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是一由罗瑞·肯尼迪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观后感(一):从波音停飞看力量

  这片子我感觉是为了记录而记录,导演对于很多事实只选择了漠视,不愿深究。

  如今我们都知道了737 MAX飞机的问题是很严重,第一次坠机时没有人敢怀疑是飞机的问题,第二次坠毁其实依旧没有人敢站出来。但直至在第二次坠机后次日宣布全停飞737MAX之后,事件才开始随着我国强大影响力而发生了变化。随着一个个的停飞,美国特朗普也紧急宣布第一个总统停飞令。关于第一个停飞的,在片子里只简单说了一句而已,但我能充分感觉到导演的脸面无光,西方的颜面扫地。在有钱人眼里,只有盈亏,没有人命。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观后感(二):谁都知道生命重要,但总有人饮鸩止渴

  “不可理喻”!仅说这个纪录片中提到的因素,Boeing在改变管理层和遭遇空客竞争之后,就陷入了一种作茧自缚的downfall状态了。在优先级上速度取代安全,成本取代安全,制造明知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飞机只为了市场份额和随之而来的飙升股价——工程师内评估文件表明没有人不知道这飞机存在的巨大问题,然而为了当下的饭碗,满嘴谎言、饮鸩止渴!他们当然知道总有一天,可能是很近的一天,巨大的悲剧就会降临,他们知道公司总有一天会完蛋——但,只要不是今天,只要不是这一天!天呐,太疯狂了,这是三四五百的人命!还有,还有,华尔街的绩效股价评估难道不需要有所改进吗?这不是缓慢榨干他人生命,而是直接斩断啊!还有FAA,你的职责是可以被lobby的吗?当不敢承担责任的怯懦、面对抗争高层的恐惧、金钱至上讨好金融家的“不得不”交织在一起,这是致命的螺旋。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观后感(三):我为鱼肉

  表象:2018lion 网友r 失事,到2019 ethiopian 网友rline失事,新闻一面倒指责东南亚与非洲飞行员的能力/资质不够,直到黑匣子找到后,才得知lion 网友r 飞行员根本不知波音737max装载MCAS的系统,起飞后如触发则会将机头压下来,仅靠一个传感器(机身外)控制。而Ethiopian 网友rline的飞行员则在第一次失事后接受波音培训,且正确操作仍旧没有挽救

  真相:股价=市占率压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低成本”=“油”+“无需飞行员培训”=737max=大卖。为油而研发致命系统MCAS由于“不增添飞行员培训”,而压根没提。

  片子结尾,听证会后CEO辞职,6200万分手费;20个月的禁飞后,737max重新上天,罚款25亿美元。但300多位遇难者家属?是“悲剧”还是谋杀?如是谋杀,追责何在?

  一切向股东负责的其他产品,又是如何?就算不对股东负责,也是对投资者管理层负责,总之不是对员工、客户、自然环境而负责就是了。我们只是利润的贡献方,哪里有什么权利可言。无论在哪。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观后感(四):回不去的波音

  和之前看过的一篇比较长的调查文章基本内容一致,没有什么太新的东西,但是纪录片采访对象找还是很不错的,其中一位受害者乘客的安全父亲没有了光的眼神和无力的声音让人心碎。

  调查的脉络并不复杂:为了对抗320neo匆匆推出换汤不换药的max,max安装了燃油效率更高的引擎容易引发失速,为了解决失速加入了MCAS系统,为了节约训练成本没有培训飞行员这个软件,在狮航出事后依然采取了minimum 措施,埃塞俄比亚航空空难,直至停飞。我因为也在航空业公司工作因此对这两次空难和当时的调查印象格外深刻。

  家属们说从未得到过波音的调查,在国会质询时波音的CEO直面了他们,让我想起前些日子看的“成瘾剂量”里相似的一幕。那一刻高管们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呢?会觉得吗?CEO最终还是引咎辞职了,离职他拿了六千二百万的美元的补偿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观后感(五):波音的Downfall

  影片以两架波音飞机的坠毁开场,给人特别大的情感冲击。后半分慢慢揭露坠机原因,直接原因:新型飞机737max是在原有机型737上的升级版,引擎做的过重。引擎装置在机尾,为了防止机尾过分下坠于是又装了一个MCAS系统,这个系统却只有一个sensor,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被触动,一旦触动就会使劲儿把机头往下拽。而两架飞机坠毁的原因都是因为这个MCAS系统被莫名其妙的触动了。一旦系统触动,机长有10秒钟的时间关掉MCAS。但问题是,波音公司竟然从来没有告诉过机长们有这个系统的存在!更没有告诉他们一旦系统触动,你只有10秒时间死里逃生。

  作为一个以安全著称的公司,为什么波音要这么干?影片把这个原因完全归咎于一个简单而常见的理由:公司要满足华尔街大佬们的胃口。公司的唯一目标是股价,股价跟利润直接相关,所以波音自从和McDonald Douglas公司重组以后就完全转变了原来的经营策略,变得极端唯利是图,不在乎质量监控。由于来自欧洲空客的巨大竞争压力,公司不得不仓促推出新机型737max保持利润,而737max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着只是原始737机型的升级,它可以极大降低成本,比如,不用给机组人员提供新的培训。而且这样很容易逃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FAA)对新飞机的复杂审查。后来波音被起诉后调查显示内有很多声音在讨论MCAS系统的重要性,但高层都压了下来,并强硬表示坚决不能声张此事,不然难免增加成本。后来在发生了第一起坠机事故后,波音依然对MCAS含含糊糊,不提供任何具体信息和解决方案,反而在赌不会有第二起坠机发生。于是就真有了打脸的第二次空难。两次空难一共死了300多人。

  看完之后首先情绪上受到很大的冲击-以后坐飞机一定要确认不是波音的新飞机!同时觉得纪录片能把这个拍出来,以很吸引人的故事形式引起公众注意非常赞。一个比较令人感动/欣慰的点是: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多方势力齐心协力,新闻媒体人不遗余力的报道;受害人家属坚持讨一个公道;议员听到了民众诉求,把波音告上了法庭。当然个中经历肯定不平坦,但整体上社会机制是良好的。不过呢,我对本片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华尔街和CEO身上感觉有点太简单了。当然最后让CEO一个人出来背黑锅确实是很解气。资本家丑恶嘴脸也可能都是真的。但是还有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没有深入讨论:比如,FAA在这里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当全世界大多数都禁止波音737max的时候FAA还在力挺波音?为什么FAA在第一次坠机事故调查中就已经做出了报告,预测在未来20年将会有15架飞机出事,为什么波音能看到这份报告而FAA没有公布它,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另外对公司内决策的理解也过于一刀切:重组后波音突然变的对安全视而不见,这个转变也未免太突兀了。难道高层不知道这样搞有一天要出事?组织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每个层次的管理者做决定时又有那些动机?还有为什么空客公司会成功?为什么华尔街也有很多别的公司,在注重财报的同时也关注产品质量,为什么这件事只发生在波音身上?我倒不是想洗白这些人,只是片中的论述黑白分明显得太过简单,而真实世界往往要复杂的多。

  我觉得片中最赞的是对MCAS系统的讲解,包括很多访谈和细节,把一个挺复杂的工程问题说的普通人都能听懂,另外就是对空难的讲述也非常吸引人。不足之处是有点白左,对深层次原因说的比较片面。

标签:一落千丈 音大 调查 好看 经典 观后感 锦集 一落千丈音大 一落千丈调查 一落千丈好看 一落千丈经典 音大调查 音大好看 音大经典 音大观后感 调查好看 调查经典 调查观后感 调查锦集 好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