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之海》是一本由[日] 恩田陆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一):有一种很奇特的美感
觉得可能许多人接受不了这种风格的小说,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情节也不鲜明,没怎么去表现一个小说通常着力的因为所以结果,但是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读完之后感觉说不出的好。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估计不算好书吧,口味独特的人可以尝试。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二):真不易理解啊
奇怪的小说,不太适应,很不易理解。
也许多看一些,惯了之后就会好的吧。
必须很慢地看才行,稍微一快就容易把线索模糊掉。
奇怪的小说,不太适应,很不易理解。
也许多看一些,惯了之后就会好的吧。
必须很慢地看才行,稍微一快就容易把线索模糊掉。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三):只看了其中的一篇——《奥赛罗》
很偶然的情况下捡到这本书。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不过我并没有一页一页地看这本书。而是只是挑选了其中的一篇来看《奥赛罗》
奥赛罗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作者在为他自己的小说采用了这个富含传彩名字。
从故事开头,我就已经感受到这个故事史诗级的气场。短短的一篇故事,不过十页,却如同人类代代相传的文明记载般,仿佛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再跟着文中的”它“一起走过来。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四):睡莲
“睡莲底下埋着美丽的少女。若不是池底的暗泥里埋着美丽的少女,才开不出那么美丽的花。”
但想要开出睡莲,只有美丽还不够。砂糖般的是非洲菊,不是睡莲。
亲身走进黑暗的沼泽,被嫉妒自卑孤独欲望静静掩埋,躺于淤泥里感受到自己的冰冷肮脏流下羞耻的泪。
额头上才能开出美丽的睡莲。
“我吐出白色的气息,脑海中浮现硕大花朵穿过我额头,在暗夜中盛开的模样。“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五):过于隐晦
书很薄,但是封面、纸张、装帧都相当精美,价格也不菲,不过内容感觉对不起这样的定位。
收录的十篇,不同类型的故事,感觉风格不太合一,编录在一本里面觉得不伦不类,异常别扭,虽然作者在后记里面写道“意外地发现这些作品的调性相当一致”,但我是没有这样的感觉。
十个故事相互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各篇又不是完全独立的故事,有好些是预告篇、前篇之类的,要是没看过“正篇”,读下去就不会有太多的理解。而且这些故事的寓意都好隐晦,行文结构上又用了很多特殊的方法,总之是和我们平常的思维惯不太一致,读起来很费劲。
比较喜欢的是《奥德赛》这篇,很有想象力,而且思绪随着作者的笔锋飘动,一边读着一边好像还能看到那些画面似的,古老的村庄和古老的传说,作者就好像是一个叙述的长者,讲述“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六):书摘
lt;春天,来吧>
——
树龄还很短的樱树,今年初次绽放了花朵,虽然年轻的樱树学了如何开花,但是希望它们不要懂得何为凋谢。
——春来花绽放,相遇存命时。
虽然春天一到花朵就会盛开,但是只有活着才能见到那些花朵。
——今日春已尽,益发难别离。
只要想到春日将在今天结束,更无法 离开花下。
——愿今始绽放,不知落花事。
这一次,谁也没做梦,有没有人死去。
lt;褐色的小瓶子>
逐渐腐朽的每一天,不停重复着永无休止的每一天,我似乎看见覆盖在身上的外壳慢慢增厚。
lt;寻找伊莎欧·欧沙利文>
日本留学生在法国杀害女友并煮食。
格林兄弟——搜集了大量残酷、故事的他们。
所谓的地狱其实和天国十分相似。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场漫长的等待。等天亮,等雨停,等公交车,等水煮沸,等不诚实情人的电话。等待无趣会议的结束,等待客人忘记我们的过错。等待丈夫或孩子回家,缩着脖子等待天气转好。等待、等待、等待——未来的一瞬闪光。
lt;睡莲>
比起混乱,我更喜欢秩序井然的世界。
稔就像银色匕首般美丽。
女孩子是塑造出来的,由男孩和大人的视线所塑造。
我喜欢这样的你,我喜欢觉得受伤痛苦的自己很肮脏的你。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七):周游......
