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呢后来怎么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是一本由[日]吉竹伸介 / 爱心书童书 出品著作,甘肃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精选点评:

  ●即使你已经很清楚吉竹伸介的套路,你也会无可挽回地爱上他的下一个作品。下一个作品会是什么呢?

  ●最喜欢的一本。一直都喜欢关于生命的童书。喜欢可以击掌合影的雕塑坟墓。

  ●看哭了……想起来姥爷给我留下的那本日记……因为相似 所以这本书对我意义更非凡吧 既是心灵上的创可贴 也是静谧夜里平地而起的一阵暖风

  ●这个系列里最喜欢的一本!看完有点想哭QAQ

  ●看完真是无比感动

  ●爷爷的天堂地狱设想未免也太可爱了啊 墓碑设计的灵感也很赞呢

  ●至今为止最喜欢的大叔的书

  ●孤独的那页,自行车的那页,有点想哭

  ●等了很久终于买到了,希望吉竹伸介的所有绘本都能出译本,羡慕现在的小朋友有这么棒的书可以读

  ●太好哭了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读后感(一):入坑了

  这是我入手的第二本吉竹伸介的绘本了,第一次看的是他的《有呀有呀书店》,当时就被种草了,太治愈了!作者奇幻、幽默、温暖的想象和画面,让我简直想要住到书中去。接着,这次图书打折,我又买了这本《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其实一开始也只是凑单,想着这本绘本应该只适合孩子们看,给以后的孩子留着吧。今天闲来无事,随意翻阅,没想到又被治愈了。

  孩子的爷爷去世了,孩子发现了爷爷死前写下的死后的计划。前半分有趣幽默,吉竹伸介真的是个幻想天才!绘本里呈现了爷爷死后的计划,死后希望遇到的神灵,死后期待的天堂的模样,死后见到的地狱的模样,死后期待成为守护家人的各种模样……孩子发现,原来爷爷记下这一切是因为孤独,害怕死亡的来临。孩子也开始模仿着爷爷写下自己死后的计划,可是写着写纸,却发现那些事情其实都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努力完成——这也正是我一直以来对孩子们说的,我应该从他人的离开中学会什么?学会好好活着,努力活着,不留遗憾地活着。

  绘本的最后一页,孩子在秋千上玩耍,幻想着飞往天堂的姿势。一阵风吹过,一只塑料袋飘过孩子的身旁——看到这一幕,我大叹:绝了!点睛之笔!

  我开始有想法把吉竹伸介的绘本都收集全,以后给我的孩子慢慢讲,慢慢看,慢慢品……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读后感(二):爷爷去世三天,五岁孩子独自在家吃饼干,我们该如何和孩子讨论死亡?

