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是一由苟博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究》影评(一):观感3
榫卯,曜变,让人印象深刻。某天在爱奇艺电视上看到,每集不长,主体围绕匠心传统手作人为核心,介绍一位位传承人物。深有体会的是,现公司展览项目中需定制馆内装置,由于每种需严格按照美方图纸定做,无法找到符合厂家。最终还是寻找了国外厂家。在主流生产线的大环境下,如何踏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strive to perfect也是我们下一个阶段所需要追求的。
《讲究》影评(二):手艺的传承
在当今这个遍布山寨的时代,这是一能让你看过之后寻回真正手艺的片子。手工到了现代是一场新的技术,从发展规律来讲,机械化生产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手工的劳动价格就提高了,所以现代手工艺的发展恰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现代手工艺会带给我们新的审美和鉴赏。手工艺通过现代感情,建立了能体现当代人经审核美学价值的工业创造,既满足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需求,又能实现保留本土化的生活理想。这就是现代手工艺的存在发展和价值所在。
《讲究》影评(三):不疯魔不成活
为一件喜欢的事你可以付出多少?
如果这件事一开始就不被世俗所认可呢?
你还可以坚持多久?
一个播放量超百万的寻找市井匠人的纪录片,叫《讲究》
已经拍到了第三季,一集15分钟。
这里面的人物,可能就生活在你周围,甚至可能被冠以“怪人”的印象。
故事也很简单,讲的是人为啥这么“讲究”,一根面,一张纸以及关于他们背后几千年的说道。
人有信念,有情怀,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极致。
繁华落尽,追名逐利者如过眼。留下的,是洗净铅华后属于人类的瑰宝,是专属于匠人不可磨灭的印记。
《讲究》影评(四):传承不止于味蕾,讲究也开启了美食诱惑
“不嫌酸味桃花醋,下箸争尝宋嫂鱼”。很久以前就有听说过有关宋嫂鱼羹的传说,连宋高宗都赏赐的美食,今日终于一探其中奥秘,没有想到看完《讲究》竟然感觉到了看完《舌尖》的饥饿感。 胡忠英从19岁就开始了自己的厨艺人生,比一般人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杭帮菜最有名的老师傅童水林,之前对杭帮菜有过一点了解,但一直没有尝遍,像特色菜品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笋干老鸭煲、八宝豆腐等。第一次接触到宋嫂鱼羹是在杭州旅游,听着相关的传说,品尝着眼前的美味,遐想着如何才能做出如此美味,今日一见,果然,连选料就这么讲究,怎么能不好吃呢。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餐社会,都市中的人每天都吃着各种各样的快餐食品,像这样选材料就需要好几天的食品,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新鲜的鱼片,粘稠的汤羹,加上精心挑选的笋芯,光看着就要流口水了。据说,胡忠英曾经担任过给G20峰会的领衔大师,在峰会上受到26国一致好评。只能说讲究人做讲究菜,对食材的这种讲究堪称世界级的。
《讲究》影评(五):认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运气
《讲究》从第一季看到现在,追了许久,每每都惊叹于传统手艺的精致和手作艺人们的对手艺的尊重,而《团扇》这一期,却从另一方面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李晶,这期节目的主人公,刚刚年过三十,却已身家千万。这一切,都源于他与团扇手艺的不解之缘。最初的时候,李晶接触的并不是团扇,而是戏曲中的旦角。出于对戏曲的浓厚兴趣和他本人一丝不苟的尊重态度,让他对戏曲中所用的道具也格外关注。由此,他开始接触并收藏团扇。几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李晶带着几把破旧的团扇来到苏州,想请师傅帮忙修缮,却没想到,许久都没有找到能帮忙的师傅,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学修缮和制作,最终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尤其是在选择人生的事业上。有的人选择了财富,便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而有的人选择坚守初心,便只能甘守清贫。李晶无疑是最幸运的一种,他从自己的爱好中找到了一条财富之路,享受并坚持,从最初周围人的质疑,到现在取得人人艳羡的成功。但细细看下来,这一切的收获,又不只是靠运气。如果当初没有对戏曲的认真,就不会接触团扇,更不会有如今的嗜闲居。
所以,人生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只要你能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讲究》影评(六):绘青,绘的不止是青花 还有匠人的美好愿景
绘青,这一期的主题很有诗意,看到匠人温智涛用那么小的毛笔,在尚未入窑烧制的茶盏上静心描绘,耳边仿佛回荡起《青花瓷》的旋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匠人在片子末尾说道“绘青就是绘心”,那么是否可以把匠人手绘青花的过程,看成是他想要看清内心世界的过程?
