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破金瓶》是一本由吴闲云著作,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窥破金瓶》读后感(一):西门庆娶那么多女人回家,是把这些女人当“余额宝”了
《》这本书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看的,洁本是哪家出的书,记不住了,不洁本是香港出的。看书那会儿,录像机已在普通民众家里普及,有了能说话,人会动的录像带看,民众看《》的热情大大降了下来,这就如被双轨的那些贪官,他们有时间会和在和多名女性直接办事,而不会去看录像一样。知道有这么一本黄色名著,好象是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就知道的。
到了中期(1966-1976),那时的人才知道了不好玩,因为一开始搞扫四旧,人们也没心情看书看电影,那时看斗走资派,看斗名人,看斗居家附近的有钱人,那是比看电影,看《》要来劲的多。
《窥破》是评论书,是从金融经济理财的角度谈论西门庆是如何的。
西门庆往家里娶了一房又一房的女人,但他还在外面搞女人。过去不懂,总以为家里的几个女人一天玩一个的话,也要一个星期才能转一圈,要是算上丫环的话,一星期都轮不过来。
现在明白了,西门庆娶那么多女人回家不是天天用,这是他把这些女人当“余额宝”了。多余的钱可以投余额宝,多余的女人一样也可以先积存起来的,以备不时之虚嘛。
《窥破金瓶》读后感(二):《西游记》的解构范本
感谢魏武挥在blogbus社区推荐了吴闲云的博客:探西游。这是近段时间发现的又一个好博客。
按吴兄的说法,所谓探西游,就是采用逻辑推理手法解读《西游记》。看官放心,吴兄并不是把哲学范畴的逻辑拿来生搬硬套,搞那种“红学”式的狗屁解读。吴兄是位很能把握幽默节奏感的熟手,幽默+节奏感,就不仅仅幽默而已,那是种对幽默感拿捏得相当到位的手法,不紧不慢、张弛有度、舒缓得当,再加上含而不露的控制,妙极了。这种感觉有点类似王小波后期的青铜时代,表面看没啥,往里面一探,值得乐呵的东西多着呐。
吴兄能做到这一点,凭借的当然不是所谓小感觉,所谓小聪明。博客里每篇文章都透着学问。啥学问?对《西游记》的透彻理解和细节挖掘:大到前后章节的转承,小到时间上的对应,无一不被吴兄筛选出来分析。这种玩法,一般人做不到。
仅仅这些,还不能成为我推荐“探西游”的主要理由。我最最喜欢是吴兄用所谓逻辑手法对西游记的全盘解构。最大的解构,当属把作者吴承恩的全写作假定为正确来一一求证,求证结果,必然指向吴承恩正确,而小说,原本就是虚构的产物,在恣意挥洒的时候难免有所纰漏,当不得真,吴闲云同学明知这点,却偏要做逻辑分析,由此故意造成的反差,真乐煞我也。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也许不少读者会从另外的角度看出影射来,这就免了吧。越往这个方向探究,乐趣势必就越少,何必呢。如果更进一步,把这种分析拿来和现实一一对照,就与嚼蜡无异了。所以我宁愿相信吴兄写在前面的那段废话:
1.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
2.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小说《西游记》中虚设的人物角色,与现实无关。小说中的宗教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宗教,小说中的唐僧也不是现实中的玄奘法师,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切勿自作多情,对号入坐!
口水话说得太多了,各位请自行欣赏:探西游。如果对吴兄手法感兴趣的看官,还可再看他另一博客:三国中的博弈。
《窥破金瓶》读后感(三):厕所读物中的将军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科普定位的图书跟科普定位的书比,畅销小说跟畅销小说比,名著跟名著比,同一定为的书放到一起才有可比性。励志书跟社会科学论著比逻辑严谨性就是扯蛋的,同样这本书定位就是厕所读物,应该跟《水煮三国》或是《细节决定成败》或是《乔大爷传》放到一起。跟他们一对比,此书立马高端大气上档次起来,毕竟更符合国情不是,毕竟学了知识后还能在喝完几瓶啤酒之后拿装不是?
