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鹤》是一本由(日)岛田庄司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之鹤》读后感(一):《光之鹤》,鹤之光(剧透)
岛田庄司的作品集《光之鹤》是分三次读完的,索性把评论也写成三曲。
和《泪流不止》里的恩田案类似,这次的案件中吉敷也是在为多年前即已被定罪的犯人平反。但本次案件又和恩田案不同,案件的核心再次回到了吉敷的老本行——时刻表。不过这次的时刻表不是用来查找凶手,而是用来救人。
我们常说物是人非,而这次故事中对二十六年后案发现场的重访则充满了人非物也非。物非、人去,但并不妨碍真相永在。即使证人怕被说闲话、怕不能堂堂正正的参加同学会,但是我们有吉敷~笑~ 对的就是对的,错了就是错了,道理就这么简单。
背景延伸分是采煤业的兴衰,岛田果然还是那个关注国计民生的岛田。
唯一的不满在于结尾。前面用“山水画”来形容的景色被结尾分十足狗血的“远山的微笑”彻底毁了= =
不知道为什么这篇小说里那个长大了的青年的角色的带入感特别强。
《光之鹤》读后感(二):光之鹤
记录一下,以防日后忘记。原以为是三个有关联的小说,非独立故事。并非如此。
第一个故事:光之鹤。比后两者要严谨一些,从婴儿上的衣服血迹推断出若昭岛没有,那么发现婴儿时敏子母亲姐姐已经遇害,但也有一种可能是先再把婴儿抱到铁轨中间,然后再回屋里报警。
但是从天桥往下看,只有一种可能会看到婴儿身上的纸鹤,那就是两列电车并列时从窗户上反射出来的光,可使人看到婴儿,只有XX秒(时间忘记了),那么昭岛看到婴儿的时间已经可以推测,而从他酒馆出来再到天桥上看到婴儿,时间合理,若是再再把婴儿放到那里再打电话,从时间上是不合理的。
昭岛替代敏子,承认了罪。
第二个:是讲18岁的吉敷竹史成为警察的原因,因为好朋友的死,警察的蛮横,我其实觉得岛田庄司是一位在为日本一直担忧的作家。他把对日本的种种不满,以及担忧,通过作品表达出来,非一句话,一段话。
第三个:电车形状的点心:一般侦探推理小说家笔下的侦探都是神乎其神的,或有怪癖,或有超常思维。所以我对这篇其实蛮有好感。偶然中的必然,现在对一些侦探类的电视剧里的不经意,也多了几份宽容。因为偶然,它确实存在,而,在毫无头绪的时候,往往是突然有灵感,或者被身边的东西触发灵感。谁说不能呢?
《光之鹤》读后感(三):两位推理小说大师
最近看了几本岛田大师的推理,提到他,我不得不想起来东野圭吾,两位都是当今日本推理文坛的大师人物。
我人生第一次看推理,是岛田大师的《占星术魔法》,至今还没有任何一推理小说超过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这是我尊称岛田大师的原因。每一次想起这小说里规模宏大的场景,精彩绝伦的诡计,我都会觉得,岛田大师给了我一个梦,这个梦如此清晰如此完美,以致无法超越……后来又读了他的《眩晕》,觉得比较无聊,这次又读了《奇想·天动》和《光之鹤》,感觉都不怎么样,推理大师偶尔才会有一振奋人心的作品是吗?
