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都》是一由施嘉宁执导,廖昌永 / 张雨绮 / 阿云嘎主演的一歌舞 / 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乐之都》观后感(一):观看第一期小感
当看到有专门为推广音乐剧而制作的节目时,我是很激动的,因为喜欢音乐剧十多年,真的觉得这实在是太小众了。之前虽有《声入人心》,但其兼顾歌剧和音乐剧,终究更注重演唱,而没有呈现音乐剧的其它几个方面,比如舞台、舞蹈、剧情等等。而今的这档专门为音乐剧打造的节目究竟能给音乐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很期待。
看到第一期的开场时我不禁莞尔,“哪个人会坐在那儿,忽然话说一半就站起来了”一句让我想起身边的人曾说音乐剧是一言不合就尬唱尬舞……所以为什么会给人这种感觉呢?真的是他们不懂吗?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是不够自然,剧情、情感到演唱舞蹈过度得不够自然。自然而发唱和舞就不会让人感觉“尬”。所以,如果要推广音乐剧,是不是应该有比较完整的10~20分钟的呈现,这段演唱的由来让观众心中有数,形成“小剧场”;否则,诸如本期前面几段表演,由简单的故事梗概和一两句对白引入演唱的分,使得整个节目偏向于音乐剧的音乐,而非音乐剧。因此我觉得后面两段表演方式更值得保持下去。
当然,我觉得音乐剧最核心的还是音乐,所以歌曲一定要好听!不仅仅是唱得好听,歌曲本身也应该吸引人。不够合适的译配会让人对音乐产生疏离感,更不用说去感受它的美了。其实诸如《金沙》,其中就有许多词美曲美的唱段。我觉得如果没有很美的译配就用原文来演绎经典,这样才能更好的呈现其美感。另外,我们有很多国产音乐剧有很美的歌呀,可以多多带到舞台。
第一期看完感觉整体上有些华而不实了,舞美很用心,但是感觉还少点什么。
总之,我希望这个节目能把音乐剧最有魅力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希望观众能了解音乐剧的全方位的美。
疫情期间工作人员都辛苦啦,希望国内音乐剧市场能越来越好呀!
期待下一周的节目!
《爱乐之都》观后感(二):第一集观后:不像《声入人心》,更像《我们的歌》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东方卫视另一个音综《我们的歌》
看完第一集我的感受是:《爱乐之都》虽然都被跟《声入人心》比较,但其内核是《我们的歌》
1
《声》的思路跟《脱口秀》后面几季有点像,都有一个真正业内有发言权的导师镇场。
廖就是脱里面李诞的角色。
廖昌永有权威,敢点评,能压住选手,管你在行业干了多少年,没唱上去我就要说,有缺点我就指出来(虽然廖点评有争议,但总算有能说出个有理有据),选手仿佛学生,在被廖教育。而在点评的过程中,涉及了非常多专业术语,如high c,花腔等,虽然有点学院派,但这也是在教育观众的过程。作为国内这个行业的第一档节目,这种对大众的教育是必需的。
2
《爱》,目前看(只看了一集),更像《我们的歌》《一年一度喜剧》的模式。
导师(助力人)话语权不大,选手的主动权很高。阿云嘎有能力评,但他不好开口,台上太多同辈,他只能正面捧。黄我不知道他来干嘛的。小柯看起来是资历担当,但显然镇不住,做不出专业点评,难怪被业内人挑战。张雨绮很好,她的角色定位本来就是代表普通观众,表达出普通观众的喜好和疑问,她在脱口秀也是类似的定位。
爱乐之都更重视作品的呈现,灯光舞美特效,堪称大制作。这种砸钱法是奔着要出经典作品的节奏,我看好这个节目后面会出好作品。
3
这两种模式的结果不同。
《声》真正碰红了一批选手,《脱》也真正捧红了一批脱口秀演员。
《我们的歌》《一年一度喜剧》口碑也不错,但你说真正捧红了谁吗?好像极少。但确实有一批好作品留下了。
4
《爱乐之都》观后感(三):爱乐之都第一期观后感
比期待高很多!
