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男孩》是一本由筷子兄弟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老男孩》读后感(一):再见,老男孩
看到这本书书名,我原以为去年时光里那对憨厚的跳着杰克逊舞蹈的“中年人”组合又回到了我的面前,而此时此刻我所想的是,这本书所续的情节是回到那个视频的最后呢?还是在此之前把作者作为原创的出发点给表述出来?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好的,如果说你要挂羊头卖狗肉的话,你的目的达到了。既然以《老男孩》的视频作为噱头,你又何必把冷的蛋炒饭再回锅一次,品得油腻。狗尾续貂地补上个不知所以然的结,好比浓浓的汤汁浇上一壶清水,原味竟失,一种面蛇添足的感觉。当然,本书的包装和封面还是蛮有温馨之感,一如黄昏下那兄弟两面对夕阳努力挥洒着自己的舞姿,配合着音乐,只为献给那心目中的女生。这淡淡的情怀在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中永远让我们的心被过往的情愫给蜇了一下。
《再见,老男孩》读后感(二):青春
人最向往和不能忘怀的两件事:青春和年少。
那是你还有活力,为所欲为的做各种想起来的事,那是你还懵懂,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太多责任,那是你很幼稚但是也很单纯,那是你还能和一帮狐朋狗友交心和恶作剧,那是你还年少轻狂,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梦想。
看老男孩的书,狠狠的被其中的文字打动了,重看电影,仍然有感觉,只要你还没有老到麻木,就仍然能透过空气看到一点梦想的色彩。感动你的不是那时的自己做了多蠢的事,说了多蠢的话,而仅仅因为那时的自己很年轻,那时的自己对这个世界付出了真心。
另外,书中还是很有一些饱含道理的话,摘举2个印象深的:
你不幸福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追求过幸福,你追求的只是比人幸福。
生活要享受,无论快乐还是痛苦。
《再见,老男孩》读后感(三):最喜欢的一句话
有好几句话,都甚是喜欢,例如:
第一章节的开始: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老男孩》
最喜欢的,还是正文结束时候的那句话:
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
——筷子兄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从儿时初出到成年成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勇往直前坚持梦想的,和合生物,众生平等,但虽然我们的生活本质相同,却因为形态的不等而内心失衡……筷子兄弟给我们演出的是一场自我的盛礼、个人的生力、团体的胜利!
时间追往,我们永远忘不掉那些儿时的记忆,80后开始集体怀旧,生活的细枝末节蔓延滋长,忘记梦想的人们,看到这本书,也许会有很多很多很多……思考。
《再见,老男孩》读后感(四):光明的尾巴毁掉了一优秀之作
准确说来,这并不是电影《老男孩》的后续之作,后续的内容仅仅是第六章走后几节和最后一章而已,前面的都是电影的文字再现而已。
相对电影来说,小说的厚重感其实要轻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草草的后续内容。肖大宝突然出车祸变成植物人,又在一年后突然苏醒,马玲突然回归,包小白突然一改态度,再到曾经失去联系的朋友突然走到肖大宝的病床前,一切都那么突然,而且这种突然是那么的简陋,没有几页就完了,这种感觉出来难以让人回味外,还让前面辛苦营造的心酸和苦楚失去力量,没那美好的结尾整的一无是处。
其实,老男孩在电影和小说中都有的分是相当不错的,因为生活常常是那么的有趣,现实生活我们总是看到去路,却望不到结果,梦想却只能看到结果,寻觅不到去路。老男孩的故事就是对这种悖论的一种现实阐释,现实感让人感动,为之倾倒,无奈小说却继承了传统小说的不良嗜好,总喜欢大结,一个光明的尾巴,让小说失色不少。
《再见,老男孩》读后感(五):老男孩告诉你,其实我们过的都不好!!!!!!!!
人到了一定年龄。
是一定要怀旧的。
你不能跟人到处说:我是个怀旧的人,那很矫情,也很扯淡。
怀旧其实就像例行公事一样。
某年某月某日某个特定时间。
人们会为了那个错过的男人,错过的女人。
错过的某件事情而伤感一下。
如果当时我接受他,如果当时我上了她。
如果当时我那样。
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
人总是这样!
有时候还仔细思考过,我们为什么就那么喜欢怀旧。
现实来讲,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不满。
反过来说一个有钱人是绝对不喜欢去想,他的发家史的。
有钱人甚至在自己的圈子会把所有了解自己底细的人屏蔽掉。
让他们永生不能翻身。
因为有些人成功了,不喜欢被人指名道姓的说。
某某是因为过去如何如何才有今天的成就。
O,为什么“成功人士”爱出书呢?
