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若说看人间真情的地方,我想医院确实有很多,来看看本文吧!一个医生的日记!
在医学院当了5年老师后,我又去报考研究生,因为想做医生。
为啥想做医生?我去医院实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看到很多人在受病痛之苦,而医生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神圣。
几年后我研究生毕业,如愿进了杭州一家三甲医院做了一名血液科医生。为了把做医生的底子夯实,我又读了博士,专攻血液学。后来医院调我进入急诊科当科室。
在急诊科做得辛苦,但得到了不少肯定,获得了“杭州市十佳医卫青年”“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浙江优秀青年卫士”……不好意思说了,其实我很简单,只想做个好医生。
能救命,救不了心
急诊室只有几百平方米大,在这里,生死逆转有时只是瞬间之事,这里上演着生离死别,发生的事情无奇不有,大悲或大喜都直面人性,照出的是大社会的缩影。
有一天出租车送来一个心脑血管发生意外、呼吸心跳停止的老人。陪老人一起来的是他的老妻。我们这边忙着打通气道,胸外按压,开通输液管道,紧张抢救,老妻在一边提要求,要求我们救活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能照常工作。当时我们就想,从来没见过谁在这样性命攸关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对老人都是高级工程师,男的退休后一直在工作,70多岁了,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事发这天早晨,他和往常一样出门,刚走到大门口就感到胸闷气急,还没走回家就跌倒了。
老人经抢救,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意识不清。第二天,他们的女儿从上海被叫了回来,她对我们说,她要上班,无法照顾父亲。老太太也对我们说,“要我照顾他,我吃不消。”
我们不晓得她们是啥意思,就对她们说,老人暂时病情稳定,但需要住院。而老太太提出,要拔除各种抢救的插管。像这样家属决然地放弃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情况,还是很少见到的。这或许和观念有关,我无可非议。
但接下来老太太说的话让我惊愕。“他这样子活着,他痛苦,我也痛苦。再说,他不能工作了,那不是没用了吗?”
在亲人眼中,他活着的价值只是为了工作,我为患者感到悲哀。
人真的不一样啊。有一位老婆婆,每年都会陪着老伴来看急诊。老伴现在80多岁了,16年前中风,从此长期瘫痪在床,整个人佝偻成一团,不会说话,没有意识,大小便失禁,不会吃饭,得把食物磨成糊状,靠一根胃管打进去。
老婆婆服侍了16年,怕他长期导尿引起感染,为他手工缝制了尿兜,布带是软软的,不会弄痛他,也不会弄脏身子。在她眼中,老头只是不会说话,他心里什么都晓得的。
家里有好吃的,每次她都想让他尝尝味道。老婆婆说,做人体会的就是这一日三餐的甜酸苦辣。她喂他的时候总是说:“吃吃看,吃吃看!”她以为人间时鲜,老头总能咂出个味道。然而,老头多半无法下咽,呛到肺里,轻则呛一下过去了,重则成吸入性肺炎,送到医院抢救。(励志故事 www.wenzhangba.com)
每次我们和老婆婆说,以后不要从嘴里喂食了,老婆婆总是念叨:“他年轻的时候蛮苦的,儿女刚刚出息,我们的日子才好起来,他就得了这个病。”
老婆婆和老伴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样的夫妻感情,恐怕现在的人是学不来了。
人啊,就是不一样,命在不同的人心中的分量也是不一样的。做医生的,能救命,但救不了心。
生命之轻
生命没有回头路。医学再进步,生老病死有其自然法则,不是医生本事大就一定能救回来的。有的病人一辈子就看了一次病,病历册上就只有一页,这一页却是死亡记录。若能把生命留住,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自豪的?
3年前的一个大热天,救护车送来时,病人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了。随车医生说,他们到达时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通常还是要进行抢救的,不为别的,为了那百分之一或更少的存活希望,也为了道义。
这个安徽小伙子,经过40分钟的心肺复苏,恢复了心跳,也有了微弱的呼吸。啥叫心肺复苏?就是不间断地胸腔外按压,配合高级生命支持和机械通气。尤其是胸腔外按压,一个年轻力壮的医生15分钟下来就会浑身汗湿。按压的力量不能太重,又不能太轻,过重肋骨会被压断,太轻,心脏跳不起来。
晚上,我们3个医生和3个护士通宵守护。后半夜小伙子又是两次呼吸、心跳突然停止,都被我们及时救了回来。他年轻,我们抱着很大的希望。整整一个晚上,我们都不敢大意,因为监护仪上的呼吸曲线一直不稳,时有时无,总让我们不踏实。
第二天早上9点,已经过去了整整15个小时,就在看似稳定的时候,小伙子的呼吸和心跳突然又停止了,这次不管我们怎样抢救,他的心脏都没能再跳起来。
看着声嘶力竭的家属,再看看我们疲惫不堪的医生和护士,我只感到心酸,眼泪就要滴下来。这在我身上是很少发生的,有委屈的成分,因为我们所有的劳累和付出没有一丁点儿的回报,那条命轻飘飘地走远了。
这些生命虽然在病历册上只留有一页,但是在我心里却留下了极深的烙印。
记得一位科学家说过,“医学是没有真理的科学”。我会思考留在我心里的那些挥之不去的病例,希望找到更个体化、更合适的办法,比如抢救方案、用药的剂量等等细节,如果再大胆些,是否可以挽回他们的生命?
医生必须冷静、理智
有人说医生铁石心肠,他们哪里晓得,感情用事,是做医生的大忌。面对突然刮起的12级台风,医生就是风眼中的那个将军,必须冷静、理智。
救护车送来的,大都是命悬一线的病人,生死就在一瞬间。病人往往言语困难,我们肉眼所见仅是表面症状,我们必须通过表象,抽丝剥茧。有时留给医生的就只有10秒20秒的思考时间,医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初步诊断,进行应急处理。
此时,我们通常面无表情,内心却风起云涌。
这个病人只有36岁,是从贵州出来打工的,他晓得自己不行了,前一天就打电话通知家里,让设好灵堂等他回去。
第二天一早,车票还没来得及去买,这边人就没了气。救护车送来,稍作检查后我们就确诊病人是重症肺结核引起呼吸衰竭。我们当场为他做了气管切开术,插管,建立静脉通路,稳定生命体征,稳定血压,迅速补液,并速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迅速制订治疗方案,24小时监护。
从我们开始抢救,他老婆就一直跪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