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肝》读后感精选10篇

《活肝》读后感精选10篇

  《活肝》是一本由徐然著作,天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肝》读后感(一):【活肝】人性背后的罪恶

  国产推理女作家徐然的《活肝》作品是一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推理迷而言,它是迷中的精品。徐然发挥了她那一如既往的犀利笔锋,冷静地向我们读者呈现出了恐怖的画面,更有画面背后掩藏在活肝这个专有名词的迷。

  文章开篇向我们每个读者营造出了极其恐怖的现场。伴随着警方的介入调查,我们却看到的不是真相的大白,却是一个个嫌疑人和知情者接连惨死的结。恐惧;诧异;还是诡异? 一切的一切皆是不解的迷。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被害人们被取出的肝脏其实又叙述着他们各自掩藏着的秘密与罪恶。人性的丑陋由此毫无掩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无论是年轻有为的外科著名医生池清连;还是被谋杀的功成名就的女院长何黎程;无论是何黎程曾今的夫君林春云;还是依旧单身却拥有不菲身家的护士长甘兰;无论是心思慎密的杜,还是性情开朗,直来直去的杜红豆------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黑暗的一面;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故事背后的故事。活着。在这整个的过程中,一切的一切都要读者为之去揣摩与思量。复杂的人性带来了罪恶;贪婪的欲望带来了杀身之祸。也许这也就是此书最终想要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的人群。

  其实,这个故事是个悲剧。结中的人是死或者是伤,只有他们才能知晓。留给活着的人们是无尽的思与痛。死其实不是一种解脱;死更是一种无奈;死是做人一生的宿命。但是如何死法却是我们无法预知与想象的。

  《活肝》读后感(二):呵,你有个很健康的肝脏呢

  五月风筝2011-09-05 14:28:58

  故事的开头便极尽惊悚。

  阴暗无人的手术大楼里,私立医院的女院长横死在手术台上,血流成河,而她的肝则被泡在福尔马林丹尔溶液中。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一次,更是一种仪式,也是一份献礼,紧接着,一个触目心惊的故事便缓缓的被拉开序幕。

  我觉得徐然的这本新书是她目前所写过的最好看的一本。即便她的思路始终是在我的所能把握到的方向上,但从她的笔下流露出的寂静的冷意,还是能让人伶伶的打了个冷战。

  徐然的小说都与本格推理毫不沾边,纯纯粹粹的便是社会性犯罪小说,在这里,你找不到任何物理诡计或者密室之类的推理趣味,简单明了的现场,直截了当的方式,是她的作品的特点。而以俊男作为噱头的侦探,在本书中以警察的面目出现。当然,这一点,还是相当明显的带着艺术色彩——看过我老公办案的过程,是不可能显示什么个人英雄主义的,整个团队便是一把的利器,尤其是对这样重大犯罪案件,更不可能只有两个人孤身作战。其他人难道都是在吃闲饭的?

  撇开不真实的这一点,其他内容还是非常的有意思。而在本书中以高端科学人才作为故事的人物,令我忍不住会想起日本某些推理小说的内容中,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本书毕竟没有像日本故事那么匪夷所思和灭绝人伦,还是有着式的温和适中。

  再回到书的开头——活肝。在本书中,我最佩服作者的地方,便是立意极其之新。作为全书的精髓、中心,活肝二字,用得极度巧妙,既带动了故事的发展,是全书内容的关键,且又是深刻的社会性悲剧的起源。看后令人悲从中来,只觉得一股冷气从下半身徐徐升起。书中的人物都像棋子,为各自的利益而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却不知本身早已被背后的“蜘蛛”所控制着,而最终走向死亡。

  那些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的人啊,你难道不知道谁在你的身后哭泣?

  一阴冷冰凉的社会写实小说,犹如一把冷冰冰的手术刀,横亘在面前。耳边似乎还听到某个温柔的声音:“别动啊,不乖了……呵,你有个很健康的肝脏呢!”

