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像如来掌》是一本由素说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就像如来掌》读后感(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幸福就像如来掌,你七十二变未必能看到她。你跳出十万八千里也未必能看到她,甚至当你就站在她面前,也未必能看到她。但她就在那里,当你低下头,当你向内反,当你心神清明,你才有可能看到她,看到她其实从未离开过你。
《幸福就像如来掌》读后感(二):幸福自如来
佛箴里有句名言,做:“过去之际不可追,摈弃尘烦;未来之事不可迎,断绝空念;眼前之妄不可起,顺其自然。”我们凡夫俗子,若能做到这“三不”,基本就可以佛了。事实,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当达摩来到中,到南方拜见梁武帝,老梁有眼无珠,达摩一笑就离开了。老梁感觉后悔,就派马去追,眼看前面大横截,已经无路可走,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北魏,在那里辟谷十年,不吃不喝,镇面壁,终于修大道。这个佛箴故事告诉我们,佛也是经过了不懈的坚持、良好的心态和正视现实等诸因素才最后练不坏之的。
女主人公因为情感问题,孤身一人去汶川,感受地震后的荒凉和人性苦楚,忽而体悟到人生的无常和潮汐般的微妙感受。
生是一条匆忙而短暂的旅途,期间接踵而来的会有很多艰辛和痛苦,如果我们不断地背许多许多沉重的包袱,早晚会被这些沉重压弯了腰,压断了骨,甚至过早地踏去往黄泉的路。沿途的美景你看不到,生的快乐你享不到,生命的真谛你得不到,枉来世走一回,连佛也会嗔怪你糊涂。所以,我们必须一边坚持前行,一边学会减负弃重,放下那些使你徒增烦恼的东西,比如虚荣,比如贪婪,比如嫉妒、比如怨恨、比如狭隘、比如攀比、比如物、比如美以及一切功名利禄的惑。佛说要想向,只有放下。放下功名,你会步履轻盈;放下利,你会面对坦途;放下贪念,你会前途无限;放下怨恨,你会进退自如。生只有舍得放下,才会在自由的大道纵横驰骋。
《幸福就像如来掌》读后感(三):幸福逃不出如来掌
也许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一年——仿佛搁浅在人生的河岸,前进不得,后退不能。每一天,都有全新的河水从身边经过,每一天,都可以迈进一条全新的河流,明明知道只要迈出去就可以获得重生,却因种种犹疑而停下脚步。这一年,是如此的不同于此前曾经历过的无数日夜,这一年,也是如此地迷茫与困惑于前路的暧昧不明。这一年,仿佛是过去与未来的中点,将人生一分为二。迈过去,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第一次在邮箱里看到素说的文稿,正是被《那一年,让一生改变》的书名所吸引,一读便毫无滞碍地读了下去,之后便约见了素说。签下这书稿只用了一顿饭的工夫,之后的反复推敲与修改,却经历了大半年。
待到定稿,再定下现在的《幸福就像如来掌》的书名,南京的春天已经姗姗而来。这才恍然觉悟,一年竟然已经过去了——而过去的2010年对我来说,正是这样的一年,是我人生不得不画下的中点。成长了一些,明白了一些,也,告别了一些。
在这一年里,我与素说从陌生人变为好友,打磨稿件的同时也打磨着各自的人生,互为见证。同为摩羯座女子,在无数似曾相识的情境里,汲取力量,获得智慧。我看见素说迈过了那条泥泞的河岸,而自己也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困境,心底不留淤泥。可以说,作为编辑的我是这本书的第一个受益者。在这里,我要谢谢素说。
失去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失去世俗所认同的幸福。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思考起幸福的含义与人生的意义。幸福有那么多种形式与标准,我想要的,偏偏和别人都不一样;人生有那么多种活法,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素说去了汶川,去了寺庙,去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角落,试图在或极端或宗教的情境下,考验自己,拷问他人,得到答案。相较于死,生确是更难的一件事,因为有太多选择太多诱惑。地藏庵中师父的点拨与循循善诱,素说也只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她笔下的一切一切都那么真实鲜活,宛在目前,宛如自己亲身经历,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自问,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我会懂得吗,我会开悟吗?
