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录》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一):用心细细品味
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一本不需要一口气读完的书;一本教你如何生活的书;一本在读时可能没什么感觉,过后让你若有所思的书。当然,并非书中所有的观点你都会认同,但至少他能给提供另外一种看待事情的角度。周国平,一个懂生活的人。当你试着走进他的世界,你也就慢慢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二):生活的智慧宝典
真如作者所说,如果他的书只愿意买一本,那这本是最好的推荐。虽然周国平的书我买了不只一本,但这本最是喜欢。适合放在床头书案经常性的阅读,因为每一句每一段都值得品味, 绝对不适合一口气读完,因为营养太丰富,大脑和心灵都消化不了。读的时候喜欢的句子会做摘录,后来发现有些文章几乎整篇摘下~~~书内主题分类很明确,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有困惑的主题读,对自己的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启迪!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三):想个标题半天劲
谈不上多么喜欢,至少不讨厌,处在6到7的感觉上。可能还不处在需要哲学的阶段上,但是还能多少引起一些思考,说的好听点,在路上,说的low一些,太浮躁。有时候看书追求数量,看了多少页,不知是书的内容不合口味,还是自身原因,有时候却不关心看了多少,反而很快就看完了,或许看书的方式不对,对待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进度,交不同的人应使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人不可太急,不可太过亲昵,有的人又需要保持零距离,仿佛亲如姐妹。个体差异性太大,故而不可一概而论,是门学问,还需多多捕捉细节之处,对人有一个差不多的概括和定位,不然太过亲昵让人不自然,太过疏远让人感觉不客气。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四):第一分随想 【画地为牢】
对书中第一分的几个观点点印象特别深刻,应该是有所共鸣了吧。
其一,真正了解自己的只有那个未来的自己,那个你真正想成为的人。这个有两点原因,最主要的是别的人再了解你又如何,人会变的。另外,人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经过思考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自己。
其二,一再强调拉开距离看待自己的处境,站在另一个高度去俯瞰。这样做人做事方显豁达。
其三,失去和得到一样是常态,是更本质的常态。如此看待问题,便能坦然面对挑战。
其四,修炼自己的灵魂,灵魂的质量,需要磨练。
画地为牢,只为磨砺。破牢而出,必是涅磐。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五):心灵共鸣
我是在一个很迷茫的阶段读的周国平的书,说不上对我的未来规划帮助多少,但是确实在我心灵很无助的一种情形下让我突然觉得,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知己,不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书里更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概这一刻有不同的认知了。
我说这些就是想说,周国平的书多为他自己的思考,一点一滴是日久的积累,如果平常也有恰好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就会觉得他的书像清泉滋润干涸一样令人舒畅,如果只是耐着性子往下读,也会有看不懂的地方,不能完全享受个中精华。书中某些篇章读起来感动的让人想哭,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有的篇章却只是平平淡淡之感,我想就是因为在人生这个终极命题前,我思考的还是不够。所以打算长久的重复的阅读此书,绝不辜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六):修订
14年原版我连续读了三遍左右才停下,实在是欲罢不能,数月后才发现原来还有修订版。如周国平所言,内容更全面也更精粹,可惜销量却远不如原版,原因很复杂。这个修订版我是很推荐的,我推荐@一家美丽书店 在05版人生哲思录的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2903783/
中的观点:“《人生哲思录》已将曲曲折折的物质体验都绕开了,直接给出了纯粹的思考径迹和结论,从这一层面上来讲,这本书所涵盖的主题需要千万本小说文本的堆积。”修订版删掉了六万多字,新增四万多字,调整分类和语录归属。我读后知道,这是周国平真正的精选语录。
下次读起该是下次修订的时候了。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七):读哲学的女人是不幸的
同学介绍说,这是一哲学入门书。然而,书中全无枯燥的说教和深奥的哲学道理,皆是周国平先生的人生之思以及哲学感悟。
羡慕周先生的心境,淡泊宁静、自由无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世俗蒙蔽了双眼,以为自己追求的是成功,其实无外乎是名利、物资。我们为其义无反顾,忽略了内在修养的与提升,忽略了真善美。直到铅华看尽,才明白自己追求的无非是身外之物,纵然带给你奢华的物质享受,纵然满足你膨胀的虚荣心,却无法填补你心灵的空虚。
所以,我告诉自己,只要明白,自己想要的只是健康、快乐,不要贪图身外之物,不要失去自我,不要被这个世界毁灭,成为圆滑、世故、虚伪、物质的人。
很多事情都不必过于在乎,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且安静地看书、写字,我且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我只为取悦自己,我且做自己的主角,又管他人如何看如何说?无论如何,都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如果累了,无非是被他人、被身外之物所左右。
想去远方,想去冒险,想看更多风景。
年纪大了,便容易顾虑,无非想走就走,无法无惧无畏。青春是一种心态,无关年龄。或许是该重拾那份冲动和勇敢。是啊,我怕谁呢,我年轻啊!