给自己洗白白罢了。
这就是怀旧给我们的解释。
过的好一点的,看看那些过的不好的人。
过的差一点的,看看那些过的好的人。
而老男孩给我们的快感就在于此。
过的不好人还是很多的吧。
《再见,老男孩》读后感(六):那段燃烧的岁月-读筷子兄弟的《老男孩》
2010年,我曾经看过筷子兄弟拍过的短片《老男孩》,这电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主题曲更是将全片推向一个,最近读了他们的小说,对整个短片的背景更是有了深入的了解。
为什么这小说能触动我,因为我感受到文中的两位主人公那段青春岁月,为学校文艺表演的时候付出,结果表演却因人为因素而失败,给高中生涯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后来40多岁通过参加欢乐男生实现了其价值。
像我们这代人,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大分时间在讨论学和考试,学校给我们最大的展示舞台基本是期中考、期末考和奥数什么的,那种团队协作挥洒汗水的机会却不给,那时候读初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踢球,都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踢球,学校不给你组织正式的官方比赛,没有观众,有的是自娱自乐。到高中,还是如此,仍是两个班约好一个时间开踢,仍然得不到官方的承认,也没有观众给你喝彩助威。所以,我一直很羡慕日本高中有全国比赛,比如像棒球的甲子园,我偶尔看甲子园的集锦,有失利的时候痛哭流涕,有胜利的时候喜极而泣,有教练去世将他的遗像带到比赛现场的感动,也有亲吻比赛场地的细节。那时候,大家都是纯粹为理想而战,什么金钱,什么权力,都是浮云,而应试教育则是讲究个人主义,为什么现在人越来越冷漠?就是从小教育导致的,导致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个朋友说,我考第一就行了,其他人倒数第一都与我无关。
所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能触动我们的就是年轻的时候,为了共同的理想,两个人携手合作,虽然很草根,但是很励志。显然,现在大分走上社会的人来说,当初球场上的早已消失殆尽,在现实面前很容易迷失了自我,所以如主题曲所唱:“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再见,老男孩》读后感(七):被困在记忆里的青春
每当我们在路边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每当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到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我们的内心是否还充满了年少时代的兴奋与不安?是的,我们随着生活逐渐的老去,可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都不是容颜,而是内心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
这些年来,我们逐渐的被生活压迫的丢失了自己,让自己的理想在柴米油盐中支离破碎。所幸的是,就在这个一个浮躁的年代,我们拥有筷子兄弟这一对平民出身的“英雄”组合,为我们在拍摄了电影《老男孩》的同时,写下了我刚刚阅读完的这本《再见,老男孩》。
不难看出,《再见,老男孩》在内容上与电影《老男孩》一脉传承,根据作者筷子兄弟自己的描述,这本小说是他们在创作电影《老男孩》的同时完成的,作为小说与电影剧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再见,老男孩》很好的交代了电影因为篇幅而没有交代完全的人物与情节,很好的补充了电影的同时,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故事的情节则是在电影《老男孩》的故事结束之后。将王小帅的回忆与现实不断交叉的写作手法让我们在了解了“老男孩”们的前世今生的同时,也不由的为因与王小帅争吵不幸遭遇车祸而变成植物人的肖大宝担心起来。
究竟肖大宝能否恢复知觉,筷子兄弟能否重归于好,我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之中王小帅通过实际行动来为自己和肖大宝证明了自己的青春与人生。电影《老男孩》之所以能够一夜红遍网络,成为诸多年轻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经典,主要在于其很好的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当那些熟悉的场景随着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的心是否已经飘回那段我们早已失去的青葱岁月?当筷子兄弟站在舞台上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其实对青春最好的回忆便是当你不能够拥有的时候,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计结的为了曾经心中不灭的理想去努力!这也正是电影《老男孩》最能感动人的地方。
可惜,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早已经被疲惫的生活折磨的麻木不仁,我们失去了心中那份不顾一切的冲动,年少时代的理想逐渐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难道我们终将如此的度过一生么?不,我们还都有选择,只要在这个世界还存在的每一秒钟,我们都可以抛弃这样的生活而去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努力。
当曾经震撼心灵的《颤栗》回荡在耳边,我们扭动着已经生锈的躯体,才明白: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当我们的心中找回了那为了一个目标而不断努力的渴望,我们便可以以梦为马,且歌且行。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我们那曾经失去的也回到了我们的身上。直到这时,也许你依然没有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你终可以对自己说声“辛苦了,我不再有遗憾了”,而这宝贵的追逐梦想的过程则会让我们明白:原来我们可以继续怀揣梦想,生活下去。
再见,老男孩;再见,我们已经被困在记忆里太久太久的青春。
愿我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