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单程旅行》经典读后感10篇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是一本由[韩] 李周恩著作,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一):你是否也在时间面前惊慌失措?

  人生苦短,我们都知道要及时行乐。然后呢?

  就算及时行乐也依旧抓不住什么,美景、爱人、美食,这些东西再多仿佛也无法填补内心的某一处空缺。

  什么时候起,远离喧嚣,寻觅一个安静角落,独处。

  什么时候起,看淡虚华,小心守护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什么时候起,看着迎面走来稚嫩而恣意大笑的少年,内心忍不住羡慕,怀念。

  什么时候起,计划好的旅行也会反复斟酌,到后来各种因素,也就慢慢放下。

  ……

  握不住的时间,以及不敢显露的惊慌。

  纵使人生不是单程旅行,倘若没有敢启程的心,也是徒然的吧。

  这真是一本奇妙的书。

  装帧精美,甚至可以说惊艳,将女人内心的小资情怀演绎得妥帖恰当。

  可是,它断然不是一个花瓶徒有其表。

  翻开它,里面的文字会带给你更多。

  它像什么呢?也许是一枚完美的知心爱人吧。

  这样想来,到底是幸,抑或不幸呢?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二):在艺术里领悟生命的真谛

  热爱这世界里一切美好的东西。美人、美景、美文、美画......凡是一切美好景物纳入眼里,心内便会徐徐升起一丝丝的欢快愉悦。而这本《人生不是单程旅行》使我过足了对世界名画的欣赏之瘾。即使不懂画作的技法,也不完全看得懂画作所表达的诉求,只需安静而美好地欣赏着这一幅幅光彩夺目的画,已让心灵游历过一趟美好的旅程。何况还有本书作者对画作的一种感悟于生活、感悟于生命的解读,使这一幅幅静默无言的画作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无限起来。随着作者文字的展开,画作掀去其遮盖的面纱,一幅幅走向生活、走向我们的人生。

  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角度不同,感悟便有所不同。作者李周恩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感悟画作带给她的人生感悟,应用到每个人身上,显然不可能人人尽然。我们更多是从作者的感悟里领悟到一些开示和启发,开启我们在名画欣赏中探寻人生意义的那扇门。于是我沉浸在《一下站是哪儿》的悠然恬静甜蜜幸福和爱当中,《红色的果实》一个美丽女孩的房间里满床都是素雅的花朵,她斜躺在床上手捧书本一脸所思与离愁,此刻再也无心阅读,思绪如潮水般袭来,想起不久前与情人的伤别离,心中默默,内心是如此渴望: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啊。看看作者对这幅画喜悦的感悟与我忧伤的感觉恰恰相反。果然是一万个读者便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当然,作者以她豁达的人生感悟开出了一些疗愈倦怠心灵的处方,从画作中洇开文字,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这份写字能力相当强大,表示佩服。

  生活无处不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欣赏艺术之美,也是一次对生命之美的领略和领悟。不过,要欣赏到更多的生命之美,很多时候需要一颗赤子之心才能有感悟。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三):岁月如画,凝于笔下;时光如歌,驻于心头

  岁月如画,凝于笔下;

  时光如歌,驻于心头。

  本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画”与“话”的完美结合。在岁月如画,凝于笔下,说的自然是“画”; 时光如歌,驻于心头,则显然是“话”了。在世界名画中体悟幸福的真意,虽说立题的本意如此,搞不好的话,很容易流于对于画作的解说和解读。如何才能把别人的“画”与自己的“话”有机完美的结合呢?——作者很精明,并没有被某一幅名画所园囿,而是以名画带来的启发为契机,联系现实体验抒发感悟。同一篇文章中引用的名画也不一定是一幅,多少两三幅。作者在自序中说: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翻阅春夏秋冬又如何?——果然,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将本书分成了分,并以“自己的节奏”书写了这四个季节。