  前几天看到一条五岁孩子独自在家的新闻,武汉社区人员去小区家庭走访,开门的是个五岁小孩。问孩子家里有谁,孩子说还有爷爷。 又问爷爷在哪,小孩说爷爷死了。社区人员进去一看。老人在卫生间已经去世三四天了。五岁小孩子在家吃了好多天饼干,还给已经去世的老人盖上了被子。 社区人员问孩子怎么不出去,小朋友说爷爷说了外面有病毒。看到这里,心酸的情绪全都涌出来了。 这个五岁的孩子也许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死亡,也许家人曾经告诉过他,死亡就是家里人去了很远的地方,再也见不到了。 可能没人能给孩子解释死亡的真正含义,但是我很喜欢知乎高赞回答里的一句话,‘’死亡就是身体消失,但爱未走远” 生老病死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也许可以给孩子重新定义生命。 爱心树的这本《后来呢,后来怎么了》是著名的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新作品。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因为他脑洞特别的大。 他的作品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之前是个性格内向的普通员工,但因为十分喜欢画画,转行成了绘本作家。 他的作品一经上市就大受欢迎,我还喜欢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让人相信,即使不是职业画手也有成为绘本作家的可能,只要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讲的是一个小朋友在爷爷去世后发现了爷爷的笔记本。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一开始小朋友很担心爷爷,但看了记事本里的内容他就放心了。虽然爷爷离开了,但也许他在那边过得更好。 爷爷在笔记本里记录了死后会默默守护家人,会去天堂中心报道,会遇到有趣的神灵,还会投胎,他希望自己的墓碑不要那么老套,还希望家人把他做成这样的品。 因为这本日记,小男孩开始思考死后会怎样他开始学着像爷爷一样想写一份死后会怎样的笔记。 写着写着他忽然发现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要做应该好好的想一想。 之前看过一电影叫《遗愿清单》上映距今已经有十六年了,去年日本翻拍了这电影。剧情里的两个人,得了绝症决定在去世前一起做一些事。 他们以前想做没时间去做,或者想做没来得及去做的事情。看完让人陷入深思。 “我们的生命如同溪流,朝着同一个方向奔流,无论是朝着天堂的芳草地,还是在瀑布的迷雾中,一定要找寻到属于你生命中的快乐……” 这是电影《遗愿清单》中卡特。钱耐德在生命的尽头写给朋友爱德华。科尔信里的最后一句话。 它和《后来呢,后来怎么了》一样,通过死亡引发了大家对人生的思考,究竟应该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它的宽度。我们也许不能留住想留住的人,但我们可以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在这个长假里,如果你被迫和家人关在一起,因为生活惯的改变而觉得不耐烦,请改变这种情绪,轻轻的抱抱爸爸妈妈,对他们说句我爱你。 因为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有限,而如果失去再见的时间却是无期。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读后感(三):用幽默的态度来聊一聊死亡

  文/文小妖

  死亡,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这又是一个任何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很多时候,父母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跟孩子聊这个话题。

  近几年,关于死亡的绘本不断出现,可多数都是让人读了感到比较悲伤的故事。

  就像前段时间,给女儿读了绘本《谜语》,她看到绘本中奶奶已去世,用另一种方式陪着小女孩时,伤心得直掉泪。

  那一刻,对于死亡的解释,我有些无能为力。

  此后,我很少给她再读这类的绘本,总想着也许等她再长大一点会慢慢地懂得。

  直到我发现了吉竹伸介这位“宝藏大叔”。

  最近,爱心树绘本馆推出了他的绘本新作——《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让我终于有一些底气跟女儿共同来聊一聊死亡的话题了!

  绘本开篇就直接告诉大家:“不久前,爷爷去世了。”

  当读者们正在调动忧伤的情绪时,吉竹伸介笔锋一转,用一种幽默有趣,简单直白的方式告诉大家:“别急,别急,也许,去世的爷爷很开心呢!”

  爷爷去了幽灵中心报到,可以随心情来决定自己的去处:

  如果放不下人世间的事,就等身体变透明后,回家去看看;

  如果安心了,就去天堂里快快乐乐的过日子;

  如果在天堂呆腻了,可以去投胎中心,选择想变的东西,再回人间。比如爷爷变成了小猫,用另一种形式与孙子再次相遇……

  与此同时,吉竹伸介还很认真地介绍了,爷爷去天堂时的装备,下辈子想变成什么,天上的神灵是什么样的,天堂的样子……东扯西扯的,把悲伤都扯碎了,让人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在《后来呢后来怎么了》中,吉竹伸介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化解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怖和悲伤。

  尤其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样的解释方式是最好的,至少,让他们相信,逝去亲人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并没有真正的消亡。

  有趣的是,吉竹伸介也不忘对“坏人”的死亡幽默了一把。

  做坏事的家伙一定会下地狱:

  只有一间厕所;

  地狱制服扎得浑身很疼;

  生日蛋糕超级苦;

  不管做什么都会被骂……

  跟天堂的待遇对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

  我想,大概看了这一页插画的小朋友,心里都会默默地想:要多做好事,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最搞笑的是,平时大家都比较忌讳的坟墓,也被吉竹伸介用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坟墓造型,让人忍俊不禁。坟墓也变得不再阴森可怖啦!

