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妖气的读后感大全

  《有妖气》是一本由吕洋 绘 / 五色神石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妖气》读后感(一):嘿,这儿有一幅西行路上的妖魔全景图

  一翻开由五色神石团队重磅打造的《有妖气——西游记妖怪图典》这本书,4岁的孩子简直爱不释手。这本书也是我花了两天时间,和孩子一起读完的。老鼋、六耳猕猴、蝎子精、奔波儿灞、霸波尔奔、九头虫、有来有去、七仙姑、云程万里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西游记》中的各路妖怪可谓形形,高手云集。而这本书从地图的视角,完整地梳理了《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名录,令人耳目一新。

  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给孩子的印象最为深刻。金银童子本是替太上老君看守金炉与银炉的童子,下凡变成妖魔后占据洞府,成为唐僧西行路上的劫难。本书用简洁却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两位小妖的出处及原形,紫金红葫芦与晃金绳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

  对于通天河水鼋之第的主人老鼋,孩子也颇感兴趣。在通天河修炼了1300多年的老鼋,因孙悟空师兄弟几人打败了灵感大王,得以重得洞府,为此老鼋心怀感激。虽然寿命长,通人言,但是老人始终不能脱去原形,修成人身。为此老鼋拜托唐僧在面见佛祖时替它问问,自己何时能修成正果,炼成人身。书中老鼋的肖像可谓相当传神,方头神物非凡品,九助灵机好水仙。看到画中的老鼋,孩子立刻说出了老鼋前后两次出场的不同态度,以及老鼋突然变脸的原因,这也许就是西游记图解的魅力所在吧。

  除了红孩儿的三昧真火,黄风怪的三昧神风,也令悟空、八戒、沙僧几兄弟痛苦不堪。当黄风岭黄风洞的黄风怪吹出三昧神风时,顿时山河变色,乾坤倒转。孙悟空被黄风眯了眼,泪流不止,遂败下阵来。说起《西游记》中各路妖怪的法宝与兵器,连四岁的孩子都时不时津津乐道一番。书中将每个妖怪的法宝与兵器都罗列出来,同时配上一幅插图,妖怪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达到西天取得真经。这九九八十一劫难,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能以玄奘西行的大致路线为主线,串联起一幅西行路上的妖魔全景图,背后的功夫令人敬佩。这本《有妖气——西游记妖怪图典》一书,值得阅读与收藏。

  《有妖气》读后感(二):如果没有妖怪的话,也就没有《西游记》了

  我小时候就喜欢看《西游记》,作为童年为数不多的神话连续剧,86版《西游记》几乎覆盖了我记忆中所有的寒暑假。

  张纪中的那版《西游记》我也非常的喜欢。尤其其中和86版相比,装扮更加精美的妖怪,更是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现在轮到我儿子就更不用说了,他接触的第1长篇听书就是《西游记》,对《西游记》翻来覆去的听了十几遍,我都要受不了了。所以当我送他这本《有妖气!西游记妖怪图典》的时候,他非常的开心。

  当然我自己也是有点私心,因为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和里面的插画。

  首先,这本《有妖气》开本非常的大,看起来大概有a4这么大的开本。

  这样的开本看里面的插画会觉得非常的爽,细节也能看得很清楚,能看的出每一张画做工都非常的精细,而且设计都非常的有意思。

  插画师吕洋,我之前买过他的一本《奇兽-山海经动物图鉴》,当时就觉得他对于妖怪的设计很有自己的想法。他画的这西游记中的妖怪也几乎秉承了吕洋的一贯风格。

  吕洋的画风十分的特别。看介绍吕洋是毕业于专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所以他的插画带有一种学院派的严谨,和一种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你能在插画里面看到传统人物画的一些特征,也能够找到现代动画和西方电影里面的一些元素。

  作为一个也算是美术生出身的读者,我觉得,有些人物形象在细节上还可以再考虑一下。但给我儿子看那肯定是足够了。

  其次,妖怪的选择都非常有代表性。

  《有妖气》中有些妖怪除了特别有名的,比如说红孩儿和白骨夫人之类。其他有些妖怪其实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比如说,地涌夫人、辟寒大王和辟暑大王等等。有些是因为电视剧没拍,所以传播度就没有那么高,但是角色始终都是存在的。现在再重温一下,又会回忆起儿时的读书时光。

  书中的每一个插画都附有这个妖怪在《西游记》中的故事梗概,一边还有《西游记》中对于这个妖怪的描写,是原文,也就是白话文,还有这个妖怪的地址位置,甚至还有地图!编辑也是非常的用心了。

