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者的崛起读后感10篇

  《极简主义者的崛起》是一本由【日】三浦展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18-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主义者的崛起》读后感(一):第四消费时代:回到最初的简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豆瓣上看到的推荐,立马就下单买了下来。

  作者的“第四消费时代”,分析地很精辟。简单生活,人们在经历了前三个消费时代后回归最初的简单,不再追求第一、最好,趋于理性的消费观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面临的是一些现实社会现状,比如中年单身人士如何自我关怀、老龄化的严重如何去环境、女性职场化等。这不光是日本所出现的现状,也是也将面临的现状。

  如何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去解决问题,才是这本书的精髓。只有了解了现状,才能够找到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案。

  这本书的远见性,给我带来了很多消费观以及生活方式的思考。

  《极简主义者的崛起》读后感(二):一股新生力量 新消费群体

  社会在流动中不断变化,虽然我还是喜欢逛书店买书,喜欢傍晚跑步,喜欢喊上几个朋友短途游,好似日子一成不变,岁月静好。但是我发现,当接触到新的朋友和他们的圈子时,内心总会有很多OS,原来可以这样?。。。原本这个世界,可以不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其他的一切都在改变。

  三浦展两本大作《第四消费时代》《极简主义者的崛起》,从社会的广度,观察消费群体,划分消费时代,不仅仅是概念上新颖,关键词的提炼,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的描摹和归总。也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偌大一个商场,品牌鳞比排开,样式琳琅满目,也只是过了过眼瘾,能买的衣服和消费得起的只有几家,比如优衣库,无印良品,不用花费太多心思,不用浪费无谓的能量,关键是衣服和款式都让人觉得舒适,价格合理。其实,从大众的消费,最能看透一个社会,是浮躁的,进步的,还是贫穷或者富足的。第四消费时代从社会角度分析消费趋势变化,极简主义者从群体角度,分析消费心里和行为模式,虽然作者是日本的,取材也从日本而来,但国内已见苗头,并且可以想象的是,国内很快就会出现和日本类似的风潮,现在读此二书,正是好时机。

  推荐读者,两本同时阅读,对了解现在新生消费模式和理念都会有所帮助,且更可从中窥见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人们生活状态。

  《极简主义者的崛起》读后感(三):极简的至乐

  日本学者三浦展热衷于研究消费和城市规划,他创造过一系列新名词,用以描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如“第四消费时代”、“爱国消费”、“下流社会”等等。新作《极简主义者的崛起》就收录了其中热门的关键词,尽管它们多被创造于过去的10到15年间,却颇具前瞻性。用以检视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更觉贴切。跟书名中“极简主义”对应的“简单一族”即是一例。

  “极简主义”会让人联想到许多时代产物,像是“断舍离”的概念、无印良品等品牌、泡便利店(点外卖)住蜗居的生活方式。三浦展对它的定义还要更感性一点:不以物品的多寡为唯一标准,倘若为了追求“少”而牺牲了生活品质,算不上真正的极简主义。真正的极简主义,喜欢用天然的东西,包括那些爷爷奶奶辈传下来的“古董”,会吸取传统生活的优点,把日子过得很有趣味。极简主义也越来越像一种主流的生活,故而三浦展才说,极简主义者正在“崛起”。

  然而,单纯从行为惯上看,极简主义者似乎并非奔着生活品质去的:DIY、一物多用、住“四张半榻榻米”的小房子、共享物品、生活用品的同质化……听起来俭。减少了买买买的多巴胺,会减损幸福感吗?或者说,如此的生活方式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吗?其实,这是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而非抑制。三浦展以时间划分,将主流消费观归纳为四个时代,当今的日本正处于“第四消费时代”。这个时代抛弃了父辈追求商品品牌的倾向,甚至不追求物质上的丰富性,提高了非物质性的意愿。换言之,第四消费时代的人选择商品更理性,虽然减少了消费的品种,却增加了单件商品的购买数量,有品位的商品要比差异化的商品更有市场。譬如,看到喜欢的衣服就买一打,并不以每日穿相同的衣服为耻;祖孙穿同样的运动鞋已不稀奇;女孩套上一件oversize的男友衬衫,也流行了许久。同质,不等同于只有一件的需求。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极简的生活方式呢?本书更多地从心理层面的变化探讨原因。极简生活背后隐藏的是当代人的高度自信,人们不像过去那么在意物质上的标签,或依赖某个品牌来替自己背书。用三浦展的话来说,年轻一代正“从自我扩张感到自我肯定感”发生转变,让自己舒适愉悦,要比别人看到怎样的自己更有意义,人的价值得由自己来定夺。无论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对待成年人,绝对权威式的训斥行不通,取而代之的是发掘人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夸赞。所以跟上一辈人比起来,“不想输给别人”的,也渐渐被“想要悠闲生活”替代了。

