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ctator's Handbook》读后感精选10篇

《The Dictator's Handbook》读后感精选10篇

  《The Dictator's Handbook》是一本由Bruce Bueno de Mesquita / Alasta著作,PublicAff网友r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7.99,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Dictator's Handbook》读后感(一):当时没做笔记,靠记忆写下一些关键内容

  1.名词解释

  民意选民:有选举权利的广大老百姓

  实际选民:对选举结果有影响的人士

  执政者盟友:对执政者有实质性影响的内人士,甚至可以撤换执政者

  以上三者人数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盟友人数一般在几人到几十人之间。

  2.由于执政者主要对盟友圈人士负责,因此判断一个政体是还是民主,最主要是看其盟友圈的大小。如果只有很少几人,那么执政者很容易实现,因为只需要收买这几个人即可。反之,如果

  盟友圈很大,那么执政者就只能靠取悦大众来保证其在位,这就是当代民主的情形

  3.不管民主还是,执政者都希望盟友圈尽可能小以便于用最小代价收买人心,同时扩大影响者数量,这样可以让盟友们明白有很多人等着替代他们,背叛的下场会很难看

  4.盟友首先希望盟友圈人士很少,这样大家分的的利益比较大。但是随着民主推进,解放生产力进而提高整体社会的财富,那么即使盟友圈扩大,其自身利益仍然可以得到提高。在这点上盟友和

  者是不一致的,因为者永远希望盟友圈最小。

  5.最容易发生动乱的时机是执政者刚上台或者快死亡时,因为盟友们不能确定未来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他们会倾向于寻找能保证自身利益的新执政者。

  6.选举者,影响者和盟友的人数不同是和民主政体在上台、执政、腐败、对外援助、反叛、战争等各个方面表现差异化的根本原因

  《The Dictator's Handbook》读后感(二):瑕不掩瑜

  看到有篇热门书评开始讨论作者的民主观点,实在可笑。作为大学老师,这门课的重点是政治权力的获取和运用,对照的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麦迪逊、孟德斯鸠的看法。听课的学生生活在民主,随时运用民主制度,对民主的理解和实践绝对超过书评作者。那书评就是歪曲。如果说作者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拿书中内容来说话,而不是用书里没讨论的内容批判。这书在我看来,还是有明显问题的。其中,拿婴儿出生死亡率和古巴的医保制度批判集权的内容,写得十分错乱。当然,在没有全民医保的美国,由拉丁裔移民批评古巴,几乎是必须写的,很可能写错的。其实,连经济学人都在夸的婴儿出生死亡率低,这话题对作者而言有难度。就而言,外人显然不知道,强制堕胎是否计入统计数据,还有私自堕胎和弃婴,人口贩卖等问题。

  另外,书中对拉美的评述相当少,多是美洲以外地区的实例。其实,拉美的有关话题只怕远多于非洲,而作者明显的拉丁裔背景应该有帮助,难道是为了避免不客观?还是因为太多不支持作者论述的实例?

  本书在开头三章构建作者的基本理论,其后章节运用自己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在分析现实政治问题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过,这并非完整的政治理论,作者自己也清楚。只能算一本挺好用的小书,400页真的很少。豆瓣里认真读书的人还是没几个。

  权力的来源是什么。作者重点放在掌权者的人群和关系上,其实,更重要的是权力制度和不同权力的制衡。比如,官僚机构也有权力吧,现在美国联邦门立法能力很强大,同时缺乏必要制衡。他们是要把斯诺登钉死啊。

  民主制度是基础,还要不断分权制衡。

  作者还是比较注重政治实践的,实践是本书最大的亮点。希望作者能定期更新版本,改进内容。

  loc Voting and Gerrymandering

  《The Dictator's Handbook》读后感(三):观点整理

  因为看评论说中文版阉割了不少,所以选了英文版。

  篇幅不长,总结内容有: 1.不是一个人能干下来的,是一个coalition的结果; 2.interchangeable、influential、essential三类选民的多寡是各种政治体制的根本区分,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 3.在位者巩固自身地位有如下措施: a.缩小essential,即coalition的范围,降低维护成本; b.扩大interchangeable和influential的范围,提升essential的被替代风险,降低coalition忠诚度的维护成本; c.控制财源; d.给coalition以恰到好处的好处去维护他们的忠诚; e.绝不损害essential的利益去满足interchangeable的要求,后者推翻不了你,但怀恨在心的前者可以。

