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影片段》是一由马佳·米洛斯执导,Isidora Simijonovic / Vukašin Jasni主演的一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录影片段》精选点评:
●还是那句话,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经济制裁以及战争中所遭受到的破坏,让塞尔维亚损失惨重。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他们的年轻人通过酒精、、和暴力来逃避一切。而教育,也依旧还没有迎来使命。豆瓣上的这个评分,低估了。
●男主很帅
●绝望气息挺明显的。不确定该怎么评价。
●又是一“塞尔维亚电影”
●整影片肮脏、混乱、狂躁,是一有足够想法的影片,某些镜头的运用角度十分大胆、透着一股狠劲。比起好莱坞青春偶像片,欧洲此类影片更关注人性与社会现实,特别如果还是女性导演,往往更尖锐、更叛逆。但只限于尖锐、犀利,深刻不足。
●在末日晚上看这么一连合格的青春片都算不上的烂片 真是比末日是假的 四级还得考这样的事实还要糟糕
●叛逆美妞真的够美,尺度放得真开,挺好不做作的片子。
●资本主义青少年叛逆的方式就是滥交和吸毒。
《录影片段》影评(一):·
还在上学的亚斯娜有严重的两极分化心理 她不关心后爸的病情 不在乎母亲的感受 而对她喜欢的男朋友 却极尽讨好之能事 不过 这样的任性、这样的放纵也没能为她的生活带来很多快乐(比如亚斯娜的男朋友托西卡在她“付出”之后转身离去 毫不在乎她的感受;比如母亲偶尔发一次脾气 她就离开家 到夜店继续抽烟、喝酒、吸毒)
《录影片段》影评(二):迷色
塞尔维亚2012年的限制级电影《迷色青春》(Klip / Clip ),实话说,最开始我是冲着一张特写镜头的电影截图下载这电影的。但其实,电影中的镜头并不是很多,而且,尽管算是十分暴露,但镜头的选取和长度并不足以引起生理上的太大反应。对比国内摄制的《青春期》系列,如果说“色”,《青春期》尽管一点不露,但更应该被列入限制级的程度。
如果说《迷色青春》是一反映“青春”的电影,我觉得还不如说用青春来晦涩反映这或社会的现实和未来。从影片的场景可以看到那的贫穷:物质和精神都相当匮乏。而青年人在酒精、和性的迷醉中找寻欢乐。如果说,年轻一辈是这的未来,那未来的出处在哪呢?
《录影片段》影评(四):《迷色青春》之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
尼古丁。。高度酒精。性感内衣。疯狂纵欲。
不是摄人眼球的噱头。
是一个姑娘的全青春。
谜样的玫瑰色的青春。
独自参演却不知如何全身而退的谢幕。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放纵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个归属,所以极端暴戾时就无所不用其极。
可能黑暗的青春本身就是不能放在光亮下去看的。
越疼痛越接近真实生活的本质。
所有半裸镜头让人心惊。所有伤感镜头都是黑白。
我用无声的静音看完整个片子。写影评时的记忆也是这样巨大无声的沉默。
没有说教也没有自。
姑娘们消极美艳无知青涩。男子暴力愤怒冲动粗鲁。
会让人想起《澜本嫁衣》。
但是感受又相悖。
一个是在纯白的青春里注入和尼古丁。一个是被生活硬生生推着走向死亡。
没有真爱没有引导。比缘分的女孩更加不堪。
她未必不懂世事但是却视而不见。
她未必一心堕落而只是倚仗年轻。
大概生死总是肃穆。父亲终究让她不安。继而回忆童年。
杰卡说 : 真糟糕 。当我想起我的童年。让我很害怕。我觉得什么都没有。
妈妈眼里,孩子始终是孩子。
当我们回忆童年,母亲总能徐徐道出一些琐事。
而杰卡感受到的,只是当时下午阳光透过窗框时小女孩求自己做她的妈妈以及小男友当时的一句给我电话。
极端的活着,极端的爱着。
男人给不了她什么。只是温存只是伤害。
所以彻夜彻夜的聚会彻夜彻夜的喝醉然后呕吐。
没有所谓幸福,不幸正是生活。
不愧对塞尔维亚影片的名头。
迷色青春,和其它文艺片一样具有美感。
青春女子的美艳放浪和残酷青春的黑暗主题恰到好处地契合。让人心生黑色绝望。