我们再说本书的作者,吴闲云是个很神奇的人,名著都能分析出阴谋来,不仅能分析出阴谋,还能为了分析出阴谋给原著添加一些细节出来,你若是没有读过原著就拿他的书,很容易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原著读者们踩在脚底下。所以我非常不推荐看了此书就出去,最起码要读过原著后,对比原著,找出可以的点仔细研读,然后出去。
《窥破金瓶》是本什么样的书呢?首先此书作者有多年的论坛经验,深知如何用语言吸引住读者,读此书完全有读帖子的感觉,简单的说就是阅读起来完全没有困难而且还有一点一点消夏的功效。阅读此书的时候常常一边打冷战,一边夸耀“西门大官人”果然是好手段,一边思索自己操蛋的生活。
再说阴谋!我不得不再次膜拜吴闲云是个非常牛逼的,看什么都能看出阴谋来,看出人际交往,看出......,吴大人你就是我人生道路的导师(之一),如果不是害怕书评里面过多溢美之词喧宾夺主,坏了其他看家的口味,影响本书销量,我绝对会不惜多敲无数下键盘创造出几百字的赞美之词来。
最后再说本书的内容,看其他人的书评你估计也看到了,这本书的”金“不再是指潘金莲了,而是指万恶的Money大爷,里面一切跟物质有关的东西都会换成,围绕告诉你:
女人一定要有钱
关于官商勾结的几种方法
如何才能让包养你的干爹更疼爱你
如何在外面搞滥交
搞下属的诸多问题
等一系列非常有深度的问题,
最主要的是这本书有电子版,看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厕所读物竟然还不用花钱?看到这篇书评的你,还不赶紧行动吧!
《窥破金瓶》读后感(四):《》中的爱情经济学--读吴闲云《窥破金瓶》 作者:黑子
小时候,读完《水浒传》,读到《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总会被西门庆勾引潘金莲拾筷子摸顺手牵羊所吸引,感叹西门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辣手摧花成为我心中的“把妹达人”。及至后来,又读《词话》,深感这西门庆是城府深门路广,虽然这书历来被视为“禁书”,但“清者阅之以为圣,浊者阅之以为淫”吧。
在春雷中读完吴闲云的《窥破金瓶》,却没有发春的感觉。窥破《》,着重还是写的“金”,写出了明朝世风,市井下的经济景象和无数埋伏的。如何加官进爵,怎么打赢官司,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给上级送礼法则江湖术士骗人技巧……凡此种种,应有尽有。再比读吴思的《》,不禁深味这些现象是古代神州的顽疾,也难怪萌芽资本主义会在明朝大地上消亡。
再看主人公西门庆及众女,读来觉得惊悚,原来所谓爱情,充满了这么多阴谋诡计,西门庆放荡不羁的外表下面,潜藏的是爱情投资法则,也就是时下流行的说法——“爱情经济学”。和西门庆在一起的每个女人,都是经过他在爱情市场上精挑细选出来的猎物。西门庆边唱着“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边分析、执行猎物捕获方案。她们可以不漂亮,可以缺少风韵,可以经不起爱情和婚姻的考验,但一定经得起金钱的考验。
西门庆本不是特别有钱的人,虽然他有5家药房连锁店,但维持偌大的一家子还是很吃力。正因为他懂得利用爱情,才能将生意做得绰绰有余。我们可以看到,西门庆对爱情的投资不一定是“现货”,但必然都带有“金”。譬如大老婆吴月娘,是长千金,长相一般,但家里有权有钱;又如二老婆李娇儿,亲姐姐是娱乐城老板,本人是失足妇女,也有一定积蓄;再看李瓶儿,带着多万进了西门家的门……西门庆“好色”,是不分美丑,只论金钱。
当然,爱情投资有一定的风险,高投入不一定能有高产出。譬如潘金莲,妇人也算是首富家出来的,料想也颇有私产,但被西门庆娶回家后,才发现上当。按吴闲云的观点,和潘金莲的婚姻完全是出于防范,怕继续偷情,武松回来不好交差。所以,在对价值的评估上,潘金莲的价值相比吴月娘、李娇儿、卓丢儿要小很多,她不过是“偷情”的产物,价值不高。
因为有了这样的经济头脑,西门庆发迹很快,他牢牢把握住优胜劣汰的交易法则。但另一方面,虽然西门庆的爱情投资方法有很多,但是并不是你有钱、姿色、才华……人家就会看上你。总是作为“第三者”出现的西门庆,在爱情买卖上,首先是懂得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包装自己的个人形象;其次是能够投其所好,知其所需。有需求才会有生产和销售,西门大官人卖的是药——爱情灵药。
西门庆的优点在于,他谈不上大富首善,却也颇有资财,对比武松,西门庆没有那么孔武有力,却比他圆滑世故。而据《窥破金瓶》所说,西门庆的追女秘笈关键一招就是死缠烂打。反复试探,反复表现,反复暗示。在《正妹心理学》一书中,这一招也是必学招数,还有一招是赞不绝口,西门庆也运用得出神入化。爱情经济学讲究以极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西门庆亦是如此,他对女人口头承诺多,兑现少;投资少,承担风险低。所以整天甜言蜜语讨好女人的男人,不一定可靠;开着宝马车却在路边摊吃酸辣粉的男人,一定不可靠。
