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雪》读后感精选10篇

  《细雪》是一本由[日] 谷崎润一郎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5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雪》读后感(一):战争年代的和平常事

  战争时期,没落的莳冈家族四姐妹的故事。抛开故事本身,一直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很好奇。然而,明白了战争对于日本国内的影响可能就是经济萧条了些,歌舞玩乐相对少了点。然而并不影响别的。老百姓对战争的态度也并不像我们以为的敏感,甚至不影响她们日常生活。可能这也跟本书表达的对象有关,并不是日本全。然而,窥一斑而知全豹。跟国内的水深火热简直是两个态度。

  繁琐的礼仪,规矩,简直像要把人装起来,但是不得不说,当时的日本比国内还是先进太多。

对于别的,和服

  《细雪》读后感(二):简评超字,只得移至书评

  看这本书,是一波三折,开始爱不释手,看完第一觉得有些冗长,作者絮絮叨叨的一直讲一些琐事,有些着急,因为看了快一半,还未能预测结。原打算还回去,结果拿到图书馆时心中竟涌起一丝不忍,于是又再度翻看,看到阪神之间的那场大洪水,竟然觉得仿佛是在看电影,那一幅幅画面是多么鲜活。于是又有一种新的感悟,家长里短,芝麻绿豆,在作者那里其实是对旧贵族优雅生活的一种阐述,回味起来,是在饮一杯清茶。那种生活虽不能够得,顺着作者的思路看下去,实在也是一件赏心乐事。

  《细雪》读后感(三):日本趣味的美人

  还没看完,大致是每天早餐时翻几页,无所谓情节,只从遣词行文的方法中体会“日本趣味”。雪子是传统的日式美人,妙子则是西式新女性,早就有了定情对象。雪子羞怯、古典,渴望幸福和优越生活,因此挑挑拣拣成了大龄剩女。在这个挑挑拣拣的过程中,雪子对于自己“嫁不出去”的思绪纠结,是全书意趣所在。

  好比有一段,众人在谈论雪子相亲失败的消息,女佣走过,雪子害怕消息被女佣传出去,却因为在高谈阔论的人是姐夫,于是就没有阻止,事后找幸子哭红了眼。

  雪子这样的女人,要是放在现实生活中,我会怒其不争。但放到昭和大背景下,又十分融洽。隐忍、内敛,似乎才是大和抚子们的意象特征。

  第二个值得品味的地方,是各人对于雪子和妙子婚事的暗暗揣摩,尤其是幸子,书中有一段描写,说她本人长得好看,穿戴也丰盛艳丽,因此每次陪雪子去相亲都会被指责抢了雪子风头,幸子一边维护妹妹的容貌,一边也心中暗暗傲娇:“我陪同妹妹去相亲,会帮倒忙的。”这段看得真是有趣至极了。

  《细雪》读后感(四):细雪

  看似一普通的故事,一家贵族四姐妹生活的点点滴滴,却透露了当时日本没落贵族的特点。四姐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无论时而成熟时而幼稚的大姐鹤子,还是爱要面子的大姐夫;无论是像母亲的二姐杏子,还是事事心的二姐夫;无论是优雅古典、博学多才的雪子,还是独立特行,与众不同的妙子。每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情都那么平淡却不平凡。于其说这本书是没落家族中发生的故事莫不如说是每个家庭都会发生的故事。这本书最后以雪子嫁人来做结尾再好不过了,雪子的婚事贯穿全书,一直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以致雪子未曾出嫁,也充分体现了当时贵族们如何看待“颜面”问题。还有一处就是妙子事件,经过未婚生子却又不幸夭折事件之后,妙子应该会定下心来好好生活吧! 不得不说,谷琦先生天生便是“创造女人的”,对四姐妹的生活描写得很细腻,场景细碎而生动。对于传统的雪子赞扬与倾慕溢于言表,然而对于追求自由,向往新生活的妙子却一味的贬低,这也许是限于当时日本的格和文化吧!整体来说这本书是本好书。

  《细雪》读后感(五):四姐妹,喜欢哪个?

