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无处不在》是一本由念语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莉莉安无处不在》读后感(一):舞于未来的幻想之上——《莉莉安无处不在》读后小感
当我最初看到这本书的宣传——“少女的大宇宙尺度的幻想”与封面图的时候,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以前看过的《艾比斯之梦》,同样都是短篇小说集,只是本书内在故事之间的联系不是特别深,但是几篇有关未来社会与星空的,确实稍加脑补可以发现某些一脉同根的地方。
引一段书后的简单介绍吧,“城市灯火下,克隆人迷影憧憧;虚拟现实中,再生的意识真假难辨;苍穹之上,群星的闪烁暗藏杀机,而太阳的光芒也未必亘古闪耀。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那将是我们的未来。”我在拿到新书之后有观察封面和封底的惯,这一段话暗示了故事题材,也吸引了我的兴趣。
从全书的内容来看,作者念语的长处便是在世界观构建与渲染氛围之上,对于故事情节脉络与节奏的把握在某些篇幅上还稍有欠缺,但是总体来看在某些文明,生存,意识的问题上的思考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全书我最喜欢的两篇是《莉莉安无处不在》与《幽灵之舞》,这两篇背后那光怪陆离的世界观都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没有个人信息的克隆者们在社会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回到冰河时代的地球与她不再自信的子民,意识与物质存在,食物与人类情感,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其实作者是想了很多很深的东西的,隐藏在字里行间之中。不过确实感觉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继续发挥。
全书观感不错,又能认识一个这种写作风格的作者确实很开心了,希望以后能拿出更好的作品。
《莉莉安无处不在》读后感(二):冷酷方程无处不在
今天想说说《莉莉安无处不在》这本书,更准确地说是说说里面的几篇文。念语的文以前只读过《野火》,行文老成,少女心中藏着横眉冷对的凛冽,读完她的这本作品集,更坚定了我的看法。
《新生之门》对人物的刻画很见功底,人物鲜活是这篇文立起来的核心,因为意识上传这种老梗如果没有好的故事好的人物来救场,那这篇文就彻底扑街了。还好,徐钦、大鹏、瘸子都没有沦为人物模型,还好,结尾的反转有力而没落俗套。
《新星纪事》和《幽灵之舞》可以说不分伯仲,都是大灾难下,小人物的命运,这种对灾难影响下生活细节的思考甚至让我看到了大刘的一些影子,所以我想称这两篇为“硬核少女科幻”,《新星纪事》有点史记立传体的味道,通过几个处在时代洪流中的人物来反映灾变对人类的影响,《幽灵之舞》以几个小人物的聚散离别反应灾变,这里面除了灾变带来内心的震撼,还有人性扭曲的震撼,零道德竟然也出现在少女科幻里,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最后是《源起三江》,读完我竟一时无法归类这篇,对史前文明的假设,对现实的揭露,对广大农村的精准描写,这既是关注现实的也是从现实探幽远古,对话未来的,让我感觉是在荒野中独自面对一座废弃古城,你有很多话想问,却又怕惊扰了它到安静。这种科幻是需要科幻写作者们认真思考的,科幻关切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时间维度,也许不单单是未来。
对于这本作品集我的整体心得是,念语所有的行文都可归结为冷酷方程,所有人物的挣扎都跳不出自然或者宇宙给的解,这点也区别于大多数技术乐观主义科幻作者。至于一个年轻作者为何有这样悲悯的心怀,我也是很好奇。
《莉莉安无处不在》读后感(三):星空童话 ——我看《莉莉安无处不在》
《莉莉安无处不在》是青年新锐作家念语的科幻短片小说集,收录了《新生之门》、《九死一生》、《衡平公式》、《新星纪事》、《鲸落》、《莉莉安无处不在》、《女神的微笑》、《幽灵之舞》、《神语》、《流星坠落》、《源起三江》十一篇文章。 读念语的这本书,还真是如序言所说,这是仰望星河的结果。整本书写的大多是星海征程,未来都市等。其中,令我过目难忘的,是《衡平公式》、《女神的微笑》、《幽灵之舞》和《流星坠落》四篇。 《衡平公式》一文以一个喜爱汉字的外星人的口吻,讲述了贝纳卡一族的发展史。在我看过的科幻小说中,写海洋智慧生命体的很少。记得小时候在看盖亚奥特曼时,藤宫博也说过,人类都在拼命向宇宙探索,目光越过千百光年之外,却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孕育了最早生命的海洋。而作者从这一角度切入,本身就很新颖了。而作者以外星口吻的写作,更让我想起了泰森的《他们是肉造的》。这个星际侵略的故事,以人类的失败收场,如同其他科幻作家一样,给了自以为是的人类当头一击。 《女神的微笑》如同一科幻推理小说,一步步的惊心动魄,一次次的峰回路转,真相总在我们意料之外出现。疾病的传播,远不及人心来的恐怖。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真相终究会浮现出来。 《幽灵之舞》,典型的末日遐想。但让我惊叹的是它的完整与连贯性。新冰河期的降临,人类最终会像恐龙一样。读过这篇小说后,我从心底里感到一阵寒意。这篇小说太现实了,和《九死一生》、《新星纪事》和《莉莉安无处不在》一样,是披了科幻外衣的现实主义写作。之前读的末世小说里更多的是悲壮,可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悲凉。 《流星坠落》是整本书里最温情的一篇。这是一篇科幻童话。爱与希望,天真可爱,不失为一篇儿童科幻启蒙的读物。 总的来说,念语的这本《莉莉安无处不在》,总基调是悲凉的。这是我看到的最具悲剧色彩的科幻小说。