  4.如何得到权力:兵贵神速;沉默是金;巧用规则,多动脑筋,而不是动手;通过金钱形成和管理好自己的coalition。

  5.保持coalition的平衡,保证长久执政;

  6.保持coalition忠诚的钱的来源主要是劫贫济富,来源包括:税收、卖资源、国际借款等,越集权的地方,实际税率越高,且成为富翁越有风险;

  7.如民主制度的大的coalition能带来很多好处,包括真正的福利;而专制绝不会从民众的福祉出发,包括天灾的巨大伤亡其实很多都是专制的人祸;

  8.金钱是coalition忠诚之源;小coalition必然导致腐败,腐败是保持coalition富有所以忠诚的方式,腐败带来权力,绝对腐败带来绝对权力(越腐败,越集权;越集权,必定越腐败);

  9.反腐只是集权打击异己保证忠诚的手段,根绝腐败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大interchangable规模(即民主);

  10.永远不要低估coalition的反抗能力;永远不要轻信coalition;永远不要为了公众的利益去动coalition的奶酪;实在要用就用自己的discretionary money;

  11.者往往都会有天量的discretionary money;

  12.民主的问题是执政者需要一直保持有效的想法去迎合选民,实际操作的时候又被捆住手脚;民主对外的“网友d”的出发点实际是本国选民,网友d在外国的效果有时非常血腥(马歇尔计划难再现,现今的网友d多数没有效果,甚至hospital kill);

  13.经济失败,为保证coalition忠诚而对大众压榨过度,大众也迟早会反抗,推翻政权;者要么扩大民主,要么加大死亡恐惧等高代价打消民众的念头;

  14.害怕自由,是因为自由给了民众一个互相比惨以及互相联合的机会;

  15.任何一州的失败,将加速其他州的失败,形成连锁反应,因为人们终究意识到政权是可以战胜的。

  《The Dictator's Handbook》读后感(四):有史以来读过的对专制和民主讲得最透彻的书

  年初在zaker上看到对本书的书评,看完书评以后就有看原著的强烈兴趣了。

  作者在这本书里把对政治长达近20年的研究变成了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懂的通俗文字。

  本书对于理解各国的行为有极大帮助,包括导致某搜索网站最终404的事件。本书对于统治的基本规则,不同执政者如何掌权,选举的实际情况,国际援助的作用及实质,不同类型政权对战争的考虑,反腐的实质作用,尤其是专制与民主的差别的描述,都会让初次接触者有耳目一新的认识。

  除去最后一章分改进公司制度的建议和关于四川地震的看法,对大分内容都很认可,虽然感觉本书像有人所言似乎美化美国民主,不过还是值得一读。

  列一分个人印象比较深的内容:

  1. 专制、民主维持统治都依赖3个群体:

  interchangables——

  名义选民,在民主有机会上位,在专制可以用来替换不听话的势力;

  influentials——

  实际选民,在美国是选举团的人,在苏联是dang内选的人;在美国名义选民和实际选民重叠较大;

  essentials(winning coalition)——

  胜利联盟,在美国是最核心的分布在各个州决定选举团结果的选民(书上说这些人占选民的大分),在朝鲜则可能是数百个最有权势人(可能作者也不清楚到底是哪些人);

  这里提及在美国可能用1/5的选票就控制的立法及执行门,林肯是这方面的高手。

  2. 掌权:

  继承、政变、现有统治者的死亡等都是专制政权里常见的情况,上台时一定要稳,速度一定要快,不然可能被对得先机。在古代封家,离首都近的继承人往往占有优势,离得远的跑得慢的可能就嗝屁了(国人最熟悉这个)。

  初上台时专制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找钱,因为不透明,所以往往不知道钱在哪,只有找到钱才能收买胜利联盟,才能坐得稳位置。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期,渡过危险期以后专制者通常比民主执政者坐得稳。而民主接班时一般不慌不忙,财税透明使得继任者也不无需担心。

  专制者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胜利联盟对自己的支持,其支持者最重要的3个要素就是:忠诚、忠诚、忠诚。(和李嘉诚的地段理论是不是很像?)卡斯特罗上台后把一起干、将来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小伙伴都洗白了。

  而民主执政者面临的主要是如何想出更好的点子为选民服务。通常点子是有限的,等江郎才尽(或者任期满)就准备换人了。

  3. 劫贫济富:

