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读后感10篇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10篇

  《我这一辈子》是一本由老舍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一):《我这一辈子》随感

  文中的“我”以一种幽默平实的语言为我们道尽了他这辛酸的一辈子,少时学手艺做了裱糊匠后来取了妻,妻为他生了一对儿女,没料到好景不长妻跟人跑了那人竟是他的师兄,他没脸再去见之前得同事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份新的工作来糊口,又觉着自己读过几年书,应该当个一官半职,可是想来想去自己终究攀不上关系,最终他当了一名巡警,每天穿着一身制服冬冷夏热脚下常年都是烂的,他每天做着看似体面却处处遭人厌烦唾弃的工作只为每月的工资六块钱,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更是为了自己的一对儿女。他在做巡警期间经历了兵变亲眼目睹了这个病态的社会下病态的民众那恶劣的真面目;他经历了工作上的调配升官降职再调配....等等工作上一系列的辛酸与苦楚最终终于在50岁时当上了巡长,谁料得半个月后就因留了胡子而被开除了!辛苦了半辈子一下又回到了原点。

  整个故事最悲催的并不是主人公一个人的命运,他这个旧社会巡警的坎坷人生大抵是让他认了命,更让人心痛的是他的一双儿女,儿子也同样当了巡警,女儿也嫁给了巡警,恐怕只有切身经历了这一切的他才最清楚儿女的命运会是如何吧!只是他无力改变。

  老舍这作品刻画的是旧社会底层民众饱经摧残与迫害的一生,也许他变通一点人生会变得不一样,可是他善良他隐忍他软弱无力反抗,想想看,无论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在最底层总是有着无数的小人物在挣扎在艰难度日,我们又何尝不是,活得体面的人又有多少,能用得起比一个孩子还贵的巴黎香粉的阔太太又有多少,文中的“我”在还没有饿死之前写下了他的一辈子,他受了一辈子的苦未曾享过一刻的安宁与富乐。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二):深陷泥潭何以自救,没有回应

  先声明一下容易产生的误解(我看到书名时直接的误解),不是老舍先生的自传或回忆录,而是短篇小说集。具体见目录。

  拿《我这一辈子》作书名,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有最辛酸的共性和无奈吧,是老舍先生最想喷的。看完最后一章,心里也一样被搅乱。除了当年民国的“非良民”和乱象,也有个人职业的沼泽,和无法跳出的贫困的坑。设想如果自己身处“我”的位置,又能奈何?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的作家(还有汪曾祺,梁实秋等),功力深厚,笔墨苍劲。写安逸美景就是飘飘然的仙境,写人间的斗和悲就让你看得到血淋淋的场景。极强的代入感,在顺畅的阅读感下人被吸进去。

  乱世中,新旧交接的怪象、无所适从,人人找不到安放自己的位置,因为愚笨无知而自掘坟墓并且活埋他人,也因为本性丑陋的一面,可气、可笑、可怜!

  许多锋利带着血泪的实话,辛酸几何,无可奈何。。。

  “要不是真正的,办警察是多此一举,越办得好越招人怨恨。”

  “风雨要是都按着天气预测那么来,就无所谓狂风暴雨了。困难若是都按着咱们心中所思虑的一步一步慢慢地来,也就没有把人急疯了这一说了。”

  想起一特别棒的电影《狗镇》,采用话剧的形式拍的,恐怕是因为如果场景更真实一点,那它的震撼将难以承受吧。真的有良民吗?退一步想, 又真的有昏官吗?还是约束人的制度和规矩乱了套吧…… 都是人,位置不同行为不同,变得是提线木偶身后的线。

  本能里占据更多资源的欲望,好像到手边的便宜不主动去捡就相当于自己掉了几袋大洋。人间失去秩序也同时失去良知,地狱的火原来来自人。

  看书中的荒谬乱象,叹。想一想多少事情依然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不寒而栗……

  拿什么拯救?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三):老舍,老来舍命,挽存刚烈与清白

  读来深感亲近,视野开阔了不少。

  老舍出身苦寒,但贫中有良母的言传身教,秉性纯良。尽管旧很多人都是文盲,但他们纯朴的作风,善良的内心给了我们最大的生命教育。对母亲的描述,让我想起了我亲爱的奶奶,丁字未识,却善良、勤劳,对我成长影响最深。最记得她说的一句话“唔食饭就得,唔做野就唔得”。

  老舍是幸运的,因为他遇见了宗月大师。是宗月大师扭转了他一生的命运。在《朗读者》综艺节目里听着濮存昕读这一段,再亲切不过了,那个挥霍无度却积极乐观、坚持帮助他人的刘大叔,我好像就看到他慈祥地大笑站在哪里,如同笑佛,给世界幸福。

  中间好大一段写老舍开始创作,让我了解了老舍的写作风格,小说是怎样被他创作的,他创作的思路是什么。玩笑式的语句却透析着他认真的思考,观察社会,建立人物模式,构思线索。

  在文协里工作那一段,除了写坚持出刊物之外,并没有过多描述自己做的其他贡献。在这里更多地是写战争中,各处文友如何相助,借居、筹款印刊、相互请食等,在众多的相遇相知中,我们可以间接看到老舍对文协的付出,才得以结交众多好友并得到他们真诚的帮助。

