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的读后感10篇

  《柔福帝姬》是一本由米兰Lady著作,上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柔福帝姬》读后感(一):出口版译名:zhuangbility

  出口版译名已定:zhuangbility

  既无文采,又无深情,作者仅存的那么点子历史基础都拿来卖弄了

  何况,拿这个当卖点,真的好么?

  好好写字才是本分,先别管你写得多差劲

  莫问我为什么这么实诚,请叫我雷锋

  《柔福帝姬》读后感(二):随便说两句

  以前看小说碰到性格不好又作的主角就可能弃坑,但看这时每个人身上展现出的冷酷、残忍、甚至暴虐这些性格都让人觉得无奈却又无法回避,只能感慨:呀,在这样的时代下,人就是会变得如此面目全非吧……

  乱世把他们摧残得体无完肤,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如初的模样,也没有变成更好的自己。美好的东西一步一步被撕得粉碎,角色们的每一步抉择、每一个举动、每一点细微而隐秘的情感最后都成为泣血后的无望,只能伴随着原始的纯净回忆,在漫长岁月里隐隐作痛。

  《柔福帝姬》读后感(三):华阳花影

  初看《柔福帝姬》的时候,惊叹文破家亡的悲壮,感动宋人女子的气节,以及,哀叹柔福与九哥注定无疾而终的恋情。时隔多年,才终于体会到了书中那些细枝末节的情殇,国破家亡,无力返回,恨而不得,爱而不得,屈辱又如何,最终还是只能,放过自己。 宗隽形容柔福:“她的爱和恨,向来不纯粹。”可是,谁的爱恨又是纯粹的呢?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纯粹的爱,也没有纯粹的恨。柔福爱九哥,爱樱花树下,与她踢毽子的九哥,爱主动请缨出使金国的康王,爱着她心中始终期盼着能骑白马来救她的赵构,他是她受辱时口中默念的信仰,而这信仰,终究在她回国后渐渐坍塌。 至于柔福到底是爱赵构还是宗隽,那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柔福帝姬》读后感(四):关于《柔福帝姬》的感想

  这是一本八年前同桌向我推荐的书,时至今日我才肯从图书馆借来一阅。开始以为它和其他网络历史小说一样,毫无史料可寻,剧情狗血,俊男,你侬我侬。读着读着,发现小说里凝着着一种有别于其他历史小说的沧桑感。可能是故事发展背景的特殊吧,我想凡经历过靖康之乱那段国耻的人,都会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更何况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帝姬。虽然故事主线逃不开柔福和几个男人的爱恨纠葛,但无论哪段感情都很难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因而才显得更加欲罢不能。在所有男人中,她没有最爱的人,各种背叛和失望让她终究把一颗心献给了,献给了那北亡的山河。她运用的所有智慧,乔装的所有情绪,没有一样是为了自己,全是为了有朝一日的雪耻。仅凭这一点,她就在品格上高于小说中其他玩弄权术的女子,甚至高于那些为一己私利卖国求荣的男人们。

  《柔福帝姬》读后感(五):柔福帝姬

  看了三天才看完,作为网络小说,它实在是太好了。

  同时代同主角的小说初中的时候还看过一,而且固执的认为那是整个初中看过最好看的一本。

  但是和柔福比起来,当时觉得厚重的历史感,变的太浅薄了。那几乎是彻头彻尾的言情小说。

  读柔福,才有读宋史的【痛】感。

  因为上一本小说的影响,偏爱赵构。所以看着赵构的心情和柔福该是一样的,一样的心痛与心碎。

  不是这样的,不该是这样的。

  为什么要这样?

  你还是我记忆里的赵构么?