  钱对于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是极其重要的。征税是两种通用的方式。但是在专制政权下更多是劫贫济富,同时隐蔽的税收会比较重,所以为啥你觉得表面上你交的税不多,而国际、国内的经济学家都说东亚某国的税收很重呢?在民国旧都郊区买个1万3一平的房子,里面有多少是实际成本?完了你还得交房产税,不满5年交易还有这个税那个税,是不?难怪蜗居被剪。

  民主主要对自己的选民负责,共和和民主各自都有自己的支持群体,各自的税收政策也会有不同。

  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专制,老百姓一般都没啥钱,因为钱都进boss和胜利联盟的口袋了。这些对税收依赖更少,虽然重税会打击大家干活的积极性降低gdp基数,但反正能榨多少是多少,你要吃饱了还可能造反,所以就无所谓了。

  4. 花钱:

  民主钱都花在选民想花的地方,所以很多民主的自来水笼头拧开就能喝。亲,你的水龙头拧开能喝吗?另外他们建筑质量更好。对比03年伊朗的6.5级地震、08年某国西南的8级,以及10年智利8.8级、11年日本9级地震的伤亡情况,这几个比较出名的地震大家都有印象吧?

  在专制boss可能会有一些私房钱,这些钱怎么花完全看个人意愿,有些人会考虑一些民生工程。花得成功的都上名人堂了,比较知名的有新加坡的李光耀和东亚的邓,失败的有加纳的Nkrumah和东亚的毛。

  5. 反腐:

  在民主腐败如果被发现了没啥好说的,按流程走,该进笼子进笼子,该下台下台。

  在非民主呢?这其实是一种利益分配的方式,所以这些的公务员、警察台面收入不高,不过腐败的时候上面睁只眼闭只眼。反正不用boss和胜利联盟的钱,他们还需要下面的人维持统治。所以历朝代赈灾的银两到了长江黄河就只剩谷壳,也难怪同学给我讲他们那灾后援助可能连方便面都是变质的。

  但如果发现有人不听话了怎么办?那就反腐好了。既收拾了后患,还有老百姓拍手称赞。现在你知道为啥有些地方的贪官怎么反都反不完了吧?

  6. 国际援助:

  这玩意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援助的名义可能是给你家小孩上大学用的,但你到底有没有拿来给他上学就不是我能管或者管得到的事情了。老美和苏联的援助都是这样。

  在专制援助通常都先拿去打发胜利联盟了,最后可能会给灾民留一点。08年缅甸飓风后国际援助迟迟进不去的原因就是军要求必须把援助给来分配,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人被强行遣返回被飓风扫得干干净净的家乡。所以超级大国都援助了一些,等到后来形式变了不需要你了,那些贪污滥用的事情就该抖出来了。

  书里提及了一个类似电子商务的改进办法——先打款到,你执行一阶段,效果好再给你下一阶段的钱,而不是一次性都给你。

  不过这个可能也不靠谱,直接让你经济崩溃,民众造反说不定很快民主化,经济可能恢复更快。

  7. 民众反抗、民主化:

  这个跳过。

  8. 战争的抉择:

  民主主要考虑选民(有时包括同盟国)的利益,时不时会评估战争的投入、产出,一旦决定投入,会尽力赢得战争,不然就准备换届。专制则考虑boss和胜利同盟的利益,即便失败也可以靠压住。

  一战头2、3年德国、奥地利、沙俄在战争投入上并未尽力,直到后来统治者发现战争可能威胁自己饭碗时才加大了投入,而英法则从一开始就大量投入。二战也是如此。

  同样,中东著名的6日战争、7日战争里以色列和对手的投入完全不同,结果大家都看到了。67年叙利亚在这场战斗力只死了100人,而1年前一个宫廷政变死了200个。同样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萨达姆把精锐的卫队放在首都保卫自己,而不是全力去打仗。

  考虑到本书多次提及东亚某国,刚出版的翻译本势必为了语言纯洁性做了颇多改动,建议看原版。网上有mobi格式下载,kindle和手机都可以看。

  《The Dictator's Handbook》读后感(五):ZZ: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http://www.dfd网友ly.com/html/1170/2013/3/10/958748.shtml

  万维钢 发表于2013-03-10 01:21

  十九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

  不管你是者还是民主,或者公司的CEO,只要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五条通用规则,你的权力就可保无虞。