节目不拖沓,而且舞美做的很好,能看出来真的很重视。开场全员亮相和引言人的设置都很有亮点。节目选段也不错,第一期排一些外国经典音乐剧和优秀原创音乐剧不容易踩雷。演员之间气氛也很好,有经验的来展示推广,没经验的来了解学,很多演员本身也很,跟助力人之间交流也很舒服。如果可以,多展示一些私下排练或之类的幕后故事也不错。目前在我这唯一的扣分点还是在给A标准上,不排除有剧本,但说一句如果所有演员疲惫状态下都能演出夏振凯的水平那音乐剧绝了不过分吧。
《剧院魅影》选段很经典,但更多展示的是唱,戏好像少了一点。
《马戏之王》选曲可以,两位唱和戏都有平均值,还能再进步。
《摇滚红与黑》挖到一个叶麒圣,方书剑咬字还是有点紧,发声也有点板正,但总体呈现不错,戏剧张力足够。
《在远方》我给双进的节目,我认为整晚表现最佳。
《阿波罗尼亚》剧很有意思,表演也完整。
事实证明节目组用心的话对音乐剧的推广真的大有益处,从学生的出路变化到演员的生活保障,印象中不止一位演员提到过这些,虽然听到女演员说戏少还是会叹气,但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爱乐之都 (2022)
暂无评分
2022 / / 歌舞 真人秀 / 施嘉宁 / 廖昌永 张雨绮
《爱乐之都》观后感(四):《爱乐之都》第一期观后感:找寻节目与观众的共鸣
首先自报家门:我入坑晚,看的剧不多,大多都是线上的,但是喜欢音乐剧,歌单里边儿音乐剧占九成。
我觉得节目的目标群体是像我这样半入坑的人群或者是纯小白。看完第一期,真是给我整无语了,我想不明白真的。下面是几乎不带任何滤镜的评价。
看了半天确认是对口型无疑,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就里面但凡演过音乐剧的谁会需要对口型?哪场音乐剧能允许对口型?(此处自动过滤某剧它不配)节目以推广音乐剧为宗旨,但是在一开头却以这样一种与音乐剧最基本要求——真演真唱真感受 背道而驰的方式呈现,在我看来有点膈应,但我看到演员们面对可能有些不熟悉的镜头时的紧张,我能理解节目组追求完美呈现的初衷,我给予充分理解,还是看下去了。既然作为音乐剧推广综艺节目,就不能拿对待普通歌唱类节目方式来对待音乐剧节目的每一个环节,我只能说在这一点上不够用心。
这我就着实有点看不懂了...黄老师主持控场,阿老师作为演员也是制作人合情合理,虽然有些声音说阿老师资历不及郑老师,但是我认为论演员的资历的确,可在制作、创作和市场等方面阿老师未必就逊色。再看他对演员们都如数家珍,助力团非常需要这样一位业内人士来做出点评,也让我们看到音乐剧演员们背后的故事,也算增加一些综艺效果吧(我想说这才是应该有的综艺效果,而不是所谓的拉郎配、毫无意义的撕)。其次阿老师的流量、票房号召力和如今的团长身份不用我说懂的自懂,他作为导师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关注到音乐剧,关注到知名度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其他演员们,就像是处在娱乐圈、综艺节目和音乐剧圈、舞台艺术之间的一个过渡和桥梁。我相信如果后期有合作舞台,阿老师能全方位展现他的舞台魅力!毕竟我私心还是更希望看到舞台上的他!
另外两位老师我就看不懂了,柯老师的专业我有所耳闻(我了解的少当我孤陋寡闻吧),张老师我也看过她的电影,他们在各自领域我不予置评。但是柯老师对夏姚远的点评、还有张老师对rewrite the stars的一些发言、帅与落魄恕我不能苟同。
首先夏姚远整体气质在角色上确实有那么些许不够贴合(正如丁丁姐说的王子范儿)我觉得更多是夏老师对舞台的一股劲儿,上了舞台就应该是精神抖擞,因而姚远的委屈倔强劲儿少了些,但是夏老师用他的唱和演弥补了这一不足,给他扣上不够专业、太疲惫的帽子有失偏颇。也难怪制作人老师急了,他推了我的戏你说他不好?!张老师应该是以普通观众或者音乐剧小白的视角参与进来的,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以张老师为代表的观众就是节目大分的受众(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她提出的一些在资深剧友看来很无厘头、不够专业的问题有可能也是普通观众想知道的呢?