  母亲教育的务实,老舍传承地一滴不漏。他不断学新的文体方式,勤于笔耕。新之后,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利而好好在上。反而不断反思自我,不断走进群众的生活去体验,去说要说的话。看到老人家这时候还像个学生那样较劲地学,不得不心生佩服。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性情有点懒惰了,没有以前拼搏,多一件事情就开始烦躁,埋怨那么多事情怎么做。但当看到老舍一连串的兼职,我o嘴了,不理解一个人怎么可以做这么多东西。是能力与心态吧。

  结尾是心痛的。一个如此勤奋上进的老人,为文艺贡献如此之多的人,却因为,而用舍命保气节的方式离开我们。说实在,我需要再读才能够理解先生当时的心情。

  完整的自传加他传,让我了解了这位巨人。他的一生给了我很多触动,也启迪着我时而迷茫的心。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四):滚滚横流水 茫茫末世人

  读这本书,有一段时间读的有些无聊,或许因为我不够认真、太浮躁了吧,对比我前段时间读张严平的《穆青传》时几欲落泪的感觉,《我这一辈子》显得平淡了些,但到最后这些平淡却显得无比的。

  在老舍的笔下,留洋时对老母、对家乡的思念几乎可以只字不提,抗战时条件困苦,几次险些丧命,但看这一段的时候,我分明几次被老舍的幽默打动的笑了起来,在中,老舍被打倒,动了自杀的念头,可文章中,却半句没有抱怨,说自己还是个“老资产阶级”,要为年轻人“扬手送行”。可他分明是那样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啊,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淡薄旷达。读这作品,你很难知道老舍的,也很难知道老舍作品的,你所能听到的,是一个老人笑呵呵地对你讲述他这么些年遇到的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

  老舍被迫害加自杀,编者只用了不到两页纸,还是很隐晦说明。老舍自杀,在茫茫末世人的下面,只有“再见”两个字,不过,那两个字却及得上千言外语,看得那么让人痛心。我们也只能从本书的附录,老舍女儿舒乙的文中探知这位老者临死前前的点滴,“身谏、投水、殉难”,一切似乎都是命运的安排,几十年前,老舍已经为自己这出戏写好了这样一个结。

  舒乙透露,老舍死后,不知情的瑞典人本还打算给老舍颁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直至如今,后人无能,没人能代替老舍把这个奖拿回来。也许也是巧合,老舍没有用这个奖给自己的一生划伤浓墨重彩的一个句号,他一个辈子辛勤笔耕,不图名利,诚实、敬业,为追求自己的真理身谏、投水、殉难。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五):《我这一辈子:老舍自传》不是自传的自传

  虽然文章都是老舍自己写的,但并不是特意写成自传,而是后人编录的。老舍的作品我真正看过原文的不多,但是改编的影视作品还是看过一些。不过真正读他的文字,感觉还是不一样。

  他的语言比较朴实,带着京味儿,有种特有的幽默。这种幽默使得他即便在抗战流亡时期依然能够从艰苦的生活发现乐趣,这并不是因为对国难漠不关心,而是对胜利抱着信心,相信我们终将取得胜利,所以不是一味的沉浸在忧思中。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战士在前线战斗,文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抗战,关于抗战的章节中出现不少耳熟能详的名字,果然厉害的人圈子里都是牛人。

  可是这种幽默在后期反而消失了,明明战争结束了,生活稳定下来,但是俗务缠身加之所谓思想改造,使得他迷茫混乱,尽管积极接受“改造”,最终还是逃不了被侮辱的命运。最后两章已经不能算是他的文章,只是他说过的话,看着令人心痛。不管生活多苦,内心遭受多大的打击,他没有抱怨,面对侮辱,他选择用最激烈的方式抗争——以死明志。

  最后一章只有两个字:“再见”。这是他自杀前对小孙女说的最后一句话。无法想象当时的他是什么样的心情。

  书中还收录了他儿子写的《再谈老舍之死》,冰心说老舍自杀是肯定的,因为他作品里的“好人自杀的多 ,跳河的多”。有人说他在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舒乙说他不会忍,不是太脆弱忍不了,而是性格、气质、信念决定了他的结。没有死在敌人手中反而死在自己人手里。我相信他宁愿有尊严地死去也不愿苟活。有的人在苦难中挣扎最终幸存,有的人为了坚持信仰死去。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只是性格决定命运。

  下面是我标注的一些句子,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自杀了。

  1. 愿意干的事不准干,应当活着的人反倒死。

  2. 小脚是纤巧的美,也是种文化病,有了病的文化才承认这种不自然的现象,而且称之为美。

  3. 清闲而报酬优的事情只能毁了自己。

  4. 由家里出来,我总感到世界上非常的空寂,非掏出点钱去不能把自己快乐的与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发生关系。

  5. 新的心灵得到新的表现工具,才能产生内容与形式一致新颖的作品.

  6. 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做礼教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人的尊严,人不该再做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想与情感。

  7.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吗呢?

  有兴趣可以看看我的公众号

标签:我这 一辈子 读后感 10篇 我这一辈子 我这读后感 我这10篇 一辈子读后感 一辈子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