  有句话说的很好,初恋最美,也最容易记错。

  整本书里面充满了阴谋与阴暗,除了柔福谁也不光明,所以柔福的光明显得格外的可贵。一边看一边担心柔福也会变。

  玉箱更让人心疼了,心疼着敬佩。

  不多说了,要说的太多太乱。

  难得的好书。

  《柔福帝姬》读后感(六):红颜白骨谁还忆?一柄素扇恨生平

  描一幅工笔画,艮岳樱花灼灼其华

  忆一个女儿家,三寸玉莲花毽踢踏

  瞥一翦秋水眸,素衣翩跹倩影飒飒

  谁的一生只为那一霎芳华

  翻一页旧史书,浅淡几笔靖康之难

  驱多少有情人,天南地北单飞孤雁

  隔十里黄河岸,鼙鼓惊梦情字两边

  我朝北望犹等你一声呼唤

  盼得蓬舟初睡起,有意沙鸥伴我眠

  卿知否,渔夫词里情绵绵

  愿舍一身锦绣裳,布衣荆钗共此生

  倾绿酒,糁藜羹。浅钓纤鳞日复更

  奈何国破家恨在,忍辱包羞难释怀

  如何不肯独善身,一心抱负卷土来

  帝皇哪是旧康王,钱塘潮里惊一场

  偏安一隅怎安身?女儿仇似海底深

  华阳花影九哥意气几时还?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汴京风光可还似从前?

  往事不可忆,来事不堪寄

  不如一杯残酒了此生

  檐下铃铛寂寞声,还记得

  金缕绣鞋娉婷身

  唤来歌姬又一曲,空杯引来红袖斟

  只望醉眼迷蒙处,虚幻境里梦平生

  团扇犹握,伊人何在?

  提笔泪沾裳,如何不悲伤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柔福帝姬》读后感(七):只拉不射宋高宗

  我对宋高宗怎么也喜欢不起来。暂且不说他对于历史的贡献,就是在抗金这事上也太懦弱无能,一味退让,偏安一隅只求做个小皇帝!虽然朱元璋后期杀戮成性,但他昔日打天下时号令士兵奋勇前进,后退者斩,所以大家都破斧成舟、决一死战,而且朱元璋骁勇善战,知人善任,批英明勇敢的将领也因此得以重用,是以建立明朝!暂且不说敌人有多强大,就是宋高宗他自己在听见金人杀来时都能被吓得impotent!这也让他的心理也开始阴暗起来,嫉妒那些有阳刚之气的人,亲信小人、奸臣、杀害岳飞!一退再退!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跑跑皇帝!泥马渡康王,只拉不射!

  作者说的对!南朝的男人早已在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清雅玩趣以及无休止的意气之争中丧失了阳刚之气、消磨了自己的意志,所以他们给女人定了规矩,必须缠小脚!这简直就是禁锢人的枷锁、变态至极!他们把女人变得娇柔可怜、举步维艰,以为这样就可以重振乾纲!殊不知这样有失阳刚的男人和弱不禁风的女人生下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有强健的体魄去阻挡那些马背上长大的女真族铁骑?!

  所以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终于明白这些诗句背后所蕴藏的情感!

  《柔福帝姬》读后感(八):只拉不射

  我对宋高宗怎么也喜欢不起来。暂且不说他对于历史的贡献,就是在抗金这事上也太懦弱无能,一味退让,偏安一隅只求做个小皇帝!虽然朱元璋后期杀戮成性,但他昔日打天下时号令士兵奋勇前进,后退者斩,所以大家都破斧成舟、决一死战,而且朱元璋骁勇善战,知人善任,批英明勇敢的将领也因此得以重用,是以建立明朝!暂且不说敌人有多强大,就是宋高宗他自己在听见金人杀来时都能被吓得impotent!这也让他的心理也开始阴暗起来,嫉妒那些有阳刚之气的人,亲信小人、奸臣、杀害岳飞!一退再退!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跑跑皇帝!泥马渡康王,只拉不射!

  作者说的对!南朝的男人早已在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清雅玩趣以及无休止的意气之争中丧失了阳刚之气、消磨了自己的意志,所以他们给女人定了规矩,必须缠小脚!这简直就是禁锢人的枷锁、变态至极!他们把女人变得娇柔可怜、举步维艰,以为这样就可以重振乾纲!殊不知这样有失阳刚的男人和弱不禁风的女人生下来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有强健的体魄去阻挡那些马背上长大的女真族铁骑?!

  所以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终于明白这些诗句背后所蕴藏的情感!

