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统》是一本由切斯特顿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到正统》读后感(一):不错的好书
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不错的好书
《回到正统》读后感(二):这本书很不错
北京溪水边书屋有售
书屋网站:http://www.xishuibian.net
书屋淘宝店:http://xishuibian.taobao.com
书屋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 电话:010-84488348
《回到正统》读后感(三):回归平衡
切斯特顿是一个雄辩而且幽默的斗士,《回到正统》的章节名字都很有意思,“思想自尽”、“仙域”等概念把抽象与形象完美结合。字里行间,切斯特顿也对萧伯纳、尼采等大师提出了善意的批评,提出了正统基督教正是保持我们内心平衡的调节器。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始英雄之旅,有足够的猜疑享受冒险之乐,有足够的口才去向别人讲述冒险故事。
有了足够的信心,才会开启追求梦想的旅程。环境消极的时候,就要去改变环境。改变不了环境,就努力改变自己。要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梦想,会观察和了解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内心强大不是去征服,而是去忍耐和承受。
保持终身学,我们就会在冒险中把困难当作成长的动力,努力去在挑战中吸收敌人的经验,让自己认知分辨率越来越高。
没有正统信仰的支撑,我们就会在本性颠倒的时刻迷失堕落。
《回到正统》读后感(四):Orthodoxy 翻了下
睡觉前翻了下。
Orthodoxy翻译成“回到正统”,意思是Chesterton比较了一些念头,然后还是发现,基督教传统提供了最美好的因素,生命,喜乐。一个粗糙版的略带点精神自传色彩的东西。从生命的角度为基督教正统做出某种辩护,这种辩护对思辨的学者而言肯定是缺乏理智刺激性的、但对信徒而言却可能是愉悦的、对于走出书斋的学者而言,则也可能触动人心。
只是翻了下,Chesterton【1874-1936】居然没有念过大学,这在英国显然是绅士阶层的巨大缺陷标志。我也不相信他能系统地从学理上解决任何神学或学的问题。不过,那种文字的隽永我是相信的,也相信他对基督教信仰的深切理解:“基督徒那种叫‘灵魂彷如春天的小鸟叽叽歌唱’的喜乐”【179】。
曾经读过Lewis的《论四种爱》,虽然只是翻一下,两者之间的文笔和色彩极为近似,难怪说CHhesteton对C.S. Lewis影响极大。
《回到正统》读后感(五):回到正统——书摘
面对世界,我们怎能做到既惊讶又觉熟稔?在这个古怪的宇宙城镇,住着有多条腿的公民、点燃着可怖的灯具;在这样的世界,我们怎能既有陌生人的迷人感触,又有原居城市的舒适自豪?
所有真正相信自己的人全在疯人院。
就以上种种,我的出版商朋友作了非常深入而有力的响应:“那么,人要是不信自己,还可信什么?”
的确,有些人以轻淡从容的态度谈论精神失常,认为疯狂本身无不吸引人之处。我们只需细加思想,就会发现疾病之所以美丽,通常是因为患者是别人。
对疯子来说,其疯狂相当平乏味,因为它相当真实。
简言之,稀奇古怪之事只会吸引常人,不会吸引怪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常人的过的日子特别刺激,而怪人常投诉生活枯燥。
诗是健全的,因为诗意浮漾于无限的大海;理性却要跨渡无限的大海,使大海成为有限。
诗人要求的,不过是把头探进天堂。相反地,逻辑家寻求的,是把天堂放进脑子里。因此,逻辑家的脑袋分裂了。
濒临崩溃的,正是敏捷的智力。
精神病患者最不会出现的,就是无原因的行为。
实用主义告诉人们不用为绝对的真理愁烦,只需思考必须思考的事情。可是人有一样必须思考的事情,就是绝对的真理。这种哲学其实是文字的悖论的一种。实用主义关心的是人类的需要,而人类首要的需要之一,就是不要限在实用主义的框框内。
声称尊重人性的实用主义都则使人类对真正事实的感觉的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已经看到其终。自由思想再无问题可提出,它连自己也质疑了。
现在该做的,是放弃寻找问题,全力寻找答案。
《回到正统》读后感(六):这本书是对基督教思想恰当的赞美