我不想把爱情说成一场阴谋,但爱情说到底还是价值的交换,或者对方好看,或者对方好用,或者对方好心……撇开肉体需求不谈,即使只是简单的情感,也密织着彼此的所需,情感是最大的价值点。虽然西门庆谈情说爱总是瞄着黄金白银,但在这个爱情已死的年代,学西门庆,好好对待身边爱着自己的女人,又何妨?
《窥破金瓶》读后感(五):《》姓金
游伟
因为四千字(根据吴闲云的统计)过于直白的性描写,“古今天下第一奇书”《》的名字先是成为禁书的代名词,在历经毁禁之后,继而成为暧昧的符号。很多其实并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听到这三个字大抵都会会心一笑,仿佛这本百万字的古典小说中关于西门庆与几位妻妾之间的“四千字”就在眼前。不能说他们的笑容没有道理,那四千字毕竟存在过(我们现在其实也还看不到);但是说他们的笑容道出了《》的本质,吴闲云绝不会答应。
在《窥破金瓶——吴闲云新说》这本新著中,文史作家吴闲云开篇明义地指出:《》姓“金”不信“黄”。也就是说,《》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假托宋朝故事,揭露的其实是明朝社会生活中最关键的要素,什么要素?钱!在吴闲云看来,作者兰陵笑笑生用“纪录片”的手法,不加评价地记载了那个时代的市井生活,关联起小说中诸多人物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无关风月,说到底就是钱。作为一本由单篇文章构成的著作,钱的流向与各种人物之间因钱而展开的关系也就成了《窥破金瓶》最重要的线索,将整本书“形散神不散”地凝聚起来。
如果不将钱的因素考虑进来,《》的故事大概可以这样概括:西门庆作为清河县的大款,看上了城市贫民武大郎的娇妻,偏巧潘金莲与武大郎夫妻生活并不和谐,于是在王婆的协助下,西门庆成功与潘金莲接上头,并因被撞破而杀害了武大郎。在杀害武大郎之后,潘金莲嫁给了西门庆做五姨太,为在家中争宠,恶毒的潘金莲先是害死了西门庆的儿子,最后又因纵欲无度害死了西门庆,自己最终也死于为兄长复仇的武松之手。只看这个逻辑骨架,《》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婚姻就是一个“奸近杀”的道德教谕故事。但是作为一本现实主义小说,生活的细节,尤其是与钱有关的那些细节,将这些人物推向了人性晦暗不明的灰色地带,非此即彼的道德评价在此失效而文学的光辉开始闪现。我们且来看看两个关键点:
1,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潘金莲是《》中最美的女人,如果换做今天,她完全有条件榜上大款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遗憾的是,第一个看上她并愿意娶她的大款张大户家有悍妇,这位未能给张大户添丁的夫人非但不支持丈夫纳妾,反而将潘金莲一顿毒打,逼得张大户只得将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并附送武大郎大笔嫁妆,给他租房帮他开店。但是这桩婚事只是一次交易,张大户用这些嫁妆和给武大郎的好处,获得的是与潘金莲继续保持关系而武大郎完全默认。在张大户去世之后,“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过着平静却注定无趣的生活,直到西门庆出现。简言之,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其实只是一场交易,作者并没有交代潘金莲在其中的表现,也许只是因为作为一名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她并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
2,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婚姻。西门庆伙同潘金莲谋害武大郎之后,并没有立即赢取潘金莲,相反,他有段时间完全是躲着潘金莲。为什么呢?按照吴闲云的解释,西门庆虽然好色,但是他的好色并不是完全非理性的,他还有一个自己的考量,也就是经济利益上的考量。西门庆娶的其他几房妻妾不管是按照当时还是现在的审美标准,都算不得什么,但是每位娶进门的女人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相比起来,娶潘金莲就成了亏本买卖。别忘了,西门庆是个商人,他懂得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当听闻武二郎武松要回清河县,杀害武大郎的事情有可能穿帮,他于是才果断地决定将关键证人潘金莲娶进门藏起来。但是,这次婚姻的危机已经注定。潘金莲除了美貌,完全没有与其他女人竞争的资本——西门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愿意娶她——为了在西门家获得自己的地位,她开始变得疯狂而恶毒,最终先后害死了西门庆的长子与西门庆本人。如果只看结果,潘金莲确实可恨,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她的可怜之处。兰陵笑笑生并没有可怜潘金莲,但是他把潘金莲的可怜之处都写了出来。