  The Dictator's Handbook

  [美]Bueno de Mesquita等著

  ublic Aff网友rs

  2011年9月出版

  十九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他大力推动民主自由,在四十多年的任期内,把比利时从一个专制非民主成功地变成了一个现代民主。他赋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甚至比美国提前半个世纪立法允许工人罢工。他对妇女儿童的保护领先于整个欧洲。比利时1881年就普及了基础教育,确保每个女孩都能上到初中,并且在1889年通过法律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工作。在利奥波德二世治下,的经济像政治一样获得了大发展,他比罗斯福更早采取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的手段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

  然而在非洲刚果这个比利时殖民地,确切地说是利奥波德二世本人的殖民地,他完全是另外一个形象。刚果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利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没有任何人权,完全是奴隶。他们在警察队的强制下劳动,动辄被施以断手之类的酷刑,有超过一千万人被迫害致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利奥波德二世在橡胶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施行最残暴的?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的刚果,却越来越?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者。在The Predictioneer's Game(《预测师的博弈论》)这本书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和纽约大学的政治学教授Bruce Bueno de Mesquita指出,真正的原因是,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我认为这个答案跟“制度论”的区别在于必须让多少人满意,这个人数不是制度“规定”出来的,而是实力的体现。

  ueno de Mesquita和合作者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很多政治现象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不管是、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来划分,而必须用三个数字来描写。以为例,这个“三围”就是层层嵌套的三种人的人数——

  名义选民:在名义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公民。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对谁当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

  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对谁当有影响力的人。对美国来说这相当于是选举这天出来投票的选民,对沙特这样的君主国来说这相当于是王室成员。

  胜利联盟:必须依赖他们,才是能维持自己权力的人。对美国总统来说这相当于是在关键选区投出关键一票让你当选的人,对者来说这是你在军队和贵族内的核心支持者。

  看一个是不是真民主,关键并不在于是否举行选举,而在于胜利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人数。工作的本质是为联盟服务,因为联盟对有推翻权——如果你不能保证我们的利益,我们有能力随时换一个。如果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反过来如果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有没有选举,它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其背后必须要有大量的数学模型、统计数据和案例支持,它们首先出现在政治学期刊上,然后被总结成一本学术著作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政治生存的逻辑》),并在2011年形成一本通俗著作The Dictator's Handbook(《者手册》)。

  在通俗史书和影视剧中人们经常研究权术,惊异于为什么像慈禧和魏忠贤这种文化水平相当低的人能够把那些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玩弄于股掌之间。难道政治斗争是一门需要特殊天赋的非常学问么?现在Bueno de Mesquita的“三围”理论,可以说是抓住了政治的根本。所有,不论什么体制,其做事的终极目的只有两个:第一是获得权力,第二是保住权力。要知道,即使最厉害的者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他们必须依靠联盟才能统治。为此取悦的对象不应该是全体,而必须是联盟。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一心为民或者能从长远筹划发展的即使在民主也常常干不长,而那些腐败透顶的者却常常可以稳定在位几十年。从这个根本出发,“三围”理论可以回答我们对政治斗争的种种不解之处。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变法为什么困难?为什么民主欢迎非法移民却反对给高技术移民提供特别渠道?民主的美国为什么会推翻别人的民选?为什么一个的自然资源越丰富,它就越不可能民主化?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和联盟的互动来解释。三围理论能把种种帝王之术解释得明明白白,可以说是学术版的“厚黑学”和现代版的《韩非子》。

  政客制定某项政策,常常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共和经常谈论家庭价值,什么反对和堕胎之类。这些所谓的自由或保守思想都是说给老百姓听的。真正重要的是不同政各自代表一分选民的利益,并都争取中间派。政客,是一种比老百姓理智得多的动物,他们并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做事,背后完全是利益计算。《者手册》提出了五个通用的权力规则。不管你是者还是民主,或者公司的CEO,哪怕你对如何治理和管理公司一无所知,只要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以下规则,你的权力就可保无虞。

