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传全集》是一本由闫晗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1-6图书,本书定价:33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一):情种
在我看来,仓央嘉措是悲剧的。作为一个人人敬仰的活佛,却没有自己的自由,甚至属于自己应有的权力。他在走进布达拉宫时,是以一个傀儡的身份进去的。被迫深陷其中,他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亲爱的兄弟。这么光鲜的身份有何用,他连一个作为一个正常人所拥有的权利都没有,多么痛苦。责任,让他忍耐,让他放却自己的私欲去扛起肩上的重担。仓央嘉措,我敬佩你,尊敬你。我想,你选择走向天堂可能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二):仓央嘉措,一个活得甚至不如凡人的活佛
他是万人之上的雪域至尊,
却处处被掌权者控制,无法作为。
他是轮回的活佛,
却身陷尘世,喜爱美酒和姑娘。
他是菩萨的转世,却只求凡人所得。
他向上看不见云雾,向下踏不着泥土。
在内心激烈对抗的是浓烈的情爱和安然的佛法。
情爱放不下,佛法追不得。
情人、朋友、自由已无,
人生还有何欲何求?
既然我来自天上,
那就回归云雾吧,
至少能远离这纷繁复杂的尘世。
看着天上纯净灿烂的繁星,
希望来世也能做一颗洁净澄澈,璀璨又温柔的星星。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三):因为经历过所以是传奇
因为经历过,所以是传奇。仓央嘉措,亦人亦佛。先从翻译上说些问题,翻译的太过于白话,理想中应该很深度的诗歌,成了张贴小广告模式。再者说下解析的问题,每首诗下面的内容不像是对诗的解析,反倒像是为了凑字数而创作,内容被反反复复的粘贴啊复制,完全失去了诗歌的内在。以为可以从其他人的角度完整的了解仓央嘉措的生与世,最后还是用猜测了解于此。感觉像是请了些廉价劳动力进行编写,而且还是按字数收费,语言即啰嗦又不通顺,除了出名的几首诗歌抄的一字不差,其他都是学生水平。本在我们看来很神圣的人与事,成了被敲诈勒索的工具。当然仓央嘉措还是一样的神秘,诗歌也一样充满着未知与浪漫,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心领神会。2013年8月27日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四):第一最好不想见
河水日渐微凉,水流随时间而缓慢。下班的路上,车过大桥,手中的书卷(《仓央嘉措诗传全集》)已翻到了最后一页。凡尘有菩提,明月映禅心。幽怨而寂寞,却字字惊艳,句句惊心。那遥远的高原上,白雪皑皑,孤烟寥寥。干燥的风,吹裂了谁的心脏,他又是否会时常忆起那如同一溪清水般润过他心的眼眸。
若是家乡好,又何须四走天涯。若,那里万般美丽,我欲离。只因为那处没有你。
吵闹的车厢,有孩子的哭泣,过客倦意的呼声。窗外青山飞影掠过。
步履蹒跚河万里,尝尽世间千百味,欲说还休。
心许予卿,却不因你是否知晓而欢乐,不因你是否在身边而寂寞。或许,我会因你悲而悲,由你泣而泣,缘你的欢笑而欢笑。吾却从不道起。
一桌小菜,引不起我的欲望。谈笑之间,忐忑地去揣测你的心境。恍恍惚惚,我已不知道可给你什么。
凡尘,唯留恋···心中暗许,不求奢望。这是否就是悟道?
山河万里,唯留恋···把心留你,不求相伴。这是否也是禅意?