  最后,绘本里的小主人公准备向爷爷学,也写一本《死后会怎么样》的笔记,可是,他却发现,比起死亡,活着的时候做什么似乎更值得自己去思考,去记录。

  你看,画龙点睛的一笔。吉竹伸介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认真地活好每一天,就是对自己,对逝去的亲人负责!

  第一次用这么轻松,幽默的方式与女儿聊死亡的话题,真心感谢吉竹伸介!感谢绘本《后来呢后来怎么了》!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读后感(四):不仅有想象力,还有“人”

  我在阅读群里提起吉竹伸介,不断有家长表示“我们家娃可喜欢吉竹伸介”了!的确,吉竹伸介的脑洞太大了,他的每一作品的每一页都让人拍案叫绝,忍不住跟旁边的人喊道“哎呀!哎呀!天哪!他怎么想出来的!太有意思了!”读他的绘本,孩子们的想象力也跟着飞了起来。

吉竹伸介作品

  吉竹伸介的作品也总是干干净净,温柔可爱,说出那些奇特想法的语言一本正经的,正像一个把什么都当真的孩子。画面的线条简洁、圆润,颜色温和,很少有耀眼夺目的。当我们翻着吉竹伸介的绘本时,一边为他的大脑惊叫,一边又好像正被温柔的目光抚摸着。

  然而,吉竹伸介的作品不止如此。

  如果说,能够巧妙运用文字是优秀文书的表现,能够精准临摹是一流画工的表现,拥有非凡的创造力则是文书与作家,画工与画家之间的分别,是“匠”与“家”的差距。而作品中是不是有“人”的存在,作者是不是怀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则是普通艺术家和艺术家的差距。吉竹伸介的作品中不仅有技巧、有想象力,还有“人”。

  今天要说的这本《后来呢 后来怎么了》是一本死亡主题的绘本。它有趣、天马行空,似乎没讲什么深刻的人生道理,但随着孩子好奇心一层层剥开的,是对死的理解和生的喜悦。

  《后来呢 后来怎么了》讲的是一个小孩儿在去世的爷爷床下发现了一个名为“死后会怎么样的”笔记本。爷爷在上面写写画画,记下了他死后想变成什么,希望家人帮他做什么之类的事。

  比如,死了(吉竹伸介用了“死了”这个词,而不是“去世”,一开篇就是轻松的语调)之后,会怎样呢?这虽说是爷爷的笔记本,可是鬼魂、天堂、神灵、地狱、墓地......都充满着孩子式的幻想。

  您可以说这是个可爱的爷爷,也可以说这其实就是孩子的笔记本,又或者,这是一个孩子对爷爷死后生活最令人安慰的幻想。吉竹伸介就是这样巧妙地贴近孩子的内心,和孩子一起理解,亲人死了,然后呢?然后怎样了。

  人死后,先去幽灵中心报道。吉竹伸介把爷爷也画得很可爱,背个双肩包排着队,像小学生一样。死去的人们会怎样去天堂呢?原来是坐缆车!天堂里要什么有什么,可以大腹便便地躺在沙滩上吃冷饮,偶尔变成另一个样子回家看看——还记得那本神奇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吗?苹果也许就是爷爷啊!

  天堂待腻了就去投胎中心——是骑着骆驼去的。跟管理员说“我想变成猫”,就从一个滑梯滑进转换器,变成小猫跑出来啦!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死了也挺好玩的呢?

  去天堂也不马虎,要带上各种各样的装备。有帽子,有眼镜,有正在读的书,还有医保卡!哦哦,还有送给神灵的礼物。嗯,很难的拼图也要带给神灵。真是一个周到、爱读书,可爱又有礼貌的孩子——哦,不,爷爷呀!

