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你陪伴》经典读后感10篇

  《总有你陪伴》是一本由[新西兰] 海伦•布朗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一):治愈系温情小说~

  看到封面就很有兴趣阅读,虽然一开始以为是动物小说,本人对猫啊狗啊之类的总是没有免疫力。人生总是充满苦难的,不幸和意外随时会“光临”我们,如书中所表达的,爱和勇气,能治愈一切伤痛~

  或许人与动物冥冥之中就有种缘分吧,动物在被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人类的生命里,在与人耳鬓厮磨的亲密的接触中,为人类提供了别处无法寻觅的慰籍。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二):不好意思,我遗落了你

  我带着你,开始我的新马泰之行,我从桂林出发.广州转机.我在出发的第一站遗落了你.不知道你散落何方?

  不敢再拾起.

  最近的生活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关于拾起的故事.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愿意为了我的成长做出一个决定.我付出了,我亦失败了.好吧,我放下.

  故事没有完结,你又来找我,无法抗拒.你依然如故,我终于开始相信你其实并不爱我.其实,我放不下,并不是代表我有多爱你,而是,我放不下我人生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三):当同情心成为卖点

  在书城看了下封面和那两句故事简介让我以为是一极度煽情的孩子与宠物相伴的故事,买回来觉得完全坑死,完全是作者的自传题材,偶尔穿插了猫咪的故事,再偶尔中穿插自己孩子与猫咪的故事。

  本来不想吐槽的,但黑了我28块钱我不得不吐槽下这个作者就是集懦弱、虚荣、依赖、自私的集合体啊。把一切合情合理的事情往小猫身上搬,心智未成年吗亲?一个在意自己西装并且猫咪过敏的老男人和一个对自己猫咪亲昵的活力帅小伙无论女人或者猫咪都会选择后者吧?有必要说的好像是克莱奥在指点你一样吗?当一次次的搬迁觉得小克莱奥和孩子可怜,你难道忘了这是你深思熟虑的决定吗?反正越看越生气。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四):动物的世界美丽迷人

  猫咪,动物都有治愈人类伤痛的能力。

  狗狗总是用信任温情的目光望着你,猫咪会温情得蜷卧在你的身边,用满足的呼噜声放松你。

  六十岁得克利奥,高贵的猫皇后。

  这是一本动物治愈能力的小说,在自由驿等着吃三文鱼寿司的时间,随手从书架上抽出的书,却在昏黄的灯下沉浸其中,爱不释手,无关周围嬉笑打闹的声音。

  东东离开前,将她的小狸花猫交与我收养,阿三说,正好看这本书做功课——然而,多年的经验,不知对于小家伙的来临,会不会有些作用。

  作者海伦,不说是个通,应该也是个迷。

  里面提到“我”第四次生产时,用到的针灸针——我想有滑胎和止痛的作用。

  还有“我”教孩子们中文。

  罗柏提到,在穿越澳洲旅行的途中,碰到一个有七颗心脏的白猫,在当地人心中,其有治愈伤痛的能力。然我想起比干,有着七窍玲珑心——不是七颗心。

  疑问:七颗心在西方世界有什么寓意呢???

  这本书很好,希望可以看到英文版的。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五):治愈系

  TO 独家旅行MM:

  我在想,一个血腥恐怖凶杀情节狂热爱好者,一个不怕任何宠物但极端恐惧绒毛的重度鼻炎患者,会不会在你持续的治愈系小说的轰炸下喜欢上温情的动物故事呢?

