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观后感摘抄

《方向》观后感摘抄

  《方向》是一由史帝芬·柯曼达瑞夫执导,瓦西尔·巴诺夫 / 伊万·博尔内夫 / 阿森·布拉特奇基主演的一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方向》观后感(一):LOST

  高层吸血被刺,凶手心脏瞬间转移 知识不再被尊重,哲学博士跳桥自杀 男孩成混混,女孩成 丧子之痛无人倾诉,唯与狗语 既得利益者集体出逃,难民大肆涌入 差头藏,举国垃圾 教堂临于戒毒所,只知戒毒,谈何信仰 神父兼职差头司机,生活苦难,神在何方 根除病痛,可能唯有换心,苦难还在继续,生活还在继续。

  《方向》观后感(二):看似随意的关联。

  话痨式影片,几乎一个片段就是一个长镜。惊叹演员在自由度如此之大的镜头里感情到位,收放自如。每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看似随意,实则关联。失去儿子的父亲,在客人冷漠地对待下,与流浪狗倾诉。被欺骗伤害的女司机,在经历吸毒,入狱之后遇到曾经的人,选择放过。杀了银行家的出租车司机的心脏进入了新的绝望的人的身体。一个一个平淡的片段构成了这个社会整体的样子。

  《方向》观后感(三):幸与不幸,公与不公,生活继续

  所谓手持摄影长镜头,现在看来就是鸡肋,那种囿于方圆的促狭感对照着每个人窘迫的境况,平静而克制的风格与影片的基调也十分相符,然而缺少更丰富的镜头牺牲地是成为经典的机会~ 好在,剧本原本就很精彩,每个故事都各自独立又在某处交错呼应,不刻板生硬,不故作深奥,却力透纸背,闪烁着社会生活的真实之光,一保加利亚浮世绘,难怪提名戛纳一种关注奖~ 影片反映的保加利亚社会图景,似曾相识,良善乐观中蕴藏的愤怒,冷漠自私中保有的温暖,现实精致中透出的悲观,迷失方向而又希冀寻找方向…影片最后或许在说,生活继续,方向盘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方向》观后感(四):朴素自然的表达!

  人才流失、阶层分化、价值危机、共产遗毒、信仰崩塌、极右翼横行……貌似跟贾法·帕纳西的出租车很像,其实无论是结构、内涵还是拍摄手法都有很大区别。多线叙事巧妙,有一种蓝白红的感觉。导演在现场说这一跟他之前拍摄所有电影都不一样,大概是有感于国内停滞不前的现状。可贵的是,一个话题作为背景和素材,折射出呈现了各种各样的面孔,相比其他分段式电影显得更自然、不僵硬、有焦点,一镜到底也削弱了对话的刻板没有刻意炫技。个别絮叨还是有些牵强附会,也许是因为对保加利亚了解不够,存在距离。三名乘客与司机尬聊到充满杀机那段印象深刻。三星半

  《方向》观后感(五):惯于长夜过春时

  保加利亚版的《Crash》。一场因出租车司机被人索贿引发的命案成为全国头条,群情激昂的观众打爆了电台的热线。入夜,在首都索菲亚街头穿梭的出租车都锁定了这条新闻。就像击鼓传花,电影的摄影机顺着电波进六出租车,跟随那些去偷情、去酗酒、去自杀、去、去换心的乘客,遭遇了另一些正在失独、失恋、失业、失心、失智的出租车司机,上演了一幕幕夜索菲亚的失魂落魄。长达两小时对保加利亚的怨怼和吐槽,每个故事都是长镜头一镜到底,剧情饱满,戏剧的张力像批判力一样劲头十足。最让人感到错愕和隐痛的是:偶然晃进镜头里的街景竟然与通州、望京、五道口,与郑州、常德、宜昌、海拉尔、平顶山的街市一模一样……

  《方向》观后感(六):冷漠断绝方向

  他们穿行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掌握着每一个到达地的方向,可是却控制不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正如其他生活在保加利亚的人们,迷失在荒蛮的混乱中,任由方向跌宕丢失,自我崩溃。

  影片由六个司机作为切入口,大量长镜头营造的现实感,整个社会的人性融缩在狭窄的出租车里。每一辆车承载着悲哀、绝望、荒谬、冷漠和渺小的希望。电影中一个医生说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死去或者逃离,剩下了乐观主义者。但是剩下的人乐观吗?不过是在挣扎罢了。即使是选择自杀的人都会紧紧抓住桥上的栏杆,等着路过的人能伸出手来拉一把。

  最后,真正断绝人们方向的不是上帝,而是冷漠,当原本糟糕的社会连最后的温暖都缺失了,什么信仰都无法拯救。

  《方向》观后感(七):方向

  这不是移民,而是从这款版图上离开,其实没有边界,世界是个整体。

  谁能帮保加利亚更换心脏?

