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风格读后感精选10篇

  《家的风格》是一本由[美] 埃米莉·亨德森 安杰林·博尔希奇 著 / 大卫·蔡 摄影著作,后浪丨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的风格》读后感(一):美国网红家居女博主,教你怎样将房间布置成INS样板房

  这些年各行各业似乎都很流行跨界,我们常能非科班出身的斜杠青年们成为某个专业的专家学者,或者成为网络红人,这些人通常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凭着对某个专业的兴趣热爱跨界过来,结果就是在实践中不光进一步了解了这个行业,增加了经验,越做越深入的结果就是成为了个中翘楚。

  我们熟悉的比如著名作家冯唐毕业于医科大学,正职是麦肯锡合伙人,原本主打商界精英人设,但现在大家一提起他最熟悉的就是定义“中年油腻男”与“春风十里不如你”。再比如以讲三国为大家熟知的易中天老师本职专业是美学研究,从前出的书都是研究美国宪法的专业论著。

  这种跨界现象在艺术界似乎更加明显,或许是因为只有真正热爱某个领域才能真正做出成绩,可能是由于跨界人士更能把自己本科的知识、技术应用到自己热爱的领域中,达到一加于二的效果,也许是这些从业者自知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所以益发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每次工作中都能全力以赴,因为他们是把工作当成工作,所以反倒比那些纯为生计来工作的科班出身者更能做出成绩吧。

  比如台湾著名花艺大师凌凌宗湧 ,他的那本《花艺大师到你家》,举凡插花爱好者基本都认真学过。但这位LV、Dior的御用花艺师原本是个学学机械专业的正宗理工男。退伍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花店的“送花小弟”做起,渐渐爱上了花艺,凭着这种对花艺的热爱,认真自学,成为台湾著名的花艺大师。

  再比如,美国著名软装设计师艾米莉·安德森(Emily Henderson),身为一位拥有70万粉丝的美国最受欢迎家居博主,她的家装设计理念被无数美国人效仿、学,应用在自己家的布置里。但其实她也是半路出家,大学学的专业是历史和英语,原本所从事的工作与家居设计没有一毫关系,成为软装设计师,完全是凭借着自己对设计的满腔热爱,依靠着刻苦自学以及不断的练,才会有今天的成绩,成为了家居界的网红大V。

  说到软装设计,很多国人或许都不太熟悉,但举凡家里搞过装修的,对于时下流行的“轻装修、重装饰”理念都会非常有所耳闻。艾米莉·安德森做的,就是类似那种家居大改造的室内设计,通过对于家居内的改造,尤其是室内家具、装饰物的设置,达到舒适与实用兼具的设计目的。

  身为著名居家软装师的她同时也身兼作家,曾出版《Styled: Secrets for Arranging Rooms, from Tabletops to Bookshelves》一书;在美国广受欢迎。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也在今年8月以《家的风格:如何让你的家比样板间更有格调》为名在国内出版,此书是艾米莉·安德森多年进行家居设计的经验,在这本家居设计指导书里,作者详尽的讲述了不同房间如客、门、厨房、餐、卧室的具体设计方案。

  艾米莉·安德森的设计理念是,「舒适是居家布置的第一顺位,紧接着就是风格;但所谓的风格不应该是像产品型录上一张张漂亮无暇的照片,而应该真实反映自己的性格——别再追求完美了,尽情地当一个怪异的人、有趣的人吧!」书中的具体内容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考虑到读者大多是没有专业设计知识的普通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细,作者针对不同房间,条分缕析的写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实施时要注意到的各种细节,以及读者实地操作时要考虑到的各种问题,诸如如何准确找到自己喜欢的家居风格,如何设置门的灯具,画廊墙上挂什么画合适,作者都有实例一一进行说明。有图有真相的家居指南书让读者按书操作更具可能性。