  《活肝》读后感(三):情义背后——读《活肝》

  匪夷所思的案件,骇人听闻的真相,一桩桩凶杀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看完全书,一场关于道德与情义之间的思考让人不能平复。

  雨夜,肿瘤医院的院长,被剖膛开肚,取出肝脏,血腥的开头,紧张悬疑的气氛,让人想看又有些害怕的心理,折磨虐心。

  曾看过徐然的《杀手挽歌》,很巧妙的设计和让人惊叹的真相,通读全文后,可以发现作者讲述的故事不单单是一桩悬疑案件的侦破,侦破的案件背后,那些打破表象后的真实,让人无法妄下议论。有时候,也许看似凶手的人,不一定是那个真正的幕后黑后,就像杀手挽歌,峰回路转的结,那个操控一切能得以顺利发展的故事编排者,竟然是我们谁都无法想象的人。

  《活肝》,徐然的又一推理悬疑小说,凶案的开端,我们亲眼目睹,看着过程,看着层层浮出水面的真相,又开始不忍,想要看到真相大白,却又害怕真相大白,仿佛真相的揭露,会让一切变得太过残忍。

  这是一篇有关人性与道德的底线的思考,人活着,无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选择,这些选择,到底是对是错,当时的我们无法正确判断,然而,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可是,当时间的流逝为我们揭示选择的答案时,我们是否还能冷静面对,是否还能依旧生活。是该选择与它抗争,还是被残酷的现实日日打垮。

  如果选择抗争,那么如何抗争,抗争之后的结果,是否又会出乎自己的预料呢?然而,人生不是问答题,问了就会有答案。人生是一个选择题,的选择却从来没有正确答案。

  何黎程的选择,为她铺好了死亡的道路,洛小西和汤美的选择,让他们完美地侦破了这起案件。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他们的自己的选择。有池清连冷静的选择,有红豆单纯的选择,有甘兰利益驱使的选择,各种选择为他们铺好了走向真实命运的道路。

  有时候,真相是残忍的,虽然急不可耐地想要了解真相以及整个过程,可是当真相真正被揭露的时候,一切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凶手确实被找到了,可隐藏在整个事件背后的种种不是那么轻易可以用善恶是非来说清楚的。与情义,到底孰轻孰重,道德的底线与人心之中挑战的极限在哪里。“活肝”到底是“活该”还是“为活而干”?

  《活肝》读后感(四):国产推理的典范

  从《杀手挽歌》对徐然作品便抱持好感,《活肝》自然也是倍感期待。作为国产推理,徐然在《活肝》里创造了一个医学界的推理悬疑神话,可以说这也是用推理的手段扣问行业道德的典范。开头异常惊悚,一开始即将读者引入欲罢不能的矛盾中心。雷雨交加的夜晚,恐怖压抑的外科手术室,取肝的谋杀案,故事一开始便将私立医院院长何黎程清醒地感知触发读者的神经,这一点危险却异常有效地突破读者的心理防线,让读过经过生死这一关,一步步紧跟作者的冷静笔墨,悬崖上辗转。这里足见作者行文大胆的张力,也是不动声色的把控力。

  警方的介入调查,谋杀案并未随之一解,反而是知情人和嫌颖人的一一惨死,这一环接一环的变故,在一个线索的铺陈交待之后,又引出新的疑点和继续的线路。这种行文布就有点像欧美推理,精心布,巧妙安排,有侦探但侦探和读者同样掌握同等的线索,团麻迷帐,解不开,理还乱。在徐然的巧妙安排中,警方断案是一条明线,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线是另一条暗线,解迷前者助于理顺情节,而后者则可看清事态背后的真相。活肝里的人物,也各有特色,洛小西,汤美,杜红豆,董浩,林春云,池清连,甘兰,骆。。

  每一个在活肝里出现的人物,都不算是单一形象,在作者笔下,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被害人,同时又是加害者,受伤者同时也是施暴者,冤怨相抱,仅承相转。在作者干脆利索的叙述中,他们的命运无论生死,都笼罩在一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阴影下。相比大多数欧美推理中人物关系的单纯性,或者也只有在国人作者的笔下,也可以看到有特色的关系网的存在。网中人,人网人,逃不开,躲不开,也必深受其害。

  在这里,也不能不提作者选材的用心良苦。肝,人体的解毒器官。医院,社会之病的拯救之所。如果这样的地方都只是变成名义之“活”肝,这社会又是怎样的光影?人性的考量与社会病症的惩治紧密关联。人性扣问,不需多言,而对行业内幕矛盾的揭露,更显此作的难得。行业内金钱关系的迷失,贪婪和道德的缺失,让衣寇之徒的身影在聚光灯下逐一显形放大。原本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医护工作者们为什么这样?原来光明与希望的生命之地为何一片黑暗?以小见大,也方显作者的忧思重重。