欲望是种可怕的东西,它会变成魔鬼,撕扯你的灵魂。一开始你矛盾、挣扎,后来,你渐渐失去灵魂、失去自我,然后,你不再是你了。
多看好书,多思考,累了就写字。生活,愈简单,愈幸福。
每天都要进步,哪怕一点点。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八):周国平老师像一个慈祥的老者,在耳边絮絮叨叨的诉说着人生的种种思考,倒是让人感觉无比亲切。此书的作用确实引发了一些思考,这对于我来说,可能就已经足够了。
断断续续花了十天粗略的把这本五百多页的书过了一遍。这是一本比哲学书浅薄,比心灵鸡汤的书又有实质内容。无法形容读此书的滋味,书里都是一些简短的句子组成,确有很多金玉良言。周国平老师像一个慈祥的老者,在耳边絮絮叨叨的诉说着人生的种种思考,倒是让人感觉无比亲切。此书的作用确实引发了一些思考,这对于我来说,可能就已经足够了。
真性情: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很遗憾,三十多年了,我还没有寻找到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一件触碰到自己灵魂的事情,一件不给钱也要做的事情,一件做了就忘记时间的事情。通过读书,希望能够更了解自己,希望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内心。目前来说只能把事情倒过来:把自己现在的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谓的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也不知道如何理解这就是真性情。人越注重精神上的价值,索取精神大餐,确实对于外在的功名越发的看轻了。
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的有趣。
亲自然:
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如果有一种装置把人与大地隔绝开来,切断了人的来路和归宿,这样的装置无论多么奢华,算是什么家园呢?
在观赏者的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对于听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节、婴儿都在说话,而听不懂的耳朵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人会由衷的快乐。
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的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缺一不可。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回乡下待了大半个月,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恨不得第二天就回上海。日子慢慢的沉淀下来,开始用心感受慢生活的美好。虫儿鸟叫,燕子归巢,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脉和蓝天。渐渐地我的内心和身体都适应了这里。我是离开大自然太久了,虽然在上海的周末会时常逛公园,但是那样的蜻蜓点水的感觉远远不如这样来的透彻。我们需要生活简单一些,精神放松一些,能够多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书里谈到的事情很多: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人性,态度,思考,哲学,信仰。思考永无止境。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九):态度决定你的生活质量
曾经拜读过《人与永恒》、《善良丰富高贵》。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从此喜欢上了这些带有哲理性的作品,也因此喜欢读周国平的著作。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其散文著作带有哲理性,读后使人陷入对问题的沉思状态。较适合有问题困惑的人阅读。
《人生哲思录》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自2000年出版后,至今已是第三版。此书主要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等不同的角度对人生进行思考。在对待人生价值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生活能使你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人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不为生活迷失自己,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成功,并不是所谓的在社会上拥有的地位、财富等,这些人的身外之物。所谓的成功,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尽全力做好。在此前提上,须有自己真正的爱好。而爱好必须是没有功利的,完全出于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如此在生活中就会因自己的真性情,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一个人必须有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要时刻保持自己具有真实的自我,就要看重个人的内在精神,经常关注自己的灵魂;善于与灵魂交往。
生命所需的,无非是最简单的空气、健康、阳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而已。明知生命可贵,却在做伤害生命的事情;为了所谓的财富、地位,使生命承受着太多本不用随的东西。请善待自己的生命,为自己保留一点时间,别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过早透支自己的健康。
拥有简单的生活。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才会甘于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扰的生活。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物质上的需求必定是十分简单的。一个人在巨富之后仍乐于过简朴生活,证明那些灵魂的高贵。能够从精神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在物质生活得到最基本的满足后,追求成功和优秀,专注于精神事物,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安宁。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条件,尽最大可能的减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保证简单的生活;摆脱生活的奴役,获得更多的快乐!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如健康、亲情、友情等,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是精神方面的快乐。注重精神世界,忽略外在的功利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真正的心灵上的享受。说起享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吃、喝、玩,这些暂时性的满足,误把消费当成享受。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会发生重合。而真正的享受是精神方面的快乐,是可持续性的!暂时性的物质享受之后,必然会投向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在提升人的自身内在素质,完善自身的内涵,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持续得到真正的享受!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对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受。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丰富。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自身寻找或获得幸福。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上的安宁却是幸福构成的基础。所以,要得到幸福,尽量称心、愉快的度过一生,除了健康的身体,还需拥有自身的道德品质、精神世界的丰富。从现在开始,留下独处的时间,时刻关注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成为亲密无间的闺密吧!
