田男。学生时代因为一直暗恋宇田男,对宇田男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崇拜,以至于后来宇田男却成了充留人生一个挥之不去的梗——宇田男一直轻视充留。正因为这轻视充留一直努力地活着,最后甚至结婚,为的就是让宇田男看到,自己是个成熟的大人了,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充留对宇田男应该是又爱又恨——因为得知麻美个宇田男有一腿,她曾经很羡慕却也很嫉妒麻美。

  小说以裕美子和正道的离婚派对为开端,最后以充留和重春的结婚派对结束,看上去不同,性质其实都是一样——重新开始。但是无论要重新开始多少遍,青春的羁绊永远伴随着这几个人,大概不变的,就是这个吧。

标签:三月 邀请函 读后感 10篇 三月邀请函 三月读后感 三月10篇 邀请函读后感 邀请函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