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技术经典读后感10篇

迷人的技术经典读后感10篇

  《迷人的技术》是一本由[美]凯莉•魏纳史密斯 / [美]扎克•魏纳史密斯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人的技术》读后感(一):这些大神的想法挺奇妙

  这是一本挺前沿的书,作者是一对高能且精力充沛的夫妇,他们采访集结了很多个科技大咖的想法。

  每一章像一个新技术的故事,时而有点惊讶,因为这些大神的想法挺奇妙的。

  这算一本普及类读物,对新技术的细节没有做过深入的展开,而是对现在从事这些新技术行业中发生的有趣的想法的讲述,这些想法都挺开脑洞。

内文阅读轻松

  我们了解新技术往往从他们的用途开始,但这本书告诉的不只是这些,书中所讲述的新技术如脑机接口,可编程物质,生物打印,火星基地等这些,已经超出了我们日常所需的用途,要想理解这本书的思想,得站在高处,从高海拔的视角出发,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未来生活我们都有可能期盼的到。

  我是一个技术迷,成天沉迷在具体的技术产品上,对于这种大技术没有深入了解过,这本书算是我的一个引导,对于书中所述的每个技术里的行业现状怎样、技术家都准备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我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好了,先不说了,我继续读中...

  《迷人的技术》读后感(二):“近在咫尺”的未来世界

  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著名的“反乌托邦三曲”曾经给我们做过一个不怎么样的示范:技术和政治全面统治着世界,人类成为了服从规则的冷冰冰的玩偶,科技似乎在帮助人类排除一切危险因素之后,成为了最危险的那个。就如同永井豪所说,“原本应该用来保护人类的武器,现在却被用来毁灭人类自己。” 科技带给人类的隐忧似乎一直存在,从最原始的武器的发展,杀伤力越来越大,人类的生命变得越来越脆弱;到如今智能机器的发展,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人类变得越来越渺小……2017年,AlphaGo打败围棋天才少年的消息一夜之间震惊全球,人们似乎终于从“坐以待毙”中幡然醒悟,继而相信,那些由人类发明出来的东西正在碾压人类的生命和智商,我们似乎正在用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摧毁自己。 然而,对于科技的恐惧并不能够阻止科学的发展,人类仍有许多未能揭开的谜题,我们仍然期待科技给予我们更多的便利:治愈疾病、探索未知的空间、利用各种技术和机器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繁琐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目前来看,科技是解决这些麻烦的唯一方式,只要难题依然存在,人类就无法放弃科技。科技带给了人类巨大的文明,我们不可能放弃这种文明,回到原始的农耕生活,我们需要科技,我们需要的是正确操纵科技的方法。 《迷人的技术》给了我们这样的方法。从总体来说,《迷人的技术》是一本非常轻松的科普书,不同于严肃紧张的“反乌托邦三曲”,魏纳史密斯夫妇似乎并不想引发人类对于科技的恐慌,而是寄希望于引起人类对于科技的喜爱和重视。全书语言诙谐,扎克很好地利用了他深厚的文史学基础以及漫画创作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近在咫尺”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科技所带来的惊喜是让人赞叹的,同时,科技所带来的隐忧也是可以避免的。 《迷人的技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些在不远的未来可能就会发生的科技性改变,比如到宇宙观光,将不再是宇航员的特权;很多困扰我们的生活难题,都将通过科技得到解决;疾病将不再是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重要手段。这听起来十分诱人,尤其是对于科技一窍不通的人,这些内容足以让我们发现科技的迷人之处。 以上并非信口开河,而是基于现实的合理推测。《迷人的技术》给了我们充分的理由让我们相信,也许要不了多久,这一切就会成为现实。比如在生物打印、精准医疗、通往太空等技术中,魏纳史密斯夫妇都为我们提供了当前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也就是说,这对夫妇让我们得以看见,在这些重要的技术中,人类已经迈出了十分关键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但科技毕竟不是一直像这样友好的,否则也不会有“反乌托邦三曲”的存在。在《迷人的技术》中,魏纳史密斯夫妇也同样提出了对于科技的隐忧。这些技术的发展究竟会给人类的未来造成怎样的打击,绝大分是可以预测的,比如我们可能因此失去隐私,变成透明人;社会上的极端份子可能会利用这些技术为;人类可能会创造出像癌症一样疯狂自我复制的程序,然后摧毁整个世界……隐忧无限扩成为无法想象的黑洞,“反乌托邦三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切。 庆幸的是通过《迷人的技术》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它像推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一样,为我们推测出了技术隐忧的发展方向,而我们只需要在电脑发疯之前,拔掉它的电源。相信如此聪明的人类一定知道该怎么做。

