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读后感精选10篇

  《梵高传》是一本由[美]欧文·斯通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5元,页数:5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梵高传》读后感(一):梵高,仅此一人

  据称是作者走访了梵高去过的地方,对仍在世的梵高的故人、邻居进行采访,再根据梵高所写的日记,书信,和他的作品,写出了这本小说形式的传记。可读性、科学性都很高,主要是对梵高这个人的解读,以第三人称的的形式写出梵高的一生,非常的真实,但仅如此,已让我深刻感受到梵高的一生的跌宕起伏。作者对梵高的心里活动分析的很合乎理性,很真实,是属于读了就停不下来的那种书。

  《梵高传》读后感(二):一个对生活如此热爱 认真 坦诚的人

  每次看完这本书 总会有一种东西在心底渐渐涌起鼓舞着我 给与我前进的力量 还有一股莫名的悲伤 真诚 劳动的人们却在拼命的挣扎着活着 茫然的活着 文森特也很庆幸梵高有着一个那么爱他的弟弟 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他极大的帮助 即使也不确定哥哥的画作能否畅销 或许他们都是对方的另一个自己吧 相继离开人世后 的妻子 也在说着 至此俩人永不分离

  《梵高传》读后感(三):我的梵高大爷/

  算是一个缩影吧/这个时代大分人的缩影/深夜失眠时的每个人/是他又不是他/正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他是天才无可非议/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疯子’/我是不愿承认他的病症的/因为至少就他本人而言他不是/疯子 病人只是别人给他的标签而已/没有同情/他本身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更多的是理解吧/对一个艺术家的理解/对一个迫切想要得到别人认可的理解……/感谢他身边的所有过客/没有他们也不会有如今的梵高/有好有坏/他不是孤独者 但他真的孤独。

  《梵高传》读后感(四):一个单纯而热烈的人

  梵高的一生是极绚烂的一生,也是极坎坷的一生。他找到了自己愿意奉献一生的事业,绘画。他单纯而热烈,心软而悲悯,他见过并亲身经历着最底层的辛酸、痛苦,所以他打心里理解他们。在他绘画最巅峰的时候,他选择了让自己的生命终结,可能是绘画燃尽了他的生命吧。弟弟提奥多年来的供养,造就了梵高由无到有的非凡成就。读到,温森特去世六个月后,提奥与世长辞,不禁泪如雨下。他是个的弟弟,多年来无条件的相信和崇拜着哥哥,甚至为他奉献了一生。没有他,就没有他。

  《梵高传》读后感(五):向死而生

  如果你从书中只能看到故事,那么这就是一本故事书。

  我从书中看到的是梵高坚韧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和灿烂光辉的一生!

  虽然只有37年的时间,其中他绘画的时间只有10年,但这10年里,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永无止境的热爱塑造了跨越人类时间长河的永恒记忆!

  生活的磨难,病痛的折磨,爱情的损毁,所有的一切锻造着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

  只有把他看到的一切画到画布上才能把他的热情释放出来!

  艺术家都会有些半疯,也许也像《霸王别姬》里说的,不疯魔不成活!

  对生活的渴求,向死而生。

  这就是我看到梵高一生的写照。

  《梵高传》读后感(六):让人爱不释手的传记小说

  我对绘画艺术一窍不通,阅读这本欧文-斯通的代表作《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纯粹是因为长久以来的慕名而已。在那家经常光顾的旧书店里,这本精装本的传记文学,放在醒目的位置。我感到十分意外,赶紧抓在手里,心情激动地翻了翻。让我略感遗憾的是,先前这本书的主人,在阅读此书之际,使用蓝色圆珠笔在字里行间划下了太多的、深深的浪线。这说明此书精彩的地方很多,值得让人细细品味。我想,这本书之所以没有被别人买走,大概就是由于被圆珠笔划来划去的原因吧。对我而言,这一瑕疵尚在容忍之中。书不贵,五元钱就买下了。

  “对话不得不是虚构的,必要时也有纯小说的夸张……除去上述在技术上大胆采取的措施以外,本书的内容完全是真实的。”作者在后记中这样写道。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写得比许多正经八百的小说还要精彩。当然,带来阅读上的快感,除了故事本身,翻译家的功劳也很大的。

  《梵高传》读后感(七):尋找自我實現之路

  在病床上的最後兩天半陪伴我的是《梵高傳》。真的寫得不錯啊,沒有什麼高深的賣弄,也沒有刻意的虛飾,卻把梵高寫活了,第一次,唸到梵高的名字的時候,腦海中是有一個有血有肉的漢子。三次掉眼淚。第一次是看到礦工的苦難無助,命運對卑微的人們的嘲弄,深深的同情。第二次是梵高回到提奧住處后一個人在提奧家裡佈置了自己的個人畫展,并作為驚喜送給奇奧夫婦的時候,既為梵高感到欣慰,也為他感到憂傷。第三次是他自盡前的描繪,想要說再見的人太多,往事一一浮現,最後由提奧陪伴著走向人生的終點。。讀到最後,眼淚完全止不住,醫護人員進來問我事情都止不住我的橫流的淚水。真的特別特別惋惜,但是也覺得這是梵高生命最好的結束方式。任何的榮耀都比不過親人的陪伴,任何蒼白的時間都比不上對自己命運的掌控。梵高終於獲得了安寧。。

  十年的光陰再次驗證了一萬小時理論。真的沒有什麼所謂的天才。有的只是勤奮和執著,還有,專注。那麼,究竟是什麼支撐梵高的鬥志呢?是想通過繪畫取悅上帝嗎?是想通過繪畫證明自己嗎?是想通過忙碌麻痺自己嗎?是跟自己較勁的倔脾氣嗎?其實,以梵高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他可以勝任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但是唯有藝術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因為藝術是純個人的。

  梵高幸福嗎?假如梵高早年獲得了他所嚮往的家庭生活,他真的會幸福嗎?男人的生命需要女人激發,但是女人同樣具備毀滅一切的威力。在嚮往與追逐的過程中才是最幸福的。因為真正得到的,往往並不是你最初想要的。與其得到,不如創造。梵高把自己的生命力傾倒在畫布上,在併發的瞬間找到自我實現之門。這樣的幸福才是無法超越的沒有瑕疵的。

  我常想,如果今生現世的滿足和精神層面永恆的昇華二者擇其一,我該如何選擇呢?我應當為了人類文明的自我超越犧牲自己的幸福生活嗎?還是我應該燃燒自己照亮時空?當然,目前我的力量僅僅是浩瀚宇宙中得一個像素的光點。但是假如我能夠放棄小我呢?假如我也拼命幹上十年?也許吧。但是其實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把小我的愉悅與全人類的事業聯繫起來,找到自己之所在,然後再也不要猶豫,再也不要吝惜精力,然後在選定的路上衝刺,在衝刺的過程中燃燒,在燃燒的過程中昇華。。也許這才是我想要的自我實現之路。梵高是經歷了跌跌撞撞的嘗試之後才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路。那麼,我是不是也該時刻反,不斷嘗試呢?

  決定適不適合的,不是一時的挫折和獎勵,而是拼盡全力所能達到的高度。。在拼盡全力之前,你沒有任何理由抱怨。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文森特,你將給我力量。。。

标签:梵高 读后感 精选 10篇 梵高读后感 梵高精选 梵高10篇 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10篇 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