  一、要让联盟越小越好。联盟人数越少,收买他们要花的钱就越少。

  二、要让名义选民越多越好。名义选民多,一旦联盟中有人对你不满,你就可以轻易替换掉他。

  三、控制收入。必须知道钱在哪,而且必须能控制钱的流动。萨达姆上台七年前就已经掌控了伊拉克的石油。

  四、好好回报联盟对你的支持。一定要给够,但是也不要过多。

  五、绝对不要从联盟口袋里往外拿钱给。这意味着任何如果伤害到联盟的利益就很难进行。恺撒大帝曾经想这么做,结果遇刺身亡。历史上变法者常常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通过税收、卖资源或者外国援助拿到钱,用一分钱把联盟喂饱,剩下的大可自己享受——或者,如果是好的的话,也可以拿来为谋点福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既然联盟必须拿到回报,而警察又是一个重要的联盟力量,为什么非民主的警察工资反而都比较低?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对来说,纵容警察腐败是比直接给他们发钱更方便的回报办法。

  联盟是的真正支持者,但由于其掌握推翻的手段,他们也是的最大敌人。对付联盟,除了必须收买之外,还有一个用外人替换的手段。路易十四继位初期联盟里的贵族都不是自己人,他的做法就是扩大名义选民,给外人进入政治和军事核心圈子的机会,用新贵族替代旧贵族,甚至把旧贵族关进凡尔赛宫,使这帮人的富贵只能依靠他。对来说,联盟成员的能力不重要甚至反而有害,忠诚才是最重要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戮功臣?就是要削弱联盟的能力,同时证明联盟成员是可替换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皇帝的统治之所以稳定,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扩大了名义选民,让功臣和贵族始终保持一定的不安全感。

  联盟和名义选民的相对大小关系,是政治格的关键。有没有投票选举,有没有自由媒体,有没有三权分立,有没有监督机制,都是细节而已。只有当联盟人数足够多,成功的民主政治才有可能实现。如果联盟人数少,哪怕在民主也会发生式腐败。此书中有个好例子。美国加州贝尔市人口不足四万,经济很差,然而其市长却给自己定了个七十八万美元的高年薪,其市政成员年薪也有十万——要知道洛杉矶市长年薪才二十万,美国总统才四十万,其他地方的市政工资不过每年几千而已。贝尔市长能做到这些,恰恰是他成功设计了一场参加人数很少的投票,把贝尔市从普通城市变成“城市”。这意味着很多事情可以关起门通过少数几个联盟成员自己做。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都是小联盟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都很腐败,而且它们的都能在任很长时间。国际奥委会总共只有一十五个席位,重大决定只需要获得五十八票。这意味着只要收买少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投票结果,而众所周知,奥委会在决定奥运举办城市时的确会接受贿赂。据BBC估计现在贿赂奥委会的总价码大约才一千万美元。国际足联更腐败,你只需要十三票!所以贿赂他们一个人需要的钱就更多,据报道,有一个亲口开价单人八百万美元。也只有腐败,才能解释把世界杯主办权交给卡塔尔这样的荒谬决定。其实消除腐败的办法很简单:扩大联盟人数。比如可以给全体奥运会运动员投票权,不过奥委会是不会赞成这个建议的。

  上市公司虽然有广大的小股东(名义选民),但是董事会往往只有十几个人。联盟人数极少,对CEO来说是一个容易形成的面。一般人可能想象CEO的工资应该跟他的业绩密切相关,而据《经济学人》2012年报道的最新统计,CEO工资跟业绩根本没关系!事实上,CEO的最佳策略不是搞业绩而是搞政治。他们必须在董事会安插自己的人马,研究表明,越是在董事会有亲信的CEO,他们的在位时间就越长。比如惠普女CEO Carly Fiorina因为行事高调和错误收购康柏,现在已经成了IT史上的笑话,但是她在任内做的每个动作都符合权力规则。Fiorina一上台就不断在董事会排除异己,减少联盟人数。而她不顾市场反对坚决收购康柏,正是为了扩大名义选民,进一步冲淡董事会中对自己的反对势力。然后她给新的董事会加薪,正是收买联盟。当然最后因为惠普的业绩实在太差,股价一跌再跌,Fiorina任职六年后被迫在2005年下台。就是这样她仍然得到一笔巨额遣散费。其实Fiorina被赶下台的关键还是董事都有股票,他们对股价的关心最终胜过了对Fiorina的“喜爱”。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惠普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也许Fiorina就会在的位置上一直干下去。

  那么,在享有广泛的投票权,联盟人数理论上可以达到全体选民的一半的民主,权力规则是否还起作用呢?答案是民主与非民主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必须优先保证自己铁杆支持者的利益。

  ueno de Mesquita提出,当我们谈论民主政治的时候必须了解一点:所谓的“利益”,其实是个幻觉。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并没有自己的利益——是中的不同人群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政客们无非是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而已。因为联盟人数太多,民主没有办法直接用钱收买联盟,但是可以给政策。