  现在看来,事态已经向着这个不太妙的方向发展了,因为我发现认真读完这些书并且声情并茂地把它们推荐给我妈和孩她妈极为有助于唤起庇护天性,从而解放总是把奶瓶掉在尿盆里的我。

  这不算是个好故事,但有着很好的表达方式,它的畅销让我相信原来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可以忍受非快餐式的漫长文字铺垫。当然如果书中真的有介绍里那样借猫还魂的奇幻情节我想我会更开心。

  它也让我见识了原来治愈系小说可以这么直白,上来就用一场残忍地事故夺走孩子的生命,然后再用一厚本书和一只黑猫来恢复元气。如果我来写,故事可能会变成一句话:“他死了,我也想死,结果有人送来一只猫,它让我忙到没时间死,最后它死时,我觉得没有一场死亡是不可接受的。”

  当然得知整本书都是在写作者自己的经历时,我也就原谅了她的絮叨。

  我不爱猫也不讨厌它们,但我想每个爱猫人看过这本书后都会有种冲动,把身为家庭成员的它的故事原原本本记下来。

  猫的寿命终究不如人长,很难陪主人走到人生的终点,但正因如此,它们的一生显得更加凝练,更有明星范儿。

  原谅一个非豢宠族人的唠叨,有时候我跟书里这只黑猫一样,虽然披着件哥特皮囊,但骨子里还是守护型的。

  米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六):朴实的家人 亲情的故事

  由一只猫咪当做主角 串起来的一个家庭二十四年的故事

  看开始的时候 并不觉得这书很好看

  其实一直读到最后 也并没有小说般的引人剧情 人物鲜明 戏剧冲突

  可就是想慢慢 慢慢读完

  有人说读到后面 觉得乏味了 我反而觉得 越向后读越发有所触动

  有只陪伴的猫咪 有个爱家人 爱孩子的男人 一儿 两女的生活

  无论什么时候 工作 晋升 从一个搬家到另一个

  永远都是一个家庭 一个整体 直到孩子长大了 再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但是与家人的联系 仍然那样紧密

  吸引我的其实是这些

  我们彼此相爱 我们也爱着猫咪 猫咪也会这样爱着我们 跟随着我们

  我想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家庭里 猫咪才会自由的活到二十三岁高龄吧

  我也曾经有只黑色的猫咪 可惜在六岁的时候丢失了

  直到现在 也不能再养一只

  现在我也已经搬出了家里 找到心爱的人 住着租来的房子

  曾经 我也跟年老的爸妈说 你们再养只猫陪着你们吧

  可是 爸爸却觉得 养了许多年 有一天再丢失的话 又伤心

  现在 我也渐渐的明白 要养一只动物 必定要抱着永远一起生活的决心才行

  像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 是没办法的

  于是 我也像主角最后那样 在看到猫咪会喜欢 但不会轻易抱回家一只

  我想 若是有能力有足够的爱 可以和动物相伴一生的人 一定也都是这样重视家人的人

  一个爱人 一对子女 一只狗狗或猫咪 一家人

  这就是我为之努力 及向往的人生了

  就如这书写的一样 平常 不平常的时候 我们都在一起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七):感谢有猫 活在当下

  感谢有猫 活在当下

  当我拿到《总有你陪伴》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没有看过任何小说了。专注于观察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似乎没有需要去寻找多余的东西来填补时间。所以一直等到一个小时工把我从电脑前赶走的午后,才有机会捧起这本书。

  此书不是TVB,作者把她一生中最悲痛的时刻那么出乎意料地摆在了最前面。她的大儿子为了救护一只动物而在一场车祸意外中离开了。昨天新闻报乔布斯去世了,所有人争先恐后地悼念,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就好像大家觉得自己是出离于这种苦难似的,就好像觉得自己不会死似的。事实上,我们和作者的情形太像了,我们曾过着平庸的日子,对伴侣对自己对工作,有不满意。我们说服自己不去看,说服自己用娱乐用饮食填满自己。直到有一天不得不面对无法回避也无法承受的灾难突袭,面对分离。

  就像我失去怪怪的那一年。作者所感受的所有愤怒、悲伤、否认、自责和羞耻,我全都感同身受。感谢她,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才能如此精准而坦率地剖析自己,表达自己。感谢她有这样的勇气。

  那不应是人承受的,那不是人能够承受的。然而,幸亏有猫。我们人类对待受伤的伙伴,我们把他人当作自己,我们的关怀入侵着别人的空间,刺痛别人的伤口,然而我们还期盼得到对方的感激。猫不是那个样子,她只是陪伴,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告诉受伤的人,承认现实,承认受伤,活在每一个当下,不去徒劳而可悲地与风车作战,企图把过去要回来。

