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动》是一本由许开祯著作,36.80元出版的2011-6图书,本书定价:31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跑动》读后感(一):跑动
一个充满暗语、揣测的官场社会。大分的心机、精力、智力都投入到跑官买官。官场社会这样,其他领域也都有这样的形态。不知道跑官之外还能干多少正经事儿。
看这样的小说,可以学机巧学经验。但也是官场现形记。
《跑动》读后感(二):没什么意思
这本书我个人感觉不错,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故事阴人入胜,很吸引人,一口气把书读完。我是一整套买的,其中许开祯的五本,跑动、实、拿下,这三本我感觉不好看,委班子1、2还是很不错的,我看到委班子2最后还有悬念,我会继续看看第三如何?
《跑动》读后感(三):跑动之读后感
这本书我是在新华书店看到的,本来想直接买的,但是鸟书店一分钱折扣都不给,于是就到京东商城看看,一看果真还是网购便宜啊。于是打包买了5本书,京东还送你一本,非常感谢。当然也要感谢豆瓣读书的比价功能,真的很实用。昨天刚把《跑动》看完,说实话本书不咋地,有点网络小说的味道,故事情节不够生动,而且很多情节描述的比较夸张,有些故意迎合网民意淫的味道。说实话感觉这书是篡出来,不是写出来,基本属于一次性消费品。不像好的作品事读完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出不来。这本书没有回味的感觉。。
《跑动》读后感(四):初看跑动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有种非常害怕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本书想给人的一种结吧。我是凌晨两点钟看完的,读完后闭目躺在床上,脑子里翻滚的是书中的各种情节,还有那个令人胆颤的结“查,一查到底”。其实结也是这本书的开。
该书主要讲述了市里领导班子因为腐败而被处理,新配置领导班子在安排领导岗位人员、领导间明争暗斗等情况下,腐败前赴后继发生的故事。
其实官场小说只是把所有的腐败问题都归集到了一个城市和一个故事中,也许官场并不是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全都会腐败变质,我觉得大多数官员还都是好的,都是为谋利益的。小说中的各种描述也许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并且官员跑动的现状也存在,尤其是在领导变动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一些,但我觉得,全国来说,好的还是大多数,小说所描述的只是个例而已,我也希望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跑动》读后感(五):无奈的轮回——跑官
与《候卫东官场笔记》的小人物奋斗史,《的名义》的大人物勾心斗角所不同,《跑动》一书讲述了中层领导的另类进步史。
书的一开篇,文化长于佑安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市委、组织长由于贪污受贿被撤职,空降了两位里的干。各门头头脑脑又开始到处活动。跑还是不跑似乎是没有选择的事情,关键是在于怎么跑。
说来于佑安并非平庸之辈,在文案策划方面颇有可道之处。不幸的是,这种能力在政坛上较为鸡肋,不像经济那么直观显眼,只能取决于领导的看重与否。这就决定了在跑官蔚然成风的大环境下,于佑安若是不动起来很有可能或裁撤。
但跑官也不是你想跑就能得官那么简单,怎么跟新领导拉近关系就是个技术活。再加上领导对你有了些微信任后,有所托自然不能拒绝。若是领导交代的事情超出底线了呢?这时候说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全付之东流,怕是90%的人都说不出那个“不”字。选择不放弃咬牙忍过去?这种想法不免太过天真。当你朝深渊走出一步后,剩下的就只能选择掉落。
就算千辛万苦终于跑得自己想要的官后,一切可能还远没结束。先不说要朝更高的目标迈进,要是提拔上位的领导出事,怕也有可能殃及池鱼,一切反成一场空。
《跑动》读后感(六):艰难的“跑官”路