  惊悚始,意外终,让读者伴以深思和警醒,确实一优秀国产推理,推荐。

  《活肝》读后感(五):中了“恶心”的“毒”

  “那人终于拿到了要拿的东西,那是一个鲜红的,饱满的器官…… ”看到开篇不长的引子中的这句话,顿感胃一阵作呕,不得不起身转移注意力来平复自己,同时已经不能自拔。单看这一句,也许你无感,但看了引子,我敢打赌你一定会顿足。我亦为数不多的,看一本书因为太过恶心而上瘾,也是第一次,在不留神的时候中了“恶心”的“毒”,难免会好奇,到底是哪个作者这么“狠”,编出这么一本书,让我既爱又恨?

  我承认我不够细心,总是从单纯喜欢一个封面或者因一个名字的吸引而选择去看一本书,却很少关注作者本身,只有真正看出精彩之后才会回顾一番,这次也不例外,加上翻阅过程中总能嗅出文字间透露出的一种似曾相识感,细看,原来是徐然,前不久刚看完令我大赞的推理小说《杀手挽歌》。这本还是延续了以往的精彩,说熟识,并非故事构架的雷同,或者情节的类似,而是一种逻辑的缜密,推理的入微,语言一如既往的轻松犀利,都给人无限的好感,最主要的是,在看的过程中你总会觉得自己已经拨开迷雾一切都懂了,甚至自以为是的认为作者应该没什么好写的了的时候,总是在这种无望中冒出令人兴奋的惊喜,来挑战一下你的脑细胞。相较推理小说,这本的恐怖色彩更浓重,而比较纯粹的恐怖小说,这本的推理性又见长,这本书的亮点也便在于此,各方面都非特长但又都较见长,相糅合后便难掩张力,更容易在医院、死亡等大众背景铺垫的小说中脱颖而出,博得声声喝彩。

  由活肝引出一系列的案,死亡方式的离奇,动机的迷离都给人无限的遐想,最初平淡的每一步总会牵出很多的“为什么”,而之后的每一,都会让人疑窦丛生。不得不提的是,徐然的小说在描写的时候总是能够做到不动声色,恰到好处的不缓不急,人物也是各具特点而且性格鲜明,别的作家是用笔来写,投读者所好,重在将笔墨放在了外围的皮毛上,而徐然则重在从人性的本真和人物的内心下笔,是在用脑写作,读者为之所动的根源在于由内心的触动而作用于外感,而非由外在渲染而感染内心。

  现在推理小说很惹火,韩国推理势头也在见长,当然对于阅读这件事,我并不会因爱国而盲目的推崇国货,但不能否认,有的文字会让人上瘾,有的书能让人“中毒”,客观来说,徐然的推理小说,至少我看过的这两,还是很有力道的。

  《活肝》读后感(六):甲之,乙之蜜糖

  一个注定不寻常的雨夜,女院长何黎程被开膛破肚,肝脏被人取出。

  是情杀?谋财?还是复仇?

  我想,阅读者最先感到的是一种扭曲却刺激的冲击,诡谲的悬念,构成了一个鲜红的,饱满的器官……彼之活肝,众之心肠。

  急骤而连续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沓的黏滞,一次次的真凶就要浮出水面,弥彰却又欲盖。带来的又是支离破碎的肉体与充满鲜血的活肝。让你毫不怀疑作者笔下隐藏了一座巨大的迷宫,而且她冷静的布策划到了最后。

  贪嗔痴慢疑,众生皆苦,你我身形无间。

  嗔恚盖

  这次的文,添加了更多的爱情戏。每次杜红豆闹脾气,总直闹到池清连登门道歉,接她回家为止的,他结婚三个月来,为此不知道请过多少次假了。我想,他们的婚姻只是一次速食而已。就像开水冲一碗泡面,泡好了,要么吃掉要么扔掉。他们分开的原因,简单的是因为,没有时间与耐心了解对方,更没有时间去原谅对方。

