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流,不下流》是一本由困困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一):转载:魏寒枫
夜半三点读困困「不上流不下流」,姑娘写得真不错,文字如行云般流畅,但又经常调皮地跳跃一下,点破世相天机。这已经是事情和心情都比较忙乱的我,近半年读得最多的一本了。困困总有能力抓住你读下去,怎么形容呢?如夏天吃龟苓膏。如果说要加强,可能是演绎一个完整故事的锤炼。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二):封面设计抄袭
@沈浩波(诗人、出版人,磨铁图书创始人、总裁)说某封面设计师。我们的编辑慕名找你设计。方案出来我们也很喜欢。对你赞不绝口。弄半天竟然是抄袭日本杂志的封面。抄得连结构都没改。情何以堪???现在我们得召回所有图书,换掉所有封面。因为你的一次不道德,会给多少人带来困扰。最无辜的是作者,书都出版了,还他妈得回炉再生一次!!
处理方案如下——《不上流,不下流》换掉封面,回炉重做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三):不上流不下流
困困,因为这本书,第一次知道了这么一个人。当时在书香云集下载完全是冲着书名去的,不上流不下流,一种玩世不恭又不起名利的淡泊感觉。
书很好,许是自己的眼界太窄,读书太少。 但是,他确实让自己了解了很多的人,仿佛见了一回很大的世界。
从倪震,陈冠希,费翔,王菲,到路金波,海子,曹禺,李海鹏,刘慈欣,从左小祖咒,李建,伟忠哥,到白狼张安乐,到谷岳和刘畅,到宋怀桂。涉及好多,文艺圈,娱乐圈,也有混黑道的。有时候难以想象人一生可以接触这么多不同层次的人,所以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吧,可以抹去阶级的鸿沟,将你与某些,某类的人拉近,带你冒险这个世界的多彩。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四):现实比虚构更离奇
因为每个女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所以我承认当初是被此书的简介吸引了,有我比较关注的几个焦点人物的八卦信息。但认真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错了,这绝对不是一本哗众取宠的地摊文学,而是一本严谨的名人访谈。诚如作者所说,〈不上流,不下流〉是一场真实的隐秘狂欢,此书用知识分子的态度报道文化、时尚界人物,让我们了解到一些不曾了解的真相,看到名人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所以说,我误打误撞,以八卦的目的,看了一本严谨的书。
说说书的内容,作者分几个分对娱乐界、出版界、媒体界等几个非常有特点的人物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说是分析,其实也是一种事实的阐述,中间有访谈的对白,作者并没有就事件或者人物本身进行评点盖论,只是陈述,让读者以自己的理解去理解。看完后,深深感觉到上帝给人们关上一扇门,必打开一扇窗。
我比较关注书中写倪震的章节。因为他与周慧敏才子佳人的爱情童话在2008年遭遇过丑闻,最后又离奇收场。本来应该衷心祝福的婚礼成了失败炒作的反面教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真相?倪震成于炒作,最后败于炒作。当自己成为了“社会公敌”后,他的想法又怎样?值得深思。还有轰动一时的“”事件,陈冠希无辜的声称“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叛逆小孩背后的成长背景,以及事件发生带给他的影响,都能从书中了解得到。我们还可以知道当年正当红透半边天的费翔为何放弃如日中天的流行歌坛事业,转投歌剧?我们甚至还可以知道原来采访王菲和采访一样难,所以全文,我们只看到了作者以寻找梦露的方式寻找王菲却无法获得只言片语。我们还知道了万榕书业在路金波手中的崛起。。。。。这些都是八卦背后的真相,我们感觉到现实比虚构更离奇。
此书为“非虚构写作”,非虚构=真实。作者困困野心勃勃的立志当个非虚构作家,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理想,更难得的是她的选材如此有吸引力,她的采访如此有切入点,她的记述如此有吸引力,这是一个好的非虚构作品,我们也相信她的下作品将会更好。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五):雅俗共赏的困困
李海鹏说困困,为了“同仇敌忾”,“她与她的写作题材并肩作战”。仔细琢磨,我想这个意思大概就是这由各种题材组成的文本,一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认识到“人生短促,亲贤文,远小文”的重大意义,二是满足困困有理想、有憧憬、有追求的心愿,为自己写作,而写出了漂亮文章。困困是专栏作家,专写“一闪一闪亮晶晶”,轻松愉快,受人追棒的时髦文章(李海鹏语),但是却要付出无数辛苦脑力劳力进行大量的采访,以写出客观,真实,平等,尊重----这是条难走的“窄门”。但是困困走得很好。