作为一不曾为自己辩护过的小说,几百年来《》一直承受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也一直承受着自己的污名。吴闲云的有些解读稍显牵强,尤其是关于作者与西门庆原型的说法,但是《》有它自己的名字,吴闲云希望能擦去其上的灰垢,指出《》姓金,这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窥破金瓶》读后感(六):姓“金”不姓“色”的《》
姓“金”不姓“色”的《》
发表在《信息时报》 网址: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1-07/31/content_1432855.htm
凤凰网读书频道转载网址:http://book.ifeng.com/gundong/det网友l_2011_07/31/8066617_0.shtml
因为四千字(根据吴闲云的统计)过于直白的描写,“古今天下第一奇书”《》的名字先是成为禁书的代名词,在历经毁禁之后,继而成为暧昧的符号。很多其实并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听到这三个字大抵都会会心一笑,仿佛这本百万字的古典小说中关于西门庆与几位妻妾之间的“四千字”就在眼前。不能说他们的笑容没有道理,那四千字毕竟存在过(我们现在其实也还看不到);但是说他们的笑容道出了《》的本质,恐怕远非真实。
在《窥破金瓶——吴闲云新说》这本新著中,文史作家吴闲云开篇明义地指出:《》姓“金”不姓“色”。也就是说,《》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假托宋朝故事,揭露的其实是明朝社会生活中最关键的要素,什么要素?钱!在吴闲云看来,作者兰陵笑笑生用“纪录片”的手法,不加评价地记载了那个时代的市井生活,关联起小说中诸多人物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无关风月,说到底就是钱。作为一本由单篇文章构成的著作,钱的流向与各种人物之间因钱而展开的关系也就成了《窥破金瓶》最重要的线索,将整本书“形散神不散”地凝聚起来。
如果不将钱的因素考虑进来,《》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大概可以这样概括:西门庆作为清河县的大款,看上了城市贫民武大郎的娇妻,偏巧潘金莲与武大郎夫妻生活并不和谐,于是在王婆的协助下,西门庆成功与潘金莲接上头,并因被撞破而杀害了武大郎。在杀害武大郎之后,潘金莲嫁给了西门庆做五姨太,为在家中争宠,恶毒的潘金莲先是害死了西门庆的儿子,最后又因纵欲无度害死了西门庆,自己最终也死于为兄长复仇的武松之手。只看这个逻辑骨架,《》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婚姻就是一个“奸近杀”的道德教谕故事。但是作为一本现实主义小说,生活的细节,尤其是与钱有关的那些细节,将这些人物推向了人性晦暗不明的灰色地带,非此即彼的道德评价在此失效而文学的光辉开始闪现。我们可以按照潘金莲的个性或自我意识成长的过程来看看她两段全然不同的婚姻:
首先是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潘金莲是《》中最美的女人,按照描写比郭美美漂亮大概10倍以上。遗憾的是,第一个看上她并愿意娶她的大款张大户家有悍妇,这位未能给张大户添丁的夫人非但不支持丈夫纳妾,反而将潘金莲一顿毒打,逼得张大户只得将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并附送武大郎大笔嫁妆,给他租房帮他开店。但是这桩婚事只是一次交易,张大户用这些嫁妆和给武大郎的好处,获得的是与潘金莲继续保持关系而武大郎完全默认。在张大户去世之后,“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过着平静却注定无趣的生活,直到西门庆出现。简言之,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其实只是一场交易,作者并没有交代潘金莲在其中的表现,也许只是因为作为一名社会地位低下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她在这段婚姻中完全处于被动,连兰陵笑笑生都觉得没什么值得可写的。