  在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说,“风格设计与实践就是每日功课”,如果有人想对自己的居所进行一场“梦想改造”,书中有很多设计理念都可以供参考。比如同样一张沙发,作者给出的四种布置方法,使读者轻易能的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并按照书中的指导进行实地操作。

  在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亲力亲为设计自己的屋子后,作者向你保证,你不仅将拥有宜人的房间,也将拥有一个完全符合自己风格的居室,如果你再也不想踏出这间房,也不必觉得惊讶了。

  《家的风格》读后感(二):一个新中产的审美提升之路(兼读书笔记)

  光看封面你就知道,这本书翻开一定是很多漂亮的图片,还有个和蔼可亲的白人阿姨,用了很多西方标准写书套话,以及可以预见的浓厚、有时略不通顺的翻译腔。

  看这本书的人无非想要提升审美。关于提升审美,这本书一定能帮到你,或者让你以为能帮到你。

  风格测试,期望确立,简单可行的原则,大量精美的案例。

  相信我,这确实有帮助。此书适用于想要装修自己的出租屋/民宿的普通读者,也适用于从事场景设计/室内设计的专业人士。

  简而言之——大众口味中带着一点网红感。

  副标题叫做“如何让你的家比样板间更有格调”。作为万恶商的一名打工仔,见过的样板间可能不算少。某B的样板间品味极土,某K的样板间创意设计感到位了,但是总是觉得略廉价;某P的样板间一向中规中矩,符合其接班人的定位……形形样板间,大多数肯定不会多洋气,毕竟都是要卖给普通人,不小心太炫还会被指责迷惑客户,以免收楼那天“货不对板”闹得不愉快。

  稍微偏个题,房地产商做样板间有各自的主题,但我们主要根据用户的层级来定。

  定位年轻刚需客户,样板间活泼有个性;定位大城市高端商务人士,样板间就传统文化起来了;吸引小城市的土豪,样板间要突出“洋气”,最好是欧式古典。

  笑话,你的审美怎么可能脱离你的阶级!我们作为要辛苦卖楼赚钱的打工仔,早已暗悉这套真理,贴近群众,努力摆在群众喜欢的盘子中,再恭恭敬敬地奉上。

  我突然意识到,我爸妈装修的房子我觉得丑,大概是我们经历不同,阶层可能也很快不同,但我仍旧可以忍受屋子里的花哨电视墙,风水改善物屏风,冰箱上的丑陋盖布什么的……我们在谈审美提升的时候,内心是否已经在叛变自己的=当下的阶级,拥抱了一个未来的阶级?

  当然,如果是我自己的家,我大概直奔自己喜欢的“极简”和“禅寂”风格。但是,看完这本书,记住我写的读书笔记,再加上你勤奋的案例积累,可能还真的能够像模像样地搞出中产阶级的审美的“家的风格”

  正常的读书笔记如下

几个前提:

  ·风格设计。区别于室内设计,很大程度上你布置出来就是为了在媒体上发布的;

  ·风格意识。你的脑子里或许只有几个类似于复古,现代,极简等,书中一开头就提供了测试,你可以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合适(我自己是禅意风格,完全正确)

  ·适应范围:如果是自己的住家,显然没必要每个地方照搬。但是你按照文中的标准做出来的空间很上镜,适合民宿。

  家分为

  ·客

  ·门及创意空间、角落

  ·厨房和餐

  ·卧室

原则:

  一、整体原则

  1.越是大空间和经常呆的地方,越是需要收敛。

  收敛=色彩饱和度降低,数量降低,材质不宜过多

  卧室、客

  如果想要发挥创意,确保你的创意是容易更换的。所以墙面尽量素净,大沙发尽量简洁,而是在床品,靠垫,灯具,椅子上发挥你的个性。

  甚至连电视的存在都要尽量隐藏起来,这于

  2.在小空间,可以发挥一些创意。

  门/厨房/创意角落/经常接待客人的客/梳妆台

  创意=高对比、色彩、材质的丰富

  二、风格

  极简主义:

  北欧风格、极简抽象艺术风格、禅意风格、当代风格、工业风格

  中间至极繁主义

  复古摩登、70年代风格、波西米亚风格、80年代风格、乡村风格、传统风格

  小户型,个人推荐用极简主义,大户型用中间或事根据爱好选择极繁主义风格会更好。

  三、物品原则

  1.平衡。适用于很可能东西特别多的人,房间里的焦点不应该过多。;

  2.设置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适合特别有强迫症的人,例如我自己。我这样的,就是有时过分嫌弃装饰和不完美。不完美的地方,代表你自己身上那一点与众不同的个性,或许你自己可以发掘出来。一杯喝过1/3的果汁,一条随意摆放的毯子,可以显示出一种“正在使用”的状态 ;

  3.层次感。根据我的理解,即是前中后的穿插布置,也有不同感觉的材质的穿插(柔软和硬朗);

  4.三者法则。避免混乱或是单调,书中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法则:一个平面上应具备三种要素,纵向伸展物件&横向伸展物件&和谐二者的摆件。

  四、色彩原则

  1.找到你最喜欢穿上身的颜色

  2.一个高亮度色彩,和一个低亮度色彩,这两个色彩最好不要是色盘上的互补色

  3.混合使用暖色调和冷色调

  4.选择一道强调色。

  如果你是开民宿的,我建议:

  流行的元素你可以搞,毕竟来这里住的人也是寻找跟同价位的连锁酒店不一样的风格。

  如果是自己的家:

  我建议一定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毕竟长久居于其间,家是你的生活舞台,毕竟不能过于追求新奇。

  “以颜色为起点……如果你有很多蓝色系的衣服,便可考虑将这种颜色纳入家具色彩中。如果你发现自己从来不穿紫色的衣服,那么也许这种颜色并不适合你。”

  具体的房间布置,书中亦用了大量案例,还提供了很多细节。但是在我看来,似乎就不属于需要牢记的内容了。从“多看”到“审美提升”,还要积累很多素材。但是如果你按照我说的那几个原则去观察,就能在真正布置房间的时候,抑或是看样板间,或是杂志的时候。

  ,我觉得把电视的存在感尽量降低这个想法真的很棒,因为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觉得家里的电视墙都奇丑无比,看了以后顿悟:是因为电视本来就黑黑块很丑了,还要专门弄面墙强调下,能好看才怪了。

  《家的风格》读后感(三):麻雀虽小,要有风格

  的房价一直像高高在上的风筝,绝不是踮着脚就能够着的。就算最近稍有回落,也依然距离买得起有截差距,于是许多人只能选择租房。

  对于狭仄的小房子,尤其是租来的房子,想要不大动干戈,仅仅靠软装就变得温馨,进而拥有自己的风格着实是一件难事。但更难的是,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像咸鱼一样苟延残喘在老破小的环境里。人和动物之所以不同,大抵就在于人除了吃饱穿暖,还需要精神上的愉悦。

  我的90后闺蜜小A,只身一人在魔都打拼,与同事合租着一个两室一的小房。平时基本不在客、厨房这些公共区域活动,只对自己的小窝极为上心。平时喜欢买些可爱的小装饰,也爱看些家装杂志,因为房间小,好折腾,经常把几个家具挪来挪去,换个窗帘,缝个枕套什么的。折腾来折腾去,始终觉得不满意。“整洁是整洁,但总觉得缺了点啥。”她说。

  我想,是缺了风格。风格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并不一定要百尺豪宅才能拥有,小房子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现在什么都流行小而美,租来的小屋子也可以很有。

  于是我就向小A推荐了艾米莉·亨德森所著的《家的风格》,副标题:如何让你的家比样板间更有格调。艾米莉不是普通的室内设计师,而是一位风格设计师。你所见到的杂志上拍的美美的房屋照,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都离不开风格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室内设计师所做的也许是要客户打掉一面墙,加装一排柜子,吊个顶什么的改变房屋结构的活儿。风格设计师却会通过改变软装,比如添加一束花,一个小装饰,去掉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换个家具来达到让房子脱胎换骨的效果。鉴于一线城市租房比例居高不下,个人认为风格设计师将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