  《柔福帝姬》读后感(九):宫闱里的靖康耻

  小时候第一次读“烛影斧声”的故事,好奇得睡不着觉。真相必然存在并且唯一,后人无论怎样通过考据猜测接近它,都不可能真正和它重合。但若不是这样,半数的研究者都要丢了饭碗,也就没有那么多广存于世的野史、传奇、小说了。

  全书开头,作者就刻意避开了对“真假帝姬”谜团的揭晓,一直刻意渲染柔福与五年前“全然相异”的地方。无处不在的留白、对禁忌之恋的渲染让人想起《大明宫词》,只不过前者是盛世的颓艳,后者则彻底是亡国的哀绝了。 华阳花影,艮岳落樱,初逢的画面虽然俗套,却是全文的伏笔。虽然背景是北宋将亡,但彼时赵构是独身入金营的意气风发的康王,小说笔调因为主角的关系比较明快。诸子中赵楷独得赵佶宠爱,身无一物的赵构却有无所恃的浩然,这是南渡之后身居高位却因害怕失去而变得软弱的他一生都怀念的。他爱的也不是妹妹柔福,而是与她初识的年月里那个因胆气而人人嘉识的自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女性视角的小说里,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是被隐去的背景,只要金人尚未兵临城下,宫闱里的生活就一切如常;有的只是“遗民泪尽胡尘里”、“直把杭州作汴州”,“恨”是从头到尾未曾消散的。一千五百多被掳去的宫廷女眷,隐没在史书里。从帝姬到任胡人的玩物,父女相见时也只得听胡人嘲弄地称昔日父皇一声“昏德公”,柔福“判若两人”的转变,合情合理。南渡后她还能在和赵构闲游时有唱“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的旨趣,却再也不复无忧虑的烂漫天真了。宋人文化中的婉约柔媚,全被碾碎在血淋林的亡国乱世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赵构携蘡茀率先渡河之后,远望金人焚烧扬州城的火光。那一年的除夕,甚至要在海上画舫避难。流乱海上时作的诗词,虽然还是刻意仿前人流露了隐居闲散的志趣,听来却都是长恨歌了。 虽然作者考据颇认真,但人物对话仍然太过冗杂,有些谈论茶道、书法的地方甚至像是史料堆砌。同样是写末世女子,难比《白门柳》,该给三星半~

  《柔福帝姬》读后感(十):聊聊柔福

  最近看到大家议论《孤城闭》比较多,而《柔福》颇受冷落,遂想与大家聊聊柔福。《孤城闭》是米兰继《柔福帝姬》之后的作品,无论是文笔还是驾驭故事的能力都要成熟很多。而且就故事本身来讲,徽柔与怀吉那种细水长流的爱情也比柔福中的两段有瑕疵的爱情更加吸引人。但是我依然钟情《柔福》。

  或许是因为念旧吧。《柔福帝姬》,是我看过的米兰的第一作品,从此深陷其中,之后又找来米兰别的作品来看,《孤城闭》《眼儿媚》《饰琳琅》《九歌绿衣》。。沦陷只需一眼,从此再难割舍。对我而言,这一眼就是《柔福帝姬》,因此我对它总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少人是因为《孤城闭》爱上宋朝的,而我就是因为《柔福帝姬》。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靖康之难的书。第一初看并未觉得出彩,直到看到第二时,当靖康之难就那样一幕幕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是那么触目惊心。那一刻真正体会到了“靖康之难不是史书上的寥寥数字,而是确确实实的血泪生命。”当我重温这书时,我对宋朝有了自己的想象,后来还寻到《东京梦华录》《金瓯缺》《宋史选译》来读。于是,宋朝成了我最喜爱的一个朝代,亲切地就像一段故国旧梦。

  又或许就是因为这书的女主角柔福。很多人觉得柔福是一个“缺乏智慧的愤青”,其实我也这样认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她的喜欢。她只是那个时代中无足轻重的一个女子,即便她是帝姬,是九哥的挚爱。旁观者都看得很清楚,任凭她怎样努力,她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可是她呢,依旧坚持,复国雪耻是她的梦想,是支撑着她活下去的理由。所以,当她看清了称帝之后的九哥时,她的梦破了,心死了。她就是这样缺乏智慧,这样不知惜福,这样执拗。而我就是很欣赏她的坚持、她的执拗,甚至觉得她这股执拗劲儿,就像整书里的光与希望,当她死了,光和希望也就消失了。。

标签:柔福 帝姬 读后感 10篇 柔福帝姬 柔福读后感 柔福10篇 帝姬读后感 帝姬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