我认为节目中可以有这样的角色来承担这一任务,但是节目组或者其他助力人应该做好把故事讲清楚的工作,让这个结疏通而不是让结卡在原地,然后说“来我们接着走”。节目组不做这样的活儿,你指望本就不是很感兴趣观众自己去深挖?最终结果就是剧迷血压升高,不了解的观众还是不不了解,又如何达到节目推广的目的呢?柯老师可以更多输出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创作、音乐、演唱上的,请不要低估现在观众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张老师则可以抓住演员在演上的共同点,或者从影视演员与舞台剧演员的不同点来切入,不也是实现观众从屏幕外到舞台下温和过渡的方式吗?
唉说不明白想不清楚,看到宣发还有大老师和廖老师,求求你们了快来吧!!我感觉到嘎子一己之力快拽不回来了。
郑老师就不用多说啥了,我听过看过花絮的金沙阿尔兹哪个不顶?!这场真的又被惊艳到了!!演唱双绝啊!光那个眼神真的哇~非从头到脚起鸡皮疙瘩,本场演技No1没什么好说的。要说我觉得可能郑老师声音不够厚,但是瑕不掩瑜!再多的语言无法表现我对郑老师的喜爱之情啊!真就那句话“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对不起郑老师没有说你老的意思嘻嘻)
郭郭之前只看过花束和也许美好结返场,姐真的是性格可爱实力又强,其实从采访和演唱中可以感觉到郭郭有一丝丝疲惫,但是人家实力能扛啊。那一串高音功底尽显!而且音色我特别特别喜欢!加上这妆造不愧是我们眼睛最大的单眼皮儿女孩!4A没有一丁点儿问题!
这哪里不值双4A?!不给郑老师A的我就想不明白你的思路好伐?(不气不气)这说不是剧本我都不信!
这首歌的英文版rewrite the stars我真的超级超级喜欢!确实还是英文版更有味道点,中文译配一出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是同一首歌?反复横跳:是他?不对啊好像不太像?没错啊是他?咋成这样了?!
男生我觉得还不错,3A也算中肯,不到特别出彩但也完成的挑不出大毛病,继续努力。女生唱功确实不错,但是演真的...不来电啊眼神没内容……我看的好难受...音乐剧演员是演员啊,演唱跳缺一不可。不知道是不是吊环太高的影响,但4A真的就是没必要好吧。
不多说啥了能把我喜欢的歌造成这样的不多,ayzd你算一个。以后这首歌再出中文版我都不敢轻易听了,怕进不了剧院要进医院了。
叶哥真绝了!之前看叶江阳的沉真mv跟返场一眼就爱了,嘶那个眼神啊(我发现我每次都特别吃眼神)叶哥4A没毛病!我直接反手一个关注!就是感觉叶哥似乎不太适应,点评环节整个人异常僵硬哈哈哈。
方方啊唉怎么感觉尕奇怪呢,吐字也不晓得是咋回事儿就不太清(直观感受,没看过方方的剧)整个人状态有点用力过猛了,嘎子哥说的对未来还长慢慢走,期待你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那天。后来听剧迷朋友们说方方现场挺好的,我想音乐剧还是舞台现场的艺术,隔着屏幕终究是有差别的,既然渴望舞台那就不要在意眼前的坎坷和磨砺,潜心修炼自己吧。希望能抢到现场的票票去看你。
这个译配我也是醉了,特别是对比了香蕉树的神仙译配后简直差的亿点点啊,我听着都累,也感觉到演员们诠释这个歌词很不适。这个蹩脚歌词,尤其是在这样华丽的舞美配置下,感觉戏剧张力出不来……对比声二真的是公开处刑,我不相信是演员的问题,实力不济再不然跟香蕉树买个版权嘛。舞美还是赞的,不能一棒子打死,表扬嘎子在这边的一个介绍,点出一个我没注意到的新角度”高人“。(看看这才是评委席该有的有效输出)