  人生并非一次单程旅行。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理解到作者说这句话的意思。在我们的文化里,如果说人生的来去往返往往指的是生死轮回。而作者这句话中的“旅程”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它只是单纯地指人生。作者的意思是说:40岁虽然不是人生的黄昏,但也不要再任由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和贪念做主,要准备好用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度过剩下的时光。——这绝对是一个很棒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智慧,除了经历、感悟,学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是常常说吗,学会生活!想要学,首先要找到好的学素材,这本书便是一本很不错的素材,并且适宜轻松阅读。

  不难看出,作者很看重“自己的节奏”,在自序中还引用了保罗.维利里奥的一句话——并不是你带着速度,而是你自己就是速度本身。这里,我想把保罗的这句话套改一下:并不是生活在引领你,而你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写到这里,忽然有了一种感悟,那就是:丢失任何东西,都不能丢失自我,有自我的生活才是自己的人生;丢失了自我,即使能够拥有许多、很多、N多……也注定只是过客。

  春夏秋冬的际遇,本就会有冷暖炎凉的体感,哪里还会有什么看不开想不明白呢?!不同的心跳就会有不同的节奏……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意犹未尽。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四):为心灵松绑

  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一看到它就会想起莫奈的那幅美丽的《睡莲》。书的纸质也很好,据说是“瑞雪”特种纸,力图将书中名画色彩还原。

  唉,名画欣赏是我百分百的黑角——画盲啊!说实话,在看这书的时候,我也很少欣赏其中的图画。之所以选择这本书,还是源自自己对灵性的追求吧。

  作者在自序中说:“人生并非一次单程旅行,而是一条往返的道路。”而这条路的拐点大约应在人生的40岁,所谓“四十不惑”。作者还强调:“要是在出发的路途上将自己所有的能量都用尽的话,那你就没有余力去欣赏回程为你展开的灿烂夕阳。”个人认为人生是否需要拐点,拐点应该设在何时,都应该因人而异吧。至于说我自己,我就喜欢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条单程线,路边的风景与心灵的修行都在时时刻刻地发生,都在时时刻刻被细细欣赏和品味。其实,作者是想强调人不应该为了生活而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对灵性的一种敏感和体悟。

  全书按一年四季划分,分别是:自由奔放的春天、坦诚相待的夏天、寻找自我的秋天和洗净铅华的冬天。在每篇文章中,作者都自画而切入展开话题。每一篇都有两至三幅名画,这些名画都有一定的对比性,风格迥异。作者之所以选择名画,是因为她认为:“作品所画之物并非物本身,而是承载着某人的某种欲望,某种追求或某种生活方式。”“展现了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作者由画入手,通过对名画的赏析,画家的简介、时代背景介绍,以及融合歌曲、美食、文学作品、电影等等多元素,旨在引发读者对内心的探索,对人生的诘问。以产生一种人生视角的转动,一次心灵的震颤,一回心灵的松绑。

  个人认为作者的切入点选择的很不错。她所运用和综合的各种元素都比较贴近生活。探讨灵性的书籍有很多令人感觉太过脱离我们日常琐事的生活,而这本书就不会有这样,反而令人感觉亲切与自然。而灵性方面,作者自有女性的敏感和细腻,这方面的论述并不很多,不会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然而,自然而朴实的几句话亦能产生心灵的洗礼。

  不错的书。适合一天忙碌之余,临睡前灯下品读一两篇,松绑一下心灵,然后酣然入梦。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五):《人生不是单程旅行》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吗,难道还能够回到过去旧地重游?原来作者想要说的是,到了四十岁,人生就应该开始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想以后该怎么走。

  这是一本很特别很精致的小书,里面有很多艺术绘画作品,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以介绍名画入手的,因为我是学美术出身,所以看过很多介绍名画的书,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学的也是美术鉴赏。可是至今却没发现几本能够引人入胜的这类书,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吧,那些名画后面的故事都来自西方,和我们距离太遥远。而这本书虽然里面有很多名画,却并不是在介绍这些画,也不介绍画家和技法,也没有阐述这些美术流派和艺术史的意义,而是根据画中的人物,和自己的想法出开来,其实就是把这些名画当作自己书籍中配的插图了,这一点还是挺特别的。