  《家的风格》就是这么一本手把手教你改变内装饰以彻底提高房子,让访客产生“哇”的一声惊叹的书。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找到风格,以及从细节入手打造风格,特别适合不能改变房屋结构,又想居住环境美美的小仙女。

  作为风格设计师,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建议客户刷个墙,或是买个沙发,又或是扔掉看起来会拉低的废物,而是先帮客户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艾米莉在书中提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哪怕你觉得自己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那也算是一种风格。而让人舒服的风格就是这间屋子能让你彻底放松,非常地怡然自得,就如同赤身裸体置身于25度的室内,完全不会有哪怕一丝丝的压力。

  这当然很好理解,如果你是惯轻奢风的,身处工业风格的屋子里绝对会感到浑身不对劲。又或者你是个惯简约家居生活的居家型主妇,你大概也适应不了中世纪摩登风格。找到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寻找自我的过程。艾米莉建议读者可以通过翻看自己的衣柜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颜色。

  或是通过书中所附的风格测试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关于风格,需要提醒读者的两点:

第一,风格并不一定是单一,混搭是完全可以的,关键是怎么混。

第二,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你随时可以变换室内风格来配合多变的性格或是心情。生命不止,折腾不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风格设计师拍出美照的独门暗器——小场景。

  在各种家装照中,最吸引人的要数这么一类照片:床并没有铺地整整齐齐,被子可能掀开了一个角;沙发上随意地搭着一条披巾;书桌上放着一本看了一半,打开着的书,茶几上摆着一杯三分之二满的茉莉香茶。看起来既有凌乱美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好像主人下一秒就会穿着拖鞋走到照片中。毫无半分样板房的做作。

  我也跟着尝试,却发现只能获得一半的精髓,即只有凌乱,没有美。艾米莉在这本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详细阐述了如何打造每一个耐看而有个性的小场景,最后通过这些小场景的彼此呼应来串联成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屋子。

  《家的风格》最让人赞叹的一点就是除了一张张好看的图,艾米莉把每一个位子为什么要这样布置的思路都写出来了!对于有心人来说,简直不亚于一本武林秘籍。

  .s.小A最近在闭门研究这本书,据她说就快要大成了,邀请我下个月去家里坐坐。

  看样子《家的风格》确实在实战指导上实用性很强。书里竟然还有教你如何去跳蚤市场淘喜欢的家具摆饰的小窍门。认真阅读下来是真的能提升个人审美等级的。租来的房子经过调整也可以变得更舒适、顺心。毕竟,就像那句广告上说的一样:房子虽然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我是亦君,欢迎关注我!

  《家的风格》读后感(四):你与“梦想改造家”之间,只差一本专业书的距离

  这几年随着消费降级的兴起,还有《梦想改造家》等家装改造节目的热播,各种***元爆改出租屋的帖子也不断大热,大热的后果就是跟风者多,泥沙俱下。动辄有人在某宝上买块印着ins植物图案的网红桌布或窗帘挂在墙上,再拉上一串七彩泡泡灯,餐桌上铺上某宝19.9包邮的小清新图案桌布,摆上同款餐具,然后拍上几十张照片到网上发帖,如何用*百元爆改出租屋。

  类似帖子看的多了,广大吃瓜果群众也变得麻木了,有人干脆指出客观事实,这些照片去掉精修滤镜之后根本令人无法直视,所谓爆改,只是骗人骗己而已,对于居住质量的提升,没有任何作用。

  对于此种言论,以前一向喜欢围观此类爆改帖如我,也不得不承认,这话说的好有道理,真的令人无颜以对。毕竟,室内设计不是个体力活,是个技术活。整体布、房间风格、客观条件等等情况都是要考虑到的,而那种千篇一律的简单改造方式未必适合自己。