很薄的一本书。
漂亮的装帧,孤高的定价,写满赞美词的腰封。
/1、春天,来吧
一篇抚弄时间的作品,连绵不绝的梦所映射出的是连绵不绝的生命。
/2.褐色的小瓶子
都市怪谈。
/3、寻找伊沙欧-欧沙利文
节奏缓慢的科幻短篇。
/4、睡莲
未的睡莲带着一种忧郁的色彩,彷如停滞的是童年的时间。
/5、某电影的记忆
关于母爱与事件,很好的作品,只是动机让人费解。
/6、远足的准备
大家一起在夜晚走着,走向共同拥有的星空。作为预告篇的本作继承了《夜晚的远足》阳光、爽朗的风格。
/7、国境之南
又是都市怪谈。
/8、奥德赛
一座会移动的城市的年代记,小小的篇幅包藏了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可与卡尔维诺的名作《看不见的时间》一作参照。个人认为是本书中最好的一篇。
/9、图书馆之海
《第六个小夜子》的回收再利用。
/10、乡愁
回溯时光,浮现于眼前的是名为印象的残片。脚步不曾为之停留,记忆却为之停留。
“乡愁的魔术师”的名为“乡愁”的作品。——“非常有我的风格,从某种角度来说或许能称为我的原点吧。”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八):好想吐槽
第一个故事在说什么我其实没怎么看懂。与其说剧情没看懂,不如说原因没看懂。两个女生一个叫香织一个叫和惠,为什么死了一次一次,怎么复活,为什么能记得复活之前的事,还是说她们死了就陷入了一个轮回,不断重复死前的故事。我没看懂为什么这样发生,也没看懂会有怎样的结束,所以说作者究竟想写什么,想传达给读者怎样的思考。难道是出门前要带围巾?
第二个故事还不错,有点都市猎奇风格。三保是吸血鬼吧,收集大家鲜血什么的。关口俊子也真是,别人的事为何如此关心呢?人生总会遇到很多奇怪的转折,三保当年想当护士没当上,就不要去揭人家的疮疤,她自己承担着梦想没能实现的悲痛已经很沮丧了,你又不是招生办,管人家那么多干什么。
第三个故事我也没看懂Orz,我究竟看懂了什么……是说那个巴塞可·修耐德,不,伊沙欧,他是主角的父亲,是强大的破坏神……z怎么笔友忽然变成了儿子我有点理解不能……
第四个故事……在异装癖的帮助下,亘喜欢的妹纸变成了女。弄脏了别人所以主角就变得如同淤泥中升起的莲花一样干净?醒醒吧少年,除非换张脸换个灵魂,否则他是不会喜欢你的!再说女在日本不是很普通嘛为何似乎很看不起她的样子。别再白莲花了,你还不如人家呢。
某电影的回忆。我还特地去找这个电影。我发现看到现在这本书的主角都有失忆症。动不动就什么都不记得,很巧合的还能想起来,然后就出事了。
给客人下毒的咖啡。这么无法无天,主角在被毒死之前还把加代子给别人下毒的心情想得那么美好,什么这就是她和别人建立羁绊的手段。你也太乐观了吧,说不定她就是个精神病呢?非要按照常理来想的话,我倒是觉得那家店肯定是山口组的地下组织。当年搬走是因为山口组在当地的权力被人夺走,后来又扩张回来,用海报作为暗号,看不懂暗号的统统毒死。
图书馆之海是我十分期待的故事!但是看完了我好绝望。少女和少年你们有没有太中二病啊!那个钥匙究竟怎么回事一直没说,也就是根本没用的钥匙!!钥匙不是为了打开门而出现的吗?难道作者是想拙劣的暗示这把钥匙打开了少年少女的心门?看到结尾我觉得女主角简直是神经病!虽然青豆的在故事中没有开,似乎违反了“如果故事中出现一支,那么必然要射出”的定律,但是青豆的声在整篇故事中不断回响。不是什么东西没有完成应有的职责都能在画面以外的地方闪闪发光!搞一个钥匙就变成小夜子大人了吗?你们高中有没有太闲啊。
总之这本书很不知所云,完毕!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九):缺乏临门关键的一脚
缺乏临门关键的一脚
记得两年前我刚上高一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说过,所谓读文章,就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寄托于文章的处处笔法之中。倘若笔法得当,双方则能进行信息上的互动。而在这一点上,起码从这本书《图书馆之海》上来看,作者恩田陆真的是毁誉参半。
不是说恩田陆写得不好。恰恰相反,读过这几篇短篇之后,在下不得不赞叹恩田陆那多变的想象力,和她那种寥寥几笔便构造出一个故事的悬念,即使作为读者的我又是看得云里雾里,但仍然给以我一种充足的求知欲望。如果以足球赛来类比,恩田陆从后场到前场的几脚妙传真的是为之一绝。但很可惜的是,往往是最关键的临门一脚,施展得实在不尽人意,导致前面的努力只换得一个功败垂成的境地。