《莉莉安无处不在》读后感(四):《莉莉安无处不在》读完小感
莉莉安无处不在
微博上的宣传语是“少女的大宇宙尺度幻想”,刚一听有种把作者“女性”身份拉出来做卖点的感觉,作为女性读者我是有点不高兴的,搞的好像女性在科幻界的出现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一样。带着这种“不高兴”读起了书中的故事。
这是一本由十一个故事组成的,涉及的科幻元素很多,外星人,克隆人,未来战争,意识上传等等,其中一篇《衡平公式》,写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由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以共生的形式构建的社会,可以说作者的想象真的是天马行空清奇别致了。人们对异于人类世界的文明有很多构想,小到小朋友们学小动物说话,大到《魔界》《指环王》之类的大型世界设定,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新奇场景总是让人兴味盎然,在这个文化兴盛的时代推陈出新已经很不容易了,很高兴这次又见到了一个之前没有见过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我阅读量不多),在这里给作者一个大大的赞。
总的来说文笔还是有点稚嫩的,以我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来看,故事的脑洞是好,故事所表达的意义也颇为深切,只是放眼过去总觉得情节进展得不够流畅,读起来缺了那么点“听故事”的快感。好在文笔这个东西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的,在这里真诚得祝愿作者更上一层楼,以后推出更好的作品。
就拿书名《莉莉安无处不在》这个故事来说吧,全文展示的场景其实非常华丽了:未来的纽约,科技都市下隐藏的暗势力,暗杀和爆炸,辛苦谋生的双生少女和无奈的父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一群得不到身份的克隆人,总让人想到计划生育时代没有户口的孩子们(还好现在没有了),为了养育三个女儿最后无奈中卖掉了灵魂的母亲,叛逆的少女运用出人意料的计谋终于干掉自私的老板……其实一切都可以写得更惨烈一点的,父爱母爱,无奈绝望。很遗憾这么好的故事没有更好的代入感,甚至整个故事都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
个人感觉全书可打7-8分,推荐阅读,作者加油!
《莉莉安无处不在》读后感(五):姿势新奇,玩法丰富——《莉莉安无处不在》之观感
总体来说,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在感慨念语对于故事的把控能力以及其语言的吸引力之强大。整本书看完之后还有另一个感受就是其语言风格的多变性为其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总体来说,这本小说集非常值得一读。下面我根据一个简单的主题分类就每篇文章讲一讲,可能会存在严重的剧透,慎读。
《莉莉安无处不在》是这本小说集里的其中一篇,所以我先看了这篇。小说本身而言,这个小说探讨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就是永生。永生也是现在几乎每一个科幻作家都会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本身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克隆,还有一种是意识的转移。而克隆本身只能复制肉体。意识的转移也只能转移意识,需要用别人的身体。情节的发展其实并不是非常的精彩,但是我以为其精彩所在是他小说的结尾分。这个结尾其实非常的温暖,但是温暖得异乎寻常。小说的结尾道出了意识转移成功与失败的一个最根本的所在,就是接受者是否能够接受转移来的意识,会不会进行反抗。而小说当中,莉莉安的母亲虽然已经呈现了疯癫的状态,但是她依然为了孩子的幸福,接受了转移进来的他人的意识。即使她不知道这个意识是谁的。而恰好只有保护了它本身想要保护的那个人也就是她的三个“女儿”。至于莉莉安的母亲是如何接受转移的,她为什么断定将其进行意识转移的人是那个可以决定女儿生死的人呢?文章并没有给出更加丰富的解释和说明。此外,莉莉安是怎么得到意识转移仪器具体操作方法的,其实也是也已进一步扩展的分。但总的来说呢,对于这篇小说来说还是瑕不掩瑜。与上一篇小说关注的点类似的是《新生之门》,说的核心的idea依然是意识的复制。只不过这次意识被复制进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当中,成为了数据流。在这个小说当中,男主人公是一个欺骗少女感情的刽子手。但是最后审查员却因为这个男主角对自己的目标产生了真实的感情,而认为他不是一个危险的人,放过了他。当然,小说最后也把作者心目当中的男主角写得非常的完美,他只是想要构建蓝天白云像构建自己心爱的人而已。但是我记得文章中男主人公曾经说过,如果自己在新世界醒来的话,是要去找自己的父母的。所以一个性格如此刚毅的男主角为什么到最后经历了“假象”的洗礼之后,变得如此的诗意了起来?这是一个问题。