其实,一切的秘密都在过程中,而不是答案。经历了这一切的素说,已然从中获得了力量,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改变正在发生;而我,也在这一番自问自答中,沉淀了一颗心,静谧了神与魂。我相信,这一趟阅读的旅程已然值回票价。我更相信,身为读者的您,可以在这一趟旅程中,见到不一样的丰盛风景。
关于我们都深深向往的爱与幸福,正如同书名的含义,“你七十二变未必能看到她,你跳出十万八千里也未必能看到她,甚至当你就站在她面前,也未必能看到她。但她就在那里,当你低下头,当你向内反,当你心神清明,你才有可能看到她,看到她其实从未离开过你”。是的,幸福与爱,首先要向内寻找。自我修炼得强大了,幸福自然逃不出您的如来掌。
突然想起前阵子看过的一法国动画片《魔术师》,片中日渐衰老的魔术师,不忍告诉他所爱女子魔法的真相,用尽所有力量,为她实现梦想。是的,时至今日,我依然深深相信,这一生你一定会遇到一个爱你的人,愿意为你变出魔法,实现梦想。请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哪怕魔法终有消失的那一天,哪怕有一天他要离去,对你说,这个世间,魔法与奇迹并不存在,其实我一直在骗你。
没关系的,亲爱的,一切都可以是空的,但爱不空。你的珍惜与相信,如同夜空璀璨的明星,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足以照亮所有黑暗,足以让荒野开遍繁花——那其中最美丽的一朵,便叫做幸福。
《幸福就像如来掌》读后感(四):一场新的心灵之旅
“幸福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幸福”……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一直推着我找寻这些似乎没有答案的话题,我为此迷茫、纠结,也为无法自控的思绪而痛苦,因为我一直得不到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直到遇到这本书《幸福就像如来掌》,开始了我新的心灵之旅。
吸引我的,不是书的名字,因为在看书之前,我真的理解不了:幸福怎么就像如来掌了?所以还觉得这个书名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
但是,素说的自述吸引了我:我去了汶川寻找幸福,也去了地藏庵寻找幸福,还去了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寻找幸福,但饶了地球一圈才发现,我就像《西游记》里那一只在如来掌上跳来跳去的猴子,自以为腾云驾雾十万八千里就能逃出迷茫的人数,到头来才明白,幸福仍在掌心。
在我迷茫的时候,我独自到了喀纳斯,以为在天地间可以窥见人生的意义,也去丽江古城感受时光的秘语,到了西盟找寻原生态的踪迹……到最后,我发现我还是找不到自己。
于是,我想看看,这个奔三的女子,如何在不断的行走当中,找寻幸福,她最终找到了吗?而这种幸福又是如何的?
我带着自己的业障,走进素说的世界,我发现,我被她吸引了,因为她的真实。她语言的真实,她思考问题的真实,她身边朋友的真实……这次,我终于找到一个和自己对路的人,她帮我问出了很多在自己心里纠结已久的问题。
比如:
人们为何不快乐?人生的意义?
为什么不能坚定放下?
为什么不能够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渠道?
为何不满?什么是爱?
这些问题,并没有独立的提出来,而是贯穿在整个旅程当中;她在汶川的时候,她明白了“事实证明,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除了让大家怀着极度的恐惧感悟到‘生’与‘死’原来可以这么近,除了让大家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自己以前的活法和信念都有问题,其他什么也没留下。有关于‘人生目标’‘幸福是什么’‘爱情的含义’等待心灵无法逃避的问题,这片土地让它们变得前所未有的成长,却没有给我们留下答案。
汶川地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生’与‘死’的近距离感受,可这样的感受又怎能算是学,况且这仅仅感受到的一些,还是那么容易失去。如同三年后人们再回忆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时,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错觉,像是很近,又像是很远,像是真实,又像是故事,曾经的大彻大悟原来那么容易被物质追求所取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小时殆尽。”
显然,在汶川,素说没有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而她的答案,在地藏庵。很感谢素说分享了那些师父们说的话,还有她们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方式。从这些语言和行动中,我得以窥见自己的灵魂。
我似乎看着另外一个自己:在追寻人生的意义上,思绪飘飞,辗转难眠,左顾右盼,最终裹足不前……岁月却在流逝,我却依然无法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如今,我突然有点感悟,觉察到幸福的无形无质,这是一段放下执着,付出真爱,不断发现自我的旅程,享受这个过程,就是幸福本身。
书已经被我用铅笔画成了教科书的样子,我和素说的职业以及她面临的困惑都是相似的,如今,她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解脱,而我,还要靠行动,来不断发现自我,重塑自我,最终圆满自我。