至于东野大师,不得不提的是那《白夜行》,已经不算是推理了吧,是一个美得让人心碎的故事。对主角来说,真相就是残忍,没有别的真相了。至于《嫌疑人X的献身》,诡计十分奇特,也很精彩。不过后来看的,像什么《白马山庄事件》,什么《红手指》也差上面两,但是好作品和烂作品的差距没有岛田大师的那么大。
岛田大师的小说多是主角一步步发现线索,最后解开谜案;东野大师的小说则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线索都告诉你,你就自己去思考吧。我自己是比较偏向于后者的,这样我才会觉得公平,我想不到,侦探能想到,我才会佩服侦探的聪明,不然信息不对称我当然比不过侦探了。
最喜欢的推理作家应该算是奎因了,最喜欢的作品一定是《占星术魔法》。最近推理看得太多了,要休息一下。
《光之鹤》读后感(四):简评
2002年,岛田庄司54岁,吉敷竹史54岁。
《光之鹤》就出版于这一年,这好像是吉敷这十几年来的最后一次露面,也许会是他退休前最后一次露面。
故事走的还是推理小说的路子,与其说是岛田流,倒不如说更让我想起了值得怀念的社会派甚至早期公安文学阅读史,篇故事就是几个警察东奔西跑的尥蹶子,所谓的核心谜团大多处于中学算术水平。《光之鹤》算是时刻表诡计加物理诡计的合体吗?达人们看到这个定位肯定会笑死当场。
所以虽然我对这个故事没什么感觉(这次连腰封都无话可说了),但它却让我想起了追看吉敷系列的初衷。我就是想看看一个心怀旧爱的帅哥如何在追追逃逃的路途上有风度地耗尽青春。其实吉敷与公安文学里的主角没什么不同,也许智商更高些,但若是他退休后忽然化身为唠唠叨叨的安乐椅神探,我可接受不了。
书中另外收录两个短篇。
《吉敷竹史,十八岁的肖像》一篇不像推理小说,而更像岛田为自己笔下的人物所做的人设。原来吉敷的出道就是这个样子,看似平淡,倒比在诡奇凶杀现场的彩蛋中蹦出来的名侦探们更近自然。一个人物能够在文字中慢慢发展出自己的生平和性格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
《电车形状的点心》这种坑爹题材能够拖长到七十页的篇幅还能出版只能崇拜,不过其中说到的那位因为喜爱电车而在周末跑到另一个城市专门坐车绕圈玩的人在生活中还真的存在。
我为了集中精神读完这本书放弃了舒服的班车,打卡坐上电车的硬板座,听着那古怪的电子报站声,比任何时候都能够安心浸在书页里。
《光之鹤》读后感(五):吉敷的小故事
我只给了四分,但我觉得这本书还不错。如此矛盾的情况是因为我喜欢岛田庄司,喜欢吉敷竹史。但这本书实在实在是太普通了。这本书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第一个故事里的吉敷已经不算是警察了,整个一个四处取证的称职的律师。案件其实已经很清楚,但就是缺少决定性的证据。吉敷以他特有的耐心执着去检查嫌疑人说的每一句话,终于找到了二十六年前的证据。算不上是推理小说,更算不上是岛田庄司最擅长的时刻表推理小说。充其量是通过时刻表找到了证据。第二个故事是吉敷竹史的个人成长经历,关于他如何立志成为警察的故事。他的性格从那时起就没有过改变,一样的固执,一样的较真,一样的决不放弃。第三个故事我本以为是推理小说,结果被骗了,是个初学者水平的平铺直叙的小说。吉敷在这里面只是随意出场打了个酱油。估计岛田庄司也不舍得糟蹋他的名侦探们,只能把这种小任务随便交代给什么人。我一直以为结会有反转,被警察怀疑的凶手是无辜的。结果,并没有!这才是岛田庄司给我最大的反转吧,让我很意外。深切的怀疑这可怜的警察做的工作到底有没有用,难道他从未怀疑过那个点心可能是什么心灵手巧的人在自己家做的么?很可能啊,去哪查啊!简直是走了狗屎运。
岛田庄司笔下的两个著名侦探御手洗洁和吉敷竹史完全不同:御手洗洁从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吉敷竹史永远踏踏实实检查每个细节;御手洗洁在想什么没人知道,吉敷竹史每天跟案件相关人员沟通每种可能性;御手洗洁聪明的大脑世间罕逢对手,吉敷竹史却可能走弯路;御手洗洁是高高在上被崇拜的神,吉敷竹史却是我们身边仿佛随处可见的一个普通的优秀的警察。我爱吉敷竹史,爱他给我们的踏实的感觉。从《寝台特急1/60秒障碍》、《北方夕鹤2/3事件》、《消失的“水晶特快”》,他一次又一次的分析了列车时刻表,找出一丝丝的可能性,将凶手绳之以法,做好警察的本分。