  要做好家居设计,还得多听听专业建议。著名的家居自媒体大号“菠萝斑马居住指南”一向因其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受到一干有志于改良家居环境者的追捧,作者斑马姐曾在文章中认真表示过,虽然她在ins上关注了差不多有800个家居博主,但如果只能剩下一个,那么一定要选家居博主艾米莉·安德森Emily Henderson。不光因为她的INS让人不管看多少次依然喜欢,依然经常给人带来布置的灵感。尤其难得者,她的风格属于看起来很时髦,细细体会又会觉得非常实操,用大超市TARGET里100刀的东西都能打造出一个非常高级的家那种。

  艾米莉·安德森不光是一位网红家居博主,也是一位专业的屋内设计师,因为一栏家居设计节目魔法造型 Secrets From a Stylist而变得全美知名。这档节目可以说是国内各种改装节目的鼻祖,内容便是实地参观改造对象的,通过深入沟通,了解对方风格,做出整体改造方案并实施,最后交付使用时毫不意外的看到对方的震惊表情并收到各种赞美。

  能有如此惊人效果绝非节目组提前安排设计好的,美国的真人秀节目还是拍的挺实在。虽然好看的样板间同好看的皮囊一样千篇一律,但有趣的房子总是万里挑一。艾米莉·安德森的设计所以能得到屋主们的广泛好评,自有其独特之处。

  与其他大多数设计师不同的是,她更加注重顺应屋主个性、风格,通常与屋主事先沟通好,采用居住者最喜欢的颜色来做整体设计。简单说就是量体裁衣,个性化订制,所以交屋时屋主们看到自己的新家总是感动的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一遍遍表示说这个就是自己梦想中家的样子。

  老实说,这一点在千篇一律的国内设计界真是太难得了。或许也与设计师本人是个文科生有关,艾米莉·安德森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原本大学所学专业是历史和英语,但她一直想成为一个设计师,于是认真自学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去设计公司做兼职,在这种“知行合一”的工作模式中学到很多东西。2009参加了一档家居设计新星节目HGTV Design Star,凭借其个性与实用的家居设计理念夺得冠军,从此成为家居设计界的著名网红。

  众所周知,斜杠青年相较科班出身的厉害之处就是一专多能,虽然不如科班出身的专业,但能从将其它专业的东西融合进来,获得一加于二的效果。

  因为她是历史专业出身,所以在设计方面并擅长以复古物件布置出清新且具现代时尚感的家。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房间里没有一样旧东西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她很擅长用各种旧物,尤其是那种能充分体现屋主风格的家居用品来装饰房间,所以经她打造出的新家总是带有屋主的强烈印记,不同于样板房的千篇一律,也不像INS上那些美图,虽然精致无比,但总缺了些人气,不像有人真实的生活在那里。

  因为她的女性身份,艾米莉·安德森在设计中更加注重细节,且能深入挖掘屋主性格,真正了解到居住者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得到最佳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艾米莉总是反复强调,「舒适是居家布置的第一顺位,紧接着就是风格;但所谓的风格不应该是像产品型录上一张张漂亮无暇的照片,而应该真实反映自己的性格!」

  在她的精心设计下,帮助很多屋主解决了居室装饰问题。艾米莉·安德森也为自己赢得了超高人气。在服务过许多客户后,她将自己家居设计、改造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Styled : Secrets for Arranging Rooms, from Tabletops to Bookshelves》,现在这本美居畅销书在也推出了简体中文版,名曰《家的风格》,书的副标题是:如何让你的家比样板间更有格调。