读困困的文字,首先惊诧于这个女子的冷静犀利。比如访谈刘欣慈,她点评他是“隐居在山沟里的式卡夫卡”,“懂得用想象力反抗压抑或者庸常,怀着诚心诚意的骄傲,野心和进取,相信自己是想象空间的神,足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智力等级制度中的某一块功勋牌上”,而这样心怀理想仰望星空的刘欣慈甚至可怜城里人,因为他们“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黑暗”。言虽短意却长。
我也惊诧于这个女子的精灵古怪。为了扒出文化名流藏着捏着的那点东东,困困在与文化名流的采访中谨慎设句,巧妙引导,步步为营,渐渐深入,谢绝了假大空,谢绝套话和通稿,力图还原一个真实,还原一个具体。虽然打着娱乐大众的旗号,却以她对文娱媒体各行业有争议人物的长长短短原原本本看得一个通透。她的立场,不捧不压;她的态度,不偏不倚;她所做的,只是给他们洗去浮华,亲自导演一幅幅真人剧。这种怀以悲悯的大爱之心,温暖人间之举便已超越坚持和操守,成为一种信仰。有人云,“这是一场绝对真实、拒绝假High的隐秘狂欢大趴”。语虽夸张而张扬,话虽糙却真。
读罢《不上流,不下流》心亦有二喜,一是见识这些文娱名流的真面目、真性情、那些不为人知,不为人理解的一面,心喜;二是识得困困这一妙人,再一喜。读困困的文字也有一种满足,她的笔墨“丰饶绵密”,句句妙趣横生。《不上流,不下流》,倒是不管哪一流,也不管作雅声还是俗音,只需赏得心花怒放便是真。Gossip Queen,困不困,我不知,不过沿着困困独家炮制的“流言大道”狂奔,真能到达诸位文化名流的精神内核。真有意思。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六):到底是几流?
我们总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将一些作品分成良莠不齐,当然也只是在某一个同类中,就好比学生要用成绩排名,企业要用效益排序一样,对于一个跨界或者两可的事物,真的很难准确去定位,就好像这本《不上流不下流》。
它从娱乐视点开篇,又深入到文豪中,在文艺这个大圈子中绕弯,定型为八卦,不很准确,这本书中也有着高雅,可以说是八卦资讯中文采是最好的,而在文学书籍中娱乐性又是最强的,有倪震、陈冠希、王菲等的娱乐名人,或已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就是一种似“神”般的信仰支撑。总之,写作的切入点是不同的,当然着墨程度也不同,有的是以采访的对白形式进行,有的是以评论分析的角度去深入,有看似不雅的话题,也有高雅的引子,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的弧线很美,都是各界的名流,有娱乐明星,也有出版国王,还有忧伤的老板,也少不得媒体界的人士,这本书中有很多的我们知道,也有一些的不知道。
在当今很多的娱乐选秀类节目中,音乐是一个最大的看点焦点,而往往无论是评委还是观众,多是会在选手打上感情牌的时候亮出感情分,被称为是音乐的情感大于音乐的准确。套之于此,我们则可以说,这本书几流不重要,关键是看内容是否有看点,写作是否用心,是否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这也是每一篇文章或者新闻爆料的力度之所在,可以追求的是包装的美感,也可以是一种还原事件真相的真实感,只要有嚼头就好,这也是作者所要呈现给读者的东西的价值所在。这本书是两者兼顾的,当然更有纪实性,倾向于真实,表述也是公正客观的,多少有点“照妖镜”的效果。
在这本《不上流不下流》合上之后,我还是很难准确的说这本书到底是哪一种潮流,不上不下,明显也不中,困困的这一著作形式明显是对传统表述的一种突破性挑战,在融合之中又打了各个方面的擦边球,难怪被认为是“文娱界的‘时髦知识分子’”,可以被认为是创举,自然也可以被认为是不伦不类,自古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总归还是各看一眼,要非得分个三六九等的话,你还是自己看吧。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七):八卦是一种态度
我以为,只要是一个女人,无论是优雅而知性或者温婉而独立,亦或是娇蛮任性、独断强势……她都会在听到八卦的时候变得十分专注,热爱八卦,似乎是女人的天性(现在很多男性也加入这个队伍了呢),当然,或许这只是我的臆断而已。
反正,无论我平时如何自命清高,端得矜持,却每次都会在见到八卦时张大眼睛,听到八卦时立起耳朵,立马现了原形。
八卦其实也有高低之分,有些八卦走得是民众路线,大曝隐私、香艳刺激;有些八卦却是掰得高端,虽然也是明星私生活,却因为态度高贵严肃,笔锋含蓄文笔优雅,立马就从一个浓妆艳抹素颜不堪的女子模样变成一位知性优雅不容亵渎的女人形象。由此可见,八卦也是一种态度,态度的不同,八卦水平立见高下!