对了,最后一篇里面,不知是岛田庄司还是翻译人员,数学估计是日文老师教的。两三次说到一个点心37,十个一盒的点心应该卖1370。每次说到都是错的。这都没能被编辑什么的发现么?我在很多书本上发现过错别字,但发现这种失误还是第一次。
总结一下,不是岛田庄司或者吉敷竹史的铁粉不用看了。
《光之鹤》读后感(六):《光之鹤》之十八岁的吉敷(附小说地图)
(无推理、有剧透)
《吉敷竹史,十八岁的肖像》应该算作一篇官方同人,补全了吉敷当警察前的生活轨迹。即使吉敷系列最初的创作目的仅仅是为了稿费,即使这篇故事在很多地方没有怎么展开写,作为角色人设补完到这个地步也没什么太多可挑剔的了。鉴于感情分因素本来想打四星,可惜豆瓣的评论分数是打给整本书的,所以只能给三星了。
看过之后的感觉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吉敷还是那个吉敷,虽然当时还只是个学生。认真、踏实、追寻真相,就好像一个人我认识他很多年了,虽然身份变了、职业变了,但是性格没有变。
无限好奇与吉敷同龄的岛田自己的大学是怎样度过的,也是像吉敷一样不参与政治、穷游各地吗?之前在北方夕鹤里就提到过曾经在学生时代到过某地,但真没想到吉敷居然会像光之鹤里那样,等电车的时候看到有到某地的电车就直接改变行程。不过这貌似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的景点门票不贵,这么潇洒的事情我现在就做不出来,笑~
之前虽然对日本赤军略有耳闻,但实在没想到现在这个青年对社会并无多大兴趣的也有过那样一段激烈的过去。其实想想咱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让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想象一下现在的大学生为了找工作为了生存所做所忍受的一切一切,大概也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吧。
另外宫泽贤治那首诗有个地方可能译错了,详情见http://www.neworiental.org/publish/portal0/tab12884/info482174.htm的最后。
6月8日:
附上刚做好的小说提及地点的谷歌地图:
http://maps.google.co.jp/maps/ms?msid=215229421161453582495.0004c1f202a49453e0cd8&msa=0
《光之鹤》读后感(七):随便说点东西
三星期前的读物 一直忘了标记 在这小评一下
《电车形状的点心》:吉敷的终结篇吧 小老头了都
《光之鹤》:一般的推理小说无非是寻找犯罪者 作案动机 作案手法 本书却将三者全抛 将探明事实真相更注重在了案件进程的逻辑顺序 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警察是正义的化身,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无辜百姓而存在的。我就是处于这个原因才决心当警察的,并不是为了面子。”
《吉敷竹史,十八岁的肖像》:前传性质 讲述吉敷幼时读书的经历 少年的从颓废困难挫折到坚定内心 成为负责任重情义有正义感的好男人
“淡泊名利,拥有纯粹的精神世界,不喜欢威吓他人,心底埋藏着不屈不挠的信念,不会去强求其他人,这种人是唯一能拯救这个充斥着愚蠢和暴力世界的救世主。吉敷的愿望就是成为这样的救世主,然后影响周围的人,使这种人日益增多,终有一天可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净化这个浑浊的社会。”
“好!吉敷决定也要这样活下去。成为警察之后,也绝不能忘乎所以、骄傲自大。虽然现在遇到了挫折,可绝不能懈怠,他发誓要成为能帮助像自己这样无助的人的好警察。”
不惧风雨
宫泽贤治
不怕雨,
不怕风,
何惧严寒、酷暑,
一副结实的身骨。
没有欲望,
决不恼怒,
恬静的笑容,
在我脸上永驻。
豆浆、粗菜、淡饭,
一日三餐亦觉足。
遇到诸事不动情,
静观细记不胡涂。
野外松林的深处,
有我栖身的小草屋。
村东小儿可有恙,
让我细心去照顾;
村西大妈可疲倦,
我来邦助背稻谷;
尉藉村南弥留者,
不要怕,莫恐慌;
劝解村北吵架的人儿,
多无聊呀,无需上诉。
天旱时节,我滴下热泪,
盛夏之季,寒流袭来,
我焦虑不安,行色匆匆。
大家说我有点发傻,
莫要为我担忧,
不必为我赞颂。
我,
真想成为这种人啊!