我太喜欢了!夏老师值得4A!!之前看过官摄,这次改编的很棒啊!特别是一开头夏老师眼含热泪唱何处是远方,我就一下不行了,直接4A!!有人说夏老师拿捏范儿,我觉着这就是夏姚远啊。对比嘎姚远的小心翼翼,倔强劲儿,夏姚远更多的是对生活和未来的希冀,对远方的坚定追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高畅的表现我觉得有一些不对味儿,有种在看小品的感觉,特别后面舞蹈分一招一式对比“老好人”不够精准(嘶就内意思吧……)
这次改编可以看得出歌词、情节都改了(我印象中原版没这一分),真的能让观众感受到用心,而且我觉得比原版更棒了。小柯老师说的我完全同意,真的是全场最舒服的了,属于声音唱故事。我看到了嘎子作为原卡和作曲的骄傲和欣慰,我看到了夏老师的执着和赤诚,也看到了刘老师的勇敢和热爱。
总之刘老师4A我可以接受,但是夏老师值得一个名副其实的4A而不是阿老师和所有人意难平的保送卡。
没看过原剧不评价了,就现场而言三4A着实是没想到。又回到这个问题了,我大郑老师不配一个4A??真想冲进去手撕剧本。点评环节有点迷惑...没看完我就被尬跑了。
作为音乐剧推广节目,节目组很大胆,在汇集了全最优秀的分音乐剧演员(还有很多优秀演员,刘岩老师、润桐姐、大川等等)的同时也应该有符合音乐剧特色有别于传统歌唱节目的内容编导、专业能吸引人眼球的音乐和译配和专注于剧本、角色及演员本身的潜心制作。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增加对剧目、角色本身的有效输出。观众看节目(或者说入坑)大多是通过一剧、一段情节、一个角色或者好听的一个唱段,因而对每一幕剧的精心打造和演员、助力团携手分别从台上台下两个角度充实剧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演员在台上演绎角色,助力团与制作人团队从幕后介绍剧情、介绍行业背景等等,让观众全方位的了解音乐剧。私以为,一个优秀的演员应该是演什么像什么,舞台魅力盖过个人花边,在业务能力有保证的情况下绝不会因为他过于帅而演不了落魄的人物、他性格过于搞笑(这里不指外形)而演不了罗密欧。出门左转田美都欧尼演机器人演蔡颂华医生都不在话下,而且她的舞台魅力太迷人了。这样的演员真就是”声入人心是在开口的每一瞬间“。
不光要求在观众肉眼可见的舞美上投入、还要从最可感的歌词和旋律上用心。插个题外话,声为什么能俘获观众的心,真正做到音乐剧破冰,除了选手们的外形令人眼前一亮,能长久留住观众的心,更多是他们的舞台魅力,是节目回归本真与观众追求纯粹艺术产生的共鸣。
随着时代发展,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观众不需要节目花式玩噱头、人为制造一些不必要的冲突矛盾,或者没来由的去磕一些似真似假的组合,而需要一个节目抓住观众感兴趣的点,简简单单、纯粹质朴的把节目本质做好。你以为观众看不进去高雅,需要搞些花边吸引眼球,殊不知观众正是被你下头的花边和败坏好感的节目内容劝退。(不针对任何节目)
接下去还是要继续看节目的,毕竟有那么多我喜欢的演员!他们值得拥有一个被大众认知的舞台和为他们摇旗呐喊的观众,可以看到音乐剧演员内心的热忱以及和谐融洽的氛围真好。下期不晓得有没有我的芳芳芾姐大力姐丁丁姐川砸!请好好对我爱的演员们好吗?
在下才疏学浅,第一次写这么长的repo可能措辞不佳,但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看完节目14小时内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