只是看过。而说不出来什么。
就像青春之于沧桑的老人,并非不知所谓,而只不过是同样过来罢了。
《录影片段》影评(五):迷色青春
网络时代,玩的就是心跳。最挑人眼球的可能就是。
虽然这是人类最古老的行当,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奔驰到前所未有的示众境地。当女孩贾思娜把自己从头到脚及与男友德约尔的照,无一例外的上传到网上时,所谓女孩的羞耻之心便荡然无存。整影片让我感到只有无尽的灰霾,那些少女竟让我没一点好感,更不要说美。难道我真的老朽了,还是我对这样的所谓文艺片已生厌倦,但请稍安勿躁。
我还是有点不明白,这位只有28岁的塞尔维亚女导演马佳·米洛斯,为何要执意拍摄这样一《迷色青春》(2012年),仅仅是为了在国际影坛上哗众取宠或赢得一鸣惊人,还是确实想露骨的真实一把,以真诚地展现贝尔格莱德郊区少女们的疯癫生活。问题是,这样一味地毫无顾忌的呈现到底有何意义。
当然,我这样的疑问,让人会想起当年老谋子带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去国外电影节,受到国内某些非议一样,说总想展现人的丑或给人丢脸。我力求避免这种带有意识形态的概念化指责。
另外,我们也不会仅仅把这样一电影,就界定为整个塞尔维亚的年轻女孩都是这样迷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迷色青春》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沉重而窒息般的黑洞。好像那儿没有光亮没有希望没有基本礼仪的生活,只有原始的性、暴露癖与颓废的景象。
贾思娜有一个体弱多病的父亲,母亲任劳任怨,还有一个小妹。但这位少女除了与学,整夜穿梭于场所勾男,就是约炮男友德约尔,并无其它,更遑论好好学天天向上。哪怕回到家帮妈妈做点事分担都没有,还总是让妈妈不心。生病的爸爸也从不责怪她。她每每回家就“呯”地关上房门,然后一通。妈妈实在忍受不了她,对她歇斯底里过一次。家,对于只专注于的贾思娜来说,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一个窝而已。
对贾思娜来说,整个世界都是倒置的空洞的无聊的也不可救药的,唯有让德约尔使劲地插她,她才感到空前的安全感和片刻的欢愉,否则,整个世界于她是不存在的,哪怕患疾和劳累的亲人。在她的眼中,表象的我与任何人无关,只有我自己是唯一的存在。这种身心的彻底抽空,正好说明贾思娜的内心是多么的虚乏与迷茫。
令人疑惑的是,电影始终未介绍贾思娜的爸爸到底生了什么病,就像《小城之春》的戴礼言没来由生病一样,妻子纹秀只能黯然接受这门枯死的婚姻,只有当章志忱拎着箱子进入家门,这对夫妻的生活才有异样的起色。当然,这也不能改变他们的结。
我在想,贾思娜的爸爸,是不是当年科索沃内战留下的病根,毕竟这样伤残的家庭在塞尔维亚在波黑在整个巴尔干都比比皆是。如果是这样,那此片或是想深挖现在贾思娜们之所以迷失的缘由,这样隐含的刨根问底,我是能接受的。
正如《小城之春》拍摄时那国民作为执政即将失去而分崩离析的前夜。现实只是历史延续的一个真实的错愕,一切皆有来由。
但就贾思娜来说,所谓迷色青春,只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干涸深井里,不能自救也不能被救。所有看似她堕落的过程,其实只是一种自我安全感的迷失。这不是她的可悲,而是整个世界的可悲。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当然除了朝鲜)任何人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科技越发展人类的精神世界越空洞,如果这位年轻女导演试图从此角度阐释这样的一个景象,倒也可以理解。
片尾特别说明这电影参与拍摄的女孩全是未成年人,只有她们和她们的父母看过此片。从善良出发,但愿片中角色贾思娜们得以拯救,毕竟她们的人生还漫长,或者说她们只是刚刚绽放的美丽花朵。但我还是要说,为何天真无邪的皎洁面容,离我们这个世界已越来越遥远,为何?!
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