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10篇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10篇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是一本由[美] 约瑟夫 H. 埃利斯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一):分析师必读

  现在忽悠的书不少,作者的背景就显得很重要了。本书作者的背景不可小视,能在高盛连续分析35年,做到合伙人,最终还把自己的方法写成书,那是必须要看的。不论方法还是框架,都是相当的有启发,堪称业内分析师必读书。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二):来自非专业读者的废话一段

  还不错。当然书中的每一个观点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有用。个人觉得看书就是看想法,能让你比别人多想到一些,早想到一些,就是好书。推荐这本书。高盛具体什么样我不知道,只是知道这本书能对我有用就够了,呵呵。一家之言,还请海涵。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三):可以翻翻,但不值得买

  有兴趣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稍微翻翻就基本OK了。

  作者貌似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但个人认为是个“忽悠”——在该定量的地方定性,在该定性的地方定量,看似新鲜,实则经不住推敲。

  不过花一两个小时翻翻也还值吧。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四):对国内的经济状况少些猜测,多些理性分析和解释

  通胀是短期还是长期,经济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是上升还是衰退,说的和争论的已经很多了,还是少听一些别人的猜测,多用方法做一些分析和解释更好。

  这本书有助于自己独立思考。

  原书名叫《走在曲线之前》,感觉有些庞大,这一版的书名明确了很多,作者的背景也更显而易见,看出编辑用心了。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五):我的第一本宏观经济书

  易懂。

  前三章很口水。

  核心观点之一:要看增长率而不是绝对增长。

  核心观点之二:消费引领经济变动,且有滞后性,所以也有欺骗性。

  书籍特点:诸多真实数据,较为客观科学的新方法for预测经济。

  适合人群:对宏观经济感兴趣的读者。公司,生产厂商,财务官。

  未完,待续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六):没有太多的亮点

  刚拿到这本书,基本上是奔着高盛的噱头去看的。

  1.但是发现整本书描述的主线基本就是一个内容,消费收入领先消费支出,消费支出领先资本支出(工业生产),然后就是一个有一个的重复的解释和图表性的描述。

  2.另外作者一直倡导用年比的方法来避免季节性波动的处理,也都是妇孺皆知,没有什么太多的创意。

  3.第7章的从消费支出引申出的行业分析的观点还是挺好的,但是分析的内容又变的很少了。

  4.后面的对其他的分析完全是凑字数,没有什么看的必要。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七):应用时间序列

  利用增长率序列比较得出美国等发达的股市领先指标是实际消费支出,而实际资本支出及就业是滞后指标。

  在萨缪尔森(1939)的经典模型中也是这样思路:

  1)y(t)=c(t)+i(t)

  2) c(t)=Ay(t-1)+E(ct) 0<A<1

  3) i(t)=B(c(t)-c(t-1))+E(it) B>0

  差分方程中y(t)代表实际GDP,c(t)代表消费,i(t)代表投资,括号中的t,t-1是当期和上期的时间序列,E(ct),E(it)是均值为0的随机扰动项。3)中可以看出当期投资受消费增长率支配。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八):简易验方,真的有用么?

  作者试图在绕过跳大神式的信口开河和一看就晕的计量经济学的情形下,对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其方法非常简单:画图,看谁先谁后;编故事,看能说的通不。这是一种标准的验方。验方的特征,就是可能有用,可能没用,也不知道这个“有用”能用到什么时候。

  除此之外,着重提到了先导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分别,能把这种分别说得这么清楚的倒是很少。然后就是看重一二阶导数(而不是原始数据),看重利率(判断资金面),这几个要素合到一起倒是有些启发。

  说到底,这本书很“分析师”,从头到尾试图用大白话讲简单故事。问题这种方法是用来指导实际指导公司生产尚可,用来炒股还真不行,比如,实际小时收入领先股市多久?他的答案是0~6个月,置信区间太大了,只能用来做同步指标了。然后大家都知道的,中美差距……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九):看懂经济的一把尺子

  你能看懂现代经济吗?在今天,金融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投资者,但你究竟靠什么来博弈呢?

  许多人凭感觉,更多人凭他们对商业而非对经济学的理解,而其他人只好凭运气,当然,专业人员有专业人员的工具,他们用各种计算工具对未来趋势进行预估。

  毫无疑问,在资本市场上,多数人的无知给了少数人以机会。金融风暴是最好不过的证明,过于复杂的计算工具甚至让绝大多数专业人士都产生了错觉,那么,入的普通人除了损失之外,还能有什么选择?

  信息的不对等,是资本市场充满风险与剥削的关键所在,本书作者试图用简单的方式,赋予普通人以掌控经济大势的能力。资本市场与商业是完全不同的,它会夸大市场的杠杆作用,这给预测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如果你掌握了专业人士做出判断的基本原则,那么你未必会比他们表现得差。

  本书高明之处,在于投入了许多笔墨,以剥离传统经济学对读者的影响,让他们理解,资本与商业秉持的是完全不同的规则,只有回归到真正的经济预测的视角,才有可能把握投资的命运。

  本书把复杂的经济预测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既让读者脱离了纯文字的臆测,又避免了复杂数学计算的繁难,它甚至可称得上是一本卓越的理论书籍。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读后感(十):一本研究宏观经济周期预测的好书

  《我在高盛的经济预测法》是一本研究宏观经济周期预测的好书。

  宏观经济的体系相当繁复,这就导致了直到今天,对于宏观经济预测一直缺少一套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宏观经济预测的准确性也相当令人遗憾。作者做为一名多年从事消费行业研究的资深研究人员,从消费的角度对宏观经济的预判提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方法和结论,的确收到了以简化繁的效果。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种分析方法可能的确是我们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分析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态度了。

  最后分享几点作者约瑟夫.H.埃利斯提出的精彩观点:

  1.收入驱动消费,消费驱动生产,生产驱动资本开支,资本开支驱动就业。因此在宏观经济预测的链条中,收入是先行指标,消费是并行指标,就业率(失业率)是滞后指标。

  2.在经济数据的处理中,采用同比数据相较于环比数据更加稳定,也更有利于对宏观经济趋势进行判断。

  3.从顶峰开始的增长率下降就已经是危险的信号,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却错误的将绝对数值的下降做为判断衰退危机的开始,而在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时依然争执不下。

  我个人对于作者的这些观点是非常信服的,当然鉴于目前宏观经济主要靠投资驱动的现状,现阶段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测不可能照搬书中的方法,但是书中提出的这线观点的精髓确实是值得学的。

  更多投资书评欢迎加入:

  http://www.douban.com/group/419578/

标签:高盛 经济 预测 读后感 10篇 高盛经济 高盛预测 高盛读后感 高盛10篇 经济预测 经济读后感 经济10篇 预测读后感 预测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