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伯特职场定律1》是一本由史考特•亚当斯(Scott Adams)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呆伯特职场定律1》读后感(一):水兑太多了!
内容本身很有趣,漫画和趣文相结合,但是内容太少了。
一本薄薄的书,一面就两格漫画,四格漫画要两面,介绍一个漫画人物也要一面,兑水太厉害了。
性价比真的低,除非不在乎money,建议借朋友的看看就行。
看完这本漫画之后,发现职场定律跟官场定律是一样一样的,而且没官场定律研究得那么深入。
由此可见,不管做事还是做人,古今中外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看过的漫画很少,蔡志忠的漫画比这本漫画有诚意多了,这本书是出版社用来骗钱的。要不是99年在outside里看到呆伯特的有趣介绍,我肯定不会一下子买了5本,才看完第一本,我就很后悔了。60元啊!
《呆伯特职场定律1》读后感(二):我是职场菜鸟
大学还没毕业进入一家公司实,初入职场的菜鸟真的是什么也不懂啊!!!
从最初的满腔热情跃跃欲试,到现在每到周日下午就充满纠结,真的不是一条坦途啊。有次在书店翻到了《呆伯特职场定律》,简短的文字搞笑的漫画,加上那句“如果电脑辐射还没有让你丧失生育能力,未来某天你的子孙们缅怀先人时,一定会对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会在一种叫做办公隔间的地方工作而百思不得其解”,当时真的是感同身受啊,伤感归伤感,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想想刚来公司时自己干的蠢事,觉得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职场定律,于是决定看完这系列书。
呆伯特语言幽默但是却字字珠玑啊,在办公室隔间,别提什么人权啊,全工作量等于实际工作量加上表面工作量啊,在表面辛勤工作的时候,我是不是该学会闭上眼睛,翩翩飞进甜美梦乡呢?
《呆伯特职场定律1》读后感(三):菜鸟在哪都是一盘菜
假如以每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的话,人们从参加工作到正式退休,差不多有1/3的时间都在跟同事相处。所以,同事关系对于一个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产生很多问题。
刚刚接触工作的时候我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不少吃亏。
所有人都会承认你的能力的同时在背后结社讨论你的所作所为以及人品。
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结社不能使强者变的更强,只会使弱者越来越弱。当他们越来越羸弱,就更需要借着结社的便利条件对光芒过于刺眼的你,也就是那只菜鸟下手。
丛林法则的前提是谁也不想成为谁的盘中餐。但是面对大多数人的暴政你一只小小的菜鸟所能做些什么。想必这种无奈只有慢慢熬过的人才有体会。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看这本漫画。号称是称霸美国职场人手一本的冷幽默漫画。确实名不虚传,那个叫呆伯特的面无表情的家伙,总是冷冷的扔出一句又一句看似搞笑逗乐其实真实无比的语录式对白。
因为是漫画实在是不便摘录,喜欢的话自己去看看吧
老傻缺JAMES有首歌叫“SAD BUT TRUE”
呆伯特告诉你 很冷但挺真实
《呆伯特职场定律1》读后感(四):有些事情你不一定要做,但是得知道
有些事情你不一定要做,但是得知道
职场菜鸟心经
1、总工作量方程式:
实际工作量+表面工作量=全工作量
学会积极去做能实现平衡效果的各种事情,记住,要设法让你的全工作量持续上升,而不增加实际工作量。可以用以下活动列表:上网、收发私人邮件、开会、跟老板谈话、外出开会、给电脑升级、试用新软件、进行项目咨询
2、在办公室开小店/网店、顺手牵羊
毛绒玩具、化妆品、盆栽、日用品等等
3、发言先讲先赢
4、关于绩效考核
防备“成长空间陷阱”的唯一对策,就是要自己区分出自身需要改进又听上去不那么糟糕的地方
你知道自己应该拿更高的薪水,是以下面两项不容置否的事实为前提的:1、你基本天天出勤。2、见第一条
绩效考核就像袋没有清点过的红宝石,袋子里原先有多少红宝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报告给老板的数字是多少。陈述自己的成绩时千万要遵守这个道理
自陈丰功伟业的要领:
1.除了实际参加的项目,还有“策划构思”,某项目的潜在作用也是很巨大的。
2.别管你的项目是否以糊涂收场,只要抓住一点,假如做得再差一些,损失的钱还可能更多,然后计算已造成的损失与本来可能造成的更大的损失之间的差额,列入“成本规避”业绩。
3.术语是你最好的朋友,能用就用,因为它听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4.要用最新的流行语把自己包装一下。就说你作为自主能动的典范,按照EEO以及ISO9000的品质要求,运用全面品质管理标准,积极调整个人库存,别忘记顺便积极地表态一下:你将把同样的良好绩效保持至下一财年
5.引用一些来源无法考证的个人鉴定,因为主管通常都懒于查证。