但是在潘金莲与西门庆结合之后,情况发生了完全的变化,潘金莲变得更加主动,戏份更足。西门庆伙同潘金莲谋害武大郎之后,并没有立即迎娶潘金莲,相反,他有段时间完全是躲着潘金莲。为什么呢?按照吴闲云的解释,西门庆虽然好色,但是他的好色并不是完全非理性的,他还有一个自己的考量,也就是经济利益上的考量。西门庆娶的其他几房妻妾不管是按照当时还是现在的审美标准,都算不得什么,大概也就是凤姐的级别,但是每位娶进门的女人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相比起来,娶潘金莲就成了亏本买卖。别忘了,西门庆是个商人,他懂得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当听闻武二郎武松要回清河县,杀害武大郎的事情有可能穿帮,他于是才果断地决定将关键证人潘金莲娶进门,目的是要藏起人证。但是,这次婚姻的危机已经注定。潘金莲除了美貌,完全没有与其他女人竞争的资本——西门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愿意娶她——为了在西门家获得自己的地位,她开始变得疯狂而恶毒,最终先后害死了西门庆的长子与西门庆本人。如果只看结果,潘金莲确实可恨,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她的可怜之处。兰陵笑笑生并没有可怜潘金莲,但是他把潘金莲的可怜之处都写了出来:这个出身贫寒的女人自始至终没有获得男性对她的爱,而当她爱上西门庆之后,居然因为手里没钱不得不用我们后人无法看到的四千字内容来获得男人的心,并最终成为了文学史上名声最坏的女性之一。
作为一不曾为自己辩护过的小说,几百年来《》一直承受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也一直承受着自己的污名。在《窥破金瓶》一书中,吴闲云的有些解读稍显牵强,尤其是关于作者与西门庆原型的说法,但是《》有它自己的名字,吴闲云希望能擦去其上的灰垢,指出《》姓金,指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四千字之外的内容,这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窥破金瓶》读后感(七):从《》看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被称为明代奇书之一,也历来被人称之为“”。曾经一度被官方列为禁书。不过有人统计过,全书100多万字,其实关于所谓裸的性描写也不过4000多字。
这本书最大的不同于另外三本书之处就是,很多学者考证,另外三本或多或少是“滚雪球”式的创造,也就是说另外三本是根据在民间已经有了一定雏形的故事发展以及继续进一步创作而来,而《金》是在短期之中创作出来的。
在现在很多人所看到的流通的《》版本中,很多版本被删除了4300多字。这被删除的内容中很大一分即是关于所谓性描写的一分。
其实全书关于性描写只占很少的一分。
近年来在学术界研究《》的风潮渐起。原因之一就是此书虽然故事背景是放在宋朝,但实际上写的是明朝时候的事情,反应的也是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不亚于《红楼梦》等文学名著。
想必很作者之所以加入一些关于男女之事(以及之事,明代有养“男童”的风,因为有钱人玩女的玩腻了,就想找到不同的刺激之处,在书中西门庆发达之后,县太爷给他送礼物,就悄悄的送了一个“书童”。外人看来表面上是帮西门庆打杂的,实际上是被养的“男童”。),大概是由于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电影之类都有加入“镜头”来博取观众的眼球,试问今天有多少电影,有多少所谓的大片没这种镜头呢?如果没有的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电影里面少了点什么内容,呵呵。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也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书的作者名字叫“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笑笑生”三个字我个人看起来难免有点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笑看一切芸芸众生之意。关于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在此不做考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找下相关的研究资料。
在这里,我只简单的谈一下书中所体现出的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
首先要说的就是全书的故事是取材于《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以及之后杀西门庆,潘金莲这个故事而来,是把在水浒传中只占几篇文章的一个短故事,进行扩充再创作而来。
不过《金》的作者看来是对武松这种人没什么好感。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武松打虎之后在两本书中的奖励分别是多少:
《水浒传》中的赏钱是“一千贯”,合30万元。你看,这才是与打虎英雄相称的身价!
