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的记忆》是一本由(日) 河合隼雄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一):娓娓道来最真诚
河合的记忆留给未来的读者,他童年的家庭教育由其引发我的思考,真的,如果多一点的原生家庭有他们家的宽容,理智的爱或许我们这一代也不必在浮躁潮流中焦虑,焦虑,轻信成功之道吧,因为有很多事情远比“成功”这个LOGO有趣。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二):延伸阅读
1、宫泽贤治
2、罗夏墨迹测验
3、卡尔·罗杰斯《咨询与心理治疗》,《非指导咨询》
4、显克微支
5、克洛普佛,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法学报》
6、弗里德·福德写的《荣格心理学入门》
7、劳伦斯《一片阴影》(A Bar of Shadow)
8、沙盘疗法的前身——游戏王国技术(World Technic)
9、多拉·卡尔夫与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三):如果要写自传 要写得励志
河合先生在其中一篇说 数学家的传记都很天才 看得他对自己学数学失去信心 眼下之意 写自传什么的 要注意对读者的心理暗示
书里的内容更倾向于他如何走上心理这条路 对广大心理爱好者很是鼓舞
很想把荣格的书都翻来读一读 再深一点 再专业一点 对自己严格一点
其中有一篇回顾他做老师的 从热忱的老师向培养学生的老师转变 也让我反自己的教师生涯 也是热忱一股冲劲 却没有把握住教师这份职业的根本 学生的成长
唯一不足的是 河合先生在生平未免也太顺利了吧 让我觉得这本回忆录应该内容有所删减 如果涉及影响他心灵的事件 就更完整了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四):真是个可爱的老头
我觉得河合隼雄真是可爱啊
1. 他说在京都大学学数学的时候,数学太难了学不懂。描述了半天还在后面加一句:真的。好像生怕别人不信似的
2. 说刚到美国的时候英语不好,听不懂也说不明白。有一次跟自己的咨询师谈话,说我现在想好了,但我英语不好,说不明白。我下周在来找你说,我要回去准备准备。哈哈哈,让我想起刚到美国的时候,说话特别累,说一天英语就精力耗尽。因为得一直注意着才能把话说明白。
3. 他说在美国总是要别着自己的惯来,比如美国人在送礼物的时候,总觉得别人会喜欢自己的礼物。日本人总会先担心别人是不是喜欢这个礼物。所以他每次话到嘴边,就要改过来,改成美国式的。然后说日本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一起骂骂“傻老美”,就瞬间自信回来了。留学生有时候也会这样做,觉得真是很真实。
4. 这句话也很让我感动。PhD们抱怨,做这么多研究有什么用。他的老师说:无聊的学术训练是为了确立足够坚强的自我
5.有人劝河合隼雄,说你去瑞士的这笔钱都能在日本安定下来买个大房子了,他说:不作出超长的努力,根本不要想跟别人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简单来说就是要做一个与世界相通的人。别人怎么劝都不当回事儿。
一般那种很厉害的人,会让人有种畏惧的感觉。那种我很喜欢你,和我很敬重你的感受是很难并存的。河合隼雄的文字看完就会觉得,你很厉害,但是我还是很想跟你做朋友呀。
看这本书,主要是想看看他在迷茫的时候,是如何思考,如何决定,如何走出迷茫期的。觉得对我很有启发。希望以后我再看现在的笔记的时候,也走出了现在的迷茫。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五):选择与忍耐
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总是纠缠于一个课题——选择与忍耐。到底是主动改变还是默默忍受?前者理由是“人有自主性,可以去选择什么是合适自己的”,而后者理由是“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科就好。”两者似乎都没有错误……当然,如果没有这个“我”,那一切就这样的发生着,安然无恙。但是要做到没有这个“我”,谈何容易?