  《迷人的技术》读后感(三):未来就像万花筒,转动一下就有无限的可能

  魏纳史密斯夫妇通过大量的科学调查,采访全球多位科学家和思想家后,多番的思维碰撞、唇舌战,谱写了一副迷人的未来图景,这就是这本《迷人技术》的由来。

  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过剩的更有精力与脑力去研究新的技术,书中很多观点相信很多人的大脑都闪现过,只是作为“凡人”的我们没有机遇去论证,更没有史密斯夫妇般的毅力与科学力,书中提到的只需要花少量的钱就能享受到太空旅行,甚至还阔以到银河系的垃圾中东翻西找、机器人构造房屋、核聚变能、合成生命技能、生物打印等等,如果这就是我们的未来,那真的是相当的让人期待。

  而这些技术当然也有很多学术性的词汇出现,史密斯夫妇用更加让人明白的语言逻辑让看的人能够明白,支撑每一项未来科技达成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进步。

  作为一枚医疗从业人员来说,全书中我对第三分的精准医疗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那在解析这张的时候,我先要讲一个医院同事发生的事儿,两个人是夫妻也是同事,孩子已经上中学,相当年轻的一对儿夫妻,薪水高,加上家里拆迁显然已经让生活快马加鞭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白富美高富帅人生,还悠哉的想着,一个人可以辞职然后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不荒芜这大好人生。

  人生,总是有些不可思议,这个时候夫妻双双被查出来又癌细胞,一个甲状腺另外一个在胃上,突如而来的变故让一家人风雨飘摇,如果能提前在基因里能排除,那是不是让我们都远离癌症带来的伤痛与折磨。

莫斯博士想出了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通过改变T细胞的基因结构让T细胞攻击一种名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的抗原......

  虽然莫斯博士的这个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这种免疫疗法是有望在未来实现的,虽然是可以实现,但是却有很多让人担忧的存在,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的问题,还记得看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那个药就是因为研究投入成本太大,导致药价变成天价,能承受治疗的就仅仅只有小分,那么难道生命也会因为收入的高低而变成贵贱之分吗?

  当然除了这个问题还会有其他因素,史密斯夫妇把社会问题都罗列在其中,虽然这样的未来让人很期许,如果隐藏的危险不能很好的解决,我觉得这样的未来,那也将变成一个可怕的未来。

  最后,史密斯夫妇的幽默在书中的插图可以瞧见出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还可有调侃,简直让人直呼脑洞够大,看得那是一个欢喜。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因为书中每一项的进步,都与我们的存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迷人的技术》读后感(四):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作为一名会计,毫无疑问,除了接触数字多点,对于其它高深的理工科学,我都是望而生畏的,即使我其实曾经学过自动控制,与技术似乎沾过那么一点边。

  但假设一下,(只是假设而已,本人已过这个烦恼期,哈哈。)有个科技精英来和我相亲。他很害羞,只能和我谈什么核聚变、AR、干细胞之类的,哦,那真是抱歉,回去后我可能要上头条上吐槽一下“相亲男”之类的了。

  好吧,虽然大多数人并不一定热衷于了解技术本身,但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20年前,手机通话还是个神话吧,再看我们现在,人人机不离手,隔空传话的便捷已超过武侠高手苦练多年的“传音入密”。

  可怜见的,科技男只不过无辜躺罢了,科技的魅力自然是无穷的,不过他没有遇上懂的人而已。

  那么未来,科技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新奇改变呢?能不能不要那么正襟危机,重回教室去搞明白什么是核聚变、VR、干细胞,就能了解到呢?