  以美国大选为例,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就是穷人、以西裔和黑人为代表的、年轻人和女人。那么他当选后就一定要把大量税收用于社会福利,加强医保和社区服务。罗姆尼败选后就此大大抱怨,但是罗姆尼当选也得回报自己的支持者。美国政界常见的“专项拨款(earmark)”和“猪肉桶(pork barrel)”现象,就是政客回报自己选区的特定选民的手段。《者手册》列举了权力规则在民主美国的种种体现:搞集团投票(block voting),国会选举要划分选区,就是为了减少联盟人数;民主倾向于增加移民并给非法移民大赦,就是要扩大名义选民;两都特别重视税法,就是要控制钱;民主搞福利,共和支持把大量研究经费投入疑难杂症等往往只对富人有利的研究,就是为了回报各自的联盟;共和反对给富人加税和医保,就是因为绝对不能动自己联盟的利益。美国以外,种种选举中的政治手段也是屡见不鲜。在新加坡不给李光耀的投票的选区的计划会被削减;有些存在直接买票的情况,而更高级的做法则是,哪个村子投给我的票最多,我当选之后就给哪个村修条路。

  有这么一帮人,他们相信西方民主的真心热爱民主,希望能借助外国力量推动自己国内的民主。这帮人太天真了。民主的确要取悦,但仅限于其本国的。事实上,民主在国内处处受限,但在对外政策上却可以像者一样行事。美国总统爱说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民主,而此书指出,这全是胡扯。美国对外政治的唯一原则是确保美国人的利益。为此美国要求外国施行有利于美国的政策。这有两个办法,不常见的办法是战争,常见的办法则是对外“援助”。

  2010年,女经济学家Dambisa Moyo出了一本书,Dead Aid(《援助已死》),列举大量事实证明发达对非洲的种种所谓援助,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援助金额和物资被当地者占有,他们正好可以用这笔收入回报联盟。你想给非民主的饥民提供直接援助,该国会首先要求你交税。然而明知援助无效的情况下,为什么发达和国际组织仍然要继续提供援助呢?因为援助的目的本来就是收买。援助其实就是一个幌子,就好像以对方小孩上大学为名义的行贿一样,你要当真去考察这钱是不是交了学费就荒唐了。美国曾经通过对埃及援助来促成埃以和谈,埃及拿了钱办了事却并未在本国宣传美国的好,埃及老百姓反而更恨美国了。

  ueno de Mesquita使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证明,越是联盟人数少的,它的就越容易被收买,因为收买少数人花不了多少钱。同样一笔钱投给民主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投给非民主却可以立即让该国政策发生一个改变—— 所以越是非民主,越容易出内奸。给一个非民主援助,等于帮着者收买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此书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统计发现那些当选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在其任期内,经济发展和政治自由都变得更落后了!为什么?因为更大的发言权可以换来更多援助!很明显,这个安理会效应在非民主更强。

  从容易收买的角度看,美国更喜欢的外国。最近一系列非洲民主化以后给美国带来了很烦。在历史上如果一个民选的外国对美国人不利,美国甚至可能直接出兵干掉这个民主,然后换上一个傀儡,比如智利的皮诺切特。有人可能会说,难道美国不喜欢推行民主么?没错,但这种喜欢仅限于口头说说,如果你要让他们拿自己的利益换别人的民主,那就不干了。《者手册》生动地说,什么叫民主?民主就是government of, by, and for the people at home。

  尽管此书对美式民主的弊端多有披露,但有人对此书的一个批评仍然是其大大美化了美国的民主,而且高估了美国胜利联盟的人数。有研究表明很多美国选民的意志并没有在获胜后得到体现。但无论如何,这本书的基础论述是可取的。在我看来此书并没有把民主神圣化,它只是用一个有点愤世嫉俗的态度告诉读者,非民主体制收买少数人,民主体制收买多数人,本质都是收买。

  我读此书的一个突出感受是,民主的本质就是让老百姓过好当前的小日子,而不要谈什么长远目标和理想。有人认为民主是一个手段,其实民主本身就是目的。书中列举好几个研究数据,说明在相似经济发展条件下,民主的教育与医疗水平,地震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都明显优于非民主。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是,越是民主不充分的,从首都机场到首都市区的公路修得就越直,因为他们征地容易。