  被问到的时候,我的坐标大概在三十几页左右吧。

  “四个姑娘,是幸子,雪子,妙子和悦子吗?”我痴痴地回道。

  那位鹤子派的朋友怕是默默拔刀了。

  一本描绘上世纪日本,不复昌盛的莳冈家四姐妹围绕着婚事情史等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图书馆续借期快过了,于是花了五六小时突击补完。

  简单说下人物吧。

  一开始以为的三姐妹也并不是没有什么依据,因为长房的姐姐和大阪的三妹是分居的,对于我这样草草略过的翻书人,一开始的确没看清楚这家庭的结构。

  四姐妹,一个比一个矮,却不一定一个比一个。

  朋友钟爱的鹤子约是最保守的,门第观念的产物。

  二姐幸子尚有开明之处,虽然自身不愿意,却常常作为中间者。

  三妹雪子和四妹妙子可能是全书各种矛盾的集中对象。而立的雪子,从头至尾被张罗着亲事;近三十的妙子,本有订婚对象却频频惹出事端。

  我们说,雪子是传统美的体现。她优柔寡断的性格,纵使不合年龄,也有别一番的纯洁美。而妙子,则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推陈出新,似乎从来停不下新花样。

  然而,作者却同时展现了雪子的坚忍和妙子的早衰。雪子最终觅得良缘,而妙子却在远离家乡的温泉酒店悄悄生下孩子。这大概是作者赞贬的体现了。

  可我没有猜到结。婴儿出生的同时死去了,是个漂亮得像娃娃的女婴。临成亲前,雪子开始拉肚子。

  是的,小说在雪子肚子的不适中结束了。

  《细雪》读后感(六):萤火虫(摘自黎戈《私语书》)

  如果不是看了黎戈的文,估计一辈子都拿不出足够的耐心坚持看完这四十万字。所以摘下来放在下面。

  “日本人总是沉溺于没有喜感的事物,他们有成箩筐的悲情道具:樱花、瀑布、春雪。现在,我又发现了萤火虫。

  读《细雪》,情节框架破旧得很,就是没落关西世家,四个姐妹的嫁娶离合。若干年前,看得我昏昏不已。我草***,小说还能这么写。现在得说,妈了个咪的,小说就得这么写。为一场相亲写上几十页纸,再为一次水灾絮叨个几十页。八婆得要死,原来一场人工婚姻,其程序复杂过大国和谈。雪子一到月经期就会有激素性色斑,相亲得小心翼翼避开那几天,还要涂厚厚的蜜粉,一不小心忘了加胭脂,就被对方疑心是有肺病,得拍张X光片子以示清白。比猪肉出口检验程序还严格。

  看到姐妹扑萤火虫那段,想哭了。我得说,我绝非一个滥情的人,哭点没那么低。想哭是因为突然明白谷崎的绝望。用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反抗战争对美、对个人生活、对日本趣味的野蛮倾轧。《细雪》写于1942年,侵华战争的第五年。火光与炮的隆隆声中,右翼分子声嘶力竭的呼战口号中,他孤绝地写着他心中的原味日本。春天地赏樱,夏天的扑萤,冬天的淡淡日光,梅雨季的脚气病。我一下子原谅了他絮絮叨叨的超长日剧般节奏。因为,他要用一张细密织就的日常之帘,徒劳地挡住战争的强光。

  其实整《细雪》都是,没有什么刺激味道的情节,就是一种音乐般的酣畅生活流。起起伏伏。中间点缀着一闪而过的情绪亮点。萤火明明灭灭,不离左右,亲情也是。”

  《细雪》读后感(七):细雪风物堪赏玩

  《细雪》平庸琐碎,人物面貌模糊不清,不要说次要人物,主要人物也莫不如此。没有戏剧冲突,没有悬念。日常生活里流露的温情以及场景风物之美固然使人受触动,但很快就会被冗长的交代或散乱的对话淹没。不晓得萨特何以称它为“现代日本文学的杰作”,也许这种散淡简素的文风不事雕琢,反而更切合古典韵味,从而使人浑然不知地陷于淡淡的哀愁和追念中吧!作为风俗小说,有意了解日本大阪神户风情者确可一看,但对于我这种缺乏耐心的读者而言,这样五百多页的小说看着真有点活受罪。

  不知道小说为什么叫《细雪》,从头至尾竟无一处说到雪。如果让我去理解,牵强地这样以为:岁月年华如此匆匆而逝,日子里虽不乏小小的惊喜、琐碎的幸福和理所当然的希望,而这一切,毕竟如细雪一样,不知不觉地蒸发了踪影,让人妄自怔忡寻觅吧!