6.在今年的业绩报告中加上你去年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明年计划要做的事。老板的时间观点一向不强,这是利用他们欠缺时间观念为自己谋福利的机会。
7.要把握每个机会歌颂自己的成就,给绩效考核的面谈造势。
案例:我在公司范围内使我的项目得到了广泛认可,成功对项目进行了定位,接下来,和XX举行了内碰头会,后来,又为已被取消的主管会议草拟了一系列行政简报,在哪之后的大分时间里,我一直在挑选最便于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而且我完成这些只花了预算的百分之十。【全都是冠冕堂皇的体面话,什么内会议、定位,所谓的管理术语其实都是包装自己,放空炮】
5、与失败者为伍
失败者是指那些没机会升迁、提薪的员工,这样就能留下笔预算供你挥霍了。工作上你可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跟一群能力超群的人共事,结果是每个人否当不了赢家。
《呆伯特职场定律1》读后感(五):职场菜鸟心经书摘
【如何避免过劳死】
现实就是这样:你又得加班了,工作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而且一旦你的名字被列在“正式员工”的名单中,就连加班费也享受不到了。你的“平均时薪”看起来简直就像一件廉价棉衬衫,总是不停地缩水。
其实不然。大自然自有一套自动平衡法则。你应该全盘考虑自己的总收入——我管这个叫“虚拟时薪”。
“虚拟时薪”(Virtual Hourly Compensation):你每工作一小时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包括:
■ 基本工资
■ 各种奖金
■ 保险
■ 灌水的交通津贴
■ 偷来的办公文具
■ 飞机里程累积奖
■ 咖啡
■ 甜甜圈
■ 报纸杂志
■ 私人电话
■ 办公室
■ 在家上班
■ 冒充生病骗取的病假
■ 上网遨游
■ 私人电子邮件
■ 用公司的打印机打印个人简历
■ 免费影印
■ 接受的培训(基本是为下一份工作作准备)
■ 利用办公设备干私活儿
【亚当斯的薪酬平衡定律】
亚当斯薪酬平衡定律可以这样描述:一名员工每小时的虚拟薪酬长期保持不变。不论老板如何千方百计加重员工工作负荷,自然调节机制都会通过调整你的收入或你的期望工作小时数以实现平衡。
不妨举个例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公司进行疯狂“裁员”的时候,幸存的员工们开始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争着努力表现,就是怕被上司判定为“表现不佳”而丢掉饭碗,可是他们的薪水并没有增加多少——原因就是人力资源总是供过于求的。表面上看来,员工的“平均时薪”被降低了。可想而知,在这样暂时失衡的情况下,自然调节机制就开始起作用了,创造出许多看似属于工作实际上却不属于工作的活动,比如上网、远程上班之类。
这个原理,就好比大自然赋予动物们某种“伪装”的本领一样。例如,吹气鸟(Eibonian Puffer Bird)在面临威胁时,身体可膨胀为正常体积的两倍。同样的道理,员工的工作时间膨胀了,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实际工作量——这样就维持了平衡状态。
总工作量方程式
实际工作量 + 表面工作量 = 全工作量
学会积极去做能实现“平衡”效果的各种事情,那么你就能成为大自然宏伟计划的参与者。
记住,要设法让你的全工作量持续上升,而不增加实际工作量。你可利用下列各种活动扩充表面工作量:
■ 在网上乱逛
■ 收发私人电子邮件
■ 出席会议
■ 跟老板谈话
■ 外出开会
■给电脑升级
■ 试用新软件
■ 等候同事回话
■ 进行项目咨询
■ 开着答录机藏身
【在家上班,变身SOHO一族】
做SOHO一族,真可谓是上天给我们这代人的恩赐。难道不是吗?想想每天上下班路上的长途跋涉、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冗长拖沓的会议……若是长此以往,我们早晚得命丧黄泉啊。于是,大自然创造了远程上班,我们得以幸运地进入了SOHO时代。
请任意发挥你的想象力吧! 被恩准在家上班后,你就可以待在家里,穿着睡衣,随意找个舒服的角落坐下来,听着音乐,顺便扭一扭手中的布袋木偶。如果你大发慈悲,只需花上两小时投入地工作,适当发挥一下“生产力”,就比在办公室做出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高效多了,而且你大可不必为此良心不安。
要知道,办公室是为“工作”而设计的,与“生产力”无关。
也许你忙忙碌碌这么久,还没想过“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工作,完全可以定义为“任何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而生产力呢,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你在家上班两小时的生产力完全相当于在岗十小时“工作”的效果。
为了掩盖在家上班乐在其中的事实(万万不能太过外露,否则公司的SOHO制度还保得住吗),你应该把握每个机会多编些瞎话,表明你在家有多努力。另外还有一招教给你:别忘了趁着在家工作的时候,多给你的主管、同事们发些空话连篇、无中生有的语音留言——这个办法就是要制造一种假象:其实在家工作的你跟他们一样无聊,而且缺乏效率。你得让所有人知道,在家上班的理由是多么充分!