  我们甚至可以说民主制度就是一种以满足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福利制度。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就是所有都乐意借钱,因为借钱可以自己花,还钱则是下届的事。而且就算你不借钱,你的竞争者也会借钱,还不如你借了钱,给负债,反而让竞争者不好接手。借来钱不必生利,直接分给联盟收买人心就行。唯一能限制借钱的是别人愿意借给他多少钱。唯一能限制民主借钱的是他万一还不上债会被降低信用等级。本来经济增长的时候正好还债,但西方没有这么做,他们有钱了也不还。当一个政客批评别的政客不顾长远利益借钱花,他的实际意思是说怎么这钱不是我借的!

  尽管民主也有很多弊端,但绝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挺愿意生活在一个这样的里。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民主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必须由纳税养活。如果这个拥有石油之类的自然资源,者只需把这个资源控制在手里,就能确保足够的收入去喂饱联盟,那么他就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什么民主。我们现在看缅甸似乎有民主化的迹象,但是按此书分析,缅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军靠卖资源就能获得巨大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想搞民主很难。只有在收入必须依赖税收的情况下,者为了获得收入才有可能给更多自由,市场经济才有可能。俄罗斯现在民主程度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油涨价了。此书甚至设想如果当年石油也有这么贵,可能戈尔巴乔夫根本没必要搞。实行民主的另一个条件是最好在这个的建政之初,联盟的人数就比较大。有人把华盛顿施行民主而不称帝归结于他的个人美德,这是大错特错,其实华盛顿哪有称帝的资本!美国靠的军事力量本身就是各州组成的一个联盟,根本不是谁一家独大的面。

  那么,现在世界上这些非民主,怎样才能过渡到民主呢?一个常见的论点是认为经济发展会带来民主。这个论点的逻辑是说经济发展必然会让变得更加自由,而富裕和自由的必然会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此书对这个论点不屑一顾。问题是当一个的经济增长,其的收入也会上升,手里有足够多的钱可以很好地安抚联盟,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搞民主?历史的经验表明,反而是一个经济出现严重问题,乃至于没钱了按不住联盟的时候,这个更有可能突然实行民主。从这个角度说,经济危机的时候借给者钱,等于帮他维持统治。为什么几年前埃及发生了?此书提出这是因为军队没有像以往一样镇压上街群众。而军队之所以旁观是因为穆巴拉克没钱了,联盟感到他已经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穆巴拉克之所以没钱,则是因为正好在经济不行的时刻美国减少了对埃及援助。

  归根结底,民主的本质不是选举,而是联盟人数多。所以民主化的根本办法就是扩大联盟人数。但是这一点不能指望,因为根据权利规则,在任何情况下希望的都是减少联盟人数。而另一方面名义选民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扩大联盟人数。真正能让联盟扩大的,其实是联盟本身。非民主的联盟成员本来是不希望联盟扩大的,因为联盟人数越少,每个人能得到的利益就越大。然而人数少也意味着存在不安全感,可以随时替换他们,这还不算在政权更迭的时刻联盟本身能不能继续存在都成问题。这样联盟有可能会乐意增加人数来换取安全感。我们看有人评价前苏联解体是《来自上层的》,也许就是这个机制起的作用。

  《者手册》进一步使用了一个相当简陋的数学模型来说明,如果联盟人数继续增加,他们反而会因为这个增加而获得经济上的好处。这个模型是这么算的:联盟人数增加意味着更民主,于是税率会降低,于是会更加乐意工作,于是经济增长,于是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在我看来,这个模型相当不可靠,单说“民主税率低”这个论点,就让欧洲那些高福利情何以堪。

  我想,经济发展带来民主这个论点还是有道理的。正如去年出版的The Rational Optimist(《理性乐观派》)这本大肆鼓吹商品交换带来人类一切好处的书所论证的,所谓民主和法治,并非是哪个强人自上而下赐予的,而是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互相磨合和演化出来的。随着经济发展,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敢于要求更多权利的人来。这些人如果足够多,他们将是所有政都必须争取的对象。

  他们想加入胜利联盟!■

  延伸阅读

  ●《理性乐观派:一人类经济进步史》

  [美]马特·里德利著,闾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

标签:Dictator Handbook 读后感 精选 10篇 DictatorHandbook Dictator读后感 Dictator精选 Dictator10篇 Handbook读后感 Handbook精选 Handbook10篇 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10篇 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