  事实上,真正制造了更多痛苦的是我们想要不再痛苦的努力。我记得我曾突然走在路上就狂奔起来,直到精疲力竭,无法脱离这个没有怪怪的时空。那想要回到过去,或者至少脱离现在的心,让我们和痛苦产生了更密不可分的粘着。

  看着猫吧,猫上一秒近乎疯狂地追逐一缕阳光,和毛线玩耍,下一秒就安静得跟天使一样甜美。而我们总是贪恋快乐。如果尝到一丝快乐,就想要保有它,害怕失去它,那一刻快乐已不再是快乐了。我们厌恶痛苦,我们总是相信做一些什么,就可以克服痛苦,多做一些,多要一些,最后发现人不能胜天而崩溃,然后我们就想做最后一件好像能证明自己是主宰的事情——结束自己的生命。

  看看猫吧!猫是真正的禅修者,带领者。作者活过来了,活出了生命的顽强和绚丽,我们一样也能。感谢有猫。感谢你们的陪伴。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八):猫的臣民

  耳边其实还响起楼下猫咪战斗的声音。我是个爱猫的人,从来不指望我能养一只猫。在印象中,猫不是圈养的动物,猫是它们自己世界中至高无尚的君王。我很有幸,与院子中的若干只猫咪成功的建立了某种关系,并且其中的两位,纳我作为它们的臣民。

  所以几乎是第一眼,便中意了这本书。封面的小男孩和一只小小的黑猫,并排的在沙滩上坐着,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小小的黑猫面朝大海,只是小小的背影,也象征着猫咪的神秘。

  很久没有买书看的惯了。极快的生活节奏,让我选择更为快捷的网络阅读方式,而书,逐渐淡出我的生活。即便是买书,也会先阅读上几页,再决定购买。这本书,明显是刚上市的,被塑料薄膜纸封着,无法看见内容。打动我的是封面的那句话,“How an uppity cat helped heal a family".

  猫,是傲慢的,不被驯服的。在他们的眼中,所有的生物只有两种分类,猎物和臣民。与人类数千年的相处时间中,它们从不承认人类是他们的主人,对它们来说,人类只是能够很好他们服务的臣民。而它们,是挑剔的贵族,是女王式的生物。它们是如此的优雅,如此的神秘,可那柔软的身体,细腻光滑的皮毛中,却藏着如此锋利的爪子可牙齿。猫咪是天生的猎手。猎杀,是它们生存的目的。记得看过很治愈系的爱猫族讨论。放养的猫咪有时会把猎物整齐的摆放在主人的门口,有时是无头的老鼠,有时是小鸟,还有时候可能是一条小蛇。主人千万不要害怕。那是猫咪表达爱意的方式。猫咪会觉得奇怪,人类也不去打猎,怎么能养活自己呢?有爱的猫咪会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它有养家的责任。所以它会把辛苦猎杀的战利品赐给自己的臣民。

  书中的黑猫克里奥便是这样的一只有爱的猫咪。优雅,傲慢,淘气,善解人意。她傲娇的加入,给了一个经历丧子伤痛的家庭继续生活的勇气,它的自我为中心,打破了伤痛的气氛,让全家都臣服与她傲慢挑剔的性格中,无暇顾及之前的伤痛。在她的陪伴和帮助中,女主人公渐渐的走出了阴影,开始全新的生活。