在读《给未来的记忆》的时候,和《孩子的宇宙》是全然不同的。后者是惊叹,甚至想拍案叫绝。而这一本就是面对面的聊天回忆,平和,有时候有趣。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内容是大二之后休学一年,最终想清楚自己志在做中学教师,为此,还专门去修心理学的课程。赞叹啊,感慨呀。这样的对自己人生选择的认真,负责的态度,难怪最后成为一代大师。想起自己当年,对自己的喜好一无所知,莫名其妙就修了工科。也难为自己一个从小爱好人文的竟然拿到了文凭还从事了相关工作。可是,自己究竟喜欢这样的职业吗?答案越来越清晰,自己也越来越痛苦。偏离自己的内心,注定会越来越痛苦。问题是,这些痛苦是值得的吗?是必要的吗?如果当年自己直接选择学心理学,那又该是怎么样一番光景?也许只有平行宇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物质世界——这个非究竟的层面——痛苦就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不能负责的对待人生抉择,那么因果只能自己品尝。我很佩服河合隼雄的勇气,那个用一年时间做出的抉择。毕竟,身边的人,能有几个有如此勇气为自己的人生如此付责任?有些可能需要付出十几年才能明白,如我。而有一些,可能付出整个一生。
时代变迁,如今的蛋蛋后应该比我辈更有勇气吧。倾听自己的内心,做出符合蓝图的那一步。当活在悦和平当中,即便什么也不是,那也足够了,不是吗?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六):关于迷茫的一些思考
会看这本书,是知乎上一个学心理学的博士在一次回答中提到了这本书。
然后,百度,一看内容介绍,顿时也心动了。介绍中说这个大人物曾经也迷茫,不知所措过?而且同样的环境,河合先生没有沉沦,而是平地拔起, 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山峰。之所以心动,是因为自己这段时间也是很迷茫,不知道要做啥,不知道怎么去安排。希望能在书中找到解答,即使不能找到答案,能够有所启发也是好的。
本书分为5个分,分别是童年时期,当老师,倾倒心理学,留美,瑞士荣格研究所三年。整本书娓娓道来,没有高姿态,文字平实隽永,感觉上就是一个谦卑慈祥的老爷爷。所幸自己也是心理学爱好者,所以对于书中提到的荣格,罗夏测试等都还是了解的。
想来河合先生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有很多兄弟,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一起玩耍,一起学交流。父母言传身教,父亲一心一意只做自己的事,做了就做好,说一不二。母亲慈祥,对待孩子宽容有爱,还富有有学识。河合自己喜爱看书,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脚踏实地,虚心,好学,性格温和。我想这些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吧。也就是一个人的成功是环境和自己共同的作用的结果。
谈谈看完后自己的一些感想吧。有迷茫感是对的,说明你在思考你的人生。当是光有迷茫感又是不够的,迷茫时候的你在干什么是很重要的。
你说你对生活迷茫,然后整天借酒消愁,或者故意让自己变得很忙,自以为充实,不给自己时间去思考,反思。这样是不对的。你得想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迷茫,迷茫的根源在哪里?是看不清未来的方向,还是不知道往哪里走?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思考,去理清想法。路如果不适合自己,就不要再往前走了,先暂停。路不是通过试错找到的,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试错的。所以不要一下又换工作,一下又换工作。
停下来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哪里,强项在哪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适合自己的?如果这些你都想不清楚,那么去跟一些年长的,比你厉害的人聊聊,看看他们是如果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的。如果还是想不清楚,那就好好把手中该做的事做好,做自己喜爱的事,不要荒废时光,时间自会给你答案的。
还有就是不管迷茫不迷茫,有些事你都必须要坚持做的。不要说都迷茫了,哪还有心思做其他事,这种思想是很危险的。越是迷茫的时候,越是你补充知识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当你度过迷茫,你已经成功进入另一个人生高度呢。
养成良好的学惯,经常看书,学,做总结,反思。人生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如果你停止了读书,也就停止了进步,也就失去了一份安宁,也就失去了一个自己跟自己对话的过程。古人说书中自由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话还是有道理的。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接触那些新的兴趣爱好,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人生经历变得越加丰富,你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你对事物的思考见解就会越深刻。
时刻注意锻炼,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锻炼,身体是的本钱,没有健康,让你做富豪,你也没机会享用。
最后想说的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七):再次偶遇心理学
絮絮叨叨的随想什么还是不写了。
20130904 给未来的记忆 河合隼雄
书名:给未来的记忆
作者:河合隼雄
译者:李静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版次:2011-9 第一版第一次
拓展读物
显克微支 《你往何处去》 仓田百三 《出家及其弟子》 祖芹泽光治郎 《教祖大人》
卡尔·罗杰斯 《咨询与心理治疗》 人本心理学
宫泽贤治 《猫的事务所》《银河铁路之夜》
河合雅雄 少年动物志
莫里哀
罗夏测验
谢尔顿 W.H.Sheldon 气质类型理论:constitutional types: cerebrotonia visceroatonia
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 《彼得·史勒米尔记》《丢失了影子的男人》
荣格 共时性 synchronicity (同步性?)
