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

  《城南旧事》是一本由林海音 文 / 关维兴 图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南旧事》读后感(一):春去春又还,何处觅童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这本《城南旧事》的封底如是写道。在图书馆,拿起这本《城南旧事》,心里嘀咕着是不是邓丽君那个小城故事呢?信手翻了几页,竟然就停不下来了!从一个来自台湾的小姑娘英子,跟着父母来到北京城,在北京城南民居中发生的各种故事。那个时代的北京,发生过很多“大事”,透过这个小姑娘的眼睛,没有看到北洋和国民争雄天下这样的“壮举”,甚至对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也毫无觉察。她的世界里,她的眼睛里,只有小伙伴们的一起玩耍,运煤的骆驼队还有喂小鸡的保姆宋妈。反倒是这样的“小故事”,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城南旧事》读后感(二):城南旧事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插图版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这本书是很流畅的,有精美的插图看的很快,选择的几个主要人物比较特殊典型虽以孩子懵懂的视角记事仍然不乏深度,内容比较真实质朴让人很有共鸣,文笔感性细腻催发人的阅读快感和情绪起伏。

  疯子,贼,兰姨娘,宋妈,爸爸,几个人物贯穿作者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这几个人除了有独特个性的爸爸,其他几个都属于边缘人,可以说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很好的,但是有的绝望到死有的绝望最后有了新的希望,可以感受到的还是写作者对人世的悲悯,不以某些错误而掩盖一个人的闪光点,不以过度的是非心而评价一个人。其中疯子因被男人抛弃,生下的孩子被扔而致疯,虽疯但具有女性的柔美对童年作者很好以致作者不顾别人的眼光很喜欢她。贼虽偷东西但对家人懂付出真心和作者交朋友。兰姨娘虽对作者父亲有点暧昧,但从小被卖到巷后来跟了比自己大几十岁的老头子被赶出家门后仍性情活着具有反叛精神。宋妈虽对主子家的孩子照顾的面面俱到,自己的儿子却因为丈夫赌钱而落水溺死,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死了也不会去找送人的女儿,因为女儿不值钱。

  可以看到社会大环境对人观念的影响,观念的力量对弱者的扼杀,而在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下新思想萌芽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城南旧事》读后感(三):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时隔多年,再回过头去看这本书,已然忘了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开始经历和结束但这一次还是能毫无芥蒂地融入其中。当时还是小孩子,到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因为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写这样一本城南旧事,为的是那些在生命里留下重要痕迹最后又不得不走的人。秀贞,兰姨娘,宋妈,那个树荫下的好人,还有父亲和母亲。“我”的童年被这几个重要人物分割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又不是互相隔离的,而是交互并行,带着我的时间一起拉着我长大了。到他们一个一个离开,我也一点一点告别童年。

  不知道小时候读是怎么感觉的,现在读起来,满是孩子的世界观。疯子不是坏人,小偷不是坏人,世界上哪有什么坏人好人。所有人生活都不易,有人被生活逼疯了,大家却都只怪她而不怪她的命,有人被生活逼的偷窃了,人们还是一样。大人的是非观都太分明了,好人就好到底,坏人也坏到底,是一点都不可以接触的。可在“我”眼里,他们都只是能陪我玩的人啊。

  所以才说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淘淘吧。长大了以后,要背负太多,也要有标榜起来的明确的是非观,不能成为异类,也不能有特立独行的生活。那一种标准模式,是既定的天意。

  就这样淡淡的,城南变成了旧事,我的童年溜走了,陪伴我的人也不在了。只能回味,回味,回味。

  :这一版的插画画的很有味道~像是电影画面的串联~

  《城南旧事》读后感(四):记忆里的美好

  记得在我三年级的时候,电视里放过《城南旧事》的电视剧版还是电影版什么的,课本上也有,只是觉得它很红,没有其他感觉。

  那天在图书馆吸引我的是它的插画,标标准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feel,鲜亮的颜色,美好的画面,勾起了我对小学时光的回忆,尤其语文课,每一张插图后都是一个记忆深刻的故事。

  林海音的叙事风格我好喜欢轻轻地,淡淡的,像唱歌一样,一个美好的故事就讲完了,书里的每个故事我都想穿越着去看一回,妞妞,那个小偷,兰姨,我老是把这里的事和骆驼祥子里的情境联系起来,繁华的小街上,有人吆喝着:“糖葫芦,糖葫芦,老北京糖葫芦”。