你手持温暖,幸福万千,无意回眸。那诸佛的下面,隐着的是我一抹淡淡的微笑。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到最后,我竟忘了,我是在写你。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五):六世佛 应了仓央 却负了嘉措 但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
仓央:仓是梵天,央是音韵。仓央是美妙的音韵。
嘉措:嘉是广阔、广大。措是大海,嘉措是心胸广阔如大海
在我眼里六世佛应了仓央二字,却负了嘉措二字
一生诗律永传后世,却只因情爱早早离开尘世
从这本书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其余几世佛都最终进入灵谷塔而独缺六世,这不过是五世佛种下的一个因果罢了,如若五世圆寂之时就去寻找转世灵童,那么从小生活在拉萨布达拉里接受格鲁派教义而不是在门隅信仰宁玛派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历史了,不过那样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雪域情诗了。
可见早期环境与教育的重要程度了,作为活佛净体的转世灵童也不例外。
五世佛种下的因结了两种果
一只果成就了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学者、第五任第巴桑结嘉措,本书第一分的专辑分尤其是后半分对桑结嘉措的描写是片面的,他是西藏历史中有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在佛教、医药、历算等均有贡献。历史中有一传说桑结嘉措其实是五世佛的亲生子,根据文献记载可信度还是有一些的。
另一只果成就流传千古的一代雪域诗人仓央嘉措,也是第一个被废没有进入灵骨塔的佛
本书分,第一分是比较玄幻的传记分,杜撰的味道很浓厚,主要讲述了五世佛、六世佛和第五任第巴三个人的传奇交错的一生,当成故事看还是很好看的
第二分是仓央嘉措的诗集分,建议一定要先看完第一分再来看诗集分,那样和你直接看诗集分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感受雪域高原上民歌情诗的特点和感情表达,更容易根据诗歌引发广阔的联想。
第三分是介绍西藏历史文化的,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拣选自己喜欢看的分看。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六):活佛乃凡人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熟悉的诗文,一个热血、真情的汉子
在小时候被识为活佛,在小时候与卓玛相见,在青青草地、在漫漫天际、在微微清风中,一颗多情种子已被深深埋下。
只是作为活佛的身份,与凡人的事情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他是需要超度别人,是被人敬仰,是大家信仰的标的。但是已生情愫,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等待他的是一个隐匿五世圆寂信息十五年的、深谙政治之道的人的控制,他只需要一个傀儡,一个高高在上受人敬仰的傀儡而已。
一片天地养育一方人,站在阳台,遥望远处,放佛看到辉煌的布达拉宫住着一个落寞孤独的人,在窗台前,落寞的看着外面细闹的景象,若有所思。那个人就是仓央嘉措。
放佛看见在酒肆中,他饮酒买醉
放佛看见在温柔乡中,他在深深沉醉
放佛看见他好朋友的头颅挂在马前,他无能为力绝望的神情
放佛看见那错湖旁,老黄狗与他落寞的身影
这不是一个活佛的所为,必定被桑结不容、被朝廷不容、被政治不容
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常人、普通人的生活。所需不多,唯有真情而已。
我不需要当雪域高原至尊王者,我只想当潇洒汉子宕桑
滚滚红尘,无常生命,谁能看破,即使活佛也在其中挣扎。我们凡人,又怎能逃过这样的命运。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难也。
缘来缘去缘如是,受果受报有前因。佛心在,有自在,一琢一磨皆有前缘,苦乐悲酸皆自然。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七):《仓央嘉措》读书笔记
今天粗略的把《仓央嘉措》这本书给翻完了,这本书虽然不厚,但是给人一种很长的感觉!作为一个诗传的我觉得还不够贴切,应该是诗传编。传的分从写作手法看基本,非常类似电视剧版的剧本,因此也就进入了捏造范围,比较可气的是前边的一个介绍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剧情,后边扩充的百无聊赖。版内阅读的重复分已经清晰的表现了编者每次放笔下班的节奏,这点表面的泥瓦抹灰的功夫的不想干,这样的成品也就难免丑陋了。
当然捏造也不一定不精彩,三国演绎也是很多捏造,照样写的漂亮,可是这本书不是。这本书里的亮点完全不是主人公,即便是缺点表现的都不明显,作为一个藏版李后主,应该还是有点可发挥的,外加他还史料缺乏原本可以让作者发挥一下的。可惜也没有,不过看了最近的清宫穿越剧也发现,现在的编剧没有自己编织主线剧情的能力,依托历史原本都不敢做一点筋骨上的改动,也是掌握人物命运的能力缺乏,因此这个藏版的李后主也就没什么发挥了。