《不上流,不下流》无疑就属于知性八卦,作者远离那种传统八卦的搞笑、龌龊、阴暗甚至隔岸观火、落井下石等各种令人不齿的态度,而是采用一种尊重、同情、平等、朋友的温暖视角来看待这些身上写满八卦的各种“明星”,从而没有那种猥琐相,而是那种看起来平静而正常的人物访谈文。我认为,作者最可贵的不是她不乏犀利和冷静的视角,不是她优美流畅的文笔,而是她的八卦态度,没有褒贬的中庸之态,和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她只是以第三人的立场冷静地聆听、叙述、讲述、描写,想来,这也是“不上流,不下流”的意义所在吧?
其实,这本书我是冲着王菲去的,因为很少能够看到有关王菲的采访视频或者记录,而我一直非常喜爱王菲,无论是人还是歌。也正因为她平时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傲然姿态和极少接受采访的神秘之势,让我对她的日常生活更感兴趣,总想一探究竟。怎么说呢?有关王菲的这一段还是让我失望了,因为即使如作者这样有着客观态度的笔者也没能打动王菲,那篇有关王菲的文并不是作者直接采访的结果,而是一篇类似的感想,可是,即便如此,在作者最后引用王菲看了她的文之后的一句话“有点儿意思”作为题目和结尾,还是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王菲的影子。
作者并没有将目光完全投在“娱乐明星”这个角色上,尽管有饱受非议的倪震和几乎被唾沫淹死的陈冠希,但丝毫掩盖不了后面各个篇章的各个行业明星们的光芒,作者选人的视角是独特而又大众的,所以,每一个热爱八卦的人都能寻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一个。
八卦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而我们喜欢看的还是这种《不上流,不下流》的有深度八卦。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八):困了
对于自己,她有一个巧妙的比喻:内心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表演欲强烈,总忍不住要跳出来发表意见,自己表演一番。如果对于困困这些明星记者而言,报道本身也是一个舞台,那么,对于一个任何时刻都有能力与欲望把自己变成主角的人,困困心里的小丑不会轻易将舞台中心让给任何人,包括她的采访对象们。
这就造就了困困文章之中最突出的特点,使她区别于所有的人物报道记者。她并不仅仅是使用采访材料去写作采访对象,她使用的是一种表演方式,而在这种表演方式之中,她以自己的方法把陈冠希、张艺谋、路金波重新表演了一番。文字在一个对文学性有追求的记者那里,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而更像是一种表演风格。从“将手臂抬高,劈开空气”的陈冠希,到“散发出‘嘿!我的朋友你好吗?’亲切感”的路金波,她的文章多数是以一种血肉丰沛、精湛纯熟的表演风格去诠释对方,而远不是采访材料本身。
困困没有刻意为名人制造一种崇高,也不太迷信那些角落里人性深处阴暗不堪的隐私,从某种意义上说,渴望站在舞台的小丑不会允许她像大分记者那样作为一个冷淡的旁观者,站在采访对象的身边,她不是一个在暗处收集故事的人,她要做的是走上前去,拍拍对方的肩膀,向他们介绍同样“著名”的自己。
困困身上有一种可爱,这种可爱表现在这本里的多数人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困困所喜爱的美好之处而被选择进行写作,这为她的写作带来了一种光明磊落的气质。而“小丑”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充满喜感的,他们被置身在了一个喜剧化的情境之中,困困的口气疾速、紧张,命悬一线,在一个小丑的眼中,成功者是孩子气,对眼前的形势认知有限,面具之下不时流露出蹩脚之处,但在一种捉襟见肘之中却展示出了他们异常强大的人格,从未被任何缺陷打倒,他们总是拥有可爱人格沾沾自喜的胜利者。
选择一种喜感、忘我的表演也在说明着一个人的单纯,困困的语速太快,爱憎分明,她是我见过性格之中最少灰色地带的人。
比起更多原原本本的还原者而言,小丑的写作一定是一种过度的写作,这种过度既有一种对一个或许只是平常人的夸张想象,或许是一种罗丹的情人渴望超越导师式的女性痛苦,但更多的时候,这种过度展现出了一种心灵深处美好尚在的魅力,这种魅力单纯实在,在作者体力充沛写这些人事的时候,令人觉得不是这些人事,而是作者对世界美好的愿望丝毫并未减退,乐观、正直地保持了自己的热情与善意。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九):不及格的非虚构“作业”
困困的上一本书是《上流女孩当如是》,悄悄打开时尚人士的LV、GUCCI,抖搂出珠光宝气的逸闻八卦,引颈垂涎的读者看了,啧啧赞叹一番,仿佛也一齐沾了点贵气,与有荣焉。