温智涛原本是一位摄影师,并且在摄影行业既有名又有实,新闻报道说他是王小丫的专用摄影师。就是这样一位从事相对新潮工作的人,却转而练并从事绘制青花瓷。
从北京到江西景德镇、再到武夷山,不辞辛苦,匠人只为烧出符合自己心中标准的青花瓷,用古老的技法追寻记忆中的“味道”。第二期节目里温智涛给人的感觉优雅、不急不躁,完全没有大城市中摄影师风风火火的行事风格。看温智涛绘青,心无旁骛,仿佛全世界只剩下手中的笔和瓷盏,让我不由得发自内心地敬佩。都说专注的男人最帅,不是没有道理。
节目中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温智涛抱着等待烧制的瓷盏回到武夷山,回到家乡,他在车上紧张、期待的神情让我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同样的期待又有一点害怕,近乡情怯,像足了我们小时候盼望新年时候的样子。
回到武夷山,用传统窑烧制瓷器,应该不仅仅只是匠人对于工艺的精益求精,我看到的还有匠人对于传统技艺的尊重和美的向往。
《讲究》影评(七):《讲究》的确很讲究
最近从爱奇艺上看了几期短纪录片《讲究》,让我对互联网视频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之前的互联网纪录片主要是将电视台播过的纪录片挪到网站上,讲述节奏缓慢,片子最少30分钟,最长的达到50分钟,虽然许多片子品质不错,但这种方式显然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很不搭。还有一种是网站自制或者网友自传的,一般来说内容肤浅制作粗糙,看它们实在是浪费时间。
《讲究》的内容其实并不新鲜,讲的是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人的故事,这样的题材有央视的《留住手艺》、《手艺》、五洲做的《指尖上的传承》等,《传家》《记住乡愁》等也有涉猎,但是同样讲传统手工艺的《讲究》却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主要表现在:
1、讲匠人不仅讲手艺更讲匠心,讲情怀!讲究之人不将就!
2、情绪性叙事以夸张画面为手段;3、大量使用两极镜头,大全大特,情绪饱满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信息;
4、讲述内容虚实结合,纪实与写意镜头相得益彰。
纪录片《讲究》的这些特质正是充分显示了互联网视频的特点!说明制作团队对互联网特征的熟悉和掌握!
看电视的人会越来越少,看手机的人将越来越多,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希望看到更多像《讲究》这样的互联网纪录片。
《讲究》影评(八):《讲究》让我重新爱上互联网视频
最近从爱奇艺上看了几期纪录片《讲究》,让我对互联网视频有了新的认知。
之前网上的电视剧、综艺、纪录片大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而《讲究》选的题材和拍摄手法吸引了我,内容精致且有深度,导演团队在15分钟内就可以把每段匠人故事叙述的十分到位,实属纪录片佳作!