冯·弗兰茨 加入仪式 恶作剧精灵
芭芭拉·汉娜 Barbara Hannah, the Cat, Dog and Horse Lectures
荣格 阿尼玛 阿尼玛原型
多拉·卡尔夫 Dora Kalff 箱庭疗法 Sandplay Therapy World Technic
凯雷尼 Carl Kerenyi 希腊神话的现代研究
劳伦斯 Laurens van der Post 《一片阴影》
尼金斯基 《尼金斯基手记(完全版)》 精神分裂的舞蹈家,不说话之后,意识进入“深沉的宗教世界里”。
书摘
《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 P163 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人,总有一种满怀期待的观测,所以就看不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对待别人到时可以客观地看待。
《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 P127 比起社会上的头衔,一家人好像都更注重生活的实质,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很重。喜欢跟人打交道,每天快快活活地过日子,大家在这方面倒是绝对舍得花精力。
《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 P124 英国经常有在牛津、剑桥刻苦地读古典学啦、哲学啦,毕业后终身做小学老师这样一种模式。而且,去的是私立高中,一辈子也不要想当什么校长。这样,我就可以一边学着,真的一辈子当老师了。这对我来说真是一种理想状态。
《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 P102 教初中或是高中的人,因为总是在重复同样的东西,这样自己慢慢就开始原地踏步了。不管怎么说,不进步的人是没有魅力的。我呢,一直在研究本国文学……但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直在持续研究着。……只要自己明确地有着不断进步的东西,当高中老师也挺不错的。
《给未来的记忆》 河合隼雄 P334 自己是日本人,什么事都是“好啊、好啊”,可受了欧洲文化的影响,最后彻底地说了一次NO!我说:“这也是托了欧洲文化的福啊。”弗雷博士马上说:“当然这也是一方面。可欧美人在说NO的时候,肯定是一边主张自己是正确的:你必须给我资格,一边斗争下去。你跟人家吵架的时候说不需要资格,还是日本式的做法。”
笔记
《给未来的记忆》 河合隼雄 P318 关于双语 笔记:儿童时期的双语学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况。不是每个人都适应双语的。
《给未来的记忆》读后感(八):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因为村上认识了河合隼雄,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搜来所有能买得到的河合先生的中文作品。中文网络上关于河合先生的介绍少之甚少,所以这本回忆录性质的《给未来的记忆》便犹为难得。
和传统自传不同,他只是拮取了人生五个阶段中一些小片段,每一篇都极为短小,语言朴实,却绝不乏味。
年初书刚刚到手那天,如饥似渴地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跟着他一步步从丹波蓧山的老家走到京都,再从京都飞到美国,最后来到瑞士。期间有迷茫也有坚守,但好像更多的还是笑声。回想起来,留在我心间的是他与他那些无与伦比的同样优秀的兄弟、他生命中所遇到的为数众多的绝不平凡的大师、还有,不得不提的,让我为之震撼无语的和尼金斯基夫人的相遇及从夫人口中所听到的不为人知的尼金斯基的生活,还有,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于古代哲学的推崇。
第一份 在家人中间---丹波蓧山的回想
河合家一共有7个男孩,河合仁、河合公、河合雅雄、河合迪雄、河合隼雄、河合逸雄。最小的儿子在其五岁时水而亡,虽然书中第一篇讲的就是这个弟弟的死,然而,河合却没有提及他的名字。而包括河合隼雄在内的其他六个孩子在日后,都成为了日本当代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
河合的父亲是一个严谨沉默的牙科医生。鲜有参与兄弟们的日常生活,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着作为一名齿科医生生活下去的事情。
「身边有一个一丝不苟地生活着的爸爸,还是很让人敬畏的。就是说,看着这样的爸爸,我们这些孩子的心里就会有一条明确的界线:人活着,绝对不可以胡来!」
然而,这样严谨的父亲却并非古板苛刻。对于弟弟逸雄因听了哥哥雅雄煽动在学校公然揍了老师一事,父亲却表现得相当冷静,非但没有责骂逸雄,反而理直气壮地去学校与老师理论。而对于河合隼雄不想被推荐上军校一事,父亲也是爽爽快快地了断了。
家里有一帮儿子,即使父亲不参与,他们也决不会寂寞。兄弟6个在丹波的山间自然会有无限美好的时光,追逐打闹还有组一个乐团进行演奏。作为家里只有姐妹的女生的我,自然是很羡慕兄弟间的感情,还很羡慕一个母亲膝下有这么多儿子的生活。
兄弟间年龄差距甚大,于是上面的哥哥们自然会给予幼年的弟弟不少帮助。读医大的大哥仁从外地寄来的岩波文库,二哥却推崇石坂洋次郎这样的作家,中学毕业后因病在家卧床两年的三哥雅雄又是十足的生态迷(河合雅雄作为猴子学博士是当代猴子学的世界权威)