《人生哲思录》能指引我们思考人生,不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此书,语言通俗易懂,说理徐徐善诱,没有严肃的说教,就如一位长者在与自己聊天,谈心。它犹如一哲学词典,在你人生中遇到困惑时可以随时查阅,是常伴枕边的一本好书!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十):《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断断续续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以前是不看哲学书的,能读到这本书纯属是机缘巧合,然后突然感到哲学很有意思,有好多问题都是生活的升华。我总感觉哲学问题是枯燥无味的,直到读到了这本书,发现并不是那个样子,相反懂哲学的人思想境界都很高,把很多问题看得都很开,最重要的懂哲学的人往往都很有趣。这算是我的哲学入门书吧,从此喜欢上了哲学。另外懂哲学的人都是很厉害的,像明朝的王阳明,哲学家军事家;近代的毛,哲学家军事家,打起仗来都很厉害,为官为民都很豁达。读到精彩之处时,心中感慨万千,啊 原来是这样子啊,读到令人深思的地方的时候难免会结合自己的遭遇,感叹“原来之前我的生活过的这么枯燥,原来生活是这样子”。感触太多,读的时间又太长,下面就挑还能记住的写一写。
本书是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个大模块来阐述的。读完之后自己的三观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更加的完善。 印象中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上,要持有“真性情”的态度,这也变成我的人生观,无论做什么事要看重它们本身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够带来多少实际利益,物欲的一时快感的确让人欢喜,但是早晚会有新的事物取代他,人往往都是喜新厌旧的。不过我也不会排斥物欲带来的快乐,我将会再次基础上使之升华。人生最大的乐趣一是源自生命,二是源自灵魂。一个人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忠于自己的灵魂,细细的品位生活的乐趣。这和功名利禄和金钱没有很大的关系,重要的是态度,我以前就是缺少这种真性情,活的有点唯唯诺诺。人嘛 一生也很短,快乐为主,开心就好。
我读到人生境界时候,孤独、沉默、无聊、往事 等等。百感交集,知道人生中有一些苦难是需要自己消化的。有很多的伤心的事是需要自己知道的。我知道了“坚忍”这个词,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的成就。人在遭遇苦难的时候诚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宽慰,但是只有一样东西使自己真正的承受苦难的是你自己的坚忍。找别人诉苦有时候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更何况有时候还会遇人不淑,遭到人家说一下闲话。说到这里又牵扯到了人性,不细究,这个东西,不可究,不可试,不可察。
在情感体验这一模块中讲述了 爱 性与爱 婚姻与家庭 自己对于这些也有了新的认识,爱的价值在于它的自身,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是不幸的,唯有爱的过程才是最美好的。就像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占有,爱一个人无非想让它过的更好。如果离开你之后过的更好你不应该更加高新才对。就是这样子,这里所说的情况应该只有是爱情吧,亲情和友情就没有占有的概念。两个人真心相爱过这就足够了,这就是最好的爱的体验了。明白了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不是恨而是冷漠,当一个人真的悄无生息的从你身边离开的时候,才是真的不爱了吧。没有争吵,没有恨,没有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如死灰吧。写到这里感到自己以前真是很失败,竟然让这个词在我耳边出现了。但是它发出了声音,证明那不是真的心如死灰,更大的一分是气,是恨吧。爱情本来就是兽性和神性的混合,爱情的发生 性吸引和审美方面的强烈感受起着重要的作用吧,然后在一起之后才是慢慢的磨合各自的人生观吧。未经历过失恋的人不懂得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得人生。两性关系中坦露的不仅是自己的肉体还有自己的灵魂,怪我以前对待爱人的态度上没有在精神品级上达到一定高度吧,一直是从兽向人上升的阶段。 我知道人生中可能遇到很多让自己动心的人,这是性的魅力,但我也明白一个人如果真的在爱,他就应该自愿的保持贞洁。在爱情和良心犹豫之间,我们需要对灵魂的行为负责,这就需要我们的责任心。这也算是我人生观中的一点,责任。 好的爱情都是真诚。信任、包容的。 性诱惑的发生都是以陌生和新奇为前提的,两个人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没有了神秘感,爱情就会消逝。所以恋人之间就需要不断的向上,需要有神秘感,生活需要真性情,一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还有就是爱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有时候憋在心里想要默默做出来,说出来怕不实际。这应该是很错误的想法。承诺是必要的,千万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辙。 我还知道了性的羞耻心一直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角色,这就意味着要禁忌要掩饰。一定要隐藏于心。 还有不能否认在婚姻生活上一次新的浪漫式爱情带来的婚姻会更佳,但是这终究是未知的,是冒险的,就算真的是浪漫式爱情,在结婚后这种爱情仍要转化为亲情式爱情。过上所谓了平静如水的生活,平静如水不是平淡如水,平静之下水可能还在流动还有,平淡则可能就如一潭死水。无滋无味。希望所有人都要有宽广的胸怀来对待情感,被既是被伤害还要保持有一颗能爱人的心,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既使被刺伤,亦不该初心。 人永远要有一颗爱心,爱人,也爱己。
另外讲述的还有人性,看完之后心里很复杂,只能心里体会吧,看完这本书后感到自己的胸怀变得很宽广,有好多想不通的事情也能理解了。想到伤心的事情还是会流眼泪,看到高兴的事情还是会哈哈大笑。只是在其他人面前,在也不会痛哭流涕的说自己很难受,自己很委屈了。有时候提起来纵然心里在滴血,脸上也要荡起微笑。不把自己的负能量传递给别人。人嘛,难受了就找没人的地方独处一会,该哭哭该闹闹该买买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的玩;高兴的时候叫上好友,与他们一块分享。另外一点就是要懂得尊重,不论是父母 孩子 爱人 朋友还是陌生人,等等 此书读一遍完全不够,需要多和他交流几次才能真正的认识他把。 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