  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相当于也就把西游记中的妖怪大概的搂了一遍。

  当然西游记中的妖怪也并不止画中的那么多,这些应该是从原著中选出的比较有特色的妖怪。

  开片的,寅将军和熊山君就特别的有趣。看名字就知道一个是老虎精,一个是熊精。但是你能想到这两个妖怪在哪里出现过吗?寅将军就是电视剧中,唐僧还是一个人的时候遇到的老虎。(我才知道原来那老虎也是妖怪,并不是单纯的猛兽),孙悟空的虎皮裙就是寅将军的皮做成的。熊山君作为寅将军的朋友,在文中真的已经毫无印象,也许要等重新看原著才能想的起来了。

  作为一本专门的妖怪图鉴,这本《有妖气!西游记妖怪图典》是非常精美的。《西游记》的铁粉可以收藏一本。

  《有妖气》读后感(三):大王叫我来巡山

  近年来,国外的IP文化发展的如火如荼,DC、漫威打造的超级英雄宇宙,早些年的哈利波特、指环王、冰与火之歌等等,都成了全世界所熟知的IP。

  反观国内文化市场,能够走出的国门的IP少之又少。然而在国内能够发展成大IP的素材并不少,封神演义、盗墓笔记、鬼吹灯以及金庸古龙的武侠世界都是不错的题材,然而要论最家喻户晓的当属名著,而其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大的IP文化的,必然是充满奇幻色彩的《西游记》。

  可惜的是至今仍没有很好的作品能够让人看到发展出诸如名著世界的前景。除了八九十年代的老版电视剧,已经鲜有能够忠实还原原著精神,而又深受观众读者喜爱的作品。慢慢地,《水浒传》沦为了干脆面里的卡片,《三国演义》变成了街机网游中的角色,而《西游记》则被改的面目全非,大分作品不亚于书中的妖魔鬼怪,确实可悲可叹。

  惭愧的是,名著中,至今我还没有读过《西游记》的原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过于经典,看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降低了自己对于原著的兴趣。因此,对于《西游记》的印象,至今依然大多来源于老版的电视剧。

  这经典名著中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唐僧、孙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西游记》中,许多神仙妖怪的形象也都是深入人心,而妖怪作为书中的大反派,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知名度并不亚于师徒四人,有的台词可能比沙僧还多,例如白骨精、铁扇公主、牛魔王、红孩儿、玉兔精、蜘蛛精等等,除了这些大反派,他们手下有些小的们诸如有来有去、奔波儿灞、灞波儿奔、小钻风等,也都为整个故事平添了诸多趣味。

  而这本书就是另辟蹊径,没有将目光聚焦在师徒四人和神通广大的神仙上,而是关注于《西游记》中的妖怪群体,精心制作了属于妖怪的图鉴。

  这本书的制作非常用心,以取经途中经过的各个地方为节点,在每个地点的介绍时,都会配上一首诗,另外地点介绍主要以史实为基础,同时与《西游记》进行对比,匹配最合适的桥段,非常严谨。

  在进行妖怪的介绍时,除了插画,还会有出处、原型、外貌、法宝、兵器、洞府和故事介绍,有的故事中除了介绍西游记的相关情节外,还会扩展妖怪原型的来源,详细而又有趣。

  《西游记》里角色万千,人、神、妖,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只要用心,利用好这一灿烂的文化瑰宝,多一些《有妖气:西游记妖怪图鉴》这样诚心的出版物或者影视作品,我相信一定是能够打造出属于IP文化的西游记宇宙,抑或是名著宇宙,文化宇宙。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图典,可以作为小孩的科普读物,也可以作为西游记研究的补充读物,要说本书最大的特点,美就完事了!外封内封目录

  《有妖气》读后感(四):西游宇宙由此开启?

  说起名著,大多数国人耳熟能详,比起三国的纵横捭阖,水浒的快意恩仇,红楼梦的恩怨浮华,西游记的知名度似乎逊色很多。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是从陪伴童年的经典西游记电视剧中了解到的西游文化,并没有读过原著。很多人对西游记有一些误解,意识中认为西游记是给小孩子看的书。没错,西游记的故事(并非指原著)非常适合讲给小孩子,但《西游记》这本书却是不折不扣的成人向小说,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名著之一。

  然而,受到影视的影响,许多人觉得自己看过了电视剧就没有必要再读原著了。这是对西游记的误解。电视能够拍出来的仅仅是原著的皮毛,原著的博大精深岂是一电视剧能表现出来的,用中学课文来说,“虽人有白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西游记的深邃内涵足够我们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而本书从西游记的妖怪这个角度入手,对西游记中的近百个有代表性的妖怪做了系统整理与具象化处理,非常值得一阅。

  书的目录用地图的形式表现,标明了书中各个妖怪在西游路线中出现的地点位置。

  正文以典型地名作为章节名称,这些地名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地方。作者用心的为每个地名配上的代表性的诗词,并对该地的历史和地理文化做了简单介绍。该章出现的所有妖怪都是出现在这个地点附近的,特别便于读者归类整理。