本书的亮点人物完全不在主人公,相反到是那些围绕在主人公边上的人,这也是和上边说的编者不想自己发挥,所以事只抄历史是一个原因。这几个人中相对比较亮眼的是桑结嘉措,我们很熟悉的鹿鼎记中的韦小宝的兄弟;五世,这个也出去花还把私生子培养成接班人的人;康熙爷,玩的高手段狠,同样是政治家,西藏那几位可能摞起来不到这位爷的膝盖吧;另外的常识分了解了系统和班禅系统的大致分别,其中很多地方和班禅很像上帝和耶稣的配置,不过有点原始。还有宁玛派和格鲁派的区别,已经一些藏语的词语,JUST SO SO 没什么让人记得住的地方。
诗文方面,除了在冯导演的渲染下家喻户晓的那首诗之外,其他的诗文意境一般,总体来说长诗的4首好过其他短诗。同样是出门找野女人的诗人,他和李后主或者柳永的诗文水平差了最少10个年级。有一点不太清楚,他是一个藏族的活佛,怎么能写出汉语的诗,而且这种诗体明显是五四运动以后产生的那种新体诗,熟练运用这种比他晚生了300多年的文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也是后人假借着他的风流活佛身份博出位吧,或者他穿越了,都有可能吧,反正这书没写。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八):被遗忘的种子,在心里开出花了。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作者 闫晗
这本书分2个分,第一分是仓央嘉措的生平传记,第二分是他遗留下来的诗歌。仓央嘉措是一位从小被指认的转世灵童,后在拉萨被供为活佛,最后成为政治牺牲品,在20几岁的时候就迫害死了。仓央嘉措非常聪明好学,佛法也很精进,但由于一直被政治势力所压制,被迫成为傀儡活佛,理想无法实现,他移情至女人,流连于情爱之中不能自拔,生前写下大量的优美诗歌。
我20年前曾在西藏住过3个多月,看到书里描述的西藏风土人情,感觉十分亲切有趣。虽然时隔300多年,但西藏的生活俗却好像没有太多的变化。一样的风景一样的歌,连地名路名也没有改变过。作者在注解上花了很多功夫,西藏的很多用语名词都来自藏语的音译,作者都做了详尽的解释。有很多我以前在西藏见过说过甚至触摸过的词,今天才第一次真正的理解它,了解它们的历史。这种阅读体验让人觉得好像是一些埋在心里很久的种子,久到都要遗忘它们了,突然却开出花来,哈哈很幸福。
藏族的诗歌大多跟动物,自然还有宗教相关,跟汉族的大不相同,读来有时觉得奇妙有时觉得粗鲁,十分新鲜有趣。这首是仓央嘉措被迫要入山修行的时候写给情人的。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只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
舍弃了轮回,
只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九):一些随记。
年轻的巴桑结嘉措在问五世 "活佛啦,自己修行就能得救,世间为什么还要有活佛?"
quot;活佛是引导者,不是拯救者。真正拯救人们,给人以奇迹的,是人自己。”
压根儿没见最好,
也的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
就不会这般倾倒。
有时候,做着梦的时候以为自己在现实中行走,真正处于背离常理的现实中时,却每每自问,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一颗纯净的心比美丽的容颜更经得起时间的沉淀,简单真实的生活却是最难的)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遗憾让幸福更甜美)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最喜欢这一句,人总是在寻寻匿匿另一半,有些人得到了,有些人错过了。)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有时候不要想太多,爱了再说,享受爱情才能体会到爱情的美好)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要经历多少才能到达堪破红尘的境界)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上善若水。心境决定了一切)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十):高原上的贾宝玉
阅读前:
1.有人说去西藏有三种人:失业失恋失控,还有一种是有故事的老司机。
而我不是这三种人之列,且是上路需贴“实”标志的新司机。
2.在二十岁生日的时候跟发小约定:在二十五岁前一起去日光之城旅行。五年之后,我一个人上路了。恰逢其时,赶在生日前夕站在布达拉宫广场瞻仰我见过她一千零一种模样的布达拉宫。感慨潜意识之强大。
3.金碧辉煌的寺院,一袭红衣的喇嘛,飘荡的五色经幡,随时随地都会映入眼帘。想起蒋勋老师在《带着金刚经去旅行》中引用佛家经典说,成住坏空。人生短长,并无别事。
4.看过很多游记和攻略说,西藏是一个洗涤心灵的地方。或许是连绵起伏的雪山,牛羊成群的草原,碧蓝纯净的湖泊,在这片广袤雪域之中,个体的边界感更加突显。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苍茫云海间的孤独又自由的灵魂。