本书中也有讲述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小说。《九死一生》这篇小说的写作非常规范,内容紧凑,剧情引人入胜。在剧情推进的同时还对后期的反转进行了充分的铺垫。在结尾的地方有一只潜入司令的苍蝇,却也没有给出它具体的作用。我不禁会想,乔伊作为一个已经知道自己不是人的机器人,他还活着吗?他的思想会不会已经转载走了,是不是像第一小说一样,现在正在某一个数据库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这篇小说讨论的问题还是科幻文学中非常基础的一个问题:人不像人,机器人(仿生人)不像机器人。《西世界》当中对仿生人的描述要比这篇文章中的成熟一些。希望作者在将来的作品中,探究仿生人像人的那个分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到他的机器性,多从他的思想上反映出来,而不是仅仅是在他的身体的抵抗能力上去反映。
人类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是一个很主要的方向,这样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占据很大的篇幅。《衡平公式》是对记忆承载方式,文明对抗,文明扩张及灾难抗争的一篇高度概括,极具趣味性和思想性的文章。我想在这个记忆结束的时候贝纳卡和人类的故事还没有画上句号,不过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已经完整了。贝纳卡对于人类文明的充分尊重倒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点,他们愿意去帮人类承载记忆,人类的记忆也不用再“刻在石头上”了。此外,我很好奇贝纳卡降临时期的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再开一个脑洞,对于贝纳卡的记忆颗粒有没有数字化的可能,当然数字化未必会比记忆颗粒的传承更安全。《源起三江》也是一个和外星文明有关的故事。这个小故事虽然表面上很讽刺现实,看完却很舒服,总觉得那些糟心的时候反而让人类躲过了一劫。此外,这本小说集里甚至还有儿童文学,《流星坠落》我看不如叫《路依依的外星人朋友》。故事简单,而且有无限的拓展空间。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不是一个成熟的故事,却很有童趣。
末日文学也同样占据了较大的篇幅,而且我认为这个主题是念语老师掌握得最为得心应手的。《新星纪事》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念语老师的语言特质。念语的文字有年龄感,性别感,这些特质会让我忘记作者的存在,相信眼前看到的文字是某一时期的纪实文学。但是念语的文字缺乏时代感,让我感觉不到是几十年之后发生的故事,倒像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并不一定是缺陷,毕竟当下看这样的文字可以产生共鸣,那么,它是否会在二十年之后依然如此脍炙人口呢?《女神的微笑》是非常好的末日题材小说。如果作者可以将对徐笑的各种评价转嫁于旁人之口,而不是全都是论述性的文字,故事大概会更加生动。此外,故事中的“女神”徐笑只是赌了一把当大规模感染在全世界传播的时候,机器不会因此瓦解,而是所有财力物力都用于发展治疗方法。《幽灵之舞》依然是末日文学,探究在地球温度骤降的情况下发生的人类种族内的可笑的动。最终呈现出,宇宙的一个微小变化之下人类的无能为力。虽然整个故事纷纷扰扰,但实际上,这些戏对于一滑而过的幽灵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一个比较新奇的方向,是探究高科技背景下,探索古代思想和未来思想的碰撞。《鲸落》中的人工智能其实挺愚蠢的,她的愚蠢在于她竟然没有意识到愚昧之人可以有多愚昧。这个故事用一个货船把古代和未来链接在了一起,把信仰和科学直接进行对撞,并认为科学想要战胜愚昧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个故事相对别的故事要无趣很多,毕竟似乎只有这一种结是最合理的,阅读的过程缺乏期待感,但是故事还是很完整的。《神话》也是一篇用“高科技”概念把古代和未来连接在一起的小说。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探索了超光速技术的可能性和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看完这本作品,我觉得更像是作者大大无处不在,她可以化身为这个宇宙中过去、现在、未来的任何一个身份的物种来说故事给我们听,念语老师说故事的姿势之清奇,将读者“玩弄”于文字之间的玩法之丰富,令人叹服。在夸了一波作者大大之余,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疑问,欢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