  有一对夫妇凯莉·魏纳史密斯和扎克·魏纳史密斯可能听到我们的心声,把自己嗷嗷待哺的女儿丢给双方父母,没错,他俩虽是美国人,却也像“啃老族”一样这么做了,他俩把女儿丢给父母后,给我们上演了一场介绍未来技术走向的脱口秀。我们可以通过他俩的这场秀了解一下科技未来。

  之所以把他们合著的这本《迷人的技术》一书说成是一场脱口秀,是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基于技术书籍和论文数据,并且通过采访全球多位科学家和思想家得来,但它行文幽默,比喻俏皮,解释恰切。令人读来毫不费力。像我这等科技门外汉也能读懂,并深深为书中的脑洞折服:原来科学家、技术宅们真敢想,简直是要上天。没错,不仅要上天,还要在太空安个电梯!

  魏纳史密斯夫妇在这本书中一共提出了上十项技术预测,包括太空电梯、在小行星采矿、用核聚变能烤面包、机器人造房子、生物打印、脑机接口等等。一般采用先提出设想、再描述该行业现状、然后分析实施后的隐忧和美好前景的方式。可谓是脑洞大开提设想,认真仔细讲现状,啼笑皆非谈未来。

  以他们的太空电梯预测为例,我来简短复述下这对夫妇的脑回路。

  首先,提出问题,当然,方式也是很的。以浪漫的《晴空之上》这首诗开头,他们擅自加了一个现实扫兴的结尾:当我问起飞向太空的费用后/我转身而去/因为“我的天呐!”

  魏纳史密斯夫妇没有被浪漫的诗迷倒,大煞风景地惊诧于火箭把东西送上太空是如此昂贵,他们认为可以采用回收发射载具和使用更少的推进剂来降低费用。

  回收发射载具2015年已然实现,那么,怎样使用更少的推进剂呢,难道要为火箭建造加油站吗?

  来看看夫妇俩收集的目前科技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他们写下这个问题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成为成功地将货物运入太空,然后把火箭的一分进行回收的公司。该公司总裁宣称他们目前的猎鹰九号能提供7折的费用优惠,魏纳史密斯夫妇乐观地说,通向火星之路也许正是由很小幅度的费用下降所铺就而成的。

  再来看如何使用更少的推进剂。一家名为反应引擎的英国公司正在研制一种名为云霄塔的载具。它以吸入外氧气的方式来进行一分推力反应;还有一种节火箭燃料的方法是不使用燃料,用一场巨大的地面爆炸来替代通往太空的路上相对缓慢的受控燃烧。那么,这需要一门长度可能达到几千英尺的大炮,听起来疯狂吧,然而至少有两个项目在探索这种方法了;另外还有诸如激光点火、从高海拔出去等看似荒诞不经的主意,在现实中都在实际探索。

  重头戏来了——太空电梯和太空缆索。夫妇描绘了这么一个场景:想象一块绕着地球快速旋转的大岩石。一根长约65000英里的缆绳的一头被固定在了这块岩石上,而另一头则径直向下通到了地球上。经过特殊设计的电梯在这根缆绳上上下下,运送货物、旅客和太空船。

  美国航空航天先进概念所前成员布拉德利·爱德华博士就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让载具在缆绳上意味着你能带着燃料出发,而且你不必加速得非常快。没有废弃的件,没有危险的爆炸。这么个好主意思为何没有付诸行动呢?魏纳史密斯夫妇沮丧地写道,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材料来制造这根缆绳。嗯,这确实是个难题啊,哈哈。如果有人剪断了一根通往太空的缆绳会发生什么?