  杜红豆的孩子气,良好背景,让她高高在上,池清连的独立,婚姻早已败在一个失衡的天平。若他爱你,不必讨好;不爱你,更加不必。所以,很好的爱一个人要不给别人施加压力的情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办到。

  贪欲盖

  新鲜的胎儿,活肝,埋藏着巨大野心和凶狠的温情世界。何黎程,池清连联手,协同小诊所,组织地下的胎儿买卖活动,利用孕妇堕胎,获得健康胎儿的肝脏。这次的故事涉及非法的人体器官买卖。暗暗包含多少辛酸泪。人在饥饿面前是没有自尊的。若不是为生活所迫,谁愿意卖出自己的“肉”。

  我们被森然的人性掐住脖子呼吸不过来的同时,又陷入思考,呼吁对人性回归的宽恕和善良,有的人就是这样卑微的活着,在社会的最底层奋斗着,我们不要忘记他们。

  我想起六六说的,人在世上不外乎两点,心与术。也就是德与才。要么德才兼备,要么心术不正。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那么做人,从心开始。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重要的是我们所做的事。

  疑盖

  杜与何黎程的友情路上,看似应了一句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何黎程的用尽心机的利用,杜原谅容忍到底,是她对自己的友情的责任,还是别有他图。一切解释,都是多余。

  一切背叛和混乱的残破构成的黑暗迷,

  你,想挑战看看么?

  贪爱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静,烈焰成池,你我是凡人,只管摸索行路。

  最深的黑夜即将过去,你看,月亮出来了。

  《活肝》读后感(七):活的肝,死的心

  徐然的作品,已是近期内第二次读了。如果不是出版社的活动,恐怕是没有这个机会的。不过读了之后,倒也谈不上被书商“忽悠”。应该说徐然作品本身有其可读之处。

  《活肝》一书,与《杀手挽歌》的风格一脉相承:离奇惊悚的案件、围绕案情展开的错综人物关系,令人难以猜测的动机,以及隐藏在案件背后令人震惊的真相……虽是侦破故事,但并不借重“本格”推理中那些智力游戏般的诡计谜题,而是更注重案件中所凸显的人性与隐晦动机背后的真实意图。这种写法,使其作品更趋向于“社会派”推理。同时,她的笔触又具有女性作家的鲜明特色:细腻、感性、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与人与人关系的描摹尤其传神。这种特色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著名英国推理女作家,被称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继承者”的PD詹姆斯。一样也是以细腻笔触和文学化的叙事手法进行推理作品创作,看来女性作家在这方面颇有优势。本作同时也是十分注重情节铺垫和悬念营造的一作品。书名《活肝》,加之一上来就是私营医院院长何黎程被人离奇谋杀于手术台,肝脏被整个取出的惊悚开端,让“肝”成为了本作剧情推进的关键要素。围绕这个关键问题,作者在文中逐步展开情节,并不断从中生发出新的“真相”,使得读者每次以为窥到了事实的真相,继续读下去却发现更令人震惊的“里层”。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直到最后一页,仍能给出颇有颠覆式的解答。这种常见于欧美悬疑小说的写法,徐然借鉴过来,却也驾驭得颇有章法,并能与自己的风格融会贯通,令人在阅读时确要颔首赞叹一番。虽说“国内首席推理女作家”不过是出版商捧出来的虚衔,但从中能够感受到的本土新生代推理悬疑创作势力的成长,确是不应质疑的。

  而在悬疑的架构下,“社会派”的思考也时刻闪现。徐然的作品,总能围绕案情,编制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这关系网罗之中的各色人物。而且,这种关系,总是充满了欺骗与伤害,表里不一和尔虞我诈。被金钱和欲望驱使,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医生;为了利益关系而彼此暗藏杀机的夫妻;表面上是多年的知交,实则互相算计,欲制对方于万劫不复;德高望重的教授,也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秘辛……徐然笔下的人性,总是丑陋多于美好,阴暗多于光明。人们就如同杜红豆那样,一边咒骂着他人的虚伪,一边又自己甘于带上虚假的面具。为了得到名利,什么样的道德都可以违背,什么样的底线都可以跨越。于是当我们读完全书,才惊觉原来所谓的被害者,其实并不是什么无辜者,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加害者。而“者”反而是在用这种行为去捍卫和守护自己的真正亲情……只是这种狂乱的爱,又如何能够得到救赎?书名“活肝”,似在让人们逼视这个小小器官背后的生命悲剧,然而活的是肝,死去的却是心。当人心已经在物欲和金钱中迷失,沦为贪婪与嫉妒的竞技场,活肝也只能成为牟取利益的砝码,罪恶的牺牲品罢了。徐然写文,总是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地揭露,让人在震撼之余也对作者本人的精神构成有了一丝好奇。她是否相信在这充塞虚假的世界之中仍有真诚呢?应该有吧,否则也不会安排杜家三代人这样的剧情。然而,当为了守护而给出自己和他人更多的伤害,这样的守护不是更令人困惑吗?这是作者的困惑,还是如我一样的读者的呢?