  与猫的相处和任何宠物的饲养方式都不一样。没有一只猫是被驯养的,猫不是一种能够呼来唤去的生物,它的猎杀本性让它不需依赖你便可以生存的很好,即使在城市之中。猫只有在愿意的时候才会被你找到,所以你是由它选择的。如果它爱你,它会给你很多的回报。如果它不爱你,会选择不理你。猫的信任是慢慢的,不会因为你给它喂食过一次两次就对你感恩戴德。通常的时候,对待一只陌生的野猫,我会蹲下来,然后轻声的唤它。有些选择我的猫咪就会向我走来,慢慢的。然后嗅嗅我身上的气息,选择是否让我触碰它的身体,是否接受我的喂食。我与猫院子里猫咪们的感情,大多不是来自与喂食。是来自与彼此的信任,身体的接触。与我熟识的猫咪会躺下,将肚皮翻给我让我为它按摩,来表示对我的信任。便是这点傲娇的品性,让猫咪们更具有了魅力。

  总有你陪伴这本书,便是用一段真实的故事,诠释了人类与猫的这种微妙的关系。很难相信作者能以如此大的篇幅去描述一段猫的故事,没有煽情的话语,没有动人的情节,仅仅是平平淡淡的描述了那段有克里奥陪伴的岁月,自然,细读之下却异常的感人。这本书有种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冲动,情节不扣人心弦,却很紧凑,不同于传统的动物文学,不仅仅是如何与动物相处,更多的是在与动物相处中自身的成长和转变,行文励志。

  我确实是用了4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这三百多页的书。没有流泪,即便是克里奥死去的那段,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悬念。我想读这本书得时候,最适合的是伴随着爵士乐去阅读,那种慵懒,神秘,优雅,智慧,将克里奥的性格更好的展现在脑海中,生动形象。

  爱猫的人,永远不会只爱自家猫,因为所有的猫,都很独特美好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九):再平凡的生活也值得珍惜

  文/独家旅行

  生活总是枯燥乏味而琐碎。让我们误以为生活就只是这样,既没有特别值得惊喜的事,亦不会有过分的悲痛。甚至,我们都不曾想到,年迈的父母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

  人生的意外谁能预料。

  前两天还在一起吃饭唱K的朋友,也许今天就不辞而别。头几天还在打碎你家玻璃的小屁孩,几天不见可能就已经跟父母移民出国了。街边上那只老缠着你的流浪猫,也许再也没见过,它可能已经被城管队消灭掉。

  我们生活中随之可见的许多人和事,喜欢的不喜欢的,谁都无法预料会在哪一刻离开。

  海伦有个幸福的家庭,她有可爱的儿子,爱她的丈夫。这样的生活足以让人嫉妒。她也曾青春年少,岁月荒唐。18岁那年,她在生日后一个月跨洋越海从新西兰跑到英国去跟通信三年只见过两三次的所谓男友结婚。父母的反对朋友的劝阻,她都毫不在乎。她任性地结婚生子过着足以让当初所有反对的人都艳羡的美满生活。

  朋克女回归家庭,这样的故事应该如此演绎:许多年后,海伦看着发黄的照片,照片里的自己青涩陌生。相框的玻璃映照出她脸上斑驳的纹路。就在这间屋里的一个房间里,她年轻的儿子不可避免地重蹈她的覆辙。

  但奔腾的岁月在她幸福生活里来了个大翻转。突然有一天,她可爱的儿子,为救一只受伤的小鸟被车撞倒。救治无效身亡。

  谁会通灵之术,能预知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不幸和艰难。谁有神赐飞毛腿,可以跑过时间,让河水倒流,让我们有机会弥补犯下的过错,找回错身的爱人和离开的亲人?

  海伦自责悔恨。无论曾有多么荒唐的青春年少,和无畏勇气,在厄难面前,她始终只是个普通的母亲,无力改变既成的事实。

  难道只有接受?

  向朋友求助?他们能给予的除了同情再没有更多。

  在只能接受的厄运面前,要如何接受?

  可以说,是海伦给了我们一次思考自身的机会。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意外,大的如海啸火灾等,随便哪一次变故都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毁于一旦。小的如失恋丢钱包。甚至这种事都能摧毁一个人的生活。

  是过于平顺乏味的生活在烹煮我们,失去人应有的敏捷,应对变故的能力。当事故来临,才会手足无措。

  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失去?