这么着,小时候在兄弟间并不出众的河合隼雄就在哥哥们的指引和领导下成长起来。问大哥读这样那样的书好不好,大哥便回复说「只要有趣就好」;写信说自己怕死的事情时,大哥回信来「学医,只能知道别人的死,对自己的死还是一无所知。关于死,无论是父亲还是我,都没有彻悟。只能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慢慢地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领悟」;曾经奔赴战场的二哥也给过「战争这种傻事情到我们为止就行了,你绝对不能再去当军人」这样的忠顾。
幼年的兄弟一面无忧无虑地成长,一面又相互扶持着成长。以至于年老后,兄弟几个还常聚在一起闲聊小时候的话题,那真是无比令人羡慕。
第二份 自由和混乱
自由和混乱,是河合大学时期和工作前两年的写照。
他的确体会到了人生所谓的迷茫,而他在京都大学同时代的校友们则是日后日本响当当的名字。
懵懵懂懂地考进了京大数学系,然而进来一看,纯数学的东西让自己如坠雾里。像傻瓜一样混迹其中,也曾下定决心好好钻研,然而钻研的结论却是「数学家干的事情跟我们想的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等到因为生病迟入学一年的雅雄也到京大后,又从其口中听闻许多动物学系开明的学风趣事,这么着一来二去,于是还是决定读完大二后休学一年。
「跟哥哥谈了不少。进了京大,总能碰得上那种做学问的拼命三郎。但我们两个都不是,都不是那种做学问的拼命三郎。所以,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当上个二流人物,不过肯定做不出绝对出色的东西。要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到底该干什么呢?」
说着只能当二流人物的雅雄和隼雄的人生最终成为了世界级的动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不是二流,是殿堂级。
那么,休学一年后考虑的结果是什么呢?
「思考了很久,我选择了做高中老师。」
是的,这就是河合隼雄的决定,因为「当高中老师的话,我绝对能够做到超一流水平。」
做下决定后,河合去一位年少时喜欢的老师那里征求了意见,而这位良师的一段话的确让人颇为受用:
「教初中或是高中的人,因为总是在重复同样的东西,这样自己慢慢就开始原地踏步了。不管怎么说,不进步的人是没有魅力的。我呢,一直在研究本国文学。这些从学界来看可能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学术成果,但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直在持续研究着。我并没有跟中学生、高中生们说我一直在进步,可是,大家肯定都有感觉。所以,也不必拘泥于数学,只要自己明确地有着不断进步的东西,当高中老师也挺不错的。」
有趣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趣。无趣的人无论换多少种工作都会觉得无聊透顶。进步,持续的进步,才会让今天和昨天不一样。
说起来,能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明确地知道以后想要做什么的人,有多少呢?懵懵懂懂地进来了,然后嚣张跋扈地狂野一番,等到毕业季来,血战沙场的PK后,也许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结果是,大学时代,即没有恋爱,也没有研究,就这么过去了。只是在自己的内心无声地积蓄着什么,读书什么的。」
如果写励志书什么之类的,河合先生的大学时代一定不能作为教材吧?(笑)就如村上的自嘲,「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倘使有人制作我的传记影片,则是在剪辑阶段势必全删除的事情」(以后一定会有人做他的传记影片,毫无疑问)
不过,对于我来说,河合先生的趣事却是数不胜数。比如,为了应付考试而整天闷在住处拼命读《解析概论》。
「那个时候,每天买了白菜和猪肉回来,先把白菜切好放在炉子上,炉子还兼着取暖的功能。白菜烧好后,放一点猪肉,这样就有味道了。吃一阵子,味道淡下来,再加一点猪肉,随后,再适当地加上白菜。就这么吃着白菜猪肉,念着《解析概论》」
节俭的大学时代如此的生活,我也一样。
当上高中老师后,河合一面又在京大学心理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用为数不多的工资读书学吃饭。
「英国经常有在牛津、剑桥刻苦地读古典学啦、哲学啦,毕业后终身做小学教师这样一种模式。我自认为自己也完全是这种模式。一边学着,当一辈子老师,这对我来说真是一种理想状态」
三哥雅雄毕业后,也回到了蓧山的兵库农大当助教。而最上面的两个哥哥也本份地做着乡村医生。
「大家愉快地工作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成人,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是事情的正面。」
比起出人头地,河合家认为每天好好地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在家乡有着作为人的精神富足。
劲头十足地工作着,课余还和同事一起学法语,读法文原版小说,学心理学,刻教材,为孩子们演木偶剧。
「有自己想看的书,生活一下子变了模样,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只有吃的东西没有太大变化,还是那么节俭,人真是骨瘦如柴。」
所谓的有着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大抵如此。
那么,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哪一年是你最好的时光呢?
大概,是现在。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