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2经典读后感10篇

少有人走的路2经典读后感10篇

  《少有人走的路2》是一本由M·斯科特·派克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一):被国内出版商胡乱改名,内容还不错

  是派克的作品,英文名是对的《People of the lie》。

  和《少有人走的路》没关联的。

  主要是讲谎言的,都是故事加理论的,偏重心理学治疗。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倒是也能很快看下去。

  有收获的大分在最后一章。有很多精辟的结论。就最后一章,就值得拜读。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二):周扬读《少有人走的路2 勇敢的面对谎言》

  57.《少有人走的路2 勇敢的面对谎言》一般,啰嗦了点,没有阅读快感,哲学意义有点强哦,没有罪恶感的是坏人,有且承认罪恶感的是好人,有但是不敢面对的是伪善亦邪恶。整本书就是作者对病例的深度思考,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面对自己的恶,不断改进自己,同时做事不能恶性自恋,要换位思考。要用爱去对别人。一般书。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三):出发于书观于自己

  为什么自己需要看心灵鸡汤?

  因为自己懒,在逃避痛苦——学

  本来学的效率就不高(无论在意识或潜意识下),看这些知识制造自己顿悟的假象,觉得自己已经改正过来了,心灵像尝到或过后一样,爽而不顾后果。

  营造出轻松的现在,逃避而不肯面对痛苦残忍的未来。

  为什么大学时间过得这么快,是因为自己以此而醉生梦死!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四):惊骇的现实生活

  勇敢的面对谎言。

  乍一听,不是挺好的嘛,这个谁做不到。一本书看下来,呃。。。我真的不太能分辨出,自己是不是做得到。

  看心理学的书,晦涩难懂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非常深刻的剖析人的内心,对于我这种代入模式很严重的人,不可阻止的,觉得头痛欲裂。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伴侣之间的相处,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

  这里的人和人,是我们概念中的自己人,非常亲近的人。

  因为亲近,所以从不曾怀疑,但是细细揣摩起来,骇人听闻。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五):太浅了

  总感觉作者把所有东西都归咎于谎言有点太片面了。作者是个好的心理医生,但不是一个好的心理学家。书中的例子都是个例,不具代表性,也不具有科学意义。作者只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写的这本书,不见得就是正确的,现实永远比作者所说的复杂。更不用说作者把一些科学解释不了的事物从神学的角度来解释,实在有些掉水准。不喜欢作者引用了那么多的基督教经典,算不算是变相传教?最后一章的观点有些新颖,能有些启示,其它几章就当故事会看就好了。

  感觉整本书熬了锅鸡汤,但是没给勺子。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六):《少有人走的路》Ⅱ书评

  作者讲了几个故事(爱丽丝给我了一种松子的感觉,例子里的经历,都给我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真实生活中遇到过的),最后升华到了层面,总结起来通过,“邪恶就是用谎言维护病态的自我”这段话,展开来说的,差不多两三天,随便翻翻就完了。

  和第一比差了一些,不过,也让我有点感悟,诊断自己也是对自己说谎的人。

  《巨婴国》有里面的影子,不过武老师的更贴近家庭一点,也更细。其实美国,都一样,有些心理情况也类似,也有很多共生关系,不过感觉更复杂。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七):人不能总走轻松的路

  看了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感触还是颇深。。

  经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口头上总是“无所谓”、“不在乎”,但挫败感还是实际闷在心里了,以为这就是洒脱了,其实只是换了个轻松的方式,让自己更好接受而已

  当然,我知道,应该直面自己的问题和错误,找出自己的不足,但总也不愿意,“那样多累啊,下次注意就是了”,在不经意之间就选择了逃避,或者逃避多了就会成为惯把。。

  对自己的一些问题,自己其实知道,但总不愿意去改,总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难堪。。

  或许是时候去拒绝逃避了,打破自己的心里舒适区,直面自己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做到两点1、做事要坚持,不能三分钟热度;2、和见面的每个人打招呼,哪怕自己不喜欢的人,不断改变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八):书摘

  越是心理健康的杰出人士,他们所承受的磨难往往越多。睿智优秀而的都能忍受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完全体会过焦虑、忧郁、疑惑和失望等情绪的人,一定比懦弱、懒惰、自恋、撒谎的人健康得多。

  逃避问题和痛苦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疾病:身体或性格结构中,阻碍人类实现潜能的种种缺陷。

  圣贤之人:一流的智慧,充分的认知;尽情享受生命;坦然面对并接受死亡;工作效率高,并有创意。

  人正是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灵才得以成长和成熟。

  不仅在面临压力和痛苦是,个人的心智会退化,只要处在集体之中,个人的心智都有可能出现退化。

  邪恶:用谎言维持病态的自我,由此集聚的一股企图扼杀生命力或活力的力量。所谓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言包裹的自我。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九):少有人走的路,到底几本,有何区别,可以怎么读?解答贴

  科普一下:

  《少有人走的路》老版是白封皮,共3本。

  1、我个人不推荐买第三本,第三本不是派克的作品,而且非常隐晦,晦涩难懂,大量象征性的神话的说法。

  2、第一本比较正统说教,第二本比较亲切随和,所以我推荐先看2,再看1,在我心里最美好的就是2,《少有人走到路-与心灵的对话》

  新版有4本,黄封皮,

  1、新版1=老版1,

  2、新版2《勇敢的面对谎言》是派克的另一本书,被出版社整合到“少有人走的路”里。曾经作为独立书籍,中文译作《邪恶心理学》,或《邪恶的人性-一个心理治疗大师的手记》。这本因为研究的太深刻,太黑暗了,放到最后读。

  3、新版3等于老版2,新版4等于老版3

  所以综合下来。我推荐买新版的前三本,不买第四本,作为一个体系。推荐阅读顺序

  新版3-1-2.老版就是2-1.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十):善与恶 上帝与魔鬼

  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上帝和魔鬼的话,那么人类的灵魂则是他们争斗的战场。

  上帝赢在生命的起点。他巧妙的利用了向外扩散、不断流逝的宇宙能量,创造了一种逆流而上、蓬勃发展的奇迹——生命。

  但是魔鬼也一直在生命的终点迎接着所有人。虽然魔鬼在充满生机的事物面前遁于无形,可是一旦你的生命力消亡,魔鬼便会趁机而入,带你随着他的脚步漂泊、消亡。

  关于善恶的思考,有人说这是与生俱来性本善的世界,但因恶而蒙尘。

  事实上就物理学的自然律来解释事物的腐朽,诠释“恶”比较容易。 而生命进化为益加繁复的形式,则太难被了解。

  依惯例,懒惰比勤劳更常见。

  如果我们谨慎的思考其中的道理,假设这是性本恶的世界,却不知不觉受到善的“沾染”,所以逐渐转好。

  那么就是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生命,那么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宇宙不断扩散、温度渐渐变低的规律来进行的。这种规律本无善恶可言。

  而生命却恰好在这种不断扩散的能量洪流中,在万物消亡冷却的大环境中,吸取了光和热,像水车一样在自上而下的溪水中转动,开始生长、繁衍、蓬勃不息。

  如果生命的力量是善,那么产生生命的大环境中,那种无法抗拒的消亡,便是人性中的恶。

  说谎、偷窃、欺骗,以及一切扼杀生命力的行为,都是由此而来。

标签:有人 走的路 经典 读后感 10篇 有人走的路 有人经典 有人读后感 有人10篇 走的路经典 走的路读后感 走的路10篇 经典读后感 经典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