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蛇腰读后感10篇

水蛇腰读后感10篇

  《水蛇腰》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蛇腰》读后感(一):这才是生活!

  文章短小精悍,对各行各业的市民百姓描写细致入微,让人觉得这才是生活。每天看上一二篇,使我不禁对30年代的苏北地区心驰神往。我的家乡也在运河沿岸,不知30年代的那里是否也有些风土人情,像书中描写的那样。

  《水蛇腰》读后感(二):故乡与过去

  很吸引人,尤其是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书中描写的世界是我们从未了解的,怎样孵小鸡,什么是车匠等等给了我们不少新的视觉,整下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书中蕴含的深意我可能还不能领悟,但作为风土人情读物未尝不可,也总有一些启发。

  《水蛇腰》读后感(三):那个已经消失了的

  何为国?何为家?何为生活?不要要报纸电视的煽情宣传,看看这本书或许会有了解。

  相对现今的浮燥的社会,书中哪些个鲜活的人物无论苦、乐、喜、悲都活得真实。那个已经消失的,无论是好是坏,总让人觉得有“魂”在。

  不知何时,这个把自己“魂”给丢了,也只有在文字中去寻找了。

  《水蛇腰》读后感(四):最难忘的一篇

  都很喜欢,但是合上书本,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还是辜家豆腐店的女儿。旧时代女人难以摆脱的命运安排,她不是没想过反抗,但是终究化成一阵阵呜咽,即便是嚎啕,不过也就是“哭了一气,洗洗脸,起来泡黄豆,眼睛红红的。”尤其是今天网上的消息“父亲让六岁女儿乞讨,为了多要钱”,真是让人心里十分难受。今天的我们,今天的女孩儿,也居然还在重复辜家豆腐店的女儿的命运。谁之过?

  《水蛇腰》读后感(五):作家的故乡

  高邮城里的一街一景一人一物,都是家乡的味道,熟悉的味道。汪曾祺说,这些都是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比如,最后一位车匠,手工的茶干,还有那样年代的或喜或悲的故事。他写故事,和老师沈从文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他将那些战争动乱世道变迁之类的隐的很深,只待淡淡地品出时代背后的忧伤。带给我们的还是温暖的感觉,家里家常。

  《水蛇腰》读后感(六):梦里故乡

  发现评论这本书的人不多,猜想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是王老先生的书,人们早已看过,有兴趣再在网上评论的人自然不多。另一个猜想就是,爱看这一类书的人少了,大多都被畅销书墙抢去了人气。

  这一类书,这一类文章看起来实际上并不累,甚至有点像故事会里的小故事,同类型的还有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都是乡土风情。

  这类个人觉得写的人回越来越少,看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但是,我想还是值得一看的。

  《水蛇腰》读后感(七):那些人那些事

  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那是关于儿时家乡的回忆。民国时期,一个美好而战乱的年代。通过作者的描述,看得出只要不是打仗,人们的生活还是过的平静安逸。书中每段故事的人物各有鲜明的特色,他们或市井,或独立,或生活在最底层,然而大多数的人物都以悲剧结尾。让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拙朴的手工制造,开豆腐坊,打银饰,做木车,孵小鸡,耍把式。。。或许童年时的作者也有着一样的好奇。美好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一幅幅民俗插图,还原了那个已经消逝的年代。

  《水蛇腰》读后感(八):那些人那些事

  陪妈妈上海瑞金住院陪床第一晚开始看,第二个夜晚过后的下午看完,之所以开始看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恶劣,想看点温情的文章压压惊。这本书确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书末汪老先生说想读完书的人增加对生活的信心,是的,他做到了。文章并没有一味的欢乐,而是有忧伤,有无奈,但更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残酷与美好),所以自己更加珍惜生活。鸡鸭名家,鸭子嘴上的记号,余老五的炕蛋技术,陆长庚的赶鸭,约鸭技术神乎其技。而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自负却遭遇失败的倪二,心疼。异禀中的王二发达很大程度依赖于一家人的勤奋积极,通过同仁堂对药店进行介绍,说到里面的陈相公,最后结尾很搞笑的来了一笔。岁寒三友题目就奠定了作者对三个人的褒扬,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起起落落中不变的是三人的品行,虎臣卖女的怒吼,彝甫卖玉的心酸。王四海,李三(地保),侉奶奶,鱼(庞家),打鱼人,金大力,钓鱼医生,珠子灯,晚饭花,三姐妹出嫁,鉴赏家,八千岁,陈小手,陈四,陈泥鳅,戴车匠,如意楼得意楼,詹大胖子,茶干,黄开榜,娘,仁慧,王宝应,辜家豆腐店女儿,兽医姚六针,侯银匠,水蛇腰崔兰,小娘娘,魏小坡,百蝶图,忧郁症,薛大娘,莱生小爷,关老爷,名士和狐仙。