【从办公室顺手牵羊】
计算自己的收入,可别忘了把办公用品算进去,这可是不小的一分!
要是上帝没打算纵容我们偷办公文具,为什么还劳神发明那些公文包、钱包还有口袋呢?反正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宗教明令禁止过窃取办公文具。唯一的后果是——你有可能个正着!多没面子不说,进拘留所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比起你眼下糟糕的工作状况,丢点面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话又说回来,不想着,那就不要太贪心。办公文具就像复利——每天一点利息,随着时间慢慢增加。比方说,想顺几摞黄色便签纸回家,别一口气拿走一整盒;相反,每天撕几张当书签贴在文件页里带回家。过段时间,把单张的纸条小心取下来再组合成一摞,这就搞定了。
还有,圆珠笔和铅笔你可以没完没了地偷拿,但要注意别总去找秘书借文具柜钥匙,犯这种低级错误肯定会招来猜疑。直接偷同事的文具就好了,
比如,开会时故作轻松地“借走”他们的笔,之后永不归还。但要记住:动作要自然,用完顺手把东西直接塞进自己的口袋。一旦当时着也没关系,你就笑称这是“惯动作”。
同时你也得对同事设防,他们也在对你的文具虎视眈眈呢!这里教你一招——开会的时候把你手里的笔咬在嘴里,保护它们。按照我的经验,牙印儿的防窃效果远比贴标签要高明!
你最终能偷走多少东西呢?唯一的上限就是你们公司的资产净值。偷走太多是不行的,很有可能导致公司破产。我们都清楚,这种事一旦发生,对大家都没好处。
因此,一句话:节制是关键。
【借电脑假装忙碌】
旁人不经意地一看,埋头用电脑的人都在工作。你可以收发E-m网友l、下载、算算你的理财收入……总之不管干什么都不用跟“工作”扯上半点儿关系,真是痛快。今天电脑的普及竟然带来这么多意外的“社会福利”,可不是人人都能预料到的,可谁敢说这些不是好事呢?
万一被老板抓到——肯定会被抓到的——最好的辩护就是声称自己在“学使用新软件,这样不就节宝贵的培训经费了嘛”云云,以表明你并不是游手好闲之徒,而是自主学的典范。当然,还可以主动给老板示范一下学会了什么——这招定会让他像条受惊的四脚蛇般急忙逃开。
【等同事回话】
你应该知道这个通例:在公司做任何事,不经同事的协助是不可能圆满完成的。
最糟糕的情况是,你永远也等不到别人帮忙,因为本该协助你的人也同样在全心全意地等待别人的援手。
这种情况对大家都好。没有人在真正做事,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难处怪罪到另一门的某个没用的浑蛋身上。只需打几通电话,然后等待永远等不来的帮助就可以了。在周工作进度会议上,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你已经做了目前为止能做的所有的事。
经典对白
老板:产品设计做完了吗?
你:我打过电话了,可是没人回。
老板:这不是借口。
你:您这是什么意思?
老板:要是你找不到人支援,那就应该早点儿告
诉我啊。
你:我打了,可是您没回我电话。
老板:现在我知道了。散会后,你告诉我到底是
谁没有给你足够的支援,我来处理。
你:好,我会打电话给您的。
【电话留言】
不知是谁发明了具有语音留言功能的电话机,这个新发明帮助大批企业员工从工作负荷中解脱了出来。在此之前,大家都得亲自接电话,结果不得不完成额外的工作。现在好了,你可以任凭电话铃响个不停,直到转入语音留言为止。这样做你可以享受以下好处:
1.逃避临时分派的工作。
2.筛选留言,尽量减少稍后要做的工作。
3.制造你工作过劳的假象。
电话留言范例
“我是史考特•亚当斯,暂时无法接听你的电话,因为我正苦于应付手头的几人份的工作,即将筋疲力尽。不过我确信你的来电是出于重要事宜且需要我关照,请留言详细说明具体情况,以便我将其紧要程度跟随后即将接到的六百通其他留言进行对比选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