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语录》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上海出版社出版的300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1-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一):迄今周国平最好的一本书
这本书几乎收录了周国平出道以来所有精彩的语录和短句,也是周国平到目前为止一生思想的精华和浓缩,有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句子,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这本书比《人与永恒》明显高出一筹。其实一个人出书不要太多,太多了反而让读者迷乱和生疑。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二):低调
周国平的哲学思想很低调,比我看过的很多思想者要安静得多,但这不代表他没有火花。相反,周的思想很有深度。
周国平的哲学思想很低调,比我看过的很多思想者要安静得多,但这不代表他没有火花。相反,周的思想很有深度。
太短了。好吧。大家自己去看书。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三):诗一般的哲人
周国平在我眼里确确实实是一个诗一般的哲人。初中的时候读到他的文字,诚实的说,不喜欢。因为那时的我还不太懂太多的人生,如今的我读到《周国平语录》,内心万千起伏。三十多年的人生智慧用最凝练的话语慢慢道出,是否能够触碰到你那不轻易敞开的内心?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一个世界的热闹。热闹之中享受一份难得的安静,人生才不会因为太过热闹而寂寥,才不会因为太过安静而死气沉沉。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四):与周国平谈人生!
周国平是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
这本语录也是相当不错的一本书。
虽然说不上是周所有出版作品中最完美的一,
但是非常受用!
特别想提升自己的修养的话,看这本书是很好的选择。
一句句简单的话围绕着一个个人生主题,
没有令人觉得吃力费解的语言。
但真心有收获,有和周对话的真实感,感觉像父亲再和你谈人生。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五):与《周国平语录》相随!
总的来说,周国平的这本书 是碎念哲思 的风格。
没有大段大段的文章,一组一组的短话反而给了读者更多的自由。
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哲人的碎碎念,当然不同于普通人的牢。
看着他对人生的思索,作为读者的我们 有时会恍然大悟,有时则似懂非懂,有时会不尽认同。说白了,人生是自己的,路总要自己走。而手边能有一本良友般的《周国平语录》相随,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六):周国平语录
我们可能会因为虚荣而从事光鲜亮丽、自己却并不喜欢的工作,我们也可能会因为公认的成功标准而拼命追求职称和地位,或甘做房奴、车奴。在很多时候,我们一窝蜂挤在路上,互相竞争、推搡、阻挡、践踏,并不知道前面有什么,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朝前赶,肯定不会错。然而从《周国平语录》中我们明白,“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活着才有意思。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七):说说作者吧
他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 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原《碎句与短章》)、《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其作品《周国平文集》中的两则寓言《白兔和月亮》被选入了初中预备年级教材,选入时略有改动,而《落难的王子》被选入了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教材,《家》这篇散文被选入了初三(九年级)教材,《人生寓言》(节选)被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 除了哲学著名作品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与童话之类的作品,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其散文常用近人的文学的形式谈深邃的哲学命题,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义、性格与品质、自我的价值、灵魂与超越的重大作用等。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而他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美丽,融理性格和品质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意义深刻。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理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苍季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启发。(from 百度)
初中就看他的作品,很有感动,一个有着哲学气息的文化人,典型的式哲学,喜欢!虽然还没有读过他这本语录,但已经挺期待的了。我知道,那一定又是场无言的惊喜。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八):读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有感之二
读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有感之二
俞宏达
现在谈谈给孩子幸福的第二条: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对孩子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
看起来这条对家长来说实在有点难。周国平在书中谈到,应试教育体制已经将学生和家长逼进了一个,一边是应试教育,一边是素质教育,看你把赌注下在哪一边。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将赌注完全押在应试教育上,竭尽全力成为赢家。他说这样的风险太大,如果赢了,不过是在升学上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输了,就输得精光。相反,如果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上,适当兼顾应试教育,即使最后在应试教育上遭遇一点挫折,素质上的收获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会受用一生。以素质的提升为目标,以应试作为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说得多好啊!但有几人能如此潇洒!
我记得孩子在读小学时,基本上没家庭作业,即使有,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很短。我真得非常感谢学校的老师。现在常听说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做到很晚,我为他们感到难过,也为家长感到无奈。家长可以做的是,不要再在孩子已有较重负担上加码了。有的家长同时给孩子报了五至六个培训班,这样的孩子会有快乐的童年吗?这样的学会给孩子带来某一方面的长足进步吗?即使要参加培训班,最多也不能同时超过二个。农民都知道,一块地里不能同时种上西瓜和南瓜,家长却不知道不能同时报多个相似的培训班。
给孩子一种宽松的环境,不以成人的标准,不以所谓崇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孩子,就是对孩子的天性的最好保护。我的孩子读初中时因为学校超市没供应方便面,从家里带了几碗方便面到学校,有同学提出是否可以十元钱一包转卖?儿子说可以啊,于是将多余的方便面转卖给了同学,赚了几元小钱。对此,一种观点认为孩子不应赚取高额利润,应该以原价转卖。我想如果以原价转卖,下次他还会有多带方便面的积极性吗?从同学处赚差价是别人主动提出的,这没违反什么道德标准,有何不可?于是我鼓励孩子说,可以这么做。后来他托别人从杭州带方便面,付给一定的酬劳,再卖给同学。我觉得这是保护了孩子的天性,因为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通过这件事我也培养了孩子的财商。记得小学时孩子喜欢玩赛车,有一次花了5元钱从同学处买了堆汽车零件及旧车,回家后将自己的车子功能作了升级与维修,后来将多余的汽车及零件卖给了同学,我觉得孩子有相当的财商,说不定以后能成为洛克菲勒。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天性的保护伞,不应成为孩子天性的扼杀者!