  我们有权力按照自己的喜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消费上也抱有务实的态度。譬如,作者创造的“釜萢女”(或者我们更熟悉的“森女”),穿着活动自如的宽松衣物,颇有我行我素之感。过去,人们觉得这样的装扮缺少女人味,如今却成为时尚。又如,对自主参与性的重视,人们曾追捧科技发展的新产物,拥趸那些机械化、电子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解放了劳动力,可现在,我们又开始迷恋参与实感中渗入的个性和满足:听黑胶唱片、开手动挡车、自主设置智能手机,要比按个开关就自动运行的商品更有魅力。还有共享经济,通过租车、租玩具,甚至包括正在推进中的共享街区、共享技能,纵不拥有全,但人们更少地被“物”所掣肘,轻装上阵,反而大大提升了幸福感。

  在可见的未来,极简的生活态度还将替我们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城市空间的问题等等,过去由物欲填充的满足感,正被精神的乐趣所取代。抛开束缚,生活的主体回归到了人本身,自能体会到极简的至乐。

  ——戊戌年读三浦展《极简主义者的崛起》

  《极简主义者的崛起》读后感(四):日本的今天,我们的明天——极简的崛起

  从断舍离到消费降级,极简主义即将成为席卷时代的浪潮。极简浪潮的兴起和这个时代出现的诸如老龄化、少子化、高房价、城市化等概念密不可分,也因此,极简主义必将在未来崛起。注意到这一事实的人有很多,日本的三浦展就是其中之一。三浦展对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消费惯做过长期的研究,并且出版过《第四消费时代》《简约一族的叛乱》等多本畅销书,《极简主义者的崛起》就是三浦展的全新力作。

  在这本《极简主义者的崛起》中,三浦展不仅将目光专注于当下和过去,他还将目光投向了未来。在这本书中,他将日本社会中的新生事物做了归纳总结,并且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判断,这些判断可以在未来进行验证,也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指导。

  对于消费,三浦展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从更美生活发展到了个人最美生活。所谓的更美生活就是提高生活档次,对消费品不断的更新换代,最求更大、更多、更贵、更先进等等。这样的消费观也被称为消费升级,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消费升级往往也会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和物质上的浪费,当经济下行时,更为理性的人们就会转而选择追求个人最美生活。

  这种对更美和最美的选择变化在日本十分明显,其原因在于日本的经济在近30年来发展十分缓慢,也因此,大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转变了过去的想法,转而追求对自己而言更舒适、更开心的事物。与此同时,人们也更为追求自我肯定,这是一种的改变,人们不再追求更好事物的同时,也对自身放宽了要求,于此同时,人们对批评否定更为厌恶,在教育上,这种的提现更为明显。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提倡宽松教育,对于宽松教育,社会上一直存在颇多争议,这种教育方式也在2016年宣布中止,但普遍存在的追求自我肯定依旧盛行。

  三浦展在消费、教育、青年一代的个人选择之外也看到了极简主义浪潮之下的老年人。日本时不折不扣的老龄化,而同样走在老龄化的道路上,日本在老龄化上所有尝试和努力都将是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三浦展观察到在当今的日本,宽松式大家庭变得更加流行。宽松式大家庭就是父女住在相邻的街区里,也就是所谓的一碗热汤的距离。这种宽松式大家庭在于希望子女能够更方便的照顾老人,与此同时,宽松也是对个人空间的一种承认与让步。

  对于老年人的看护照顾,三浦展提出了逆老老介护、老老内介护、朋友介护三个概念。这当中老老内介护和朋友介护在未来都将成为主流。老年人照顾老年人,彼此帮助会变得越来越普遍,随之产生的就是共享之城。

  共享之城不仅仅是将社区改造成为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娱乐的共享之地,共享的意义更在于将房屋提供给年轻人,以此换取年轻人的看护或其他工作,这也是年轻人在高房价之下的一种减轻负担的选择。

  共享的精神不仅存在与老年人的看顾之中,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共享精神已经深入其中。共享是消费降级、极简生活的重要议题,可以说极简主义离不开共享。