  全书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分,纸张和插图都很漂亮,文字不多,几乎是每页都有漂亮的插图,而且插图四周配上了四种美丽的壁纸一样的花纹,书做得很精致。一看就是一个很细腻的作者写出来的书。书的作者是韩国人,一个知性的女人,写出来的文字很淡雅。配上了这些插图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古典名画《秋千》,就是那幅画面很华丽的,在一棵大树下一个穿着漂亮的贵族女孩在打秋千,在飞到高处的时候,一只鞋踢了出去,她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两个男子,讨好的在帮她推秋千。稍微学过美术史的都看过这幅画,作者并没有关心技法和艺术的问题,而是关心里面的人物关系,这种解读还是挺有趣的。而且作者是根据自己所写的文字来选择插图的,而不是先确定下来那些名画,然后配上文字。所以里面不仅仅有名画,也有电影的剧照,也有装置艺术,也有很多并不知名的美术作品,甚至普通的照片。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在为她的文章来服务。

  不过作者讲述的内容还没有达到能够让你感觉眼中一亮,或者是惊叹其文笔和才华的地步。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有了这些插图,我可能也就看看就放下了,因为这个社会中,好的文字,好的文章,好的故事,好的作家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你看不完,所以除非特别精彩的内容,真的很难打动一个读者。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六):心灵对画,治愈人生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初听这一书名,还以为是和旅行有关。等书捧到手中,方知是通过名画对话人生,作者以其舒适的文笔为读者浅析世界名画,并聊聊自己的人生感悟,令人从中体会幸福和人生真谛。整本书的文字很优美,很悠闲,就像是在听午夜广播里缓缓讲述的故事,很适合边品咖啡边阅读。

  作者李周恩是韩国人,而外文翻译有一讲求:“信、达、雅”,无非是希望译作能真实反映原作要点,并有文采,这本《人生不是单程旅行》的翻译的确很棒。文字像涓涓细流般流淌,闪耀着波光点点。读起来会感觉悠然自在,能让人心情平复。李周恩老师把她的美术造诣和细腻的洞察力相结合,把那些幅世界名画中所隐藏的深意一点一点地揭开,使读者沐浴其中。带着日常生活味道的文字总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一片柔软,文字离不开生活,生活也需要用文字去描述,这就是李周恩老师这一作品独到的魅力,反映生活,贴心温暖。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那些名画交织在一起,她用柔美的文笔为大众开出了治愈倦怠身心的处方,不仅仅是分析画作,也在用带有亲和力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何谓生活。

  书中的很多画作是我从未见过的(平日缺乏欣赏名画的兴趣吖~),因此这本书也给我补充了很多关于那些世界名画的知识。每一幅画,每一个章节,都是李周恩老师用心写作的体现。特别喜欢“心灵的朝圣路”这一章,人生漫漫,作出一个离开的决定,为的是换来从前未能体会到的力量。生活在别处,总有它的一定道理。李周恩老师说:“当初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任何人都会变得如同傻瓜一般,需要去经历种种磨练。”是的,当一个背包客走在异乡大街小巷,一切都是陌生的,那些旅游攻略只能给一些帮助,真正的享受都得靠自己的四肢和心灵。经历过了这些磨练,心会得到充实,人生的一段路完成了一小分。去迎接外面世界的挑战时,更多的是需要勇气,等回来时,定会有更多的感悟。走出去,并不单是逃离繁琐,真正的意义在于心灵的朝圣,有了向往、勇气,人生又向前迈了步。

  Life is not a one-way travel.人生的这段旅行还有很久很长的路程,有好多好多的分岔口和曲径,幸福在这段路上随时随处可见。它是生活中很美的一分,如烛火,点亮后,瞬间照亮整个心房。当心灵疲惫时,不妨看一下这本《人生不是单程旅行》,从世界名画里体悟幸福,那些忧伤与泪水,会终止,快乐与欢愉会随之而来,生活就是如此。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七):疗伤美术馆