  《活肝》读后感(八):《活肝》——绝非献祭的良药

  看到何黎程的死法,第一个念头就是献祭。这种死法对死者很残忍,对凶手则太复杂,若非有刻骨铭心的恨,又何故如此。于是乎,悬念来了。到底谁这么痛恨死者?作为一院之长,平时肯定要得罪不少人,到底会是哪一个?

  这是书评,不是剧透。带着悬念,虽然未能一口气将其读完,但也是对此书一直心存挂念,抢楼成功好久我才将此书读完。

  徐然的《杀手挽歌》我看过,写得很好,很出色。现在看了本作,也的确很出色。对比两作,前作有种打破侦探小说传统套路的感觉,先把凶手浮出水面,引领大家看书的悬念却是的动机。本作一开杀,凶手潜伏在暗处,动机更是没有丝毫线索,但是血腥的方式倒令人震憾。

  书读完了,悬念也解开了。对于推理小说又或者是悬疑小说,看到结尾的感受莫过于两种,一是为作者的巧妙设计而赞叹,另外则是对作者的构思嗤之以鼻。徐然的结尾是可以令人赞叹的,但是赞叹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悬疑之外,作者还给我们留下很多的东西。

  拿自己腹中未足月的胎儿卖钱,我不是没有听过,但以前听到也只是当作一则消息,并没有做出更深的思考。可是读完此作,却令自己想到了更多的东西。五个月的胎儿,到底算不算人,摘取它们的肝脏又到底算不算谋杀?这些虽然都是法律说了算的事情,但是我们相信,对于此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我不知道如何才算一个完整的人,但个人认为,当精子与卵子结合的一刹那,人就出现了,生命也就出现了。生命就是这样简单,也是如此的神圣。虽然有很大比例的受精卵无法成为胎儿,但那毕竟是生命的伊始。以此而论,五个月的胎儿难道不算生命?没有孩子的时候,不知道做父母的感觉。父母对孩子那绝对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我不能理解那些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拿去卖钱的人,更何况是把自己骨肉的肝脏摘除拿去换钱。这样的行为,恐怕要让我终生陷入梦魇了。

  说老实话,这样的结让我看得很难受。这并不是读侦探小说的感觉,并没有那种智力获得满足的快感,反而是心灵获得了极大的触动。

  活肝是这样,杀手挽歌亦是如此。两书都描写了人性的阴暗之面和许多变态之举。猥亵,残杀胎儿,这样的举动的确是令人震撼的。

  前些日子在群里和几个网友讨论纯文学与推理文学之间的关系。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很是热烈。今天看完了活肝,我突然又想到了那个话题。本作是推理文学,当然也是纯文学。至于这两点的联系,我不想多说,以免受人抨击。我只想说,本作除了是好的推理作品之外,更是阐述道德的佳作。作者更多地剖析了人性,让我们更深刻地去理解爱与恨。

  写到这里,不由地要有些剧透了。杜内心深处的爱与恨,带给我们不少的反思。还有另一个龚蓉,她的内心世界不也是值得探索的嘛?