《幸福就像如来掌》读后感(五):乐嘉序荐:《迷—觅—密》
迷—觅—密 /乐嘉
我很少看小说,素说抬举我给她的小说作序并希望能提提意见,我死命摇头,说一个根本就对小说不懂的人能提些啥意见。她说其实这本书里很多是自己从未提及的人生经历,乐嘉老师您就当分析分析我到底是什么性格吧,我这才眼睛亮了。
因为长年从事性格研究和培训,我喜欢挖人的故事,喜欢挖女人的故事,喜欢挖漂亮女人的故事。说到这里,必须提一下,当年我和她合作过一个节目,她的精干和彪悍至今记忆犹新,可惜当初时间很短,没啥机会掘她家底,只是感知到这小巧玲珑双眼放光的身躯下,蕴藏着很多我不知道的能量,但我不知道这能量从哪儿来,也不知道会在何时迸发。
当我看完这书,不得不说有点小遗憾。原本我想扛着对她性格研究的旗号,正大光明地行她八卦之实,却不知这书里根本无香艳无奇情无悬疑,她只是以多年来做电视的修行,寥寥几笔勾勒出不少栩栩如生的场景。这样说来,似乎我会沮丧于阴暗的心灵需求没满足,但事实上我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因为我得到了更大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我找到了她之所以拥有她的眼神、她的气质和她的能量的原因。那是因为她走了一条路——一条从迷(茫)到(寻)觅再到(得)密的道路。而这条路是许多向往灵修、追求心灵宁静和人生意义的人们正在艰难前行的,只是很多人仍在原地打转,迄今尚未走出,只不过她已跨越,并且将这段痛并快乐着的跨越之路尽情地呈现给世人。
她的迷茫,是很多人似曾相识的她那稀里糊涂的短暂婚姻后的痛苦;她的迷茫,是她突然发现采访的无数锦衣富贵的成功人士只不过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家伙由此产生对社会价值的不屑;她的迷茫,是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为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何方的困惑。迷茫有很多种,你我诸人都有迷茫。但关键是很多人在迷茫中继续不断地迷茫,并且更可怜的是,一边大声叫喊着要走出迷茫,一边仍旧重复着那从未有丝毫变化的生活,而且并未尝试去寻觅突破之旅。
她的寻觅,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上山礼佛,寻觅真经。这听上去像发生在古代,像是武林人士去干的事儿,但因我过去短期闭关的经历,耳闻目睹过不少高人的作为,深知这种突破的艰辛不仅在开始,因为这只需要一些些勇气和一些些狂热,而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信念要求自己一定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当我看到她在山中面对尼姑,我怀疑那只是形式;当我看到她手捧佛经遍寻答案,我叹息她着相了;而当我看到她把山林野居视为自,她放慢脚步,她拨去浮华,她不求答案,我发现她已找到了她要的答案。
她的得密,只有一句话,听上去有点像佛祖指示我们的话,但我不能说,说了天机就泄了。其实真相是:我和你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我更希望你自己去得到你的答案。当你真正得到答案时,你会发现似乎在好多名人名言中似曾相识。你问我那她这么辛苦地悟道值得吗?那我要问你看《西游记》值得吗?四个和尚去西天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取经,一句话就可讲完,干嘛还要看? 所以,《幸福就像如来掌》让不同的你得到不同的密。我只知道,她的密得到了,而我也得到我要的密。
当我看完这书,不得不说有点小震撼。因为这个小娘子打一开始就早已抱定决心,要用看似平淡无奇的纪实性语言,来白描出自己最深刻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一直以来,我认为举凡内心有力者,必有足够的勇气来解剖真实的自己,在素说这儿,我看到了。当她说起自己曾在一次采访中面对下跪落泪泣不成声的大叔,并没有赶紧拉起他去同情和关怀,而是第一时间赶去找摄像时,她毫不留情地着自己的无情和没有人味:“在走遍大江南北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容易被打动,越来越不容易掉泪,越来越不容易对一件事提起兴趣。我带着摄像机拍着每一个故事,但内心却少有任何波动的情感;我不断想方设法用镜头、用故事去震撼每一位观众,去打动他们的内心,却很难再打动我自己。”也许素说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超炫的技艺,但她有着足够的真实,足够解剖自己的真实,而正是这种真实,才促使你我更清晰地洞见自己的内心。
人的一生,两事最大——生死与爱。两个如此宏大的主题,素说用自己的经历来讲解,我确定她最终悟到的秘密未必一定是你想知的秘密,但她的悟道之旅会对你有所刺激和借鉴却毋庸置疑。你可以不把本书当成一个电视人解决内心迷茫的解药,你也可以不把本书作为自我斗争时的无限可能报告,你完全可把本书作为一条可按图索骥去探索心灵秘密的通道。
至于素说的性格,现在我可以说了:我看到的她,感性,热爱自由,真情随性;我看到的她,内心充满了碰撞和冲突——一种在渴望自由与追求目标间的冲突,一种在与众人同乐和保持独立人格间的冲突,一种在天马行空和自我约束间的冲突。如你也是从未停止过追寻人生意义的同道者,也许共鸣更甚……
本书序 文/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