  2012年1月22号,和一个韩国朋友一起逛庆春路的购书中心时,买了这本书。2013年的圣诞节晚上,我翻到“烛光之梦—让你曾经遗忘的梦想悄悄地绽放”这一节,细细地品味文字,细细地品味这个冬天的寒冷。

  作者李周恩,梨花女子大学教授,著书有《在梵高的星空下岁月流转—世界名画的美丽与慰藉》、《蒙娜丽莎的眼泪—在世界名画中痊愈人生的伤》等。

  译者黄丽柏,文笔很优美。

  这本书是“心灵对画、疗伤美术馆系列”的第三本,作者在《自序》里写到创作意图“在这本书中,我偏向于观察作品中所画之物,并用大量的篇幅关注作品的起源及背景。因为作品所画之物并非是物本身,而是承载着某人的某种欲望、某种追求或者某种生活方式。”

  本书结构按照四季顺序展开,这一自然规律在这本书中俨然成为一个有趣的“寻宝锦囊”。作者将平常积累的一些世界历史知识、名画赏析方法、工作时的点滴感触溶于作品中,读者在“目不暇接”的视觉大餐中,仍能感觉到作者想要传递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一章“自由奔放的春天”里,她通过“酷酷的世界里的古典男孩”,提出“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请保持你内心的温暖”;通过“家庭和真正的幸福”提出“在把幸福家庭当做成功标志的世界里,做你自己”。

  第二章“坦诚相待的夏天”里,她把“赐予我力量吧—高跟鞋”“写给哪怕就一天,也想成为伟人的你”;把“善良的心灵远胜于魔鬼般的身材”“献给胖嘟嘟却又魅力四射的你”;把“时间仅仅是时间”“献给在时间面前惊慌失措的你”;把“‘机械头’和‘心脏女王’的较量”“写给用心生活,随心飞扬的你”。

  第三章“找寻自我的秋天”里,她又提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诚信地生活、敲醒你心灵的微弱力量”。

  第四章“洗尽铅华的冬天”里,她提出“请成为一副即便没有背景,只要有自己便是千古绝唱的画卷;让你曾经遗忘的梦想悄悄地绽放;请用你的声音唤醒沉睡的心”。

  自序里的这段话,很喜欢:

  如果到了洗尽铅华的冬天,我们还有没能完全实现的渴望,请学会放下眷念,将这些念头随季节看过吧,因为知足常乐的生活需要取舍和放弃。

  2013年11月开始,很慎重着急地思考我的“未来”,因为我将跨出20岁的门槛,迈入30岁;于是早于2014年新年第一天的许愿,我列出了好多“目标,即待办事项”。重新阅读这本疗伤美术书籍的同时,也是对我自己目标的再一次“审视和调整”。真心希望,30岁的我,能够勤快些,乐观点!

  最后,让我深呼吸一下,说一句“这是本好书”吧!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八):一场温暖的名画之旅

  我一向爱看画和摄影,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明白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我想,我虽然并没能理解花或者照片的深刻内涵,但我能感觉到它的美,能领略到我想要领略到的东西。虽然如是说,其实就像旅游一样,如果有导游在旁为我们讲解游览景点的种种,就会比自己呆呆地走要有趣得多,而如果能有一位专家级的人指导着我们来看画,来学会欣赏,来告诉我们画家究竟想借助这幅画来表达何样的情感,无疑是要比自己去“看”要更感动些,如果 这位专家还会在欣赏名画之余将画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做出种种阐释,那么我们只有对际遇的感激之情了——而《人生不是单程旅行》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值得我们去感激的书。

  书的纸质就足以说明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很舒服的排版,清新而不失厚重,不知不觉间,你就会放弃惯了的不屑和调侃,换作一种严肃而认真的态度来阅读。

  其实,介绍名画的著作数不胜数,而作者的解读不见得比别人来的丰富深刻,可是作者能够在画作中引导读者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并让自己真正接受生活,学会享受生活,我认为这是《人生不是单程旅行》的最为珍贵之处,而也正是所谓“疗伤”之意。