我是在看别人的文章时候发现切斯特顿的。鉴于他在文明世界所获得的肯定与赞誉,我决定读一下他的书。随笔集随便翻了翻,没有看下去,觉得国过于简短。这本书我是认真读了一遍。我认为这本书处处都充满着智慧和经验。这不是一本形而上学地讨论基督教哲学或者的书籍,而是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论述作者对于基督教信仰理解的书籍。
这本书写作的目的是回应启蒙以来的世界文明产生的各种思想流派,并指出种种流派的问题所在,并为基督教做辩护。这种辩护基本没有任何学究气,因为切斯特顿不是学究。但他思辨的质量高过我所见识过的所有学究。读这本书就像在一个奇异商店,处处都会发现美妙的商品。切斯特顿会启迪你,将他的思考告诉你。这种说服的力量来自他思考的可信性,他不是告诉你该怎样,而是你读完了他的思考,你就会相信他说的真的很有道理。当然,有几处地方,我是读了几遍才明白他的道理。整体来说,他思考了很多我们未曾思考,甚至我们从教堂不一定总会听到的思考。教堂里的对于现代思想的回应必然是以具体的指导方式进行的,而这本书的回应是系统的。这尤其可以满足那些比较了解西方哲学的人,这些人好比是见了很多聪明人的人,多少对于信仰的单纯性和排他性有很多怀疑。如果你是一名基督徒,而且了解西方哲学,并且对信仰时常有很多疑问,那么这本书真的很适合你。如果你不是基督徒,也了解西方哲学,你想要知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哲学之间的不同,这本书也很通俗。
的书总有一种本事能外化为事实,并历久弥新。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在阅读了这本书后,带着书中的问题,去看世界,会发现切斯特顿对现代文明的描述恰当并且精妙,诙谐并且带着盼望。你或许对现代社会带着一些疑问,但是你无法描述,也无法解决,看看切斯特顿的答案吧,不会让你失望。
《回到正统》读后感(七):“保罗的羊皮卷”之二:童话世界中“有条件的快乐原理”
切斯特顿在《回到正统》中提到童话的两个整体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世界上我们以为常的事和物,若怀着惊奇之心打量,便会发现它们的不平凡,并发现它们如何值得我们感激。有时候,我们将它们视为理所当然;有时候,我们或许也会像切斯特顿那样,“心里满是感激,虽然不知该向谁表达”。
而童话哲学常常出现的另一条原则,用切斯特顿的话说,就是“有条件的快乐原理”。什么是“有条件的快乐原理”呢?简单说,就是一切的快乐和美善,都是以“如果”的形式呈现。仙子常会这么说:“如果你不说‘牛’这个字,就可以住在黄金和蓝宝石建造的皇宫”;或者,“如果你不给国王的女儿看洋葱头,就可以与她快乐地住在一起”;我们熟悉的《灰姑娘》之中,灰姑娘收到的一个命令是:“12点之前必须回来。”在童话的世界中,“不可思议的幸福是取决于不能理解的条件”。我们很少会去发问,这些条件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譬如,若是灰姑娘问:“为什么我要在12点前离开?”她的守护仙子或许会反问说:“为什么你要到12时才离开?”
伊甸园中的故事也与此相似,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快乐也是有条件的:“只是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我们常常问:“但是,为什么非要有这么一颗善恶树不可?”这有点像是孩子不听爸爸的严厉告诫,执拗地溜到厨房中取刀子来玩,结果割到手,反而质问爸爸:“爸爸,刀子会伤到宝宝,那为什么我们的厨房里非要有刀子不可?”
切斯特顿还写道,“玻璃”在民间故事中频频出现:小丽公主住在玻璃城堡,小红公主居住在玻璃山上。他说:“这种到处都是、单薄而亮丽的玻璃正表达了一个事实:幸福是光灿而易碎的,就好像最容易被女佣或花猫打碎的东西。”天堂和伊甸园,就好似这易碎的玻璃。
不过,有一点必须记住的是:“容易打碎不等于容易毁灭。玻璃受到撞击,就是一秒也抵受不住;但只要不迎头碰撞,千年也不会消亡。在仙境或在尘世,这似乎就是人类的喜乐所在;幸福所靠赖的是你不做某些事,这些事本是随时可以做的,而为什么不应该做,我们往往并不清楚。”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谦卑。切斯特顿说,“在奇异和快乐面前,人或许必须谦卑,服从于如此古怪的美善附带着的极其古怪的限制。”而内心的骄傲本性,常常会诱使我们突破快乐原理所附带的限制条件,希望能够随心所欲。所以,切斯特顿才说,恰当表达感激之心的方式,就是谦卑和节制:上帝赐予啤酒和勃艮第葡萄酒,但我们不喝过多,以此表示心中感谢。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