而《》的作者很歧视这个打虎英雄,他不改别的,偏偏把赏钱改成“五十两”,合才1万5千块钱。
西门庆这个人,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文化,有教养,而且身高换算成今天的度量方法,至少一米八以上!
这可绝对是个大帅哥啊!那么他的几个老婆又如何呢!
我们再来看下西门庆在没勾搭上潘金莲等人之前的几个老婆。
大老婆叫吴月娘(这个是妻子,也就是正房,其余的都是妾,妾和妻在古代不是一个等级地位的,妾要比妻低一个档次。)
二老婆:李娇儿(妾)
三老婆:卓丢儿(妾)
要说西门庆这原来的几个老婆长相很好吗?
我们看原著,原著中描写卓丢儿又瘦又高,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是那种病态的瘦高,不是现在的苗条身材,黑惑的那种)
而李娇儿呢,描写她又矮又胖。
那奇怪了,除了吴月娘是受父母指婚之外(不要一提到古代文学作品,潜意识中就出现个什么反抗精神,反抗父母之命,的爱情故事之类),西门庆为什么要娶两个不怎么好看的女的为妾呢,娶也得娶个好看的啊。
我们来看西门庆的家产。书上描写说他父辈开了个小药铺,“家境还算殷实”。也就是说呢,他家里稍微有几个钱,但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这就好比今天的做个小买卖,家里有个几万块或者十多万存款的那种家庭差不多。我这种推断合理不合理呢,我们可以看下原著中的一个旁证:
第九回,傅伙计说:“小人在他家,每月二两银子雇着,小人只开铺子……不敢说谎。”
二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呢?答曰:合600块钱。
你看,他家的一个小伙计,一个月工资才600块钱,而且呢他家就那么一两个伙计。这有几种可能情况,第一、就是西门庆真的小气。第二就是他家产业本来就不大,也不是很忙,只请一两个帮忙的就罢了。我觉得即使有第一种可能性的存在,第二种原因也有的概率更大。
好了,我们继续说西门庆为什么要娶两个不好看的,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这两个妾的背景。
李娇儿的姐姐,亲姐姐,是本县无人不知的一位妈咪,她开的是本县最大的一家“休闲娱乐城”。她的产业那不知道比西门庆家里那几间药铺高哪里去了。西门庆和这样的人攀上关系,对以后自己的生意自然有好处。
卓丢儿是个“名妓”,名妓的收入肯定要比普通高得多,而清白良民人家的黄花闺女是不挣钱的,没收入。卓丢儿自己手上就有一笔钱!西门庆娶她,赚了。
那么,西门庆喜不喜欢她呢?卓丢儿病秧秧的,“身子瘦怯,时常三病四痛”。病得要死了,西门庆也把她娶在家里。他自己该出去喝酒的,还是要出去喝酒。
看见了没,娶这两个,一个是可以对自己的生意有利,一个是可以顺便赚上一笔!
你说生意人精明不精明!!