  生活从无尽善尽美之时,即使是在著名画家的笔下,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仍是对生活的迷惘和无奈,而人总有自我疗伤的本能和向上的力量,所以在每幅画的背后,我们看到自己并不孤独,加上作者如姐姐一般的温柔絮语,纷乱芜杂的心就那样一点点沉静下来。

  全书按季节分为四个分,每个分都有各自的主题。无论是画的选择还是文章的主题都浑然一体,仔细阐述着每一个季节的主题。而且,为了说明自己的某个观点或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意境,作者会脱离“画”,而去选择一些照片或者雕刻等等,艺术从来都没有界限,而我们也不应当为本就不确定的生活人为生硬地设限。每个人都知道,画家作“画”肯定不只是为画而画,他要表达的正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李周恩则充当了一个转化的优美桥梁。

  李周恩的文风正像我们在韩剧中见到的那些韩国女人,温柔娴静、不疾不徐,她的文字总是娓娓道来,像一杯清茶,沁人心脾。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段文字,一是母亲找人为作者算命时因为算命先生的一句话而引出的那句“好像应该是巳时出生的”,让人为天下母亲皆大同而微笑;再一个就是作者写自己的车,她说她在逛完车市之后看到了自己车的伤心表情,而且她的车在第二天中午终于因为太过伤心而在路的中心停下不走,耍起小性子,而且对着作者哭诉——一个非常感性善良的女人,不是吗?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九):可缓缓归矣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我已经好久不看有图画的书了,小时候是出自于一种难以名状的虚荣心,只有密密麻麻满是字的大头才能“彰显”出我的深沉,时至今日,我真的爱上了理论,撇开纷繁复杂的现象表征,只有始终如一的理论才能让我安心。

  李周恩的这本书可以看得出编辑很用心,枝蔓爬在封面一侧,零星却不疏落碗莲似的花朵点缀在浅蓝之上,挖空的中间坦露这书名《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这样不奢华但细腻的设计只在日报出版的《香国记》上能寻觅一二。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初看书名时我静静的思考着,何时曾有过一段经历,或者曾从何处听过一个故事,让这句话第一次单独的彰显出来时就那样契合我内心深处的私语,是了,曾有一个暴发户去买地,按照古老的“跑马圈地”的俗,他跨上马就不停的奔跑起来,朝霞满天直至金乌西沉眼见天就要黑了,还在狂喜之中的人在兀然惊觉自己一直驱使着胯下的骏马直线奔跑,他疯狂的抽打着马冀图画出一个巨大的圈,但终于和马儿一起累死在一望无垠的田地当中……其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贪得无厌的暴发户,曾在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雄心万丈希冀实现一些闪耀的理想,有些人在还不晚的时候就已发现了自己的浅薄和狂妄,开始静下心来品味生活。但大分人还是犹如马蹄踏地时拨起的灰尘,尽管肯定飘的要比母鸡觅食是拨起的小石子要高,但毕竟比石子还要小,落下去时连个声响也没有只待被马蹄稍一用劲就继续人来疯似的四处飘摇,等着再辞落下去,如是再三再四再五,终归于一事无成,回首前尘,想要嘴硬我起码曾经拼搏过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生瞎闹腾甚至不仅无益还给他人造成了好些麻烦。

  打开书,读完前言,想要握住作者的手,与我之前的主题设想毫无二致,不管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归结还是来自于佛洛依德的高徒荣格,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无不在作者温和的叙述中得到了比痛斥更为尴尬难堪的奚落,这世上每每有一些好文字不需高音,不需尖酸,不像匕首投,也还是能切中肯棨……