  《水蛇腰》读后感(九):乡村的美丽与哀愁

  臭水河的水依然还在流吧,而那些淳朴的人早已随风远去……

  《水蛇腰》描述的世界应该是解放前或者刚刚解放那段时间吧,然而,在遥远的村子里,朝代似乎没有那么明显的痕迹,战火更多的时候,也就是几声炮响……响声逝去,生活依然平平淡淡的前行。

  印像最深的是书里面那些姑娘们,那些年轻、单纯、美丽而哀愁的姑娘们:谢家花园的谢淑媛、拉皮条的薛大娘、俏尼姑仁慧、辜家豆腐店的女儿、水蛇腰崔兰……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生动,形象;乡村的日常似乎是灰蒙蒙的,这些姑娘们的存在,则像是五彩缤纷的烟火,点亮了每一个枯燥的日子……

  大多数时候,她们是安静的,俗和家庭,社会地位,都要求她们是安静的。所以整本书里,她们的话很少,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男人们之口在描述和刻画她们。她们自己似乎无知无觉,安静绣花、安静打扫、安静做饭、安静逝去……

  然而,她们的内心不是没有波澜。辜家豆腐店女儿的大哭、谢淑媛和谢普天的私奔、侯菊的大气懂事、崔兰的美丽与哀愁。她们的内心里,也是渴望爱情和自由的。然而,在那个年代里,她们似乎没有太多的自主权,没有话语权。不管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嫁到夫家,她们似乎都是陪衬。

  然而,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女性是抱有同情和理解的,并赞扬她们追求自由的努力。称赞薛大娘是“完全解放和自由的人”,是很中肯的评价。村子里多的是口舌和是非,然而大家也只是说说而已。更多的时候,每个人的生活都像臭水河一样,安安静静,不吵不闹……

  离开的姑娘们,到了大城市,才发现另外一个天地,而这时候,乡村已经成为回不去的记忆……就像现在,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一切似乎又在改变……

  《水蛇腰》读后感(十):【书摘】

  ==========

  水蛇腰 (汪曾祺)

  - 您在位置 #2646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4日星期四 下午4:07:28

  【百度图片】

  那几年兴一种叫做“童花头”的发式(前面留出长刘海,两边遮住耳朵,后面削薄修平,因为样子像儿童,故名“童花头”),

  ==========

  水蛇腰 (汪曾祺)

  - 您在位置 #2908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4日星期四 下午7:20:01

  【这篇算是看得懂的】

  25 薛大娘

  ==========

  水蛇腰 (汪曾祺)

  - 您在位置 #2990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4日星期四 下午7:25:23

  【婚丧嫁娶,人是不用走人情专门到的,只要钱到位了就行】

  他不出大门,不跟人来往,与人不通庆吊。亲戚家有娶亲、做寿的,他一概不到,由小婶用大红信套封一份“敬仪”送去。他只是喂鹦鹉一点食,就钻进后面的书

  ==========

  水蛇腰 (汪曾祺)

  - 您在位置 #2105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4日星期四 下午8:34:35

  【茶指的是茶叶还是茶干】

  柴米油盐酱醋茶,

  ==========

  水蛇腰 (汪曾祺)

  - 您在位置 #2254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4日星期四 下午8:56:44

  【马克】

  朱柏庐治家格言

  ==========

  水蛇腰 (汪曾祺)

  - 您在位置 #2544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7月15日星期五 上午7:39:06

  【这我我以前读过】

  19 侯银匠

  ==========

标签:水蛇腰 读后感 10篇 水蛇腰读后感 水蛇腰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