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千丝万缕》是一由马克·普西奥尼 Marco S. Puccioni执导,菲利波·蒂米 / 弗兰切斯科·夏纳 / Francesco Gheghi主演的一剧情 / 喜剧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千丝万缕》观后感(一):四星与五星之间的徘徊
故事很简单,一个非常熟悉的意式喜剧,两个同性父亲带出来的儿子串连起的一家子的故事,最后表达的寓意却难得的精准,爱不是靠血缘连接的,是靠人与人的那种情感本身。中间两个结婚20年的同性父亲在各自出轨后对对方近乎小孩子一般的报复,诸如剪dior扔名酒这些的桥段确实是令人捧腹不止,但是终究闹剧之下的空荡却是三者关系的剥离和重塑。
其实很简单的事情,从两个人争着同时写在出生证明上的名字到后面各自DNA检测时发现儿子并不是自己的儿子时,其实故事发生了逻辑上的重大纰漏,只是事已至此,没有必要再去深究,而更注重的是三个人的爱如何存在罢了,最后父亲分开,儿子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甚至是远观的美如画的三人行,一样代代的传承着爱。一场闹闹哄哄的电影,完整的表达了所想,但是却是用一种快速推进式的手法让观众相信眼前所展现的画面,但是细细思量,又是这儿也不对劲儿那儿也有点儿别扭,好就好在酷似甜茶的儿子挽救了这片子一命吧。
《爱的千丝万缕》观后感(二):可笑的异性情感关系移植
真的有必要拍这样一性别更换后毫不违和的片子吗?
从Call me到谁先爱上他的,再到这电影,如果再加上可能会有的版的入殓师,电影宇宙就会实现一个完美的异性情感关系闭环,但是真的有必要拍摄这种将异性情感关系等量代换到群体中的电影吗?
现有的电影已经很不能令人满意了,可能在性多数人群看来,最大的幸福,就是和他们一样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是事实是,将异性情感关系等量代换成同性情感关系是一件投机取巧的事情,而这样直接移植自异性情感关系甚至权力关系而产生的表达缺陷,比如攻受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这种移植就是失效的,所以总是要用爱这个大标题来掩盖所有问题。但是没有人真正在乎这一点,因为等量代换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它满足的是性多数人群自以为是的包容心态与猎奇心理。
某种程度上,我仍然认为这是主流价值潜移默化的电影策略之一,将同性之间的情感关系异性化,甚至已被视为性少数人群当中的主流价值,甚至家庭内的权力关系都必然如此——电影剩下的还有什么,不过就是性多数人群眼中的奇观化展示,就像电影中医院的前台工作人员看着一个父亲接一个父亲接一个母亲再接一个“父亲”出现时那种戏谑莫名的表情——这是一个在主题电影中出现的一个非常异性恋视角的笑点,也是观影猎奇心态的不自觉流露。
所有因直接移植异性情感关系而造成的表达缺陷都要用爱这个大标题来掩盖——这电影中最狡猾的地方就在于,男主十五年的成长过程是被略掉的——他成长的如此健康阳光性格开朗人格完善,当然是因为他成长的环境充满了爱。爱。
但是,充满爱的家庭却浅埋了这么多一触即发的情感矛盾——为了实现这种戏剧性,不管这种戏剧性的展示所面向的观众是谁,电影创作者都亲手扯掉了爱这块遮羞布,非常可笑也非常荒谬。
《爱的千丝万缕》观后感(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不是幸福的唯一结
看完这《爱的千丝万缕》意外觉得很戳心。 当同性终于跨过可能比异性恋艰辛百倍的困难,终成眷属,拥有了一个合法的家庭,拥有了可爱的孩子,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应该为此庆幸。然而既然是生活,就不可能只是童话,幸福快乐也不可能是它一成不变的结。他们的爱情也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趋于平淡,他们的也会在油盐酱醋中慢慢磨灭,他们的话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只有了孩子这个中心。一方的出轨成为这段看似稳定美满的同性关系走过20年的结,不免让人唏嘘。 虽说这电影想表达的是爱存在于亲朋好友间,不管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变,不管他们是否存在血缘,只要有爱与关心,就是幸福。
可我观影后的困惑却在于夫夫(夫妻)关系到底如何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人们常说我想要的爱情不是那种浓烈忘我的,而是细水长流般的。20年前的他们为了能在一起,为了能正大光明地在一起,经历了多少磨难和斗争,才如愿以偿。可当他们终于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完美家庭后,终究没有逃脱分道而行的结,到底打败他们的是什么,是时间的残酷,还是人心。
我们期望的人生幸福不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么?不管同性还是异性,我们只是想和爱的人慢慢变老,相互偎依,可又有多少人能实现它呢?也许疾病、意外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更多的时候分离我们的只是人心,人心又如何可控呢?
年轻的时候可以一腔热血创造无限的可能,不畏惧轰轰烈烈地爱人,也不害怕被伤害得一无所有。可当你老了呢,当你以为可以这样平淡而满足地生活下去时,身边的另一半却偷启所谓的“第二春”,把你至于两难境地,真实又扎心。
在面对另一半出轨时,我身边的有些朋友在挣扎后选择原谅,大多也是因为想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可这样一味追求关系的稳定是不是就丧失了建立家庭幸福的初心呢;还有些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分开,好多年后仍然孤身一人,不免让身边的朋友看起来有些心酸。之前看过许多同影或剧(比如《我丈夫的爱人》、《再见,妈妈》等等),男主们的妈妈其实并不在乎儿子是不是少数,也不在乎儿子会不会结婚,她们关心的中心只有一个:选择走这条路的孩子会不会孤单,以后会不会孤单呐?会有人一直陪伴吗?可悲的是,谁都不能在当下给一个唯一的答案,只是相爱的人会给彼此这个答案的勇气和憧憬。
回到这电影里,虽然对于电影里一方的出轨仍耿耿于怀,觉得不齿,但又觉得既已发生,当然还是分开的好,结虽然是幸福有爱的模样,可出轨一方有佳人相伴,而另一方却始终孤独,总觉得心里有那么些不舒服和悲悯。 总的来说,这标注喜剧的电影会让你有所思,退一步说,只是冲着小男主的颜也值得一看。小男主奶萌奶萌的,笑起来可真好看呀,总觉得似曾相识,又不知是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