四川之旅结束时,我将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送给了同行的一个大学新生。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九):散落在长短句里的诗人哲学家
几年前,我去老师家做客的时候,老师推荐给我几本书以供阅读,其中一本便是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周国平的作品,也不曾阅读过这样的题材。就像他本人在后记中提及的那样,此书既不像报告文学,也不能归为纪实作品。可我却真真切切地被妞妞的故事打动了。这位父亲也许能从尼采,海德格尔的著作中不断探求灵魂超脱的精神追求,然而当他面对自己的女儿被病魔折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死亡倒计时的时候,却显示出了一个最普通的父亲的柔情甚至是人性的脆弱。
从最初获知噩耗时的悲恸到慢慢从哲学的奥义中获取坦然的态度,我读到了他作为哲学学者的豁达。而最近读到世纪文睿出品的《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时,我似乎又从字里行间窥见了他诗人般的灵性。自然、生命、安静、独处、写作、人性……50个关键词收录了零散的短章和碎句,充满了哲思感悟。
比起大头的哲学典籍,或许它更能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在速读时代,停下来细细评味一番这些灵动的文字,能够找到心灵的一种皈依。这种安定出自于自我的审视和对自我的追问。然而每天穿梭在涌动的人潮中,最缺少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自的勇气。
有时候我不禁想,哲学之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究竟有何意义。然而,当我看海时,我想起了“看海,必须是独自一人。和别人在一起时,看不见海的真相。瞥见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图谈论海,因为他明白了康德说的道理: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原来当我们用人类的语词定义世界时只是表象,要除去外衣谈论本质,便要向哲学大师去探寻。如果你担心殿堂级的哲学著作太过深奥,那么周国平那结合生活的阐释也许能让你醍醐灌顶。
虽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道“读诗使人灵秀”,但是当下人们越来越少阅读诗歌。甚至在高考的作文题中也常常会看到“诗歌除外”的特别提醒。我却依然坚信,诗歌与音乐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说音乐能够表达语言所不及的感受,那么诗歌就能营造音乐和画面结合的艺术。在《周国平语录》的50个关键词中,能够时常感到仿佛在阅读诗歌。“我爱人世的不幸胜过爱天堂的幸福。我爱我的不幸胜过爱他人的幸福。” “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诗人才能感知最细腻的情感。亦如对生活有观察力的作者才能还原生命最本真的姿态。
如果一口气读完这20万字的语录,恐怕难以下咽,囫囵吞枣不如细嚼慢咽。如果某天当你开始思考时,脑中忽然浮现了语录里的某些碎句或是某个篇章,会心一笑也许就是最好的回应了。
《周国平语录》读后感(十):最平实的语言 最深刻的道理
我曾经很认真地想过,在今天的,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比周国平更睿智、更聪明、更深刻、更具思辨性的人,找到一群比周国平更像哲学家的哲学家,但是我想我们或许找不到第二个像周国平那样耽于哲思,又那么执著于用最最平实的话语讲述最最深刻的道理。
语录不是随便就可以出的,第一本真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书就是语录:《论语》。当然有人会说孔子是圣人,周国平不算。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前提:孔子之所以被视为圣人正是因为他的话而不是他的人。然而今天很多所谓的“语录”却恰恰反了过来,因为出了名所以讲的话都像是真理。正如张爱玲的姑姑所说:“一个人出名到一定程度,就有权利胡说八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痛处之一。
很显然,世纪文睿出品的《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与之相反,它是一本被精心编辑的智慧之书。“人生的50个关键词”:生命、自然、人生……命运、死亡。从“人”的开始讲起,重新回到人本身。50,不算少也不算多,但我相信读到这本书的每个人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或者适合自己的——哪怕只有一句话,一定会有至少一句。
这本书从第一个关键词开始,就启动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最本质问题的思考。“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自不必说,悲壮却值得我们反思。我想,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曾在生命的某一个瞬间问过自己一些在后来的日子里注定要被我们自己视为“幼稚”的问题:我是谁?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然而这些问题的意义并不因为被我们认定为“幼稚”就变得无意义,只要自问过一次,那么这些问题对我们的价值就永远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我”和我周围乃至这个世界的关系的思考:人和人的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先是关心物质世界,然后深入到精神世界。每一个具备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会思考哪怕一次这类问题,只是有些人无视这些问题,而另外一些人则选择正视它们。
我着迷于周国平对于那些关于人的最本质的问题的思考:生命、幸福、爱、信仰……当然包括生死,这个世界上所有问题最后大概都回归到最本质、最简单、最司空见惯的概念。有一些话说出来似乎人人都懂,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说与不说就是区别,在我们这个普遍缺乏精神导师和终极信仰的时代里,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都只关心外世界,关心这个世界上的衣食住行,却少有人关心自己的内世界,关心一下博爱、同情、正义、自由。正如周国平所说:“一切信仰的核心是对于内在生活的无比看重,把它看得比外在生活重要得多。”或许这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有些书读到一半你就读不下去,有些书你读完一遍就不太会去读第二遍,有些书你可以读几遍也不厌,而有一种书你可以随时读随时都有收获,我想这本《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就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