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是一本由[英] 安东尼·伯吉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条橙》精选点评:
●如果人们善良,是因为喜欢这样,我是绝不会去干涉他们享受快乐的,而其对立面也应该受到同等待遇才是。
●这个嵌在封面上的【腰封】实在是太影响心情了,翻译去死
●翻译不是一般的差。译者极力想突出口语风格,却弄巧成拙生硬别扭。
●...翻译可以了。虽然伯吉斯在这本里广用俚语确实很难翻,烂一点是可以理解,但是烂成这样....我至今依然记得bollocks=卵袋,你大爷啊,译者[王之光]。
●一开始是极不愉快的阅读体验,主角是个恶贯满盈毫无人格魅力的无赖。之后反而平顺一些,是个脉络简单但是又深刻的故事。
●最后一章Alex又回到原来的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生活,但是突然间他感到厌倦了,在碰到改过自新的昔日同伙后,似乎更加坚定了重新做人的意志。于是他有没有被抓入狱,有没有接受Ludovico治疗都无关紧要,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他到了适当的年龄和阅历,也就会长大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这似乎对各个社会尝试抑制犯罪的各种手段都是种讽刺,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人性的恶与生俱来,但不少人的恶会在成长过程中自发地得到抑制。
●所以说,笔译绝对是个不讨好的活…
●这是欧版中译,电影是美版删减了最后一章,而且导演确实高估了主演的实力,路仕实验那确实不太理想,也可能是导演的原因,因为丫他妈看的是美版,身为一个英国人!这也的确挺讽刺的,这版在发行的版本在内容里加了作者对美版及其电影版的诠释。我保证英文版小说更有看头,里面作者创造了200多个未来少年流氓的帮派语言什么的,是一次文字,作者没有也拒绝对它们进行诠释,哈哈。书本则是神学的声音,自由意志!
●自主选择成为恶人,还是被迫成为善良的僵尸?上帝更喜欢哪一种呢?“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机体上去。”这就是所谓发条橙。然而,机械社会的发条决不能冒充道德选择的有机生命。如果恶不能被接受为一种可能性,那么善就是无意义的。
●无论有没有第二十一章,剧情都完整了,我们有选择作恶的权利!第二十一章为什么要被删去呢?这本书除了表达我们有权作恶外,还在描绘对于社会善良人而言面对的两难抉择,单纯的把亚历克斯推到谷底诚然感染力和悲剧气氛都是一等一,可是严重简化了内涵不是么
《发条橙》读后感(一):一口气读完的书
我用这个标题倒不是想暗示这本书多么精彩,以至于我要一口气把它读完。只是这本书真是一本很容易读下去的书,情节一气呵成,又带点诙谐讽刺的感觉,后半分竟然让我联想到《1984》,如果你想读,也试试一口气读完吧!
《发条橙》读后感(二):好书但不一定招人待见
应该是大学时读过,当时很受震撼但觉得那个版本翻译的一般,没有文学上的美感。对我个人来说,内心还是比较抵触这种基调过于阴暗的小说,所以过了十年回忆起来对他的感受,多半是情绪。意志力坚强的同学可以看看,心理脆弱的就绕行吧。
《发条橙》读后感(三):写在我第一次读完它的时候
二十岁的我第一次看完这本小说,说实话,没看懂,只是感觉总体的基调很黑暗,不怎么让人感觉畅快,我也不知道那些书评们哪里整的一堆词汇把它们变成了这本书的标签,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阅历和读它的次数的增加,会对它有不同的见解的。
《发条橙》读后感(四):言过其实
如果不是在被夸大的话,应该可以得三星。小说的结和电影不同:电影的结还属于情理之中、猜得到的“普通差”;小说版的则是很差。不要告诉我这书有多少深奥,那是看书看得太少,就像前两年总有人和我说《盗梦空间》提出的概念多么新颖,我愕然了。
《发条橙》读后感(五):个人意志和极权意志都不美妙
伯吉斯《发条橙》。个人意志和极权意志都不美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善恶选择,只是在不同的地狱间徘徊。甜美的安定有什么意义,它们让人那么的不放心,个体暴力和集体暴力依然广泛存在,委婉和直接只是表象,都不影响本质。音乐是最后的避难所,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