  至于下辈子想变成什么,也都是“孩子气的想法”。猫——得是有钱人家的。披萨店的老板——每个小孩都有的梦想吧。家里最小的孩子——多受宠啊!嗯,还有些,是孩子天马行空的古怪想法,比如咖啡研磨机。

  神灵是什么样子呢?当然可以回答我所有的问题,但可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还要接受我发牢——那难道不是神灵的错吗?并不需要我俯下身子去祈求,却可以像知心朋友一样听我讲那些说不出口的事。

  天堂的样子,像是孩子的游乐场,可要是想到是爷爷这样的老人家住在这里,会被人夸“耳垂”很好看,不禁莞尔。这也许是一个“老小孩”的愿望,也许是一个孩子对他的爷爷将心比心的关爱。

  而地狱的恐怖也是孩子式——不管做什么都会被骂、每天都要做拉伸操、听悲伤的睡前故事......

  至于墓地的样子,写满问题让你猜的、长椅式让你休息的、鸟窝式给小鸟安家的,还有适合拍照、能锻炼身体的高低杠式的,当然,还有游乐场式的。太可爱了不是嘛?我得保存下来,好参考着写到遗嘱里。您能接受孩子在您或者您父母的墓碑上玩耍吗?想到亲人把死亡看得如此轻松,我们是不是就不那么难过一点儿呢?

  我们常常说,人死了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守护着我们。但只有星星吗?哦,还可以是月亮啊,当然,还有吉竹伸介知名的苹果。还有挖耳勺、小板凳这样日常的东西,治疗小伤疤的创口贴,随风飘过的塑料袋,还有偶遇的婴儿......想到亲人就在这些日常中守护着我们,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对自己都放心了吧。

  死后的世界,很开心,是吗?这小孩也越看越兴奋——简直开始期待去世了(囧,脑洞爆棚)。可是就这样了吗?吉竹伸介就只是描述一个可爱的死后世界?然后呢?然后怎么样了呢?

  如果只是写到这里,从对孩子潜意识的心理来说,这会不会让孩子只是把死亡当做一场快乐游戏,亲人的离去变成了一个过于轻松的事情。每个人不仅有享受快乐的权利,也有承担悲伤的权利。是的,在不幸面前,悲伤不仅是道义责任,也是权利。悲伤,也是孩子的必修课。

  于是,吉竹伸介写道:也许,正好相反。

  爷爷在笔记本里写了这么多开心的事,是为了让自己不害怕——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爷爷的心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吉竹伸介开始引导我们往深处想一点儿。可是他不给你答案。吉竹伸介只是写道,也许,爷爷两种心情都有。

  翻开下一页,孩子去问问爸爸了,爷爷到底是怎样的心情。爸爸会给出答案吗?像我们很多家长一样,给孩子讲什么是死亡、什么是人生吗?吉竹伸介才不呢!吉竹伸介的“爸爸”只是说爷爷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他觉得写笔记本的主意不错!

  如果说,死后的快乐世界,是吉竹伸介给我们关于死亡的第一重惊喜,那么爷爷的两种心情都有就是一次升华,而爸爸对爷爷心情的不评判,对孩子的不教育,则是第二次升华。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尊重。要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讲大道理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然后呢?然后怎么样了呢?孩子说“那我也可以提前想想死后会怎么样吗?”如果是我们的孩子这么说,我们会怎么做?很多家长会慌了吧,会说“小孩子想这些做什么”吧!可是吉竹伸介的“爸爸”只说了两个字——“当然!”您看,画面中小孩的腿,飞上天了呢!这是对想象另一个世界的期待,是对描绘自己整个人生的期待。

  前面说过,吉竹伸介画出了一个快乐的死后世界,这帮助孩子缓解了亲人死亡的悲伤、恐惧,但孩子有悲伤的权利,他也一定会对亲人眷恋不已。于是,吉竹伸介选择了孩子去买笔记本的路上这个时机来描述孩子的心理活动。走在路上正是思绪纷飞的时候,画面也从室内转到空旷的天地。在前面那么多有趣的描绘之后,这时来一点沉思,整个作品的旋律就更加丰富了。而孩子的情感也恰到好处地得到引导——“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爷爷了,我很难过,如果真的有天堂,而且跟爷爷想象的一样,我会稍微安心一点。”

  我们大人之所以很怕跟孩子谈论死亡,是觉得这个话题太沉重了。的确,一个孩子,还没有能力负担过于沉重的话题。那么这本书最棒的就是,吉竹伸介没有让故事简单地结束在一个小孩快乐地画自己的死后世界那里。

  小孩开始想象自己的死后世界时,却发现,哎呀,现在要做的事也很多呢!

