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M最近和前男友复合了。约M出来吃饭,她一脸庆幸地说:
上次分开真的是我问题比较大。那段时间工作极其忙,天天晚上12点多回家,回家就跟他吵架。从他下楼接我开始,说什么错什么,不说什么也有错,反正就是看他哪里都不顺眼。
我问M都吵什么,M说:指责他为什么30岁了还碌碌无为,质问他人生到底想干什么。
M把自己在职场上的不如意,统统发泄在了男友身上。可是,世上所有关系,谁又应该是谁的“情绪垃圾桶”呢?
01.你凭什么预设ta一定懂你?
人们总喜欢这样的故事:
女主角或温柔美丽,或古灵精怪,但有一颗敏感的内心,轻易不对外人展露。只有在她最深爱的人面前,她才会“做自己”,流露出不为人知的一面。
感觉好像挺走心,挺“灵魂向”的吧。这种故事放在现实的走向是什么呢?
一开始,很多人(至少两个)追求女主角,赞美她,认可她,非她不可。但真正相处一段时间后,又远离她,忘记她,弃她而去……
于是女主角一直在“为什么没有人懂我”的死循环里走不出来,周而复始,越陷越深。从不去想展露的那一分“自我”,也许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经历坎坷,也确实遭人心疼。
可是,为什么别人一定要懂你?
02.不能接受最坏的一面就不配拥有最好的一面?
比我大不了几岁,去年离婚了。
正好前几天很多人讨论“离婚冷静期”,我找她闲聊,问她:如果当时有“离婚冷静期”,你觉得你冷静得了吗?
笑了笑说:离婚冷静期对我没用。都到那一步了,说明我错过了前面所有应该冷静的时候。
外公一家人都是暴脾气,我妈、我舅、我。每次他们一起为一件事争吵的时候,暴躁程度让人感觉屋顶都能给掀了。
牙尖嘴利的女人,在婚姻里也改不了坏惯。
和前夫,没少因为生活琐事吵架。总在一时的情绪失控下,放任言辞,中伤最亲近的人。
“年轻的时候以为他无条件包容我就是爱我疼我,现在回想起来,我一次又一次伤害他,凭什么不准他失望离开呢?”
之前网络上疯转的一句话,据说出自玛丽莲·梦露:
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糟糕的一面,就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很多人转发的时候都觉得正确极了,仿佛说的就是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是“毒鸡汤”。
拜托,所有人见到梦露的一瞬间就感受了人间美好。而大分的人是,最好的一面不足以好到让人忍受最坏的一面。
03.“我不是你的情绪挂件”
人越长越大,在忙碌的生活里,童年时期的敏感和好奇也许无暇顾及。真正发现“我原来一直是这样的”,也许只需要一个很小的瞬间。
开头提到的朋友M,一直自认为自己独立、坚强,和“恋爱脑”的小女生不一样。
直到有一个下午,让她发现自己可能“泯然众人”的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
“我坐在沙发里,他在回工作消息。过了十几分钟我踹了踹他问‘什么时候搞完呀’。
就这一句话,说出去的瞬间我才意识到,他偶尔抱怨的不自由,也许是这个吧。”
两个人在一起,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同步了。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追一剧,一起看同一场演出……
但有的人还要求一起拥有同一种情绪,一起处于同一种氛围,一起感受“我”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里,村上春树借永泽的口说“不要可怜自己”。永泽虽然说的是“男人”,但在这个时代,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更不是挂在身上的“挂件”。没必要一味放大自己,可怜自己。
你的情绪很重要,但也不至于强迫任何人承担,尤其是以“爱”的名义。
-今日BB-
除了“情绪绑架”
你最受不了伴侣的什么?
作者:深井
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