刚看完许开祯老师的《委班子》前两,又拿到了《跑动》。单看这个名字,就比较特殊,不似大多官场小说如《驻京办》、《市委秘书》般以官场中某个特定角色为核心,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去描写官场中日益泛滥的“跑官”现象。为何叫“跑官”呢?因为“跑”是与“买”和“送”都不同且境界更高的一种升迁手段。“跑”是一门综合功夫,比“送”高雅,比“买”合法,更重要的是富有人情味。跑离不开送,但只送是送不出前途的,官场上玩的不只是钱,还有体面,还有高层之间的相互照应,还有情。“买”只能买一次两次,不可能一辈子永远做这交易。天下的官不都是拿来卖的,只靠“送”靠“买”是行不通的,那是愚人玩的游戏。真正的智者,是把权力当成种子,适时去撒、去播,用心去经营,等到收获时,满世界就都冲他笑了,这才是“跑”的智慧。许多官不是干出来的,也不是送出来的,而是跑出来的,这个“跑”字便是官场的精华所在。
作为南州市文化长,于佑安的跑官路值得深思。跑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都知道不跑不会有收获,但如何跑,从哪个方向跑,文跑还是武跑,抄近道还是迂回包抄,却是门大学问。文化显然不是实权门,但凡有些追求的官员都不会停留在这个位子上“孤独终老”,于佑安也不例外。他梦想中的职位是规划长,那才是他施展平生抱负的平台。可天不遂人愿,多次跑动却始终没啥效果,眼看着曾经的下属一个个坐直升机般的爬到和自己同级的位子上,他异常苦恼。于是他开始观察、思考、总结,终于他想明白了,跑官的根本并不在于钱多钱少。外界都说谁送得多谁能得利,那是瞎传,官场不是地产界,官位也不像某一块地,可以明码标价、互相竞标,最终谁出价更高谁得手。官场中缺了钱是不行,但钱绝不是万能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钱背后的东西。理解了这一点,于佑安调整了自己的跑动。
新上任市委陆明阳和市委兼组织长李西岳是核心人物,只有获得他们的青睐,于佑安的官路才能顺遂。但是,他没有盲目,而是选择了一条与华国锐、梁积平都不同的行动路线。华国锐是于佑安的好友,他不想终身停留在科技长的位子上,于是果断出击,却不想意外中弹,被当作反腐的典型摆到了台上,而且连科技长的位子也没保住。他不平,他气愤,于是开始报复,到处上告。盲目与愤怒的心态让他越行越远,最终被折磨至病死。梁积平是于佑安的对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抢了于佑安理想中的规划长的位子。他是一个以“送”以“买”而发达的人,虽然里也有后台,但是上窜下跳的性格终给他带来可怕的结,沦为被人“丢车保帅”的棋子。于佑安则不同,他小心翼翼的关注着领导层风向的变化,在几个朋友的指点和帮助下,逐渐化解与主管副市长的矛盾,并开始“多管齐下”,极力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他从好友华国锐、对手梁积平失败的例子中看到,跑动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自身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跑动的成败。跑动最基本的原则是在工作上要与领导配合。领导想一,你就不能说二;领导要停止,你就不能再坚持;有些事一定要等领导点头了你才去做,有些事则要抢在领导点头前就把它做好。正是这样小心谨慎而适时出击的跑动,让于佑安在经历多次打击后,终于“跑”到了市委秘书长的位子上。
于佑安“跑”成了,但我们发现,这“跑”来,却是万分艰难,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满盘皆输。于佑安的跑官路,也让我们看到了官场生存的不易,为官之路竟也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追求进步是正常的,勇敢的跑动是合理的,朋友总是要多交的,对手自然是越少越好的。“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对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句话在官场依然适用。于佑安曾把崔如芬当对手,曾无形中得罪了副市长谢秀文,让自己十分被动,最后不得不想办法与之一一和解,甚至成为一条线上的人。市委陆明阳与组织长李西岳本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两派,当意识到持续对立下去对双方都不利时,竟双双捐弃前嫌,通力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面。所以,身在官场,你不能无端的去激化矛盾,而是该适时的化解,多个朋友多条路,就算不能成为朋友,也不能让对方成为自己前进的障碍。于佑安的经历告诉我们,跑官路本多艰难,千万别再给自己制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