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一本由特里·伊格尔顿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一):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已经有人把整本书打印出来,免费供大家下载阅读,我想说,感谢这位朋友。记得管仲说:“官山海而已矣”,马克思写作的那个时代显然不是如此。那么今天呢?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不知道评论要多少字,豆瓣的系统提示说“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二):TMD
最初卓越上有开始预售是七折价,于是预订了。
然后快到发售期了,一看价格,变成了五折,赶紧取消订单,
因为同期没其他书要一起买,后来也没重下单,
现在又涨到19块多了,你以为炒股票曲线呢,
索性赌气不买了。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三):对与否留给将来去验证
通過此著作,對西方世界反馬克思主義的十個觀點進行了駁斥,並提出了自己認同、支持馬克思主義的獨到見解,同時不乏生動、現代的文字形式,讀起來不是很乏味。但是,馬克思主義畢竟屬於形而上的哲學範疇,對於我來說,理解和接納其觀點,仍存在困難!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四):训练合乎大自然规律的思考方法
在目前的情势下,有这样一本名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中文书,要比有一本《马克思为什么是不对的》,要更有意思。——这可以问几个为什么,心平气和地问,就会更有收获。
而事情本质是,马克思不全对,也不全错,相当乏味的一个客观事实。一如史上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一如史上红过的任何一种现象。——乏味地,不全对,不全错。
一边翻书,一边重温最乏味的一些常识:莫认为一样事情全对,莫认为一样事情全错。
合上书,试着这样面对自己,同时应对他人。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五):字体够大,多有削减,翻译连贯度有些不够。
此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与一般书籍相比,里头的字体实在够大,而且此书不厚,顿时让我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内心的一种极度的怀疑让我查了一下书评,果不其然,已经有大神对比出此书与英语原版的差异,由于涉及比较多的“”具体案例,关于主义的文段被删减。
不知是因为删减还是这种书本来翻译就比较困难,我总觉得中文版看起来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翻译更像是初高中阅读理解时逐字逐句的翻译,给我的感觉是很不连贯。无法表达出作者的学术含义,有些可惜,如果有时间,我一定拜读原版。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六):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自从进入,可谓评论不断。有人视之普通学说,有人视之救命良药,有人视之洪水猛兽。更有甚者,一些所谓民主人士,在某个网上现在都敏感的事件后,说该学说业已破产。这是什么?无知者无畏。认为自己有智慧,却一叶障目,看不清本质、看不见发展的,总以为别人需要拯救的无知。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它是一种科学。通过科学手段,分析当时经济现象,进而发现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虽然存在漏洞(只要是学说就一定有不足),但是该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所以才有百年前聪慧之士翻译介绍、研究之。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某种程度上是对科学的信仰,是对发展实力的信仰啊。就好比《伟业》里面,“辜鸿铭先生”的台词一样:“自家不精把题目算错,反怪发明之人”,诚可叹矣。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七):乏味的阅读体验
花了一个上午,翻完了这本书。作为一个并不排斥理论阅读和理论思考的人,我不得不说本书的可读性很差。全书充斥着“马克思从来没说过”、“马克思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马克思的作品中找不到任何依据”……诸如此类的字眼,作者也没有在书中提出什么对马克思主义的全新理解,更像是在提醒别人,“你们读书要仔细啊,老马并没有说过……”、“他的意思其实是……”、“我们应该这样来看他说的话”。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于充分了解马克思著作的人来说,不读本书他们也可以自己得出这些不算太深刻的观点;而对于不熟悉马克思著作的人来说,“你说得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我怎么知道马克思当时是不是这么说的”。很惭愧,作为一个在长大,从小接受马列毛邓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成绩还不错)的普通公民,马克思的原作我只是粗略地读过一本《宣言》,所以也就只能归到后一类读者中去了。我想,这本书最适合的读者应该是政治老师们,有了书中的这些辩解,他们就可以从容应对那些思维过度活跃的学生提出的各种奇怪问题了。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八):包饺子只要一个人忙活
资本主义孕育了什么?
伊格尔顿在第五章给马克思这个人做出辩护后强调,资本主义自身把孕育着的巨大能量压制住了。这种能量是什么?
马克思对社会性质变革过程中的牺牲是明白无误的,他从未奢求完美空降,一如封建主义不是轻松被推翻的一样。他也不奢求受剥削的工人们再打倒资本家,因为他知道,在工人集体中没有能像资本家那样控制全球生产线的人群。
马克思着眼于当下——他的当下——既然有了如此丰沛的生产力,何不在此之上建构一个绝大多数人(当然是“当前”的工人阶级)不受剥削,而自发自觉有条理且不生产过剩就能交换产品的社会?斯大林、的激进做法不是他设想的,一个穷国之内是不可能既工业生产繁荣又保证农业丰收且整体秩序井然的。这种与当下社会割裂的做法更不是马克思的设想。如果割裂与现实,未来是相对于什么的未来?
资本主义孕育着的是工业后的强大生产力,马克思本人受益于此,所以他寄希望于此。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生产者直接管理,就像包饺子的人,一个人控制皮和馅料更有把握一样,在有充足分配资料的前提下改变分式,这是马克思设想的。
他也没说过在包饺子的人不会被筷子戳到眼睛,也不是乌托邦。乌托邦的人可能都不用煮饺子,他们生吃。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九):一个难以获得掌声的命题
从出版商从西到中的使用一水的红色封面这一点看,资本主义的商业包装真是讨讨厌得很。
不过这本书写得也是轻飘飘,虽然是捍卫,却竟然多处显心虚。
实际上,经过几百年之后,资本主义和的表象和马克思主义的演绎足以令试图条分缕析的人在他们面前变得束手无策。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获得掌声的命题。
英国卫报以及金融时报的批评声音:
http://www.ft.com/intl/cms/s/2/e4b0a624-87e5-11e0-a6de-00144feabdc0.html#axzz1iNN6kQKk
http://www.guardian.co.uk/books/2011/may/29/why-marx-was-right-eagleton-review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十):致力于消除对马克思思想的诽谤的一本引证书
自从马克思思想传播开来后,人们对他思想的无意误解、恶意诽谤、不负责任流言就连篇不断,连马克思还在世时就感叹过这种信息的误传是多么令人难过,在他过世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有意无意的误解、流言,还是马克思主义者内的误读、画蛇添足、阴谋主义,都把马克思主义弄得面目全非。而从前苏联开始,人们更是把苏联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捆绑在一起,认为苏联式的就是马克思式的,马克思式的现实化就是苏联式的现象!几乎可以这么讲,人们心目中的马克思其实是各种妖魔鬼怪、神仙精灵的符号的集合,而真正的马克思则默默地躲在一边画圈圈。。。。。。本书正是致力于消除人们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诽谤和流言,用对马克思资料调查作为引证再灌入作者自己的理解,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主义,而当那些批评都以“你不懂马克思”消退后,他的正确性就不证自明了。总的来讲我很推荐大家读,其一:一些史料能丰富大家的视野;二:作者的逻辑思辨力比较强值得大家学与思考;三:吸取为什么马克思会被误解以及是被怎样误解的经验会对大家很有帮助;四:马克思严密且宏大的思想值得我们去阅读;五:作者列举了不少其他的思潮运动与马克思思想进行比较、关联和分析,这对大家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西方思想史框架有益;六:书中并没有对马克思的一些观点做不负责任的称赞,而是做成一个open question,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判断的余地。作者写书还是很可观的,这本书深入浅出,语言轻松不失严谨,很容易读懂,读起来不累,不像那些咬文嚼字的政治学丛书一句话可能要反复读几遍也没读懂,我一个晚上就把它一口气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