有人这样揶揄的时尚界——“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可是困困好像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作为时尚贩卖机上的一个零件,她却向往着在非虚构领域中建功立业,诺曼梅勒、卡波特等书写底层却跻身名流的人是她的偶像。你看,和当年的美国一样,如今也是一个现实比虚构更离奇的时代,大地上到处都是虚掩的门,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露出一角,挑逗着非虚构写作者的雄心壮志。记者、作家、学者纷纷推门而入,非虚构写作的沃土上一片繁荣盛景,而困困无疑属于其中口号喊得最响亮的那一拨儿,几乎整天把几位大师口香糖一样嚼在嘴中。这本《不上流,不下流》就是她交出的一份“学报告”,“非虚构写作试验样本”。书名或许是对上一本的“拨乱反正”——上下雅俗一网打尽。
时尚专栏作家的“非虚构写作”回事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来看看吧。陈冠希、倪震、费翔、张艺谋、崔健——用一根针在明星身上挖井,用一把扳手拆解流行文化,然而,寥寥几个小时的采访恐怕连打开明星的心扉尚且不能,何以能够一窥那神秘莫测的造星世界?如果这就是所谓的非虚构写作,让《冷血》、《进攻五角大楼》等深耕细作、曲径通幽的作品情何以堪?还好,海子、曹禺等作品让她对偶像们终于可以有所交代。尤其是追寻海子的生活印迹,她采访到了海子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还有初恋情人,海子的身影就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之中被勾勒出来。只有离时尚界最远的地方才有足够的时间、情致酿造出这一坛非虚构佳酿。
“用知识分子的态度报道文化、时尚与娱乐界人物,希望在精英趣味与通俗文化之间往返穿梭”,这是她的自我平衡术,鱼掌两吃法,我却认为,早就被镁光灯照透“五脏六腑”的精英是非虚构写作的一条死路,就像百般追问你也休想从陈冠希口中套出他对“”的真实想法。揭开了名流们的面具又如何呢?你不过在说破一个人人秘而不宣的哑谜罢了,拆穿愿者上钩的“造梦游戏”是多么扫兴的事情啊!那些灯光打不到的地方,那些黑黝黝的虚掩之门才是非虚构写作的用武之地,它一点也不时髦、一点也不文艺,还艰辛琐碎甚至危机四伏,恐怕不是“叶公好龙”的上流女孩所能胜任的。当然,以后谁能说的准呢?有理想总归是好事,让我们看看她会向上走还是向下走,还是像现在这样的“不上不下”吧。
《不上流,不下流》读后感(十):非虚构写作的特立独行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不上流 不下流》。乍看有种说不出的囧。抱着读一种另类人物小传记的心情翻看。
看过序言,更加吸引我的是“非虚构写作”这一概念。字面去理解,就是真实去报道,深入去理解。但专业点的内涵把握,是这一理论来源于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浦•罗思,脱胎于非虚构小说。非虚构小说一般有社会纪实小说与新闻报道、传记小说、历史纪实小说等。非虚构写作可以看做是其门类之一。
阿•托尔斯泰曾说:“没有虚构,就不能进行写作。”与主流虚构写作相对应的非虚构写作,兼具故事性与意义性。因为没有故事的非虚构作品不会存在,而没有意义的则不必存在。
正是这种独特的报道方式决定了《不上流 不下流》的特立独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
一般的人物报道宏大叙事居多,弘扬主旋律,报告大事件、大历史、大工程,作者总是让自己的头脑处于一个凉风的事外状态才便于看清真相。但此书的人物报道,作者试图还原事实本身,重视作者个人在场和亲验,即作者的写作仅仅是为了呈现对象的实在。呈现的过程是抵达对象本真的过程。非虚构写作的意义就是真实。正是从这种角度出发,困困的《不上流 不下流》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全书共选取了20位各行各界的争议人物,有娱乐圈的潮人陈冠希、80年代偶像费翔、知名导演张艺谋,有出版王国的网络“李寻欢”路金波、知名专栏作家李海鹏,有摇滚先驱崔健,还有知名电视节目制作人王伟忠等等。每个人的介绍多是先由公共信息提炼而成的外评论,接着会有作者对被采访人物的印象描述以及报道与当事人的核实情况,最后可能还会有作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对话内容。
读罢此书,有一种深刻的感觉,人物、事件的本质是相同的,过程是唯一的,但报道的角度、运用的能力是大不同的。非虚构写作,没有编制的故事的起承转合,有的只是真切的平铺直叙,但带给我们的却是人物的本真。
人生短促,亲贤文,远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