  海伦的经历可以为我们上一堂人生课。

  她不得不接受儿子确实已死这个事实时,她被命运追赶。活着对于此时的她来说,无异于煎熬,她被命运挖眼割心。她双目流血心在腐化。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喝下的水是苦的,吃下饭是,听水滴答流过的时间是把人放在火上的蒸烤。

  还有哪一种遭遇能与失去儿子相比,还有哪一个最不幸的人比得过失去儿子的母亲?

  如果不是遇到一只猫咪。她也许就这样自暴自弃。最后沦落为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汉,或是一个典型的怨妇,祥林嫂似的人物。

  她与猫咪的相遇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只猫咪是她儿子死之前买下来的。她本不是个爱猫人士,但这却像是一个冥冥中的注定,似乎儿子已经预知他要离开,于是走之前便为母亲安排好一切。

  当海伦对这只猫咪的态度,从最初的难以忍受,转变到试图接受之后,猫咪身上某种与儿子山姆相似的品质凸现出来。故事并不是到此就一帆风顺。她的治愈之路并不平坦。

  她甚至在丧子之后更遭逢婚变。

  这简直值得所有人为她人生的坎坷艰难扼腕。

  但这一次她的生活却并没有就此崩溃。她近乎神奇地坦然面对。猫咪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抵御这样的伤痛。海伦最后也能重新开始生活。

  很多人并不如海伦这样幸运,在伤心绝望时有他者陪伴。多数的人只有独自面对。但并不是说,我们就该因此放弃生活和努力。

  我们多数人也并不像海伦这样不幸,在失去儿子之后竟然还能离异。大多数的我们,只是遭遇失业、失恋,丢个钱包这样的小事。对比起来,我们不算幸运。没有中过,没有在门口捡到过百万大钞。但也算不上不幸。我们跟着大家一起毕业工作,偶尔像个嬉皮四处流浪旅行,偶尔会遇到一些小挫折小失败小不快,放一放也就过去了。

  对比起来,这样平凡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该值得庆幸。

  《总有你陪伴》读后感(十):黑猫,克丽奥的传奇

  文 心岱(台湾著名作家,曾获台湾青年文艺竞赛小说首奖,新文艺月刊小说征文首奖,台湾时报报导文学奖等。)

  一只猫的故事,竟能够写成如此厚达412页的砖头书,算一算至少有十几万字呢。

  当我在今年七月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稿时,我抱着沉重的一堆影印纸,翻开第一页,先看到的是“山姆哀嚎的说:你明明说我们可养猫咪的。”我心理开始忐恪不安,我可以想象为什么山姆这样说。在我年幼时,我也曾这样向大人抗议,从怒吼、哭泣、到哀求、但都无效,

  小猫终究被送走,这是我第一次感受“生离”的创伤。

  这种创伤一直未曾痊愈,留下日后我很怕面对“人与动物”种种生变,是虚构小说也好,是真实故事也好,我总是掩卷叹息,没勇气触碰到我内心那个黑暗的疼痛。那么山姆妈妈究竟有没有实现诺言,让这对兄弟养猫?

  在第一章开头,作者写着“猫咪选择自己的主人,而非主人选择猫咪”。这句话是经典,养猫的人都知道,爱猫的人更知道,猫确实有“疗愈人的心灵之功能”。但是,山姆究竟怎样说服妈妈呢?我很想看这只猫主角,如何选她的主人,进而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所以,我一页一页的看下去,出乎预料的,在作者讲述她的身份背景、家庭成员后,出现车祸的意外场景:为了护送一只受伤的鸽子上兽医院,山姆被迎面的车子撞死,当场结束了他九岁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看到那只被“点选”的猫,山姆便与这世界的所有恩爱诀别了。

  遭受如此惨痛的家变,这只名叫“克丽奥”的黑猫,又有什么能耐闯入这个濒临破散的家呢?