在这之后,西门庆勾搭上了一个女的,这个女的就是非常出名的潘金莲啦。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西门庆在勾搭潘金莲上面所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西门庆说:“干娘,你帮我说成这件事,我送你十两银子(3000)。”
随后又随便给了王婆300多块钱(换算成今天的)。而王婆对他说道,要办这事容易,必须要经历十个环节。
哪十个环节呢?王婆细细说道:
西老板,你买一匹蓝绸、一匹白绸、一匹白绢,十两好绵,都把与我。我去问她借日历,故意说选个好日子叫裁缝来做。她若有意主动说替我做,这个事便有一分希望了。她若不肯来,此事便休了。
我如果能把她请到我家里来替我缝,就有二分希望了。
而且王婆特意强调:“她若有意主动说替我做,这个事便有一分希望了。她若不肯来,此事便休了。”
王婆可没说一定做成。而且这成不成主要看潘金莲“来不来”。
这男女之间,无论是女追男,还是男追女,成不成事,其实都主要看女方。这女追男,只要这女的长的不是太差劲,十之七八者,这男的会答应。而这男追女,其实能不能成,关键要看这女的对你有没有意思,女的对男的有意思的话,事情就很好办了。如果不是,那就很难了。
常听到有人说,死缠烂打之类必定会成功,殊不知女的对你没意思,你死缠烂打可能会令女方产生反感呢。而且对于而言,往往身边都群男的哦,帅哥当然多了哦,如果长相之类不过关的话,可能很难成功哦。
我说这话很多人千万可别骂我,我绝对没有瞧不起长相不好的人的意思。而且事情也有特例的,比如你这个人非常上进,或者人格魅力大,或者说的直白些,很有钱,或许女的会看上你的。
总之一句话:“丑男得到的,基本上都不是原装的。”
这“一匹蓝绸、一匹白绸、一匹白绢,十两好绵”也折合不少的钱,即使事情做不成,想必以西门庆的地位也不少意思把这些东西要回去吧。
看见了没,王婆赚了300块钱,和这一堆物品。办成了的话又能得到另外一笔钱,你说王婆精明不精明。
而且她也一直没说一定能办成,她明明说的是满足十个环节之后事儿只能成了一半,另外一半就要看你自己了。
呵呵。
至于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的偷情,《》和《水浒传》里面的描写也差不多了多少,我就不仔细说了。
这想说的一个问题是:武大郎真的是穷鬼吗?
呵呵,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武大郎基本上应该是个穷鬼啊,他又矮又穷……
等等!他确实矮,但是矮和穷有必然联系吗?貌似没有吧。
这潘金莲之前可是个大户人家的丫环,被大户给看上了,但是大户包养潘金莲被大户的老婆给发现了,这大户呢按照南方的一些地方的方言来说,又是个“怕耳朵”,什么又是“怕耳朵”呢,就是怕老婆。
后来无奈,怎么办呢,就假装给把这丫环嫁给武大郎。在当时的“郊区”给她买了个房子。大户来和潘金莲幽会的时候,武大郎自然知趣的闪开。
不知道众位仔细观察了没有,开小茶馆的王婆住的是在一楼的平房,而武大郎和潘金莲住的可是当时的二层小楼啊!
而且武大郎是在繁华地带卖“炊饼”,你看现在在各大城市繁华地带摆小摊,或者开店子的,有几个赔钱的呢?很多人收入都不错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证据:
武大郎请卖梨的小生到馆子里吃了一顿酒,打听到老婆有。然后武大郎就从身上掏出一叠钱,说:“兄弟,我有两贯钱,我把你去,你到明日早早来巷口等我。”
两贯铜钱 = 二两银子 = 我们现在的600元。
看到了吧,武大郎平时身上随随便便就带600块钱,那可是西门庆家里伙计一个月的工资!再加上一顿酒饭钱。这一次消费就七八百块钱以上!当然了,也不排除武大郎事先准备好了那些钱。
不过,总之,武大郎是穷光蛋吗?
不但不是,而且还有一定的家底呢!
而我们再来说一下与本文主旨关系不大的一件事:
西门庆敢欺负武大郎吗?
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因打虎有功,受到县太爷(市长)提拔,做了巡捕的都头。这都头一职,换成现在,那也是公安长(当时出差去了,暂不在家),所以,武大郎是不怕受人欺负的。
他老弟是公安长,你一个卖药的西门庆算老几啊!?
《》第一回说西门庆“学得些好拳棒”,但看完之后也没发现他打过几个人。这一点和《水浒传》不同,水浒里的人物,基本上多是一言不合即拳脚相向,动不动就打出了人命。
西门庆根本不是这种人。
他不打架。他在外面混,总是一团和气的面容,很少与人动手。他是不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恶人的。
而且武大郎来,西门庆第一反应居然是躲到床下面去了!