  跳万岁舞、山村流舞,赏樱、赏萤,芦屋洪水、东京台风,这些段落可堪赏玩;幸子在芦屋庭院里的遐想,对父母的追思,对姐妹的怜惜,对年华的感伤,老实说,写得还挺动人的,令我想起农村的老家。就像幸子一样,这样的追思怀想谈不上是深切地伤痛,却难免浸上浅浅的泪痕……

  (《细雪》读了一个多星期,多在午后,多在那张破沙发上,多半太阳充足,把我的脚我的脸我的书页烤得暖烘烘的,有时会把脚搁在前面的小茶几上,昏然睡上一会儿,醒了接着看。看书中幸子一家在赏月时,写集锦信给雪子,用毛笔在卷纸上写诗,风雅得很。忍不住照猫画虎地在书的扉页上也写了两句:日影烘书暖,午梦越几来。)

  《细雪》读后感(八):四朵关西姐妹花的日常

  这本的风格和《春琴抄》大不一样,甚至跟谷崎一贯的风格也都很不像,但是它真的很日本很日本 这本书描写的是日本侵华战争先后的阪神地区的名媛日常——四个姐妹花的姊妹情深啦,赏花吃酒跳舞看戏交友的美好时光啦,怎么为大龄女青年安排相亲啦相看啦背景调查啦,落魄世族怎么维持体面生活的家长里短,传统妇女和新式女性的不同心态和遭遇……… 四十万字的文字看起来琐碎平淡,摊开的却是极生动的人文画卷,一笔一划的日式风情隽永绵长 很喜欢二姐幸子,外表明艳动人内心善良敏感,虽然父母早逝但都赶上了最好的时候,对待姐妹真心真意又操心费神,有相敬相爱的丈夫和可亲可爱的女儿做镇海神针,大作和小矫情也都可爱的紧 书里的雪子是作为日式女子典范来的,她的婚姻大事串起了整本书,除了三十几岁还没嫁人这点,在作者眼里几乎就是个完人了。我个人不喜欢,觉得作的劲儿有点大了,借着害羞腼腆做借口,心里明明很有主意和想法却偏要人猜度从不明说,心里装的还是自己更多吧 四妙子在很多序言推荐里是作为“反抗旧社会”的新式女子典范来标榜的,但是我却对她最没有好感,年纪轻轻就不自爱,凭着一点小聪明任性妄为,从小就是人精一个,也是最自我最自私的一个,还欺骗家人欺骗男人的感情——虽然她遇到的几个男人也都不咋样,可是这也代表她的没眼光,当然,她也是最命运多舛的那个,最后的结果还是挺让人感慨的 看的时候会常常想起川端康成,也会想起我们同时期的那些名媛贵妇——比如唐英陆小曼林徽因张家姐妹等等等等……忽然觉得相比之下,国内的名媛们竟然比她们还是更自由更幸福更张扬自我一些 都说这本书谷崎润一郎是受了《源氏物语》的启发才写的,而《源氏物语》又是深受红楼梦的影响,这样一串下来,果然源头还是更有趣些