  比如,踢出倒挂金钩,抓一只螃蟹,取得重大发现,哦,还有英雄救美!那么,再写一本《活着的时候做什么》好像也不错。那么今天,先练一下去天堂时要用的飞行姿势吧,调皮的孩子用俯冲的方式荡起了秋千!这可真危险,可是您注意到了图里的塑料袋吗?那是爷爷在守护他吧!

  到这里,吉竹伸介又一次做了升华!他给了孩子轻松有趣的天堂想象,引导孩子理解了爷爷可能难过的心情,给了孩子对自己人生的思考,然后,把孩子拉回当下的快乐世界,一步步点亮孩子和我们的生活。

  “未知生,焉知死”这样深刻的哲理,吉竹伸介用孩子的方式展现给他看了。听说吉竹伸介是个安静的宅男,我想,他的内心一定住着个小王子。那么您呢?希望自己死了以后怎么样,允许孩子在您的墓碑上玩吗?而更重要的是,现在,您打算玩点儿什么呢?

  【本文原发于“谦谦悦读”公众号】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读后感(五):下辈子,我要大家都爱我

  请读者们先看这幅从书中摘来的条漫

  中文有一个词叫“谢尘缘”,是去世的意思。

  清人洪昇创作的传奇《长生殿》中,有词道:“虽谢尘缘,难返仙庭。”这出戏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死后在天上重聚的故事。虽然是一出好戏,可“谢尘缘”三个字,是与“尘世了断”,绕在齿间,也难免有凄凄惶惶之感。

  如果不幸参加过亲人的葬礼,你会体会到生者对逝者的无限眷恋——贡品堆积如山,烧不尽的纸钱香烛,流不完的眼泪,有的地方还要摆台唱戏三天三夜,哪怕是再坚定的无神论者,在哀乐声中也信了逝者往生的世界因为生者的重视,一定会善待TA。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中逝者的房间

  《红楼梦》中写黛玉之死: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大意是,逝者已逝,在梦中都觉遥远。死亡被忧愁、遗憾的情绪裹得密不透风,以至于,我们对死亡无法释怀。

  我们对“逝去”这个词天生怀有敬畏,不然怎么会给“时间”这样的词汇冠上“逝去”的形容。“逝者如斯夫”,大概是人对逝去的理解:悲恸却不得不接受。

  除去我们较为熟悉的欧美文化,在其他文化中,逝者是怎么样的存在呢?

  印度尼西亚的Toraja有充满灵异色彩殉葬俗,每年他们会把逝者的骸骨从中坟墓中挖出,穿上衣服打扮一番,带着逝者在“重走人间”。这里的坟墓散落在民居之中,人们对逝者丝毫不避讳。

  墨西哥人将死亡视为生命的意义。因为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广为人知的墨西哥亡灵节,是墨西哥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之一,万寿菊金黄色的花瓣随处可见,人们带着美食美酒到亡者的墓前载歌载舞。

《寻梦环游记》剧照

  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就像主人公米格所说的:“因为死即是生,在另一个地方点亮光芒。”

  将目光转回东亚,与毗邻的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成书于江户时代的《叶隐闻书》是武士道精神的源头,“武士道者,死之谓也”,这种死亡背后是唯美与暴烈,著名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就以切腹的方式离世。

  日本电影《入殓师》中说:“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扇门,象征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其实持有“死如落花”观念的日本人,对待死亡,也无法轻松释怀。

《入殓师》剧照

  你能想到严肃拘谨的日本人给你用无厘头的方式讲死亡这件事吗?