  在妖怪的页面,作者为每个妖怪绘制了细节丰富的画像,而这些画并不是作者凭空臆想的,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原著里每个妖怪的外貌描写,并根据此描述想象出妖怪的外形和长相画于纸上。除此之外,每个妖怪都给出了书中的具体出处、武器、妖怪原形以及妖怪的生活地点,最后是一段和该妖怪有关的故事梗概,字虽不多,但完整概括了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包括唐僧一行与妖怪的遭遇、风波、解决方法以及妖怪的最终结。

  这种工具书式的编纂方式对读者非常友好,适合普通读者按照原著对应查找相应的妖怪,也适合妖怪研究者有条理的整理研究。

  书中的妖怪插图也非常耐看,既有古风绣像的,又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虽说是妖怪图谱,但有妖气也又人气,值的细细品味。

  对于我这种没看过原著的小白,在阅读中有了一些浅显的发现。比如西游记中出现的妖怪并不是随意安排的,吴承恩做了很多细节铺垫。在同一地点地点出现的妖怪是有相通之处的,有的地方的妖怪全是猛兽所变,有的全是虫子变成,有的是不同种类的鱼,而在凌山的妖怪最有意思,全是松梅竹等植物所变,不仅面目清秀,作为也比较君子,隐隐约约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是人?是妖?一时傻傻分不清楚。随着西游旅程的进行,路上出现的妖怪的道行越来越高,法术也越来越强,到后期越来越接近神。是不是可以说西游记是RPG游戏的鼻祖呢?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的图典,看完后我对《西游记》的兴趣越来越大了。干脆立个flag,把阅读西游记原著提上日程。不知道作者还会不会画下去,希望能看到更多妖怪图谱,也希望能看到西游记的神仙图谱,打造出一个人自己的西游宇宙。

  《有妖气》读后感(五):九九八十一

  这本图鉴配合歌曲《九九八十一》食用,效果更佳。

九九八十一8.3乐正绫 / 2016

  《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现象级著作,这应该是唯一一几乎男女老少都知的作品,打败了成千上万的通俗小说,一跃成为国民小说TOP1。这应当归功于电视剧《西游记》,正是电视剧导演和编剧的成功改编,才使《西游记》这本小说的影响力高居榜首。

  然而电视毕竟是改编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迎合大众审美,有许多与原著中并不符合。就比如孙悟空,原著中所写是:“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 ,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是与原著不合的,我始终觉得2011版被戏称为《动物世界》的《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才稍微贴近原著(虽然这一版的唐僧看着像个武僧),可这一版的猴子也没有“满脸毛”。

  由此可见,《西游记》的成功是建立在电视剧上的,而真正看过原著的少之又少。我们对《西游记》的理解是建立在《西游记》的导演与编剧对《西游记》原著的理解上的。由于原著是白话文,行文中时而夹杂不少诗词,尤其是人物描写,基本都是用古体诗的形式,对文言文功底不深的读者很不友好。这就是一道阅读门槛,把大众拒之门外。

  《有妖气》则抛开了电视剧的影响,直接从原著出发,还原《西游记》原著中的妖怪。

  这本图鉴有85个妖怪,以大妖怪为主,偶尔画几个有戏份的小妖。为了防止画师对原著中的诗词有认知偏差,图鉴还贴心地将对妖怪的外貌描写放在书页上。

  一般一个妖怪一个跨页,除了有外貌、武器等介绍外,图鉴还对有关这个妖怪的情节做了简单复述。对看过《西游记》原著的读者来书,是一个很好的回顾。

  由于这是从妖怪的视角来写的,在阅读过程中又能有与从前看的不一样的感悟。

  网上也曾经讨论过,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

  其实从这些妖怪的视角出发,我怀疑唐僧西行就是天庭谋划的地面妖怪清剿计划。神仙们的坐骑纷纷下凡为妖,占领山头称大王,召集了该山上的小妖小怪。这些小妖怪最后往往都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被猪八戒“一钉耙打死”。聚集起来再杀,干净利落。

  而尽管这些坐骑们还杀了不少无辜百姓与宫中宫女,但最后由于成为唐僧修行的劫难而未受惩罚,只是被神仙们收回。

  妖怪从天庭偷的无数宝贝让孙悟空束手无策,那么为什么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那些神仙不拿出来呢?如果太上老君肯拿出一个宝贝,那么《西游记》在大闹天宫那段就要全剧终了。看来在动真格的时候,就算是天庭的仙官,也会有私心不舍得拿出宝贝,生怕被打坏了。

  不得不说,吴承恩真是一个高级黑。

  这本图鉴最有意思的是玉兔精。

  本来这是陪伴嫦娥的玉兔,一般都认为是女妖,然而图鉴上却给它画了胡子,完全就是一个女装大佬。对于这么做的原因,在右边的跨页上作者做了解释,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标签:妖气 读后感 大全 妖气读后感 妖气大全 读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