和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何其的相似啊 带着坚定的信念 凄美而真诚
《光之鹤》读后感(八):吉敷,再见!
吉敷,再见!
在岛田庄司的笔下,两大主角御手洗洁和吉敷竹史。一个走世界级神探路线,后来甚至去研究脑科学,成了脑科学神探,其系列小说以本格解谜为主。另一个走平易近人、脚踏实地的普通侦探的路线,越到后期社会派意味越强烈。
随着岛田庄司的写作时间推移,其作者的构思或者说是框架也越来越大。且不说御手洗洁已成为世界级神探,就是吉敷的案子,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大。到了《奇想、天恸》、《泪流不止》算是达到顶峰。
或许正因为这样,《泪流不止》之后的吉敷系列就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了。因为《泪流不止》已经写得够大,再要超越那真是太难。于是便在其他方面超越前作,这便是收录在《光之鹤》中的第一篇《光之鹤》。
在短篇《光之鹤》里,吉敷变得更神了。在《泪流不止》里边调查冤案还花了不少时间,在这里只一天就搞定了,还了别人26年冤案的清白。这一方面绝对超越了前作。
收录在这本书里的第二篇《十八岁的肖像》,讲述了吉敷竹史是如何走上刑警之路的。在吉敷系列小说中,对于吉敷的前妻加纳通子,作者分别在几本书里对于她半生的身世都有讲解,倒显得比吉敷的形象还要丰满。在这个短篇里,算是对吉敷的人生的一个补充叙述。与推理没什么太大关系,算是完善情节,可以当成是吉敷竹史的官方同人小说。
第三篇《电车形状的点心》主角是《灰之迷宫》里的鹿儿岛刑警留井。在岛田庄司小说里,除了吉敷,原本只是配角的其他刑警,除了牛越、中村分别在一个长篇中担任主角外,这篇中的留井算是第三个被作者拉来当主角的刑警。至于为什么在这么后期选择这么一个人物来当作主角,我想是因为这个案子实在没有什么难度,只是调查点心的来源时有些曲折而已。这样乏味的案子实在没办法分配给越来越神的吉敷担纲,只好从笔下的配角中选择一个人物了。而吉敷,只是走个过场。
吉敷的诞生,源于一开始御手洗洁系列的毁誉参半而不得不暂时向社会派妥协。从一开始1/60中出场,吉敷是以一个机器的形象出场的。到了2/3中,吉敷前妻加纳通子的出场,才让这位热血铁汉有了情感、有了血肉。
分数三曲之后的“水晶特快”也可圈可点。但随后的几作品却不尽如人意,或许是为了向社会派妥协,讲述一些社会问题,却因为社会派分还做得不够好,同时又将本格弱化,成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半吊子状态。虽然偶得《展望塔上的》、《灰之迷宫》等不算是上等的佳作,更多是2/2、Y、夜铃、灵魂离体这等烂到不行的渣作。
经历了诸多的渣作的摸索之后,作者终于憋出了一个大招,那就是融合社会派与本格派,被岛田迷们口耳相传的神作中的神作《奇想、天恸》。通过一件12元消费税事件牵扯出关乎于日本社会,对世界对国民都要谢罪的大问题,不论是想看岛田流诡计,还是说社会派深度,更或者是说吉敷的人物形象,都属上乘。
《奇想、天恸》之后,岛田开始将2/3中的吉敷前妻通子拿出来,分成几小说来叙述她极不平凡的前半生,在《泪流不止》中算是全交待完毕。而在《泪流不止》中,也将吉敷系列的社会性推向峰。
再之后的《光之鹤》较为平平,补足一分吉敷的身世。再之后的《龙卧亭幻想》中,吉敷到龙卧亭去接老婆和孩子,算是吉敷系列划下一个句点。
就笔者推想,作者之后应该不会再写吉敷系列了吧。想来吉敷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案子的性质也难以再扩大了,难以再给这位热血刑警分案件了。不过想想,这样也好,就让这么一位热血刑警以警的身份,带着妻女去过幸福的生活好了。这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Ending。
《光之鹤》读后感(九):信任的光