所谓临门一脚的缺乏,是指似乎恩田陆的文章后半分乏有升华点睛之笔。前文如支流般的散叙或是情节或是心理或是主旨,但在后文中却不能很完美地汇合成一道长宏的干流。各条支流依旧顺着方向散漫地流去,让读者颇有望洋兴叹之感。
以第一个故事《春天,来吧》为例,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故事以人的一种“既视感”为切入点,用一种似乎可以无限重复的鬼魅写法来讲述两个女生的故事。这种写法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而仔细读下去,便会发现,其实是讲述了发生在几代人身上的同一故事,只不过由于文章中一个关于名字的“诡计”是全文的情节变得复杂。
但比较难以接受的是,恩田陆在前文的复杂描写,却貌似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后头。似乎只是自己故作高深,或者更像是一个人的呓语,把叫绝的灵感最后转化为晦涩的结。例如《来吧,春天》之中,到底结如何,作者没有明所不止,还加上了几层迷雾。当然咯,笔者认为,其实只要花上不少的心思,也是可以把这个故事彻底搞懂的,但试问又有几人想去做呢?隐晦的描述,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其余就不细谈了,以下一一简单列出吧。
《寻找伊沙欧.欧沙利文》《奥德赛》写得太晦涩了。
《远足的准备》《图书馆之海》都是是小说的前传,但感觉都一般般而已。
《睡莲》《国境之南》《来吧,春天》《褐色的小瓶子》的灵感很好,但结尾HOLD不住,浪费了啊。
《乡愁》《某电影的记忆》没看完,不评论。
《图书馆之海》读后感(十):选自后记
《春天,来吧》
这是为了井上雅彦①先生监修的“异形收藏”系列,以“时间怪谈”为主题写的作品。标题不用说,是取自众所周知的名曲,不过并非童谣而是Yuming的歌。在写本作时,这首歌是我脑中的背景音乐。
《褐色的小瓶子》
这是为津原泰水②先生监修的《血的12幻想》所写的作品。我以斯特金③的《给我你的血》(Some of Your Blood,一九六一)那样的纪录片风格恐怖小说的概念写这篇作品。标题则是因葛兰·米勒④等而广为人知的美国民谣。
《寻找伊沙欧·欧沙利文》
这是为网络杂志《SF在线》所写的作品。我到去年为止都没有计算机,所以出版社特别将刊登在网络上的作品印出来给我。网站上是搭配着光先生优美的插图一起呈现。这原是长篇科幻小说《绿袖子》的预告篇。
《睡莲》
为以女性为主题的短篇《蜜之睡眠》而写的作品。描写了在《沉向麦海的果实》中登场的水野理濑幼年时代。
《某电影的记忆》
为以密室为主题的短篇《大密室》而写的作品。这篇作品有一半的内容是真实故事。
现实中确实存在一色次郎⑤的小说《青幻记》和同名电影,两者都是杰作,希望大家能够找这本小说和这电影来看。
《远足的准备》
这是长篇作品《夜间远足》的预告,我花了一天写完。原本是为了《小说新潮》的新世纪新年号而写,后来发现必须是独立短篇便作废了。最后交出的作品是同样花了一天,在隔日写完的《奥德赛》。
《国境之南》
这是为了《周刊小说》的委托所写的短篇恐怖小说。在我心中,本作和《褐色的小瓶子》是同一系列,也以纪录片式恐怖小说的风格写成。这个系列的标题都是歌曲名称,此次则是来自拉丁风味的爵士标准曲。
老实说,这篇故事有原始版本。新书馆曾出版一个名为“For Ladies”的书系,其中有一本立原绘里加⑥以“成性的毒”为主题的短篇集《恋爱的魔女》,里头一篇作品是本作的灵感来源。原来是女服务生独白的形式,我翻新之后便成了本作。不过,我记得这类剧情在老电影或是翻译作品中也出现过,或许是古典的主题吧。
《奥德赛》
为《小说新潮》新世纪新年号所写的短篇。
这篇作品的点子是我还在不动产公司工作,拜访某栋位在新宿区的大楼时想到的。那栋大楼的形状就像是歪曲的橡皮筋,围绕着细长的中庭。或许是建地本身的关系,那是栋地势起伏很大、人住人数也很多的大楼。有时在通道或是楼梯上上下下时,一不小心就会不知道自己身在几楼或大楼里的什么地方,是栋相当不可思议的大楼。当时这栋像九龙城的大楼是个共同体,楼梯间有摊贩和餐,我便联想到如果大楼本身在沙漠上移动应该满有趣的。在那之后,脑海里就一直有着“旅行的要塞都市”的印象,想着总有一天要写出那种都市的年代记。那篇年代记压缩成二十几张稿纸后,就是本篇作品。
《图书馆之海》
为了这次的短篇集新写的作品。是《第六个小夜子》的外传,关根秋的姐姐,夏的故事。
《乡愁》
为了《SF杂志》的女性作家恐怖小说特集所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