  仿佛探险小说,又好像推理情节,我无法拒绝的往下看去。作者殷殷切切的、一五一十,巨细靡遗的描述自从山姆过世,家庭生变后自己如何深陷在悲哀的漩涡无法自拔的痛苦。就在全家面临“过不去”的关卡时,邻人抱来允诺送给山姆的那只小猫。于是,山姆生前对妈妈发出的“哀嚎与质疑”终于获得圆满答案。

  但,接受这只小猫,作者历经多少挣扎,才说服自己让猫留下来?看到猫,犹如看到山姆,这是何等折磨与欣慰交杂意象呢?人的命运连结了猫的命运,铸成了这个可以说是波涛汹涌的故事。

  都说小猫调皮,但这只和埃及艳后同名的小猫克丽奥的“破坏行为”似乎别有目的。她自在欢快地把猫咪的享乐天性填满屋里每个角落,让这家人在好气好笑的同时,逐渐从悲伤痛楚的情绪移开。而某些无言的忧伤时刻,克丽奥从不吝以毛茸茸的搂抱和潮湿的亲吻,提供最温柔的抚慰。

  本书作者海伦.布朗, 是纽西兰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本书是她的亲身故事,是一本非常有看头的以“猫”为主角所书写的“传奇”小说。虽是纪实文学,但又不是冗长难以亲近的传记写法。她以单篇交错的形式,编织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复原”、“家庭再生”的典范。

  在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闪现光彩与叫人低回不已的乐音,当然就是她从与猫相处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美学与哲学。没有养猫经验的作者,却能把猫的生活观察得淋漓尽致,并运用她的生花妙笔精准描述猫的各种行为学,甚至洞察了猫这种神秘生物的心灵反射。

  在纽西兰的国度,家猫大都以“半自然”方式喂养,也就是让猫自由出入户外野地,不像都市人家的猫,锁在公寓大厦中。所以你可看到克丽奥也曾患了跳蚤,也捕猎老鼠与昆虫。她在家时,是睡在主人被窝的温柔天使,但是出了家门,她又成了袭击小生物的残酷魔鬼。我们该怎么看待动物——宠物?

  而人类难道没有这方面的矛盾吗?我们如何以“往生”的美名来隐藏“杀生”的行为?我们又如何以“经济”之借口,模糊对“经济动物”大量宰杀的血腥之实?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探讨了这些迷思,她面对克丽奥的行为与那些被牺牲的生物,从反感、生气、到惊恐、、起伏不已的情绪反应,让她找到说服的出口,当她用心去理解“猫的本质”后,作者强调:你不能干涉大自然。

  这个简短答案,却指出了世间万物生命存活的意涵。书中最迷人之处,无非就是像这样的“天问”。作者从猫身上得到的“受教”,反刍成深刻的思维,提供了我们众生面对生死的智慧。

  克丽奥虽也结扎了,不会生育,可是,她的成长过程就像一只野猫的难稿:偷嘴、咬人、打架、捣蛋、胡闹,像个不懂事的小小孩。但是大自然会给她造就一个时机,时机到了,她便被自己给驯化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猫,真的这样“神秘”?不,猫,真的是这样的“神圣”?

  时间或许无法疗愈一切,却带来宽广的视野。痛楚或许不会完全消失,却能被织成独特的人生图案。

  本书已经翻译成12种语文,电影也即将开拍,作者把猫的一生,融入了她的家庭,不在刻画一只“明星猫”,而是呼唤了我们大家。疗愈的关键不在书本不在眼泪与宗教里,而是在对微小事务(一朵花、一片湿草的气味)的情感里。她说:“对小猫的爱帮助我再次拥抱世界”。

  每只守护家屋的猫、狗或其他动物,都是为治愈人类心灵,教导我们爱的功课。这本厚如砖头的书,当你展读时,你一定会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所牵引。于是,透过女主人的眼睛,见识了猫的世界。再从有如广角镜的猫眼中,去发现自我古老阴郁的伤口,已逐渐的被修补缝合。

标签:有你 陪伴 经典 读后感 10篇 有你陪伴 有你经典 有你读后感 有你10篇 陪伴经典 陪伴读后感 陪伴10篇 经典读后感 经典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