5.讲真,西藏之旅刷新了我的知识库。但的的确确没有洗涤我的心灵,并没有幡然醒悟或者对人生灵光乍现的领悟。
6.在出发前,看了两本藏区的攻略书。或许不上心,到了西藏总是记不住相关的典故和历史。因此,在旅行期间,手机的流量几乎都用于百度百科恶补功课。
7.在回程的最后一天,去了趟北京东路的“天堂时光旅行书店”买了一本仓央嘉措的传记诗歌。在拉萨到兰州二十个小时的火车时光里,花了近六个小时看完此书。
阅读期间:
1.看仓央嘉措的传记时,会对他有深深的同情。宗教礼节禁锢着一个生性浪漫多情的少年,而少年却用了洪荒之力与之抗衡。
2.他是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却用一生来解释匈牙利诗人斐多非的另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3.“我愿与琼结的姑娘相爱,谁最喜欢我谁就是我的心上人。”对于后半句诗,实在怀疑这最美的情郎只是个缺爱、荷尔蒙分泌过多,青春躁动的少年呀。
4.看仓央嘉措的诗集的时候,总让我想起几百多年前红楼梦里的另一个少年:宝玉。多情、敏感、浪漫、有才华,也有那个年龄的叛逆、放荡不羁。
5.童年的经历是如此的重要。仓央嘉措在无拘无束、自由恋爱,充满爱意和和谐的红教家庭长大。也意味着他生性不羁向往自由且心怀慈悲的善良的人。又想起了蔡康永说,我们每个人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我们的经历不同,经历塑造着我们变成不一样的自己。
6.全书看下来,虽说第巴掌权让仓央嘉措成为雪域里的最可怜的傀儡,看着让人同情。但是站在另一个高度纵观那时全,年轻又满怀浪漫的仓央嘉措还真不一定有能干、有魄力平衡错综复杂的权势斗争。
7.这传记和诗歌鉴赏是由闫晗编著,我在想这一定也是个浪漫多情的女人吧。至于为什么是女人?编者从诗歌尝试探研仓央嘉措的情感世界,那些风花雪月般深情款款的解读,诗情画意又细腻热烈的诠释,若不是个女人的心思,不科学。(百度闫晗这个人,没有找到太多的信息。心里疑惑,不应该呀,明明有一股琼瑶风的气质。这种作家不是应该著作等身么?)
8.编者有过度解读仓央嘉措之嫌,凡事太用力太入戏都容易有失偏颇
阅读后:
合上书,细细的回想这趟旅行以及刚刚看完的这本书。
1.我查阅了很多关于佛教的资料,仍然没有搞明白佛教的历史脉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藏传佛教与内地的各种佛教有什么不同,分不清楚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搞不懂东南亚(柬埔寨,泰国,尼泊尔,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与我们国内的佛教有什么区别。
2.在大昭寺广场,我不能理解那些五体投地磕长头的虔诚朝拜者。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信仰呢?他们心里在想念什么?有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在朝拜呢?
3.在西藏博物馆和扎什伦布寺的讲解员均有提到,寺庙的无数珠宝都是靠藏民们捐献,他们大分都是家庭家境贫寒,对物质要求不高,把传家宝的珠宝和认为尊贵的东西献给寺庙,献给佛祖,献给神。为了今生轮回积功德,以免轮回之苦。对此,我也不能理解。
4.在八廓街散步。我说,看着这些神情肃穆又老态龙钟的老人拄杖转经,心里莫名的心酸。小伙伴说,你不懂,那是他们的信仰,他们是幸运的。而我们大分人都是没有信仰的人。
“什么是信仰呢?”
“就是那些有非凡智慧,顿悟人生道理的人来指点我们凡夫俗子的迷津。是授业解惑布道的智者们。”
“那几千年的孔子和老子等人为什么不受众生瞻仰供奉呢?人生的迷津在论语和道德经上也基本可以获取答案呀。”
5.这些年我去过一些东南亚,恰好他们都是信奉佛教。我时常在想,他们相信的是什么呢?他们在构建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是各种佛的金碧辉煌的雕像还是佛家思想的真善美呢?如果是后者,每个人心中都可有这样的灯塔,为何一定要用钱财宝物来供奉以表忠心和虔诚呢?
6.释迦牟尼佛传说是印度的王子,佛教创始人。前两年印度出来两电影让我印象深刻《偶的神啊》《我的个神啊》。电影透过主人公对在我们眼中看来以为常之事的质问,启迪着观众对宗教本已麻木的惯系思维,令人真正深于何为宗教、何为神的本质。当笃信宗教的也开始在理性的思考,用浅显易懂的喜剧手法告解着本最浅显易懂神的虚无。不得不对这个刮目相看和心怀敬意。
7.之前也听过身边的朋友说他们身边信佛、出家的人。我还是不能理解这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和决定。当然,这恰好也体现着我是无知,这个神州大地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我们都只是个旁观者,哪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和妄自猜测。
8.作为一个果壳科学青年,我相信科学。但也尊重各种各样的风俗惯、宗教信仰,尽管并不理解。
9.海纳百川,这一定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而这种胸怀也会让人更加平安喜乐,淡然从容吧。