  的确,书如其名,此书与当下常见的那些家装设计书大有不同。全书一开篇并非当下流行的风格盘点,也不是各种装修材料、家具材质的名词解释。而是针对读者本人的风格测评,既通过专业测评找出自己真正喜欢的装修风格,家居布置方案。作者在书中以房间为分类,分做客、厨房等数章,逐章介绍各个房间不同风格的设计办法,改造方案。让已经被北欧风、工业风、复古风、田园风、现代风搞到头大的屋主们眼前一亮之余,更能真正从书里学到东西。简单讲,就是看了书以后马上在实践中能用的上,整本书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这一点正是读者所需,而许多家装设计书少有的。

  还有一个与其它设计师不同之处,艾米莉·安德森在节目中有一个特有的装饰项目“style project”,既针对同一个空间给出数种不同设计风格的装饰方法,比如同一张沙发,同一张床,如何用不同的装饰表现各异的风格,这种示范在书中有很多种演绎实例。

  比如说,光是如何隐藏那个电视机一项,作者便能给出六个解决方案,读者可依个人喜好风格任选。

  关于生活,每个人都想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虽然很难,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总是有可能会实现的,起码能分实现。比如把房间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管这房子是租来的还是买来的。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当然不能光靠想的便做到,关键在于积极动手,规划设计,全程参与整个改造过程,才能获得成功。或者,这才是所谓爆改出租屋所真正应该有的态度,爆改不是目的,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满足、更快乐而已。

  《家的风格》读后感(五):明明是花费不菲装修的家,住起来却像出租房?

  几乎花掉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勇敢地抗起巨额还贷压力,终于,我们成了有房一族。尽管贷款压力时常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尽管装修几乎榨干了我们的口袋,但是!没有什么能磨灭我们对于住进“属于自己的家”的期待!

图片来自《好好住》

  北欧、日式、美式、地中海风格?每一款都好爱。好好住、土巴兔,每一款装修app都下载,《小家越住越大》《这样装修不后悔》等等装修必读书目都买回来,专业的设计师也要请回来,费尽千辛万苦,历经种种磨难,踩过无数大坑小坑,终于,房子装修完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住进去,po了新房的照片到网上,却收到这样的留言:

  什么?!我一口盐汽水喷在了墙上!

  留言的这位朋友,从此你我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友尽!

  虽然不一定会遇到这样让人气到吐血的事件,但相信很多人在住进新家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隐隐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怎么我的家完全不像之前幻想的那样高端、大气、上档次?即使不这样,至少也该是优雅、别致、有格调吧?为什么和家居杂志上的“别人的家”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图片来自《瑞丽家居》

  差就差在,你比杂志少了一个“风格设计师”。

  风格设计师是什么人?你一定知道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但却不一定知道风格设计师,而风格设计师正是那些杂志里华丽房间背后的“秘密武器”。当一个房间的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就是风格设计师登场的时候了,他们只是对房间内的物品陈设进行微调,就可以给整个房间带来惊奇的改变。他们会告诉你,你不需要换一个新沙发,只需要增加一条款式相宜的毛毯,你也不需要换新的窗帘,只需要在恰当的地方摆上一棵刚刚好的植物,你的房间就能变成让你惊喜的模样。这就是风格设计师的神奇之处。

  现在,你无需花费重金去请一位风格设计师到家里,就可以学会把家装点地像杂志上那样好看。因为,ins著名的风格设计师埃米莉·亨德森将她12年丰富的室内风格设计经验汇总整理,为你写了这样一本书——《家的风格》。

《家的风格》家的风格评价人数不足[美] 埃米莉·亨德森 安杰林·博尔希奇 著 大卫·蔡 摄影 / 2018 / 后浪丨华侨出版社

  埃米莉·亨德森用75个精美房间案例,一一讲解每一分的设计思路。例如如何按照不同层次摆放物件,才能使它看起来被布置地漫不经心却又与房间浑然一体,细到放置每一个花瓶、每一只花纹抱枕的思维过程,埃米莉·亨德森都一一展现给了你,可以说,有了这些非常细致、手把手的指导,看完这些案例,你也就可以自称为“半个风格设计师”了,设计自己的家,是妥妥的没问题了。

