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深夜痛苦死亡磨难的人生

          编者按:有时候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生死考验的人生,才真正的懂得生命的那份珍贵与意义,以下的故事,对于那些过腻了生活的人们,也许是一个对照。
  ··登船··

  “我是踩着尸体上船的。”高秉涵说。

  十多万人在金门的海滩上等船,来了两艘,每艘最多能装一万人。那一年他13岁,拄着一根棍子,瘸着腿站在人群里。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也不知道要去哪儿。他离开山东老家逃难6个月了,他妈妈说在:“跟着人流走,要活下去。”

  天亮的时候登陆艇靠岸,人像潮水一样往上涌,刚开始没有一个人能进去,全都卡在门口,“挤不进去就往下踩呀,就这么踩着人上满了。”

  有些没挤上船的兵,拿着就对着船上的人打,机打过来,甲板上的人死了片,到处都是血。一枚炮弹落到船上,又死了群人。

  他躲在船舱的厕所里,里面挤了七八个人,“站的地方动都不能动啊,就这样到台湾来了。”

  这是1949年,最后一艘开往台湾的登陆艇。

  ··别离··

  1948年,内战激烈,一个家庭就此破碎。高秉涵的父亲是学校校长,在地方冲突中。姐姐失踪,后来才知道是去了延安。母亲担心儿子的安危,在他包 袱里放了20块袁大头、一根父亲死亡时身上的绳索、一张初中新生入学证明,让他在父亲坟前磕了三个头后离开家,去投奔设在南京的流亡学校。

  9月,石榴刚熟,外婆摘了一颗塞到他手里。他忍不住低头吃了一口。这一口的工夫,同学推他:“你妈喊你。”

  他一扭头,车已经拐过弯,再也看不到他妈了。

  77岁的高秉涵说:“我这辈子再也不吃石榴。”

  ··活着··

  60多年前,南京的学校解散,学生们一哄而散。他无处可去,又不敢回家,就跟着人流走,走了6个,1000多公里路。稻田里也全是人,汽车、骡马、伤 兵、难民……军队扎营做饭时,他扯一片芭蕉叶,窝一点儿粥喝。前面排着两个士兵,刚盛上热粥,突然有人喊“共军来了”,第一个士兵慌忙转身,一缸热粥全泼 在高秉涵腿上;第二个士兵磕在高秉涵身上,手里的粥又泼了上去。没人顾得上,他自己也只能跟着逃。

  队都走过去了,难民都走过去了。下着小雨,他一个人走,腿已经肿了,还爬满了蛆虫,没有鞋子,拿破布裹在脚上。雨越下越大,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他发现一个土地庙。他到里面摸摸,一踢,有人在睡觉,他往边上一躺就睡了。

  第二天,天还不太亮,山老鼠在他身上跑。他醒了以后,看到山老鼠在吃躺在他旁边的人的耳朵,那是一个人的尸体。

  他再往前走,遇到一个兵,背着个印有红十字的包。高山边是悬崖,弯弯的路上有水流,“他说小朋友过来,拉着我的腿就冲,把虫子冲掉,冲完以后,他就用纱布把我的腿包住。我仔细看他的帽子,上面有颗星星,他是。”

  我问他:“这上你想你妈吗?”

  他说:“不想,只想活着。我活着,就是为了她。”

  ··望乡··

  他跟着200多万人迁徙到了台湾,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小岛涌进这么多人,无法安置,没人顾得上他的死活。

  他能够生存,是靠着他妈放在包袱里的初中新生录取证明。

  那是一张棉纸,他递给我让我摸,稀软绵薄,居然没有破损。靠着这张纸,高秉涵在铁路当小贩的时候,才有机会考上台湾“国防管理学院”的法律系,1963年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

  我问:“您刚到台湾,生活那么孤独,逢年过节怎么过?”

  “大年初一早晨,天不亮我就一个人到山上去了,大声哭,对着淡水河口、对着痛哭一场。我平常不掉泪,掉泪的是弱者,所以我不掉泪,我就大声叫。”

  “叫什么?”

  “叫娘,大声喊‘娘,娘,我想你’。”

  他一直说普通话,只有说这句时,还是浓重的山东口音。

  ··家书··

  1979年,高秉涵去国外开会,有代表与会,他写了家信,想请他们转交却又不敢。日后,这封信还是委托同学,经由英国、美国,终于寄到——山东菏 泽,西北35里路,小高庄,宋书玉(他母亲的名字)。信中写:“娘,这么几十年,我还有这个毅力,还要活着,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活着见你一面。娘,你要等我 活着回来。”

标签:经历 深夜 痛苦 死亡 磨难 人生 经历深夜 经历痛苦 经历死亡 经历磨难 深夜痛苦 深夜死亡 深夜磨难 深夜人生 痛苦死亡 痛苦磨难 痛苦人生 死亡磨难 死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