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经典读后感10篇

  《容忍与自由》是一本由胡适 著 / 潘光哲 编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一):自由,我可爱的自由!

  全书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什么样的自由、什么样的社会”展开论述。

  笔法精致细腻、视角大气磅礴、文思深入浅出,呼吁民主自由。

  欣羡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华茂盛,胡校长无愧“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盛誉。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二):残酷社会的前因

  天才总是成群结队,文艺复兴如此,五四一代亦然。一个社会往什么方向演进,天才群体担负了很大的责任,当今的糟糕状况,其实胡适一代也是要承担不小责任的,老毛的残忍与残酷也是那一代人不宽容、焦急心态的极端反应,只不过是以最恶的形式。

  很可惜,胡适的容忍与自由没有在社会深深扎根下来。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三):新约哪一章讲过,为什么我没有查到?

  《自由主义》·····甚至于极少数人的信仰与主张,“好像一粒,在各种种子里是顶小的,等到他生长起来,却比各种菜蔬都大,竟成了小树,空中的飞鸟可以来停在他的枝上。”(《新约马太福音》十四章,圣地的芥菜可以高到十英尺。)人们能这样想,就不能不存容忍别人的态度了,就不能不尊重少数人的基本自由了。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四):书生的骨气

  以前我一直认为只有武生才会铁骨铮铮,书生都是柔弱无力!但从胡适的文字里也感受到那种不屈。

  对于强权的不屈,对于自由的追求!敬佩之心油然而起!

  胡适说自由,是你有批评别人的权利!!对于的言论他也丝毫没有遮遮掩掩,让人感受到先生的直率!

  不过,这本书既然在出版,相信也感受到一些民心,有意引导!这已经是不错的表现,毕竟美国的民主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加油啦,。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五):文化只是制度的意识形态

  一个优秀的不是建立在一群奴隶的基础之上的。不把别人的眼睛当自己的眼睛,不把别人的耳朵当自己的耳朵,不把别人的脑袋当自己的脑袋,只有有多能独立思考的头脑才会有个人的进度,而随之才会有群体的进度,社会的进步,自由也适用于此概念,没有个人的自由何谈名族的自由,因为社会归根结底还是由人构成的。但是一个的文化,完全是由社会的制度决定的,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何来的人们思想自由,无个人的思想自由又何来的民主。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六):不错

  1、看着那么年轻的胡适又带来的照片和文章,唏嘘感叹,我们都会死的。

  2、关于陈独秀那段有意思,既尊重又执意你认为那样的专制可以理解吗?然后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当然随着境遇的变化后来又殊途同归,但我相信命运和境遇比思想和人格如果不是更起作用也至少相同

  3、那个时候就有人欲横流的忧虑了觉得社会不行了,但现在还觉得民国很美好而温良,所以别担心,我们还是会有自己的回忆的

  4、那个时代的思考即使到现在仍然有用,因为这根本就是人性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清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七):离开的人

  陈独秀和胡适是好朋友,虽然一个致力民主,一个热衷共产,但最后却殊途同归。

  只是胡适等了好些年,而陈独秀那时已近死去五六年。那篇关于陈独秀最的根本认识是死前最后的观点总结。好在死在了前。

  宽容与自由。

  这是多大的气度。虽见识了共产的暴力,却没有反对他们,因为要有“反对派的自由”。胡适做到了。

  可是老毛没做到。对斯大林的本质,两人完全看透,这不是个人导致 而是体制使然。

  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想耍酷,想秀人格。免了,从古至今,没有比这更很的政权了。

  胡适好歹活到了60年代。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八):兼容并包,才是强大

  胡适这个名字,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了解胡适的机会,也让我明白了20世纪初的,思想界是如何的强大,蔡元培、辜鸿铭、胡适、傅斯年、陈寅恪……这些人的名字数都数不过来,哪一个拿出来放到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大师。先不论本书中胡适的观点正确与否,因为你永远无法用现在的观点去评价以前的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把自己放到胡适的那个年代,去感受他独立思想的养成,去感受他的思考方式,这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了。

  不得不说,兼容并包的文化,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才是强大。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九):还没写完、睡觉先

  今天去深圳玩,来去的路上将本书囫囵吞下,一日一书,善!(我在交通工具上的阅读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总的评价,这本书收录的是胡适对于文明、自由及社会的思考。从数十年后的某屌丝读者看来,其观点不偏不倚、乏善可陈,其文笔大多直抒其意、尚不如潘光哲所做之序精彩。为何胡适能成为一代泰斗,为何在沉寂多年后,他的作品能再次吸引众人的眼光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胡适作为学术泰斗,其政治上的眼光也是非常准确独到的。他不左,他极力批评一个阶级专政的执政形式,认为这样缺乏容忍的执政形式缺乏自由,必然导致;他也不右,在孙中山与陈炯明的斗争中他支持后者,后期更是批评蒋介石的国体制。文章可以看出他不畏权势、仗义直言的特征,与适时当政的国民

  前文所述胡适观点不偏不倚、乏善可陈,乃是因为其眼光早已穿透数十年风雨,与我等受过新时期高等教育的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十):学者胡适

  胡适先生真的是字字珠玑。之前对他的印象只停留在历史书和的段子。有一篇漫游的感想就写了麻将,“麻将平均每四圈耗时约两点钟”,说“只有咱们这种不长进的以闲为幸福,以消闲为急务"

  这才发现他是真正的严肃的学者。基本每篇都在用事实论证,而且很具体很通俗。对文化的解读不可谓不深呐。也对一些社会生活进行了分析,三观真的不要太正。

  很多篇文章说得我真的不好意思再懒下去了。

  差不多先生那篇挺有趣的。

  对东西文明的对比分析简直是醍醐灌顶。的科学真的晚起步、晚发展太多啊,而古人留下来的文化失传的失传、丢失的丢失,真的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然而进一寸还是有进一寸的欣喜,还有很多人都在前进呐。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社会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向来被压迫的社会分子能站在大庭广众之中歌颂他的时代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共勉

标签:容忍 自由 经典 读后感 10篇 容忍自由 容忍经典 容忍读后感 容忍10篇 自由经典 自由读后感 自由10篇 经典读后感 经典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