  绘本作家吉竹伸介可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日本人。他的新书《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超乎了我们对“日本人幽默感”的想象。很多看过书的朋友都表示这本书真是“太好笑了也太好哭了。”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9.6[日]吉竹伸介 爱心书童书 出品 / 2019 / 甘肃少儿出版社

  它像一有着高超技巧的喜剧电影,有让人边哭边笑的本事,读完之后好像必须要呆坐半小时,才能消化它带给人的感动。

  这种对书恋恋不舍的感情很微妙,尤其当这本书还被定义为“童书”的时候,它本意上是为了给孩子讲述死亡这件事,但对看过它的大人而言,它蕴含的那种绵长细微的情感,是市面上绝大多数作品无法做到的。难怪在日本,吉竹伸介这个名字可以和村上春树并列。

  书的第一句话是——“前不久,爷爷去世了。”小男孩在爷爷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死后会怎么样”。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内页

  说实话,如果突然有人问起,你觉得人死后会怎么样,我们第一反应有可能是:唯物主义者应该不会相信会有另一个世界这种说法吧,如果真的有,天堂就是云挺多的、好多神仙好多天使吧,地狱可能就跟《西游记》演的那样吧?

  接着往下看,你一定会为自己贫瘠的想象力捏一把汗。因为这个无厘头的爷爷,想了很多一出又一出的场景。

  比如——

  ①和外出旅行一样,爷爷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旅行攻略,除了必备的衣物,爷爷还准备了塑料袋(真·日本人),医保卡也没忘记,还带了给神灵的“贿赂”。(可真是事无巨细啊……)

  ②对自己的来世充满了美好的愿景,最想投胎成为:有钱人家的猫、有奖问答冠军、公园里的考拉、家里最小的孩子……(总之对来生的期望舒舒服服就对了)

  ③如果有幸上了天堂,那可太好了!这里的厕所都是景观房、光盘行动发奖金(是个贪财的爷爷无疑了)、最重要的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每个人都夸奖他!

  ④如果不幸下地狱呢?鞋子里总有小石子、早中晚都要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比如扣贴纸……(看来爷爷在世的时候没少被这些事儿烦恼啊)

  ⑤无厘头爷爷怎么会放过设计自己墓碑的机会呢?如果爷爷没有去世,他也许能拿个“墓碑设计大赛冠军”什么的。

  看到这里,觉得这个老头真是怪可爱的,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好玩的想法。但也有点遗憾,这么有趣的想法生前为什么不和家人分享呢?

  从爷爷的愿望里,好像品味出一点点孤单,比如他希望天堂里的人都可夸奖自己,他希望来生成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真的好希望在某些时刻成为焦点,受到大家的喜爱。

  这个老头,生前,似乎还留着一些遗憾呢。

  接下来的内容虽然还是无厘头的风格,但确实让人瞬间泪目。

  爷爷设想了守护家人的方式有:变成钞票、变成挖耳勺、变成浴室里的小板凳……离最爱的家人这样近!他真的很舍不得这个家啊。

  爷爷还希望家人把他做成IP,创作出各式各样的周边:

  说到底,这个可爱的老头还是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自己的家人。

  读完这本笔记,我们和翻开笔记的孙子一样,陷入沉默,“也许爷爷非常孤独,非常害怕去世,才写下这本笔记,他在笔记本里写了这么多开心的事,是为了让自己不害怕死。” 已经往生的爷爷,也许对家人的留恋大过对死亡的恐惧吧。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内页

  书的后半分的催泪效果比洋葱还要奏效,死亡的意义,不是结束,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羁绊在这一刻开始永恒。

  惧怕谈论死亡,因为悲伤永远是它的底色,那么逃避这个话题就可以避免悲伤吗?活着的时候用力活、珍惜每一个值得珍惜的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够痛痛快快地哭出声、重新面对生活,不是吗?

《后来呢后来怎么了》内页

  活在当下,是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合上笔记的孙子下定决心写一本《活着的时候做什么》,那么他要怎么写呢?留个彩蛋,等你在书里发掘吧!

标签:后来 怎么了 经典 读后感 有感 后来怎么了 后来经典 后来读后感 后来有感 怎么了经典 怎么了读后感 怎么了有感 经典读后感 经典有感 读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