  李周恩精心的把这些关于图画赏析的文字分为春夏秋冬四辑,由自由奔放、坦诚相待、找寻自我到洗净铅华,四辑荣枯,她并非席慕蓉,由画而文,时而有苏学士的豪气,时而有王摩诘的佛性,字字珠玑,句句日月,看她笔下对西方油画的赏析让人有种初看西洋镜的欢喜,但撇除了再看时的浮躁,因为这些文字毕竟也曾经由时光的淘练。翻看这本书之前刚瞧见韩国专家们吹捧一位名为“檀君”的历史名人(至今是否真实存在尚有争)的思想即将拯救东西方全人类的新闻,只觉得有些韩国人如李周恩在专心探寻,一些棒子在满嘴胡扯,转念儿想,也许正是有了很多李周恩的细腻如发,那些家伙的胡扯才有底气,天朝绵延的入学居然确实不少经由韩国发扬,掩面羞愧。

  闲时捧书,赏云卷云舒,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本书不是已经更名为《人生不是单程旅行》了么,豆瓣你反应慢了口牙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十):在艺术的高雅中找寻幸福的人生庸常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本书是最好的例证,用名画的艺术高雅作铺垫,加以剖析渲染,拉近人们生活的琐碎与庸常。在这本半艺术的书中,都能找到我们生活的过去——现在——将来。有高高在上的梦想,也有环抱四周的家庭关系,还有如影子般站在脚边却晒不到的迷茫,在艺术的高雅中找寻幸福的人生庸常。

  这本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用画作的不同颜色和思想来展示人生的四季不同(自由奔放的春天、坦诚相待的夏天、找寻自我的秋天和洗尽铅华的冬天)四辑,有耀眼的暖也有刺骨的寒,用每一季的各有色彩和欢歌悲情来代表人生的成长阶段和心路,进而升华到精神领域。图画赏心悦目,注解在让人对画有更深认识的同时也给解除了人生之旅的诸多困惑,有着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哲思。各种表现手法的融合一处让这本书清丽中又显脱俗,超脱又不无界限。

  此前看过作者同系列的书《蒙娜丽莎的眼泪》,同样是以世界名画来帮助人疗伤的治愈系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人生不是单程旅行》相较那本,鲜活多了沉重少了,与其他的纯文字书相比更容易让人接受,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更觉轻松,在视觉的碰触下冲击到内心甘甜的感应,我们都说文字有情,而这本书中的画作有声,用心去感受那种意境,会让人生的旅途中行得更安心坦然和幸福。正因为表述的朴实自然,加上创意的突破超然,让这本书更显别致,给人的印象和观感都非常不错,让书香变成弥留心中的馨香之气。

  其实一切都是相容相通的,看到其中某页有关时间的画面,总觉得似曾相识,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曾在几米的某本漫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很是有感:一头猪仰望挂在枝桠上的时钟。再次看到这样的画面,喜从心中升。不管是创意的延伸还是不谋而合,其实都不重要,毕竟不是关于版权和专利的征战,重要的是,两者都在讲述同一个思想,关于人生的追求和幸福。由此也足见,画除了美之外,都表述着一种意境和故事,也都代表了一种思想,正所谓人有心则画有意,只要你愿意去赋予和发现,一如我们的幸福。

  是的,人生不是单程旅行,尽管生命只有一次,但时间的交替中有着命运的轮回,有着四季景致的更替,正如古语所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即是如此。有这本书在,生命的四季就会很好,在洞世的观感中借助与名画来彰显出世的心境,在生命的洗礼中改变人的心智,从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享受。

  市面上关于追求幸福讨论的话题和书目频多,不管这本书对你人生幸福度的提升是否真的有帮助,这本书读来还是很赏心悦目的,正如书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收藏名画一样收藏幸福。因为每一点一滴的“小小的……不起眼”都能累积,都能变成“大大的幸福”!

  发现本书此前的名字叫《在莫奈的睡莲上安顿心灵》,尽管诗意浓浓,这种含混和名词专属却容易让读者不知所措,个人认为这一书名的“庸俗化”也是改进。

标签:人生 不是 单程 旅行 经典 读后感 10篇 人生不是 人生单程 人生旅行 人生经典 不是单程 不是旅行 不是经典 不是读后感 单程旅行 单程经典 单程读后感 单程10篇 旅行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