  写到这里,不想再多说了。那个张秘书长应该知道自己就是杜红豆的亲生父亲,要不然他也绝不会做出那样的关切之举。我有女儿,我能体会做父亲的感受。不过这些在本作当中也就只能做个陈年八卦罢了,真正的重头戏还在红豆的母亲身上。

  活肝,绝非献祭的良药。拿一条生命去换取另一条生命,的确可以称之为,但有的时候却是一种真正的残忍。

  《活肝》读后感(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说的不是书你懂的~~)

  第一分:我看了一本被各个书店列在“畅销”“惊悚”类别的小说

  《活肝》一开始是网络小说,在小范围内引起轰动,后出版社进入,又改编成一传统意义上的可以出版的小说。

  比起网络小说,付出更多人力成本和要求更加苛刻的纸质出版小说,内容上更加紧凑,人物关系更加突出,也删了很多也许网络上吃香,但是经不起推敲的桥段,或说把不必要的纯卖乖的桥段整个拿去,结构上严禁了很多。由此可见,无论网络文学再兴盛,传统出版业顶多萎缩,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人家还是有精髓骨头支撑的,这就是整个行业可以持续混饭吃的根基。

  很精彩得开头,抓人。构架搭得很大。稍读几章,我就猜到是围绕有关人体器官贩卖的。但是还是有点虎头蛇尾,结尾结的不如开头这样精彩。结居然回到情杀范畴。这么大的立意,就是为了掩盖一段20年前不堪的历史?这是小说作者的限,毕竟年纪还轻,火候未到,但是不失一茶余饭后聊以解闷的小说。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分:有人要求我必须深刻理解其中的精髓,“闲书”两字不能瞎说

  好吧,我不知道触了哪家的霉头,先被指责“茶余饭后”“聊以解闷”这样的词不可用在这本书上,后被指我的思维是两分。其实……我~~冤~~枉~~。

  不深刻是不是等于聊以解闷呢?我认为,不是。但是有人非要给我划上等号。嘴长在别人身上,吐出来的字落在地上的石头,那是相当的砸人。

  但是,我还是要为自己分辨几句:看书,跟看世界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认为非黑即白,有人认为没有绝对的黑白,这个世界是灰色的,有人认为黑白灰这个世界要三分。

  不是所有的书我都有机会读到,但是如果我拿起一本书要读,而且非要我分一分,我是这样分的:

  1、高山仰止、触动心灵、鞠躬敬礼的

  2、高山仰止、高屋建瓴的

  3、触动心灵、不深刻的,但是我喜欢的

  4、触动心灵,我不喜欢的

  5、我喜欢、闲时看看,聊以解闷的

  6、我不喜欢,无聊时候拿来打发时光的

  7、八股文章、下三滥的,但是我必须读的。

  这样看来,我不是两分,我是7分。7好也不好,毕竟没有过10,爱找茬的人说不定会在哪里找出突破口,说我分得太粗,或是太细,或是这是什么滥标准?!一个反问砸过来。没辙儿~~嘴长在别人身上。

  回到话题:这本书,在第五等,属于我喜欢的,否则也不会从网络追到实本小说,但属于看一遍就过的,并且是在茶余饭后读的,包括蹲在马桶上等大便时……(我说的是实话,偏偏有人就是听不得)

  当然,这本书的内容讲到人体器官贩卖。我再不堪,也有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底线。我反对因人体器官贩卖引起的所有罪恶。但不表示,我看任何一涉及到了人体器官贩卖的文章,我都必须鞠躬立正,口号一般先喊一遍表明立场。这让我想到了40年前的,每个人见面不论说神马,先要背一段毛语录……荒谬吧?!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我赞同这个世界要多元,只要不过界,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这本书,我认为是一本闲时解闷的小说,是我的判断。有人不认为这是一本闲书,理由是他看到了作者对社会深刻的反思。OK,你的判断我不评论不干涉不反对。我厌恶的是:总会遇到一些人,自以为义、凡遇到跟他家的模子形状不同,就开始指责,尤其善用诘问的方式,并且要求所有人都要跟他长的一样才算正常,的行为。

  这个世界,无奇不有,见怪不怪。

  ---------------------

  :某人,你的意思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了。多说也无益。你有你的阵地,祝你在你自己的地盘上尽情发挥。天也不早了,请赶紧回自家去洗洗睡吧~~