他一米八八的武之人,居然怕一个矮小之人。
倒是潘金莲倚住门,对西门庆说,你就会平时吹牛,到了关键时候就缩手缩尾,这个时候西门庆才鼓起勇气,踹了武大郎一脚,然后转身就跑。
西门庆曾经打过一次架,就是打武大郎那回,只踢了他一脚,转身就飞跑。
我们看武大郎死了之后,又是一番做生意的场景:
卖棺材的、卖香烛纸钱的、验尸的、火化的、阴阳先生、念经做法事的和尚们,等等等等,总之,凡是与该项业务相关的各路人马,都纷纷跑来赚死人钱了。
其中,那个验尸的,赚的最多。
验尸的那个人,名叫何九。
何九在验尸之前,被西门庆请吃了顿饭。何九那是受宠若惊啊,你想啊,他自己是什么身份啊,西门庆怎么也比他有地位啊。
两个饮够多时,西门庆摸出一锭雪花银子(合3000元):“老九,你莫嫌少,明日另有酬谢。”
看见没,他一次就获得了3000块钱。
这之后呢,他也没像水浒传中那样还留了几块骨头给武松,他早就收了钱跑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西门庆后来勾搭上的一个叫“李瓶儿”的女的。
这李瓶儿来路可不简单,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知道,明朝时期太监是个掌权的阶级,这些人权势大的不得了。而这个李瓶儿呢,就是作者在书中虚构出来的一个有权势的“花太监”娶的老婆。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是很普遍的,那些太监被阉割之后失去了男性的功能,内心深深的自卑,但是一旦得势之后呢,也要学着正常的男人享受一番。至于他们娶了老婆之后如何享受,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下。
而这个花太监死了之后呢,由于无儿无女,把大批的财产留给了李瓶儿。
下面,我们就先来算一算李瓶儿攒下的私房钱:
1. 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前夫处获得。)
我们按现今珍珠的均价来估,1000元一颗,颗值十万;鸦青宝石有一对,不好估价,暂且也按十万估吧。嫁给梁中书当老婆,挣个20万,绝对是少说了。
2. 房中箱子里,搬出六十锭大元宝,共计三千两(花太监处获得。)三千两,折合约90万元。
3. 床后还有四箱柜衣玉带,帽顶绦环,都是值钱珍宝之物难以估价。
4. 还另有:床后茶叶箱内,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这些香料、水银等物共卖了三百八十两银子,折合约11万元余。
这一笔,至少价值多万!
多万啊!
这李瓶儿按照今天来说,那绝对可是个。
西门庆这可是赚大了。
其余的几个女人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怎么样,知道西门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了最原始的资本主义积累了吧。
这之后,他扩大了经营规模了,扩建了很多间药房。
在这个时候,京师的蔡京过生日,本来与当地官场有些交道的西门庆并不满足于眼下的产业,正所谓放长线钓大鱼。
他叫手下的人直接去给蔡京送礼,一送就是几十万块钱的礼品!
男人嘛,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做生意的男人更要对自己狠一点!
该出手时绝对不能手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蔡京在这个时候手里正好有几个替补官员的空缺,就赏了西门庆一个。现在西门庆地位不同了,以前只是个做生意的,闲杂可是有双重身份的人,京城里又有人。
这不,他孩子满月,县里很多人都来来给他庆贺,连比他官职高的县长都送来了我在文章开头说过的“男童”。呵呵。
可见,自古以来,生意人就必须与官府打交道,不与官府打交道,你的生意是做不大的。
在书的结尾呢,西门庆由于纵欲过度而死,这点和水浒传中是被武松所杀是不同的。潘金莲却是被武松所杀,不过前文说了,作者对武松这种人没什么好感,描写了武松由于大赦天下免于一死回来时候的种种残忍场面,唉,少儿不宜观看啊。
西门庆一死,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再加上北方金兵入侵,北宋旧都被灭。蔡京随之的倒台,西门家的家产也受到了冲击。
这个描写比曹雪芹的关于封建家族的没落的描写早了几百年。
不过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却是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资本主义萌芽之后而又随之覆灭的现实。
在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还不如农民的地位高,经商是被人最为看不起的地位之一。
商人只是在个别地方,个别产业,个别背景缘故方面(比如西门庆短时间原始积累成功,又获得了官府的帮助)做的比较大,但是只能是在各种社会势力间求生存罢了,而且后台一倒,再加上缺乏近代资本主义的合理的管理制度,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他们的产业的倒台(比如随着西门庆的去世,蔡京的倒台,西门家的产业倒台)。
总之,资本主义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制度下,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本文一分内容参照了《窥破金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