  假如这种电梯或缆绳变成现实,会怎样呢?夫妇也是认真思考过了的。首先,会引发国际冲突,如果一个率先拥有了通往太空的廉价方式,一场政治纷争必不可免。其次,生态环境。对燃料的渐进式改良可能破坏环境,轨道环境也可能变得拥挤,碰撞率升高。太空碎片越来越多,保险费也会越来越高……

  当然,好处更多,廉价发射会促使人造卫星系统被极大地改进,意味着更好的通信方法和更精准的全球定位系统。

  好吧,大家都能搭得起火箭了。夫妇为将来的人类高兴,只是还担心有些人会在零重力下吐得一塌糊涂。

  基本上,魏纳史密斯夫妇就是这种脑回路来“秀”他们的技术预测的。在他俩的风趣描述中,我们得以轻松探知可编程物质的奇妙,又对精准医疗克制顽疾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这么一本对未来技术进行美好描述的书中,魏纳史密斯夫妇也不忘调侃讽刺一下政治,如图。

  当然,作为科技畅销书,它传播的更多的是科技畅想与……忧虑:

  当能轻易打印一颗新肝脏时,你会放纵自己酗酒吗?

  你愿不愿意在自己的大脑中植入芯片让自己更先进呢?但你爱人会不会就此读到你想出轨的内心想法呢?要慎重啊。

  《迷人的技术》激起人们一探未来究竟的欲望的同时,又捧腹大笑于他俩的式描述。既惊叹于科学家的脑洞,又炫目于技术的华美。还要叹服于译者刘天峄的精准注释,比如在第8章中,刘天峄就准确地抓住了夫妇的幽默:“注意,这意味着你的基因组也许会披露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实,比如说,你也许会发现你的生父并不是那个把你养大的男人”等等。这得益于他身为悉尼科技大学对外英语教学硕士,有良好的英语及科技背景。这才在让我们读这本书时,不被各种俗语与流行梗挡住兴趣。

  末了,话题又扯回开头分的“科技相亲男”身上,假如来相亲的科技男也有魏纳史密斯夫妇的口才,能把技术上的事儿说得这么妙趣横生,没准儿他早把妹子诓回家了,哈哈。不过这不太现实,毕竟科技男大都很闷,他们心里可能真是有着像那首歌唱的:“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的艺高人胆大的豪情,但大多数都不会说出来的。

  好吧,如果我写的这篇评论有点的话,那肯定是中了魏纳史密斯那对的毒。

  《迷人的技术》读后感(五):如此迷人的技术,你确定不了解一下吗

  上个月,马云爸爸又上了热搜,因为他宣布了“支付宝刷脸技术”。

  何为“刷脸技术”呢?就是扫描你的脸,一秒钟之内就可以实行支付。而且“刷脸支付”安全性更高,通过最新的3D人脸识别,能够99%的判断真实用户。就算是双胞胎或四胞胎,马云的支付宝刷脸系统也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

刷脸技术

  这技术简直让人太振奋了,以后出门可以不带手机,不带现金,只要带上老脸就行了。

  马云说:“未来周游世界,可能连护照和手机都不要了,凭一张脸就能在全世界畅通无阻。”这真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靠脸时代。

  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得让我们措手不及。昨天手机的支付干掉了现金,而今天的刷脸支付,即将被刷脸支付所代替。

  今年5月,虚拟现实艺术展“Room V 第五空间”登陆了艺仓美术馆第二展。透过虚拟现实VR技术,观众随着镜头“逃离”现实,直奔未来或回到恐龙时代,上演了无数场虚拟现实里的“人生百态”。

  透过“Room V 第五空间”展,观众不仅感受到VR的魅力和惊喜,同时也能看到VR艺术领域的成长和未来。

VR虚拟现实

  除此之外,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预测也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展现出来。

  电影《Her》男主角拥有了他的 Samantha (一个机器人的名字)之后,通过属性设置、日常沟通交流中养成了专属自己的「她」。

  美剧《西世界》里,人和机器人已难分你我,机器人甚至能够通过学完全取代人类,并以机器的属性克服人类肉身所不能突破的技能和生存极限……

  《彭博视野》的经济专栏作家诺亚·史密斯博士告诉我们:“机器人崛起”的真正危险不是它们会夺走我们的工作,而是它们会不断地加剧社会的不公。

  不知不觉中,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期待越来越高,却也越来越感到害怕。

  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技术惊喜和技术挑战呢?我们的科技现状是怎样的呢?这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呢?也许《迷人的技术》能给你解谜解惑。