  这本书另外一个贴心的设计是,在每一分,作者还提供了拍照技巧,有了这些技巧,你不仅可以住得优雅有品,还可以把你的家po出来与更多人分享,让更多的小伙伴欣赏到你的“家的风格”。

  这本书还是全彩页设计,仅仅是书中漂亮的家居图片,就已经够我们大过眼瘾了。

  同时,作者还在“风格设计师”笔记这一分,将自己多年工作中积累的购物信息、使用的涂料颜色、DIY小技巧等毫无保留了分享给了读者。

  接下来,给你分享几个书中的实用小技巧,是今天晚上你回到家,立刻就可以用起来的技巧哦。

1.找到你自己的风格。

  我们在购物的时候,时常会发现这也喜欢,那也喜欢,买到家里却发现,你刚刚买回来的那件日式小沙发与家里的工业风完全不搭,或是你精挑细选出的吊灯,挂到家里却不伦不类。这是因为,你没能找到自己的家居风格。

  其实家居风格就像你的着装风格一样,有的时候你自己可能并没有察觉,但是确实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穿衣风格。

  虽然你的家居风格可能并不像穿衣风格那么好辨识,但是别担心,埃米莉·亨德森在《家的风格》在第一章里,就为你提供了细致的测试家居风格的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己得分的不同,将自己对号入座到12类家居风格的一种里。相信通过这个测试,你一定可以明确自己的家居风格。一旦你明确了自己的风格,你就再也不会把各种完全不搭配的家居物品不加思考地堆在家里了。

2.设置专属于你的“小场景”。

  你的家透露着你的性格、爱好,还有你想展现给他人自己的特处,又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喜好。“小场景”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如果你喜欢读书,你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温暖舒适的读书角落。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一个舒适的座椅,上面放着羊毛毯和护腰枕,小茶几上放着一个玻璃杯和一本书,再配上一盏温暖的落地灯,这就是专属于你的阅读“小场景”了。

  如果你喜欢品酒,你只需要买到一个漂亮的小推车,然后将很多好看的酒瓶和苏打水、一个插满花的调酒器,几个漂亮的玻璃酒杯摆放在上面,这就是你的特别的品酒“小场景”了。

  如果你喜欢晒太阳,就在阳台放上一个小沙发,沙发上放几个深红色枕头,再加上一条随意垂下的薄毯,一张放有打开杂志的五彩茶几。一个独享阳光的小角落就有了。

3.一张沙发,也可以有多种不同设计。

  沙发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家中都有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眼光的转变,我们可能会想要变换家的风格,可是沙发这个“大东西”可不是说换就换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变换来改变沙发的风格。

  如果你喜欢当代流行艺术风格,在沙发上方挂上一幅明亮的大幅艺术画,在沙发旁放上几本时尚书箱和精美物品,就可以使沙发成为与姑娘聊天的甜蜜地带了。

  如果你喜欢传统情调的浪漫波西米亚风格,一只白色有褶边的枕头,一条带有流苏的薄被,布面精装的书籍,都是你可以使用的装点小物。

  如果你喜欢地中海风情,你可以在沙发旁配上具有中世纪家具风格的木质细长边桌脚,在墙上挂上海景画,然后再在沙发上放上深蓝色、款式简单的抱枕。

  同样的道理,你也可以应用在房间其他的地方。

  此外,《家的风格》还针对每一个房间提供了设计参考,提供了每个房间设置“专属小场景”的具体方法,小到物品材质的选择、大到空间线条的处理,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如果你觉得自己现的居住风格需要改变,或者是想找到真正让自己满意的家居体验,又或者你觉得这篇文章里介绍的还不够详尽,甚至于你只是想拍出漂亮的家居图片,相信我,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愿你拥有舒适美好的居住体验。❤

标签:风格 读后感 精选 10篇 风格读后感 风格精选 风格10篇 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10篇 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