  医生只能治好病人,治不好死人。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幸福的移民者。

  保加利亚是一个满是乐观主义者的国度,因为所有的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都见不着了(移民了)。

  由的哥杀银行家再饮弹自尽事件串起一个晚上发生在四辆出租车上有互文的几个故事,一展保加利亚社会众生相。去医院手术的医生,去酒店偷情的男女,去大桥自杀的教师,下班回家的律师,去夜店纵情的学生,移民奥地利回来做生意的前委领导,去心脏移植的失业面包师。直白的剧情,直白的片名,可惜太直白,不过金句倍出。每个故事几乎都一镜到底,有意思。

  《方向》观后感(八):Directions

  青天白日下的街头声:西装革履的银行家死于潦倒出租车司机之手

  距离那么近,自恃掌握一切的人不能改变的轨迹

  他说冷静,他说不要这样,太迟

  不愿意死的人倒下,求死的将口对准自己

  “自杀未遂”,广播里机械声般的新闻播报

  那是一件很难的事,不信你去问最终没跳下天桥的哲学老师

  孩子们不关心生命和永恒,当然啦

  人们都不再在乎道德、正义、上帝

  自杀率越来越高了,那些成功的人,被归类为 abnormal

  成为统计学数据被分析

  生活太艰难,生活很苦

  悲怆的曲调也不足以描述

  年轻的生命被剥夺——毫无理由

  而偿命却是更天经地义的借口

  未遂的自杀由将遂的他杀完成

  跳动的那颗将被移植的心属于一个好人吗,还是一个暴徒

  那心中是不是装有上帝呢

  它是否真的不能被用于救活一具死尸

  《方向》观后感(九):夜幕下的出租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 一种跟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职业 从这样一个随处可见又常常忽视的群体出发 窥探着这个的病症

  从被逼杀死银行家的司机 到为了快钱的未成年应招女 从逃离的高收入群体 到不得不沉沦于现实的女司机 从贪图于一时之享的衣冠禽兽 到怀念逝子对狗诉衷肠的古稀老人 从过失的律师 到心怀不善而一命呜呼的愤怒司机 从因生活如履薄冰且被学生羞辱而欲自杀的高中老师 到风情万种却心地善良地年轻司机 从对世事失望而拒绝信教的等待换心的中年男子 到为了补贴而开夜车的牧师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现在画面上 而且 导演特别爱用长镜头 手持摄影镜头会有些抖 一种不是特别舒服但真实的感觉

  私以为故事的核心还是从底层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社会怎么了 加入欧盟却没有经济飞速发展 努力工作的人的工资水平也很低 有能力的人想着要离开 移民问题严重 正如开篇所讲 要消亡了

  满满长夜发生了这么多故事 希望我的夜晚还是安宁吧

  @美嘉三里屯

  《方向》观后感(十):迷失的保加利亚?

  开头激烈的冲突先声夺人

  但导演野心太大,想把保加利亚的社会问题说个遍:的官僚作风和腐败(银行职员以及电台听众的激烈反应)、执政时期的影响(女司机的身世)、欧洲和认同(有手段的人纷纷移民,外科医生、尿裤子的还有失业面包师的儿子)、宗教观(神父司机)、青年状态(17岁和3个小混混)等等,然后用出租车联系起来,但几个故事编排有些生硬,多数台词流于说教(特别是贯穿全片的电台听众),倒是和《后会无期》很像,但前者演员的表演更胜一筹

  导演和编剧似乎也在为避免台词上的说教味儿而花了一点功夫,例如跳桥一段的对话就颇为精彩,这位喜欢吹牛扯皮的司机也是全片最出彩的角色。

  丧子老头喂狗时的大段独白是败笔

  剪辑方面,已接近《撞车》和《通天塔》的水准,没有大的逻辑BUG

  结尾的悬念,大胆猜一个,开头的司机女儿被女司机收养了

  几个长的晃动镜头看的头晕

  .S. 保加利亚,需不需要来一发的洗礼?

标签:方向 观后感 摘抄 方向观后感 方向摘抄 观后感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