《迷人的技术》

  《迷人的技术》,是莱斯大学生物科学系的兼职教授凯莉·魏纳史密斯和其丈夫扎克·魏纳史密斯共同著作的,是继《迷人的材料》和《迷人的数字》之后,又一本趣味科普读物。它在美国亚马逊网站Best Seller的3D打印类别中位居第一,原书读者评分为8.2,是科技潮人的口碑之作。

《迷人的技术》作者

  一般的科普读物,内容晦涩难懂。《迷人的技术》却别开生面,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配合有趣的漫画,向人们介绍了科学知识。所以无论是科技控,还是城市白领,或者是对科技一窍不通的人,都能吸收到不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

  “新的技术是美妙的事物,但就像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怜子像或罗丹的沉思者一样,制作它们通常是一种可怕的痛苦。我们想让你了解的不仅是一项技术是什么样的,还有为何要如此顽固地抗拒着我们的竭尽全力。”

  这便是魏纳史密斯夫妇著作此书的初衷。

  他们通过大量的科学调查,采访了全球多位科学家和思想家,在与他们深入交谈后,挑选出了十个不同的科学技术领域,例如核聚变能、可编程物质、AR技术、生物打印、脑机接口等等。作者把整理出来的资料与幽默合理地杂糅在一起,浅显易懂,幽默中夹带着讽刺,告诉我们这些技术是什么样的,还有这些技术将如何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世界。

  书中每一章的模式都是这样的:阐述某一科学领域涉及的技术,然后再分析我们的现状如何,再到这将如何改变世界,最后抛出一个话题关注。

  这样的模式,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循环渐进,引人入胜,不仅有愉快的阅读体验,也会得到不少启示。

  一项非凡的科技不仅代表着一种新兴事物,也会给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带来质的飞跃。

  2014年,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内,只用了24小时便建成的十幢3D打印建筑被交付使用,作为当地动迁工程的办公用房。这一新闻轰动全国,关于3D打印建筑是否会在未来取代正常房屋的讨论与研究从未停止。

3D房屋打印

  正如书中作者所言,如果3D打印房屋实现了,那也许就意味着将出现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房屋建筑形式。而这些房屋建筑形式将最大可能的解决全球的人口居住建筑问题。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甚至雀跃的科学技术,但还需经历很漫长的时间和克服种种困难。谁都不能保证这种技术会在未来以最完美的形态得以实现。

  即使作者在书中详细分柝了机器人建筑工、巨型3D打印机和集群机器人,但他们也不能保证这些房屋建造方式在未来是否能实行。

  所以说,这仅是一本预测未来的书,而不是一本能够跨越未来的书。

  书中讲到的精准医疗和生物打印领域,应该是目前全球来说,最迫切需要深研和实践的领城。因为医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和家庭。

  假如真的有一天,如书所言,干细胞移植、DNA重组、肝脏打印等研究项目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将大大提升遗传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疗愈效果。但随之面临的法律、道德、等问题也会愈演愈烈。

  所以,这本书不会试图说服读者采纳一种未来学的理念,或者接受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他们只是就事论事,让我们知道,“此刻有比我们更聪明的人在探寻如何通过神经元来探测人的思维,或者如何开采遥远的外星矿物,这就足够令人激动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奇妙的事情在发生,从未间断,但绝大多数的人却并未意识到。而且许多的科普书和科幻小说,往往忽略了处于我们和未来之间的经济和技术挑战,《迷人的技术》恰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不仅普及科学知识,也在作者的奇思妙想或脑洞大开中,让你了解到一些有关科学和技术走过的奇怪的弯路,钻进过的死胡同。

  哈佛大学的乔治·彻奇博士对此书的评价只有六个字:幽默却又深刻!

  你可以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地读该书,但是读完后,你会情不自禁地对书中某一技术的发展充满期待,或者对某一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示担忧和惶恐。这便是该书的魅力,也是作者给我们传达的主旨。

  《迷人的技术》,拥有如此迷人的魅力,值得我们痛快淋漓地遨游一场!

标签:人的 技术 经典 读后感 10篇 人的技术 人的经典 人的读后感 人的10篇 技术经典 技术读后感 技术10篇 经典读后感 经典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