  除此之外,三浦展还谈到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在这些诸如“黑色的妈妈自行车”、“单人烤肉与便所饭”、“从只去睡觉的卧城到终日卧床的卧城”的概念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当今的日本,也能看到曾经以及未来的日本。改变从未停止,但所有的改变都有着原因也有着方向,而这些原因和方向正是我们可以作为参照的东西。日本的今天不一定会是我们的明天,但相似的发展我们终将走过,如何走的更好更稳,如何赢得未来,《极简主义者的崛起》一书将是很好的指南,也会是很好的借鉴。

  《极简主义者的崛起》读后感(五):数年前的日本时事评论文集:2星|《极简主义者的崛起》

  作者是畅销书作家,本书中作者整理了他以前多本书中发明的单词或概念,并对这些单词或概念加以阐释。

  主要内容接近于时事评论,看到听到一个现象,发表一些评论,做一些推测。文中经常用到“据说”“好像”“应该”这几个词,没有严谨的信息来源和事件的具体详细的描述,更没有严谨的逻辑推理,就是一些随感而发的内容,价值不大。

  作者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共享,作者认为日本社会可以有更多的共享,比如共享房屋,共享汽车之类。

  日文版出版于2016年。

  总体评价2星,不推荐阅读。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我认为,经济景气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无论老年人还是单亲妈妈, 都活得很快乐。这也将成为今后经济景气的指标。P3

  2:但是,我不会把在便利店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定义为简单一族。简单一族是这样一类人:他们使用天然食品,认真做饭,不使用合成洗涤剂,用天然成分的洗涤剂打扫卫生、洗东西,吸取传统生活中的优点, 不开空调, 洒水降温, P14

  3:所以我很担心,如果女性团块世代去世了,那整个日本到底会有几十万套杯碟成为遗物呢?她们的女儿不一定会继承她们的兴趣,也不一定会把这些传承下去,即便想卖,但是同样的杯碟有几十万套,旧货店应该也不会回收,最后就只好当垃圾处理了吧。P23

  4:日本制造商热衷于制造完美无缺的商品,这就无法给消费者留有自主参与的余地。 他们想制造的是大象也踩不坏的商品,轻视那些更有感官享受, 色彩更艳丽 拨号音更有趣 手感更舒适的东西。P34

  5:但是,降低档次并不代表着消极意义,它标志着出现了一种新的:降低档次反而更棒(->从更美生活到个人最美生活、从自我扩张感到自我肯定感)。P37

  6:就在最近,好像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穿起孩子们不能穿了的衣服,这叫“往上传”。父子(母女)之间没有了和时尚感的差距,都穿上了款式相同的衣服,所以,父母穿着孩子的衣服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P49

  7:的确如此。 不仅要年轻貌美, 还想拥有孩子般的肌肤,甚至在精神上都想像孩子一般,这种欲求是当时(现在也是)年轻女性的心理。 因此,“轻”这个词是再适合不过的了。P78

  8:但是, 现在到了40岁还没有结婚的男性越来越多了,即便不是同事关系,两个大男人一起去意大利餐或者蛋糕店之类的,也越来越常见了。P86

  9:另一方面,单人烤肉最近也引起了关注。一提到吃烤肉,绐人的印象往往是几个人一边聊天一边吃。但据说最近单独去吃烤肉的人在增加,这真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有单独去吃饭的人,也有不能单独去吃饭的人,现在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P90

  10:现在20多岁年轻人的数量是1200万左右,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400万,所以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比例大约是1:3。在福利事业等方面,主要是年轻人扶持老年人,所以,相当于1个人养活3个人,真是辛苦。P100

  11:老老介护是指一个65岁以上的女儿照顾90岁以上的母亲的情况。 但是我觉得,今后90岁以上的母亲照顾65岁以上女儿的情况也会增加吧。我把它命名为逆老老介护。P113

  12:与之相反,“新公共事业”的主体是市民。 市民自己建造自身需要的东西。 由此, 出现了这样一种契机:他们不只是尽全力充实自己的私人生活,还会为了公共事业而奔忙。P152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9月15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9月15日)

  2018读过评过的书321本(截至9月15日)

  我的686篇图书点评(截至9月15日)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标签:极简 主义者 崛起 读后感 10篇 极简主义者 极简崛起 极简读后感 极简10篇 主义者崛起 主义者读后感 主义者10篇 崛起读后感 崛起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