  第一个故事我最喜欢,看到英子和妞妞母女策划着要逃跑的时候,我着急死了,跟看电影一样激动,大雨磅礴,小英子又感冒,眼前必定是一片朦朦胧胧恍恍惚惚,配上音乐,真是好电影!真本书最让我称奇的是小英子这个小孩,在外人看来她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可大人的事她却比谁都懂,大人在成长中丢失的美德她这里都有。最绝的要数撮合兰姨和书生那段,小孩子天真无邪下的小心眼看起来无比可爱无比萌,小心机,小脾气,小迷糊,装无知,想到自己小时候总是拖着两根鼻涕傻乎乎的哭,真是汗颜,要是将来我也有这么一枚女儿就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最为全书的结尾,配上一片桃木夹子花瓣,意境简直美到爆,这小女孩的人格魅力简直要逆天了!(最近喜欢看一些女孩励志的东西,冬天的骨头,大地惊雷,风雨哈佛路,看完充满正能量,这本书也是!)

  都怪我表达能力有限没法好好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反正就是推荐推荐!一定得是这版的,有插图的!!!

  《城南旧事》读后感(五):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

  犹豫好久买了绘图本,现在看来真是最正确得决定,插图很赞。

  觉得这是一本讲述离别的书,秀贞和妞儿,蹲在草丛里的人,宋妈,兰姨娘,爸爸。小孩子的眼睛里看不到疯子也看不到小偷,他们都是自己的朋友,所以总是感同身受的为别人难过。

  她想让妞儿和秀贞团聚,离开这个地方去找思康叔叔,过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子,可是却懵懂的发现她们永远的留在了火车轨道上。看书的时候脑补了那个画面,深夜的大雨和匆匆离开的脚步,英子因为发烧而看到的模糊的背影。人人都以为是疯子想拐走孩子,可是只有英子知道不是的。她坐着车离开那个地方的时候还在回头看,她回头看的时候还不是很懂得发生了什么,我就像站在上帝视角的人,爱莫能助的看着别人的生离死别却只能叹息。

  英子喜欢那些在生命里出现又消失的人,带着生命最本真的善良。我们不能容忍小偷,可是他要供弟弟上学,人们会思虑一下说,谁让他最开始吃喝玩乐散尽家财,可是英子只知道,在那些没人陪自己玩的时候里,在自己只能去给人捡球还不一定能融入别人的时候里,只有这个人,给了自己一个小佛。任何在别人眼里不堪的人,都是另外一些人心里珍惜过的,虽然知道你要走,但多希望能有点像样的离别。

  小时候课文里学过爸爸的花落了,直到看到了兰姨娘,才发觉跟自己想的不一样。爸爸喜欢兰姨娘,英子那么小,却知道要保护妈妈。其实那时候她就迅速的长大着,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

  还有宋妈,很典型的形象。看前面大致可以猜到她的孩子可能不在了,但是没想到她会选择和丈夫回去。然后又悲愤又无奈。宋妈后来到底有没有回来我不知道,但是她走的时候英子作为最后一个看见她的人,一定很难过。是的,我连这样的不舍都羡慕,因为我发现现在我已经看淡了离别心变硬了。我知道什么都会淡去,这种认知让我对那个时空里的英子更羡慕,羡慕再也回不去的,柔软的童年。

  书的最后有她女儿写的后记,可以看到晚年的林海音老师还是保持着可贵的天真。童年那么短,短到花落了以后就没有了,可是又那么长,长到后来人读到这些文字,羡慕的眼泪汪汪。如果这些都是离别,也被她写得无比美丽。就像书里最前面和最后面都出现过的毕业典礼,她看着别人,后来自己也上了台,一年又一年,送你们离开的我,终于也站在了路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城南旧事》读后感(六):城南旧事记

  【编号】004 【书名】《城南旧事》林海音 【上一本】《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 【今日】5天读完了《城南旧事》, 这本书带插图,而且画的很好,让读者更容易融入这段略带伤感的城南旧事。 1.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惠安馆 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我这时看看胡同里,没有一个人走过。真奇怪,我现在怕的不是疯子,倒是怕人家看见我跟疯子拉手了。

  3.我们看海去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

  4.兰姨娘 我想哭,也想笑,不知什么滋味,看兰姨娘德先叔同进了马车,隔着窗子还跟我们招手。

  5.驴打滚儿 宋妈成年跟我们念叨的小栓子和丫头子,这一下都没有了。年年宋妈都给他们两个做那么多衣服和鞋子,她的丈夫都送给了谁?旧花棉被里裹着的那个小婴孩,到了谁家了?我想问小栓子是怎么死的,可是看着宋妈红肿的眼睛,就不敢问了。

  6.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标签:城南 旧事 读后感 10篇 城南旧事 城南读后感 城南10篇 旧事读后感 旧事10篇 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