《光之鹤》是岛田庄司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岛田庄司的推理小说中有两大主角,一个是: 御手洗洁,另一个就是《光之鹤》中出现的主角——吉敷竹史。《光之鹤》的故事发生在2002年,由刑警吉敷竹史去参加他第一个独自缉拿归案的罪犯藤波刚的葬礼开篇。 这种不寻常的开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会让人有一种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感觉。反正怎么也想不出来一个刑警去参加亲手逮捕的罪犯的葬礼有的原因。我读到这的时候心里想:会不会这个刑警参加葬礼的时候和这个去世的人的朋友发生了火拼,从而引发了小说接下来的案件?这种不同寻常的开始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我拿起书就放不下去,非要一口气读完才行。不过读完了发现,我太小这位去世的人了,尽管他曾经犯了罪,做了错事,但他仍然是一个对人有情有义的人,他的品格和行为仍然非常值得尊敬。我也小看了这位刑警,吉敷不是一个理性办案,冷静抓人,却没有人情味的刑警。恰恰相反,这是一位把所有人,不论犯罪与否,都真心看待的有人情味的刑警。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心中有热血的人才能让这个故事发生。
故事的梗概是:
曾经的黑社会头目——藤波刚因为刺伤一位金融家并拿走他的现金和存折而被捕,但是同在案发现场的金融家的情人以及金融家和情人的孩子——正展,却毫发无损。这个情人在得知金融家养伤出院后,因为交通意外去世,而溜之大吉了。正展只好到福利院生活。藤波在被捕前请逮捕他的警察——吉敷竹史,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交给收留正展的福利院。
刑警吉敷并没有给过钱就了事,他还带正展去狱中探望藤波,并在他出狱后帮助他找工作。而藤波把在监狱中攒的钱和工作之后的第一份薪水都寄给正展。不过这不是故事的主线,这只是为了给故事的后续做个人物背景说明:这位藤波先生,虽然曾经是黑社会头目,虽然犯过罪,但仍然不失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因为还有另一个孤儿——昭岛悟也受到藤波的照料和帮助。这是一个在案发现场附近发现的婴儿,是藤波狱友,已经判处死刑的——昭岛义明在案发现场附近发现的孩子。藤波坚信昭岛没有犯下的罪行,只是为了帮自己心爱的女人顶罪才入狱的。因此藤波在生前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昭岛复审案件,希望能还他清白。其中就包括让昭岛悟成为昭岛义明的养子,以便能帮助他在判处死刑之后,能通过他和悟的养父子关系和外界通信。
这两个人:刑警吉敷竹史和孤儿昭岛悟在藤波先生的葬礼上遇到了。吉敷从昭岛悟口中得知,藤波对自己很尊重,并称赞他为:值得尊敬的,有人情味的,改变自己人生方向的,日本最好的警察。藤波还在临终前对昭岛悟说,如果遇到这位刑警,把养父昭岛义明蒙冤的事情对这位刑警说,他会帮忙的。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被亲手逮捕的罪犯称赞有加的刑警,重新调查20多年前的已经判决的案件。读到这,我又有一种:拜托,搞错没有的感觉。一个刑警受不仅受到亲手逮捕的罪犯大力称赞,还接受他的临终嘱托去调查案件,真是奇特。不过正是这种奇特的互相尊敬和信任,构成并推动了小说接下来的发展。藤波相信昭岛义明没有犯罪,也坚信吉敷竹史能帮助昭岛义明找出他没有犯罪的证据。吉敷竹史探访昭岛义明了解案情时,得知藤波对自己的信任,并且没有对这份信任和嘱托置之不理,在时隔20多年后,去案发地亲自走访调查,还了昭岛的清白。
与其说这是一篇推理小说,不如说这是一篇关于信任的故事,人物间的信任构成了故事的框架,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曾经罪犯对监狱好友的信任,坚信狱中好友没有;曾经罪犯对刑警的信任,相信刑警一定能调查清楚20年前的案件,还人清白;刑警对曾经罪犯的信任,相信这个有情有义的罪犯对人的判断,而且还相信仍然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相信这个已经被多项证据证明犯罪的罪犯没有。这一系列难得的信任照亮了当年的真相,这些信任也是我读了几年之后再写这些内容的时候,最难以忘记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