  《细雪》读后感(九):节奏慢慢,却让人欲罢不能

  小说很长,节奏慢慢的,却渐渐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一开始觉得作者未免太絮叨了一点,幸子三姐妹的衣着,打维生素B的针,鹤子和姐夫在神户的老家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每一封信都要一一讲到。看到中卷和下卷,才发现,就在这一个个看似繁复的细节里,树立起了一群丰满的人物。 最羡慕的当然是幸子,尽管为了妹妹奔波而失去了期待已久的第二个孩子,虽然因为雪子妹妹的亲事,细姑娘妙子的和欺瞒,大姐鹤子的冷漠对姐夫辰雄的盲从而一次次陷入失眠和痛心,但是她有一个真心喜爱她的丈夫和善良的女儿,一个尚算富足和闲逸的生活。而且尽管烦恼种种,结各异,但四姐妹之间的感情仍然牵系彼此。 很喜欢贞之助的那句“旧婚旅行”,并没有说什么肉麻的话,却感受到了夫妻间真诚的爱意。 相比于妙子的特立独行,我觉得雪子更有意思。在陌生异性面前拘谨小心,接打电话声音甚至小到听不清,但是面对姐夫辰雄在父亲死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她尖锐反击。甚至玩起了小心眼,故意将姐夫上司介绍的亲事拖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再拒绝,让姐夫下不来台。在面对妙子理直气壮的欺瞒时,她一针见血地列出一条条一项项,表达自己的不认同,尽管其出发点是考虑到妙子的行为与传统的道德观念门第观念不符,但是这种性格反差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最终雪子出嫁,对方是个世家大族庶子,又有著名的杂志社老板国岛夫妇加持,但是对方在战争年代甚至不一定有自己谋生的能力。很为雪子的未来担忧呢。 提到战争,第一次在国外的小说中看到抗日战争,或者更准确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果然侵略和受害者反抗者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尽管知道这只是真实地记录当时日本国内的平民态度,但是一想到那段历史仍然让人略有心寒。 拖了一个春节,终于看完这本书,看到结尾的时候甚至有点留恋着四姐妹和那个安静的关西风光。现在又拿起了之前半途而废的《蝴蝶梦》,不知道下一次写书评是几个月以后呢哈哈

  《细雪》读后感(十):细雪,飘散在芦屋。

  谷崎这次没写自己所“擅长”的变态情爱题材,而是写了一以相亲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哈哈【其实还是有端倪的,比如“结婚以后守着褐色斑逐渐消失,倒是一种享受”。】。

  背景大概设在二战前(1935左右?)直到1940年的样子,但几乎无关政治。【题外话:“这种时候,那几个德国孩子,连小学都没有进的弗利兹在内,一定把敌人称作‘弗郎克来希,弗郎克来希’。…从这件事上,可以使人看出德国人的家庭教育来。”所以现在日本也要教育从娃娃抓起喽?】

  鹤子、幸子、雪子、妙子,四姐妹性格各异,跃然纸上;大家都是兼有优点和缺点的,读着就觉得很真实的人物呀。34岁的雪子,性格温顺而又唯唯诺诺,历经四次相亲,终于成功,即将嫁给45岁的华族御牧,是否可以理解为,凡事不要着急,总有适合你的一个人。29岁的妙子,叛逆、独立,却肆意玩弄着爱她近十年的奥畑的感情,最终也算经受了不少苦痛。中心人物应该是为两个妹妹操碎了心的幸子,可是意外地喜欢二姐夫贞之助呀哈哈。

  其实那里的日本人和我们也大有相似之处。相亲,门第,女孩子的清白,以及男人掌大权(雪子结婚还得大姐夫应允)。 不过,爱情与婚姻,唉。他们也许并说不上喜欢,只是两个大龄青年门当户对,并不讨厌罢了吧。总有一丝悲哀在里面。 如果妙子不靠玩弄别人感情支撑自己独立的生活,将是姐妹中最完美的一个吧——轰轰烈烈的爱情,自由自在地生活。

  可是谷崎润一郎“恶狠狠”地提醒我们,完美的人,不存在的。

  另:《细雪》题目难不成是“细姑娘+雪子”的缩写?

  另:今天无意看到,“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连载,曾被认为有‘反战’意图而一度遭日本军方禁止。”觉得当时日本军方有点儿草木皆兵了呀,并不是所有描写战争所带来的痛苦的作品,都是意图反战的实锤吧——战争之痛苦,不过是事实而已,无论对哪方而言;而且在我看来,谷崎只是提及而已,并没有什么煽动性。(08.26)

标签:细雪 读后感 精选 10篇 细雪读后感 细雪精选 细雪10篇 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10篇 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