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重在调理

  按高德地图索骥,我倒了两趟公交车到了几江城。这里依然青石板铺路,沿街有人家也有店铺,沿街的门面多漆成朱红色的狭长木板,即“铺闼子门”——一列宽尺余的厚厚的门板镶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清晨,卸掉门板即是店堂,黄昏,上了门板就是歇业。风吹雨淋,门板有些褪色,有的剥落了油漆,斑斑驳驳的,时间的年轮与沧桑一目了然。

  当时正值中午时分,店里的人穿着朴素,店里店外,飘出阵阵香味,说朴素也好,说古意也罢,在这个小城里悠闲自在却是显而易见的。

  我要找大山草药房,为女儿寻一贴草药。问,径直往深处走去,在一个狭窄的巷子口,每家门口都有门牌号,写着“丁香街**号”,巷子里非常安静,巷子有一棵香樟树,树高可参天,树粗可三个我手拉手,大树旁边一块铜牌钉在青石板上,上面写着“大山草药房”。

  药房的门是虚掩着的,望进去是一个天井。我推开木门,靠左墙边是一张陈旧的雕花木桌,旁边围着三条长凳,木凳略有凹陷,可见年代久远。墙上有各种锦旗,什么“妙手回春”,什么“华佗在世”,什么“妙灸神针”等等,挂了满满一墙。院子的空地上错落着或名贵或普通的草药瓶,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坐在原的竹椅上打盹。此情此情,让人产生错觉,宛如时光已经凝固。

  老者问我怎么找过去的,我回答说是从高德地图上找过来的,老者自报说自己姓黄,药房是祖传的,一个疗程就能化各种结节于无形,我点头如捣蒜,庆幸自己能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发现如此高人。

  我问“价格多少?”

  老者回答“五十一贴”

  我问“几贴能见效果?”

  老者回答“三贴能见效果,最主要的是在调理,治还再其次。”

  我回答“那我先取三贴看看是否有效。”

  成交后,老者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瓶和一只小勺(有如娃哈哈八宝粥罐里的勺子那么大),然后小心翼翼四地从小瓶里挖出一勺淡黄色的粉末,现场做了一张贴剂,如此做了三贴递给我,我千恩万谢地道了别。

  三贴用完,并没有什么效果。女儿笑着对我说“妈妈,你大概是被人骗了。”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大概病都不是治好的,而是要调理好的吧。

  ​

标签:治病 重在 调理 治病重在 治病调理 重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