  《活肝》读后感(十):【活肝】难以拒绝的悬疑佳作

  第一次听到徐然的名字,是在《杀手挽歌》中。我必须要承认,在我的潜意识中,对于本土的推理悬疑小说作家,是持有怀疑态度的,而对于女推理悬疑小说作家,则更加无法避免地会用性别歧视的眼光去看待她们的作品,认为无论她们怎么努力,始终无法写出真正有深度的作品。事实证明,我错了,在《杀手挽歌》给了我一个没有预料到的惊喜时我就知道,我彻底错了。而在看完《杀手挽歌》一周后,当我用试读的方式阅读到她的新作《活肝》时,她带给我的感觉已经不仅仅是惊喜,而渐渐转为一种依赖和迷恋。就象我一直以来对自己非常喜欢的作者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初时惊喜,然后愉悦地享受着文字和故事带给自己的奇特感受和思想盛宴,在心底细细揣磨,暗暗回味,仿佛突然间变成一个含着香甜糖果的孩子,欣喜满足到无法言喻。

  徐然对于心理描写的见长是故事中的亮点。作为一名女推理小说作家,除了具有推理小说必备的缜密思维外,她还很聪明地运用了自己女性独有的敏锐和细腻,捕捉每个角色心底一闪而过的念头,这种敏锐对于侦探小说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通常会被人们忽略的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寻找出可能的线索,然后细细梳理,从而发现凶手的作案动机或不小心留下的蛛丝马迹。事实上,如果从推理小说的角度来看,徐然的故事中并没有太重的推理痕迹,单纯的逻辑推理因为偏重理性而感觉有些生硬阴冷,而她的故事则更侧重于感性的心理描写和对人物性格的细节刻画,这就使得她的故事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魔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令其欲罢不能地深陷其中。尽管她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却都有种栩栩如生的真实感,不管是《杀手挽歌》中贪婪残忍的骆非,还是《活肝》中冷静低调的池清连,徐然用清新细腻的笔触,对每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每一次峰回路转的变化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令书中的人物带着亲切而生动的鲜活跃然纸上,紧紧攫住读者的心。在对故事节奏的把握上,也是张驰有道,迭起,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每一章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意想不到的发现,无论是谜题的设置,还是解谜的过程,都写得丝丝入扣,让人拿起后便再也不舍得放下。

  和《杀手挽歌》一样,《活肝》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开始:手术室中被活生生地切去肝脏致死的医院院长,死者与年轻的外科间暧昧的情人关系,深夜病理标本室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惊现冰箱中的胎儿尸体……这些令人心生疑惑且毛骨悚然的描写,为故事营造出一种血淋淋阴森森的氛围,也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仿佛能透过她的文字,感受到肝脏被切除时那种依靠剂也无法掩盖的撕裂和剥离的痛苦,打开冰箱看到惨白的胎儿尸体时心脏狂跳不止的紧张……

  看到《活肝》的简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原因是非法器官买卖,这其中当然包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利益关系。然而随着案情的缓缓推进,我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至少从目前已经掌握的线索来看,凶手杀死何黎程的动机并不在于贩卖她的器官,而更应该是缘于情杀或仇杀。从何黎程前对凶手的反应来看,感觉两人关系甚为熟络,那么池华清和杜是凶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从甘兰看到冰箱中的死婴后打的那个电话来看,杀死何黎程的人应该是个女人,那么杜红豆、杜和都具有的嫌疑,我个人认为,杜红豆虽然敢爱敢恨且很情绪化,具有较强的动机,但她性格过于外露,直接开车撞死何黎程倒是很有可能,但有意识地割去活人肝脏这种骇人听闻的死法,不象是她简单的脑袋所能想象出来的方法。而杜从小就因为父亲对姐妹二人的疏于照顾,不得已地担当起家庭中父亲母亲的身份,她的精明细致自是勿庸多言。同时,她对妹妹一直以来的宠溺使得杜红豆对她而言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文中也说过她有情感洁癖,那么当她得知妹夫和何黎程间存在如此肮脏的情人关系时,她的愤怒是可想而知的。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切除肝脏这种死法,目前文中还不甚明朗,不过我个人有一个不太成熟的猜测,是不是因为她郁积的愤怒导致自己得了肝癌(要知道生气伤肝),将其怪罪于何黎程身上因而切除她正常健康的肝脏以示复仇呢?

  当然,谜题的最终真相还要等待徐然下一步的精彩解析。当看完戛然而止的试读章节,我便被迫不及待的急切和恐慌所包围,心里痒痒的象猫抓一样,相信这又会是一本让我深深喜爱的佳作。

标签:活肝 读后感 精选 10篇 活肝读后感 活肝精选 活肝10篇 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10篇 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