我从《讲究》第一集《榫卯》开始看起,每次更新都准时看,推荐大家来看,在这个互联网视频层出不穷的时代,《讲究》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童浩将现代家居与榫卯工艺相结合,建盏狂人陈叶琦五年如一日只为烧出自己心中的曜变天目。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接近极致而倾注一生,这就是匠人精神,是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最缺乏的体验。
在这个时代,除了综艺娱乐,还应该有沉淀型内容。所以在泛滥的网剧和网综中,需要《讲究》这样平实质朴的节目,没有明星的炒作,没有热点的营销,却有对内容的创作,对传统手艺的敬畏。
《讲究》这类纪录片属于探索阶段,不免有批评的声音出现,但要知道任何一档节目都不会是完美的,这并不会妨碍它受大众追捧,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带头作用,我们愿意给这类文化节目更多的宽容。希望更多这类文化节目的出现,保证优质的内容输出的同时,也要发掘匠人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才能让节目更加真挚动人。
《讲究》影评(九):匠人坚持的不仅是手艺,也是态度
作为一个爱吃面食的北方人,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面线”的大名,总想着有时间能去尝一次。同时,更好奇的是,传说中细可穿针的手工面线,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看完《讲究》,我的这个疑问总算得到了解答。这背后,没有取巧,只有一遍遍的重复,和尊重手艺的态度。
面线手艺人老黄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在制作面线这件事上,从和面、切条甩面、搓揉盘面、横8绕杆、入柜醒面、甩弹拉面、室外晒面、收面入室、整束再晒,整整9道工序他全程亲力亲为。与其说是老黄创造了面线,不如说老黄每一天都在和面线赛跑,追不上,口感和粗细大打折扣,追上了,才是最好的手工面线。
《面线》一集,我认为是《讲究》播出到目前为止,观赏性最强的一集。不仅拍出了手艺的精细,同时还拍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属于手艺人的“真功夫”。当老黄扎着马步、双手同时开工,将面线在两根细竹竿之间飞快缠绕的时候,大有隐居江湖的扫地僧练功的气势,这一段生生吸引我看了好几遍。
但就是这样可贵的手艺,现如今也遭遇了极大地冲击。手工面线费时费力,对手艺的要求极高,但每天生产的分量却很有限,越来越多人放弃这门手艺转而投向了机制面线,标准化、高效率,这是机器的优势,但口感却有一定的折扣,用质量换产量,老黄是不愿意的,坚守自己的手艺和要求,这是对一门手艺的尊重,是每一个像老黄一样的手艺人的态度,也是手工艺能够不继续传承的重要因素。
《讲究》影评(十):遭遇挫折又重新站起——榜样的力量
这一期匠人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曾经某些明星艺人的遭遇,同样是烧伤、漫长的恢复,以及心理上留下的阴影……
众所周知,烧伤是最不容易恢复的外伤,这样的伤除了会产生生理上难以忍受的疼痛,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焦虑急躁、恐惧抑郁等,若不能及时引导,被烧伤的人可能会深陷烧伤的阴影中。然而温智涛很好地恢复了过来,不仅克服了对于烧伤的恐惧,还能再次投身到绘青的事业中去。这样的精神毅力,正是最值得大众培养学的素质。
片子里的温智涛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用老技法追求瓷器的“味道”,不论是拉坯、绘青还是上釉、烧窑,温智涛都遵循古法,然而烧窑用料上他却有了新的想法——以燃油代替木柴。也正是这个新想法,导致了那次温智涛被烧伤的事故。
温智涛以古法代替青花瓷制作中的新工艺,坚持手绘、人工喷釉、烧土窑。这样的古法即使在传统瓷都景德镇也没有多少人还在沿用。
有毅力、有想法,并且不惧挫折,敢于面对,这样的匠人堪称榜样,而最不缺榜样的力量,总有一些人会在危难,或者意志低沉时站出来,影响着无数人。我想,匠人便是这样的榜样群体吧。
现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向金钱与权势看齐,这样的社会现象无疑是令人焦虑的;匠人们却不急不躁,任外界如何喧嚣,他们依然专心致志,久而久之,这样的专注便开始影响身边的人,《讲究》这样的纪录片则是把匠人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榜样的力量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